译文精选|创业公司招聘与求职终极指南(上)
Tammy Han 现在是 First Round 的人才团队的负责人。她截至目前的职业生涯都围绕这一项工作: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同时帮助想加入创业公司的求职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First Round 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有关创业圈现状的研究报告显示,招到合适的人才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最为关注的事。创业公司的早期招聘工作往往决定着公司的成与败。然而,由于过去几年创业公司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想招到真正优秀的人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现在创业圈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这也让创业者还是求职者的期望值都变得有点过高。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所得,Tammy 总结了目前招聘市场上存在的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不仅是公司创始人所要面对的,求职者也面临着相同的挑战。针对这三大挑战,Tammy 分享了能帮助公司和求职者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几点建议,即求职者如何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创业公司如何招到适合自己的优秀人才。
挑战一:如何在融资激增所产生的涟漪效应里生存
融资环境存在的泡沫所造成的影响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融资双方,它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广泛性的。受创业公司估值虚高的环境的影响,早期创业公司融得钱是越来越多,很多创业公司的融资金额令人咋舌。这也导致应聘者会采用并不合适的评估指标去评估一家创业公司的好坏。很多应聘者夜会因一些不恰当的理由被吸引加入某些创业公司。
很多时候,应聘者在评估一家创业公司时会问这类问题:公司在上轮融资中的估值是多少?公司是否有发展成独角兽的潜能?公司在 TechCrunch 这样的重量级的科技媒体上的曝光度如何?公司下一轮融资前景如何?公司有没有明星风投公司的投资?
在应聘者决定是否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之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确实是一个参考,然而这些并非是正确的指标。然而很多应聘者都太依赖这些指标了,并会因此而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这不仅会对应聘者本人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所加入的公司也是一种伤害。
那么应聘者究竟该怎么做呢?
在找工作的时候,求职者需要先进行自我分析,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下面,Tammy 分享了一些能帮助求职者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角色的建议,从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警惕名牌偏见
根据 Tammy 的统计分析,有超过 70%的求职者都想加入那些处于飞速发展中的明星公司,如 Uber、Warby Parker、Slack 和 Stripe 等明星公司。毕竟,加入这样家喻户晓的明星公司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也可以作为向亲朋好友炫耀的资本。
然而,求职者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评估是否加入一家创业公司的话,这往往会适得其反。放眼望去,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当今科技圈里最牛逼的大牛们,他们最开始都是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开始做起的,只不过他们知道自己究竟想从中获得什么,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们当时大都是想有好的成长与学习的机会,同时想快速积累经验。尽管他们加入的公司并非是估值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也没能提供年薪百万的薪水。
当然,这并非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因为加入一家新创办没多久的公司也是要面临很多风险的。加入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比加入一家前途未卜的初创公司要容易得多,风险也小得多。然而这正是能人与凡人的区别。那些最初加入默默无闻小公司如今功名成就的人都是那些想有足够成长学习空间并对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充满激情的人。
当然,创业公司并不适合所有求职者,加入一家成熟的大公司也是有很多优势的。然而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都要充分权衡加入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利与弊:合同期限、股份期权、所在团队、成长的空间与机会等等都要考虑。
要知道,就连现在如日中天的 Uber 曾经也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但很多求职者似乎忘了这点。
(2)扩大求职范围
在这方面,一个最重要的建议就是不要从一开始就将求职目标锁定在哪一家公司上。很多求职者会这样想:“我想在一家 ToC 的创业公司里成为一位创始工程师或是成为公司的头 10号员工,去做一些使命驱动的工作。” 然而,如果你的求职目标范围太窄而且又想很快确定工作的话,你无疑将会错失一些你自己都没发现的机会。
在没有拿到 Offer 之前,不要对任何工作说 No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将目标锁定在那些自己已经知道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上。这是不行的。求职时,一定要想办法扩大求职范围,因为通过与不同公司的接触有助于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每次和一家新的公司沟通之后,你会对 ‘什么机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这个问题有进一步了解,这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然而,并不是说只要有面试机会你就要去,因为这里面毕竟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本。为了确保自己能充分探索各种工作的可能性,Tammy 建议一开始要面 5 到 10 家公司,要确保所面的这些公司都是在各自领域里能排在你最感兴趣的 Top 3 里面。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求职,Tammy 还建议每个求职者建立一个理想工作描述档案,当然这并不是让求职者去列出具体的公司名单或是头衔。
Tammy 建议求职者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 我想加入什么类型的公司?
