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程序员的35岁人生总结(下)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外行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创业的人面临的是什么困难?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自己创业路上的一点所思所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到底怎样才能创业成功?创业的本质是什么?
创业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找到了创业的本质:四种常见的商业逻辑。
在皮卡堂公司随着自己状态越来越好,我逐渐走出低谷,开始能够理智的反思之前三次创业失败的原因。
要说创业钱是最重要的,前两次创业都不缺钱啊?
要说创业比的是耐力,第一次创业搞了三年,已经比大部分初创业公司坚持的久了吧?
要说创业主要靠人和团队,第二次创业的初创团队,至少不弱吧?
要说创业主要靠实干、靠执行力,第一次创业和我自己主导的创业,整个团队那绝对是玩命地干,我毕业前三年基本没休过周六。游戏上线后,平均每周通宵一次!
想来想去,怎么都找不到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突然有一天,我灵光一现:“貌似我问的问题层级不对啊?”我总是问创业为什么会失败,但是从来没问过:“创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创业的本质是什么?”都不知道创业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可能知道创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可为什么我之前连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都想不到呢?
追根溯源还是我早在21岁就定下的人生信条:“人生没有对错,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正确的!”在这个信条的引导下,我越来越主观和自我,天天考虑的问题都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却从来没有抬头看看眼前这个朝夕相处的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世界的客观规律是什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是什么?”。
当我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时,已经过了30岁,回首往事,无限感慨!
那么创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思考的方向对了,答案很快就找到了,但是得出结论时的心情很复杂:通透、兴奋、失落、迷茫、无奈,可谓五味杂陈。这个结论就是:利润!
看到这个结论,很多不是当老板的朋友,尤其是做技术和产品,但有一颗创业赤子之心的朋友,估计跟我当时一样要失望了!
创业难道不是要实现理想,实现自我,服务用户,打造产品,改变行业,改变世界么?
我直接抛出结论确实有点唐突,我自己刚开始也不太能接受。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创业,创业宏观上其实可以指创造任何一番事业的行为,比如我党打天下,比如公益事业等等。但现实中,尤其是针对我一直思考和参与的创业行为,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商业的本质,则正是“利润”!
估计还会有些朋友不服气,就算这里说的创业是指商业行为,但是商业的本质就一定是利润么?马云爸爸不是说了,他从来没考虑过赚钱的问题,天天想着赚钱,反而赚不到钱!这个我现在只能说,马云这话背后的逻辑应该是很复杂的,后面我会专门讲。
只给结论,不给限制条件,这是典型的鸡汤套路。
其实创业这十年来,我也关注过很多鸡汤达人、创业教父,靠谱的几乎没几个。这些人说来说去,大部分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就算不是为了自身利益,他们也一般不会说不该说的话。
他们如果教你练葵花宝典,一定只会跟你描述葵花宝典多么牛逼,练成葵花宝典的人曾经多么努力。但很少跟你说“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就算勉强说了,也不会详细描述,因为这东西没法明说啊。如果大家真的信了他们,完全照着他们说的练功,又没有先自宫,估计十有八九要走火入魔!
真正为了说真话,不惜损害自身利益和形象的超级大V,少之又少。我见过的,也就“史玉柱、任志强、周鸿祎”等几个吧,而且你还要尽量看他们的现场视频,绝对不能看网上各种杜撰的段子。
但是由于这些人总说实话,得罪了不少人,而且还损害了自己甚至是公司的利益,现在很多也都不怎么敢出来乱说了。这几位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差,也正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不擅长伪装自己,每次出来说话都是伤人一万自损八千,这种人还能在社会上有好口碑就奇了怪了!
在十年的创业过程中,除了自身的三次实践,物以类聚,我身边还有各种创业的朋友,同时也关注好多网上的创业故事,还有各种创业的21条军规,36计,100种死法,10大成功秘诀等等。
尽管说啥的都有,做啥的都有,出于什么目的创业的都有,什么样的团队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情况也是千奇百怪。但归根结底,我发现,凡是做得好的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赚钱”啊!而且利润率越高的公司,往往越滋润,哪怕这个公司很小;相反,就算一个公司再大,一旦利润率下降,就开始各种压力,各种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都出来了。
有人会说,不对啊,你看现在的乐视,虽然不赚钱,不是活得挺滋润的,而且还越做越大,花样繁出?这个,我真心回答不了,因为我看不懂乐视的套路,也许人家赚钱的方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我们谈商业的本质,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本质。个人以为本质就是剔除表面纷繁复杂的现象后,最后剩下的那个相通的,所有现象都一致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在商业领域,毫无疑问就是“利润”!只有“利润”在所有商业行为里是一致的,相通的,必须的,越多越好的!
当我想明白这个道理,通透兴奋之余,第一反应就是在心里默念一百遍:“我是傻子!”为什么是傻子?而且还是一百遍的傻子?因为商业的本质是利润,但我十年的创业生涯中,竟然从来没认真考虑过赚钱的问题!
这段话去除情感因素描述就是:我跟本质是A的东西死磕了十年,但我心中只有BCD,没考虑过A!
这就好比我跟一个女人A睡了十年,最后才发现我睡错了,一直在我心里的其实是女人B!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但我为什么傻到如此程度呢?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我一贯的自我状态,唯心价值观作祟。另一方面,虽然这逻辑说出来很容易理解,放到现实中却各种看不清。
在现实中,你会发现,有些人虽然心中也只有BCD,但他还真能做成A,因为他的BCD中正好包含了A。就算他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包含,后来某天,时代变了,可能突然就包含了。如果A这个东西正好又是赚钱的话,他还会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一下就赚爆了。
比如坚持在起点写仙侠小说的一批人,走过了食不果腹的悲怆历史,在这个IP就是竞争力的年代,赚的盆满钵满;还有最近大赚的直播网红和短视频段子手之类的也是。这可能就是马云那句,“天天想着赚钱反而赚不到钱!”能被大众喜爱的一个常见逻辑。
但这玩意儿听着激情,实际上完全是靠天吃饭的意思啊!可能是我太渺小了吧,不幸老天没看到我。虽然我跟FLASH和创业死磕了十年,也跟马云说的一样从来没考虑过赚钱的问题,却还是一事无成!反倒是在大学的时代,莫名其妙做过一次飞猪!
好吧,用十年的时间做代价,我现在终于明白商业的本质了,但是明白了之后有什么用呢?当然是调整自己用商业的眼光看待创业了!
我以前创业,看的是什么?
在大学的时候,我主要是看镜子里的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第一次创业,我主要看技术,希望参加的项目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第二次创业,主要看团队,希望跟牛逼团队一起把项目做成;第三次创业,主要是看心情,为了自己当老大,为了创业而创业。
而从今往后再创业,我第一眼就看利润,我先要花最大的精力把这个事情“赚谁的钱,怎么赚钱,能赚多少钱”这几个问题想清楚。
首先最关心的是利润率的问题,最好能空手套白狼,做到100%纯利润!要拿出之前跟程序性能死磕的代码精神,死磕利润率的极限!把这个核心的点搞定之后,再在这个本质点上开枝散叶,想各种其它细节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创业的成功率。
为此我还总结了一个最小化的商业模型,这个模型是我完全自己想出来的,没参考任何经济著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模型图如下:
对上图稍作说明,商业的本质是利润,但是利润怎么产生呢?必须通过“交换”。
不管我们是“生产”了一个东西,还是从别人那里“买了”了一个东西,想要产生利润,就必须跟“用户”交换。在当今时代,主要是换成钱,而且我们还必须让收入大于付出,这样才能有利润。
有些人估计会不屑:你这算啥模型啊?这太简单了吧,谁不知道啊!嗯,是的,所有底层的东西,往往都是简单到无需思考的程度,所以它们才会那么牢不可破,才能稳固支撑一座理论大厦的平地而起!
上面的图算是基于商业“利润本质”的一个最小模型,但如果想再复杂点,完全可以,看下图:
这张图是我随便写写的,其实要真追求全面,那能发散得太多了。
而再往下一级,比如拿我比较懂的“研发”来说,就能又发散出去好多点,比如:前端、后端、运维等等,“产品”就更复杂了。
当然,“生产”和“倒卖”你可以只选一个做。但即便如此,要点也是非常多。这么多要点里,我们只要有一个搞不定,这次创业很有可能就要挂,尤其是当梦想和能力不匹配的时候,挂得更快!