- 我想加入处于何种状态的公司?(发展和融资阶段、创始和领导团队情况等)
- 公司里有没有最适合我的发展机会,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现有的技能知识和工作经验?
- 如果加入这家公司,我能立刻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
- 什么能让我在公司里按某个职业发展路线去成长?
如果你能对上面这些问题有清晰明确的答案,这能让你在面试时更加游刃有余,知道所面的公司是否适合自己。一定不要因为面试而面试,这对于招聘双方都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
最重要的一点是,求职者一定要专注于自己身上的技能组合,找到能够提升自己技能的最佳的公司与环境。举个例子,如果你未来也想自己创业单干的话,你可能会想加入一家早期创业公司,这样你有机会亲身体验一家公司从 0 到 1、从种子轮融资再到 A 轮和 B 轮的全过程,同时能体会到创业公司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些经历对于你未来自己创业有着极大的价值。在招聘时最好的情况是,求职者满足公司的需求,公司也能充分考虑并发挥求职者以往的经验来推动公司发展,同时能为他们提供各种成长发展的机会。
(3)坚决不要在公司调研上偷懒
一旦确定了求职重点后,下面就该做公司调研了。做公司调研不能光靠在 Angellist 或 Techcrunch 上搜索公司信息,这可能会让很多求职者将公司融资规模的大小和公司的好与坏直接挂钩。
很多求职者会仅仅因为一家公司获得很高融资而被吸引并选择加入其中,而不了解公司的烧钱率和现金流。求职者存在的这种误解不管是对求职者本人还是对公司都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一个融资估值很高的公司并非一定是一家有前途的公司,除非公司账面有 6 六月的现金流。”
在调研未来可能会加入的创业公司时,Tammy 建议首先从与该公司有联系的人那里了解情况,咨询对象可以是公司现有的员工、公司顾问,也可以是公司的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人。
有些风险投资者擅长投资企业服务类公司,有些则以投资电商公司著称,有些则主投生命科学类公司。如果那些顶尖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了他们最为擅长领域的某一家公司,这从侧面可以说明被投资的这家公司是有一定发展前景和成功的可能性的。当然,这不能绝对化,因为就算是最顶尖的风险投资者,他们所投项目的 50%都是不成功的。
在对所要应聘的公司做了一定的背景调查后,在面试的过程中,也要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不要担心所提的问题会让面试官不舒服。如果你打算和所面试的公司签订 4年 劳动合同的话,公司的面试官会非常愿意回答你的各种问题。
Tammy 鼓励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会问下面这些问题:
- 在这家公司工作,您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了解公司文化方面的东西)
- 对于我所面试的团队和岗位,您未来是如何打算扩充这个团队的规模的呢?
- 能否详细介绍下我未来所在的团队的情况?
- 是什么让公司的领导层如此出众特别的?
- 您能否告诉我公司接下来一年的发展计划?
- 何时会通知我此轮面试是否通过?如果通过,接下来的面试时间和流程具体是怎样的?
想招人的公司应该怎么做呢?