然而这些还不是最致命的,因为这些要点很容易看到,也比较容易自我评估。最难的还是商业逻辑,这东西比较隐蔽,很多人难以意识到自己逻辑有问题,我之前就是吃的这个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下面四张图:
这四张图乍看上去,貌似差不多,但其实分别代表着四种常见商业逻辑:
1号图最逗比,就是最初阶段的我自己,什么都要以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诉求作为核心点。这个虽然可以让我排除各种诱惑死磕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最终还是要靠天吃饭,做成了就是奇迹,做不成就是悲剧,而且做不成的概率是最高的。
2号图是我自主创业时的状态,大家第一眼看上去估计会觉得很乱,乱就对了,实际情况要比图上乱的多,我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只拉了一条逻辑线出来。
这条线发源于研发,因为我主导创业的时候,手中最强力的武器就是研发,其它技能基本都是小白。所以这次创业不是因为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想明白了如何获取利润,而是从一个貌似非常合理的优势出发,也就是从研发出发,下一站必然就是产品,产品的下一站肯定是对用户和市场的研究。研究完了用户,肯定要再回头修改产品,这时候还会携带一些盈利和支付渠道,也就是“交换”的问题。这时候会发现要盈利,必须明确目标用户群,要降低获取流量的成本,这时候又会跳到用户层面的考虑。最终各种转圈之后,还是落到如何赚钱的问题上!
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化版线路图,而且是针对我自己的。现实中,要复杂的多,简直可以说一团乱麻。
而且现实中的创业发源点也是千奇百怪 ,有些发源于“管理”。
比如我杭州那次创业,我曾问过杭州CEO一个终极问题,就是他人生的终极理想是什么?他回答是希望将来可以买一个无人小岛,成立一个国家。还有发源于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的,这个在策划和产品经理创业里最常见。还有发源于掌控了流量、货源或者支付渠道的等等。
然而不管2号图创业者的最初创业动机是什么,他们共同的问题就是,虽然有初衷、有优势、有干劲,但没有一个符合商业本质的核心思路,做起事情来各种弯弯绕,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觉得做得还不够。要说他们不知道创业一定要赚钱吧,也不完全是,但就差那么一点点更进一步的领悟。啊!多么痛的领悟!相比之下,3号图的创业者就靠谱多了。
3号图创业者应该已经彻底领悟了商业的本质,并且能够抵抗住其它要点的诱惑。心中有本质,方能在纷繁复杂中化繁为简,万剑归宗,把所有要点都落脚到利润上去考虑,这样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但最厉害的,还是4号的创业者。
4号图创业者,商业的本质是利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理所当然,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是天生的创业人才,赚钱是他们的爱好,他们可能从大学甚至更早就开始赚钱了,赚再多钱他们也不能停止,钱对他们来说虽然只是数字,但赚钱这事总能让他们高潮。省钱对他们来说则完全是条件反射,表面看,他们抠门得活像铁公鸡!
所以,他们在很早的人生阶段,就开始一切行为都围绕着赚钱展开,就像早期的我在FLASH领域一样。然后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练,他们会比大部分人的商业嗅觉敏锐,一旦有什么赚钱的机会,瞬间就能看懂,然后组织执行。就像我经过十年技术积累,要出个什么新技术,肯定会比普通人理解上手快得多。
二、赚钱是个技术活儿,既做又当又立的商人们,又有商业的社会附加值
讲到这里,我想说,其实,赚钱也是个技术活儿!跟编程什么的是一样的。而任何技术活儿,想要达到很高的造诣,除了本身的天赋,也要靠长久的学习和训练。
虽然我身边很多朋友,如果问他们想不想赚钱,谁都会说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把赚钱当成一个技术活儿了?有谁是真正的爱赚钱?真正的把赚钱当成人生的追求了?
别的我就不说了,我就问一句:“多少人百度过’怎么赚钱’之类的词汇?”如果连这些词汇都没百度过,说明这些人心中没钱,对钱没爱,至少绝对不是原始本能,不然一个学习型的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去查一下呢?
更合理的解释是,这些人心中有其它更重要、更本能的追求在不停召唤他们,导致他们没空儿也没心思去查怎么赚钱。比如技术、产品、使命、业余爱好、国家大事、家长里短、甚至是王宝强和他老婆的故事,总之就是没动力把时间投到研究赚钱上。
钱,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确实都喜欢,但要说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最多算是个附属物,他们一般都会希望通过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最终顺带赚到钱。这估计就是马云那句,“天天想钱反而赚不到钱”这么有市场的根本原因吧。
可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我骂自己一百遍傻子”的逻辑么?
另外,还有一句从小忽悠我了几十年的鸡汤必须跟大家澄清一下,就是从小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们教导: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社会上则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只要不停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赚钱是早晚的!
虽然我知道大部分老师和家长也不是故意坑我们,他们本来也就没想过必须让我们去创业。但是,那些刚从大学毕业,甚至已经毕业很久的创业者,竟然很多也还一直信奉这一条鸡汤!比如我。
这条鸡汤会严重拖慢我们看清商业本质的进程,它对于打工者比较适用,但对创业者绝对不适用!因为商业的本质是利润,所以创业者必须干净利落地直奔赚钱而去,心中要时刻都有钱,时刻考虑节省成本的问题,时刻考虑提升利润率的问题,不停磨练自己的赚钱技能,不停提升商业嗅觉,一切学习和实践要围绕商业的本质展开,而不是只知道好学习技术。
看到这里,有些人估计有点郁闷了:这活脱脱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形象啊!是的,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不过商人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由商业的本质决定的,商业的本质是利润,这个本质会对创业者进行筛选,不符合标准的,比如曾经的我,剔除掉或者边缘化,符合标准的剩下,并且有进一步做大的机会。经过长期的大浪淘沙,唯利的商业本质筛选出来的这个群体,必然一身铜臭气,让老百姓讨厌!
所以我现在经常跟我的创业朋友们说:做生意,不要总是讲道德,讲法律就够了。商业的本质就是赚别人的钱,同一时间社会总财富就那么多,你赚了,说明必然有别人的钱流入了你的钱包,说明你的回报肯定大于了付出,不然应该是你的钱流入别人钱包。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堂而皇之的讲道德,这不是又当又立么?等到自己真的赚够了,从自己的个人资产里拿出来一部分低调的帮助别人,这个时候再讲道德更靠谱。
如果你还是无法接受,道德追求对你来说还是首要的,我劝你还是不要创业,做个乐于奉献的老师或者有傲骨的知识分子更适合你。
实在不行,你可以选个小的领域,适度经商,只要稍微遵守一下商道即可打败那些菜鸟对手。如果这样不能满足你的成就感,那你只能搏一下未来,做一些非常超前的东西,这样现在没人会跟你恶意竞争,你不会因为不遵从商业的本质而被人家打的满地找牙。
但这种创业模式,前面也说过了,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风险是最高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创业这个行业里,越是这样的幸存者,反而越容易被大家传颂。一方面是大家都喜欢创造奇迹的英雄,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有崇高追求的人。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更多赚钱的人,都是遵从商业本质,低调潜行的“真”商人!
最后,可能有些创业的朋友还是不服气:“我们虽然赚了人家的钱,但我们做的事业对社会有很多附加值啊,我们改变了世界,解决了就业啊!怎么能咬定说我们的收益一定大于了付出?”
我就回一句:“你可以不做这些所谓的贡献,没人强迫你,你不去做,一堆人排着队要做呢,说不定人家还没你狠,没你赚的多呢!”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商业的趋利本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人类的趋利本性,发挥了人类改造自我、改造社会的最大潜能,是合理化分配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但这个是商业本质的附加值,不是某个商人的,所以也就不是创业者可以用来自我意淫的理由!
但是奸商们可以用这套来忽悠别人,有节操的商人们可以用这套麻痹自我。
商业和商人,是俩概念。商业的本质是一种更客观的存在,商人则因为是人,所以混合了很多主观的色彩,可是很多刚创业的朋友总是分不清这些区别!