公司创始人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对于那部分期望得到的东西是公司无法提供的求职者,一定要剔除出来,而且要尽快。在如今的招聘环境中,Tammy 为招聘方提供的最关键的一个建议是:要直接,且宜早不宜迟。
(1)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求职者
要想组建一个理想的团队,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你需要将自己至少 50%的时间都用在面试和招聘上。招聘时,可以先从自己的一级、二级人脉入手,看自己的这些人脉资源里是否有合适的人选。然后可以在一些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同时在自己的网站上挂出招聘需求信息。
对于所招职位的要求和职责的描述一定要打磨再打磨。其实每面过一位求职者,你都可以对职位描述进行进一步完善。在岗位要求里,有些素质是必须要有的。对于符合职位要求的求职者,一定要尽快多花时间对对方进行深入了解,不要拖延。不要只要有应聘者想加入你们公司,你就让对方参加面试。这只会耽误你的时间,同时也而可能会因此错过真正合适的应聘者。
在评估求职者是否适合自己的公司时,公司创始人也同样要避免可能存在的名牌偏见。这么说没有任何冒犯那些名牌大学毕业、或是有在知名大公司工作经验的人的意思,因为这些光鲜的背景并不能保证他们就一定适合在创业公司工作。
(2)想要了解求职者的求职动机?直接问就行
有些时候,越普通的问题往往能揭示越多的问题。Tammy 一直认为,在面试应聘者的过程中,可以直截了当地问他们: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工作机会是什么样的。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那些适合在创业公司工作的应聘者往往会这样回答:“我希望能以公司早期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一家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在公司里我可以向优秀的 CTO 学习并一块成长,同时协助打造一支连我自己都会引以为豪的工程师团队。” 你肯定不想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想以技术副总裁的身份加入公司,因为我在之前的公司里就曾担任技术副总裁 / 主管的职务,你只有给我这个头衔我才会考虑加入公司,其他职位对我来说都意味着降职。” 给出这样回答的求职者其实根本不适合创业公司,因为他们太不灵活,也不懂变通,没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你肯定只想招那些出于恰当合理的理由想加入你的公司的应聘者。当然你发出的 Offer 可能会被求职者拒绝。但不要因为最初的几个求职者拒绝了你的 Offer 就感到忧心忡忡,他们拒绝你发出的 Offer 可能是因为他们并非公司的合适人选。Tammy 之前曾为一家在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名为 Pinterest 的小公司招聘,当时发出的很多 Offer 里,有很多应聘者都拒绝了。“那些曾经拒绝 Pinterest 发出的 Offer 的人里,肯定有一些现在正在某个角落里后悔不已呢,他们当时都太看重薪水和头衔了,所以错失了这么好的发展机会。”
(3)不要担心提前谈钱
在面试招聘的过程中,不要避讳提前将公司能提供的薪资福利待遇说清楚,这事宜早谈,不宜拖延。如果求职者主要受金钱驱动来决定是否加入一家公司,提前谈钱有利于你将这部分求职者筛选出来,避免在这部分求职者身上浪费太多时间。事实上,很多创业公司表示他们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应聘者过多协商交涉,因为如果有应聘者在面试时太看重钱而且丝毫不肯妥协的话,你就能从他们的求职动机中判定他们并不适合自己的公司。
在目前的求职市场里,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创业公司要面试那些来自 Google、微软、Facebook 或 BAT 的求职者。这些求职者在之前的公司可能有很好的薪水、很高的头衔和优越的办公环境。不管怎样,你不能仅靠看简历就去轻易断定一个人不符合你的要求,也不能让对方知名大公司的工作背景蒙蔽了双眼。
此外,你还要弄清求职者是否有承担风险的客观条件与能力,这要直截了当地问求职者,而不能光靠推测。求职者在银行是否有贷款?家里是否有小孩正在读昂贵的私立学校?这些问题都可以直接问对方,因为你可以据此来判断对方是否更需要现金而非股份期权。在这方面一定要慎重。和求职者讲清楚:“在公司完成 A 轮融资前,我们能提供的薪资会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样的话对你 Ok 吗?如果薪水无法满足你的要求的话,我们可能就此无缘了。”
相关阅读:创业公司招聘与求职终极指南(中)
相关阅读:创业公司招聘与求职终极指南(下)
译者@达达 来源@36氪
文章链接:http://36kr.com/p/5042905.html
译文链接:firstround.com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