最后再总结一下,商业的本质是利润,任何商业行为一定要谨记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不经商或者适度经商啊!没谁敢说这个社会只有经商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里奉上我最近总结的一句新的人生信条:“用价值观选择做什么,然后用客观规律指导怎么做!”可如果你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做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个客观规律跟自己的价值观违背了怎么办呢?这就是一个客观和主观,唯心和唯物的哲学问题了。先把本章结束掉,我们后面再进一步讨论。
二、从商业本质的角度再看技术、产品、用户和公司战略的关系
1. 技术篇:作为一个程序员,我爱学习错了么?追求完美也是为了节省成本,保障项目成功啊
上一章讲商业的本质,比较务虚也比较毁三观,所以还是有必要专门开这一章,每个核心点挑一两个具体例子,详细再讲下。
当领悟了商业的本质后,再回头看自己之前的很多感性认知,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很多道理,只有在对比下,在细节中,才能真正理解。
首先说技术,技术是我死磕时间最长的技能。最早在大学选择FLASH,完全是出于爱好,当时别说我,全世界估计也没几个人能预测到仅仅两年后,FLASH程序员就会随着网页游戏的兴起,成为当时最抢手的程序员种类之一。后来毕业了,选工作的时候,更多是学习的心态,创业什么的,甚至工资,都无所谓,只要能提升技术就行。后来技术到一定程度了,就希望能帮助项目和公司更好地实现大家想要的产品,最终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想。
在类似我经历的公司中,有两个问题,会同时困扰大部分程序员和老板。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习”!
程序员,尤其是前端程序员,天生有一种极强的学习欲望。前端这门技术,半年不学习可能就要落后,一年不学习估计就有被淘汰的风险了。程序员爱学习,不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本来是好事。
但是对于很多创业公司,却成为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很多程序员,会极端地掉入学习的漩涡中,简直跟掉入钱眼儿里的老板有得一拼,眼中除了学习啥也容不下,比如曾经的我。更要命的是,有些程序员,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习方向,还跟公司的业务方向不太一致。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出现很多老板死活想不通的升级版矛盾,就是这些程序员会极度反感改需求。
站在老板的层面看,每次改需求,都意味着产品的提升,团队的成熟,甚至整个公司都离赚钱更进了一步,可为啥这些程序猿们这么排斥呢?你们写啥代码不是写?写改需求的代码和写新功能的代码,有啥本质区别么?
可程序们想的是:老子好不容易,紧赶慢赶,终于提前把任务完成了,刚想休息下,能有点儿时间研究下自己真正喜欢的新技术了。这下可好,又要重写这个功能!这在很多程序员眼中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营养,给别人擦屁股的体力活儿。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们想的是,怎么打磨产品,怎么尽快赚钱;程序员们想的是,怎样学习,怎样学更牛逼的程序,做更牛逼的东西。
看到了么?这俩类人根本没尿到一个壶里。在项目早期还好,中后期一旦公司各种压力上来,各种更频繁的需求变更出来,这个矛盾就会大规模爆发。
究其本质,一方面是老板不懂技术人员的心理,更多的方面,其实是技术不了解商业的本质,不知道他用自己的技术所参与的这个项目,身处的这个公司的终极诉求是什么,自己在这个以赚钱为使命的组织中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
当然,如果老板自己都没搞清楚的话,天天鼓吹高大上的理念,那么程序员这方面就会表现的更加极端。高大上的理念,前期虽然可以起到招揽英才和打鸡血的作用,但是后期如果控制不好,达不到预期的话,很有可能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如何让程序员既明白商业的本质,又保持战斗的激情,这是摆在所有老板面前的一个难题。
估计有些程序兄弟看到这里会不高兴了:就算我知道公司都是为了赚钱,那我就不能为自己多考虑考虑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么?公司死活管我毛事,我只要学到技术了,技术牛逼了,到哪里不能拿高薪?
是的,你这样说没错,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老板何尝不也是这么想的?
老板只想保障公司的生存和成功,其它一切人,甚至包含老板自己的个人利益,都会放到次要。当老板发现某些个人严重影响了公司赚钱的脚步,甚至威胁到了公司的生存,那作为一个合格的老板,也必须果断出击。
就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是天道,但最好心中也要有全局。明白自己正在经历的事物的客观规律是什么,知道周围人都是怎么想的,否则自己的天道不会有人尊重,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还有很多程序员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体验的一个道理,就是如果我们有幸参与过一款很赚钱的游戏,那么不管从金钱回报,还是其它各个层面的回报,甚至包括技术本身,可能都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绝对比我们死磕技术却一事无成要牛逼得多!
技术经过痴迷学习这个初级阶段后,就会更多得开始考虑项目、产品和公司层面的问题,这时候也是矛盾多多。
这里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技术在没深刻领悟商业本质的情况下,会用技术的成本问题看待公司的成本问题。
这个情况在我第一次创业中后期非常明显,当时不是项目整个进度卡在后端技术问题上么?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时候公司就应该把所有的资源都投放到研发上,不要再给技术制造任何额外的负担,不要再为了赶那些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进度,而让技术写一些临时代码。
可是我们忽略了:首先老板不懂技术,肯定无法像我们一样能准确评估技术成本;然后老板的核心问题是钱的问题,没有我们对技术的那种偏执。在这个前提下,他可以解决跟钱相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未必非要死磕技术,死磕产品,甚至没必要非跟我们这几个技术合伙儿人死磕。
比如他可以包装产品和概念,然后继续融资;也可以像公司后期那样,放弃不擅长的研发,转而做销售,卖毛绒玩具曲线救国;他甚至还可以靠忽悠把项目卖了,至少保障自己不亏!而这些可能性,我当时完全无法理解,只是一味的觉得老板是傻子,做事情朝三暮四,抓不住重点,同时还不信任自己人,没有领导力。这种互相的不理解,久而久之,还会演变成对人的否定,甚至是人身攻击。
其实,从商业的本质和对老板的理解层面,我当时最好的策略肯定不是死磕技术,而是应该首先集中精力让老板相信,外援不靠谱,毛绒玩具不靠谱,这些只会增加成本,更加赚不到钱。
当然,我当时并没有这个实力和说服力,但我至少可以尽力劝老板相信我们,相信技术问题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糟糕,成本我们可以控制住,我们离赚钱只差一步了。我应该站在老板关注的焦点上,立足商业的角度描述这些问题,并给老板能赚到钱的信心。
但我们当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为了让老板知道我们的重要性,反而经常把问题说得更加严重!导致老板更加没有信心,更加对我们不信任!
我们只想让项目做好,老板只想让公司成功,这两句话完全一样么?大家从商业本质的层面自己好好品味一下吧。
技术是很重要,尤其是在互联网项目。,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在一个老板眼中,如果技术不能转化成利润,不能降低生产成本,甚至还造成额外的支出和风险,那技术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2. 产品篇:创新与抄袭的问题;很多游戏公司为啥做成第一款大作后,反而开始一直失败
再来说产品,产品的问题最好玩,我还是找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从商业的本质出发讲一下。
一个是创新和抄袭的问题;一个是为什么很多游戏公司,做了第一款成功游戏,有了钱、人和各种资源后,反而开始各种失败,做的游戏越来越赚不到钱,只能一直吃老本。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谈到创新,这是一个多么高大上的词汇啊,这个世界难道不就是靠创新驱动的么?中国现在最缺少的,难道不就是创新么?我自身所处的游戏行业,最缺少的,难道不也是创新么?整个国家,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我这样一个屌丝,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在谈创新。然而,大家谈的,却都是自己的创新!
不同领域的创新要点是什么,不同领域的人之间根本无法相互理解。
在我自己漫长的技术生涯中,我也是如此。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真是奇了怪了,产品创新有那么难么?为啥策划总喜欢各种抄袭?而且我更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那些抄袭的游戏还大卖!从技术和产品角度看,很牛逼的一些游戏,反而很多都挂了?如果让我自己当策划,我肯定要做真正的创新,绝不抄袭!
后来,在我第三次终于开始自己主导创业,主导策划后,我真的履行了这个承诺,但结果大家也都在前面的章节看到了。
在我一年半跟策划的搏斗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之前作为技术,作为一个外行,我对游戏创新的理解有很大的误区。
我当时一谈创新,就是什么核心玩法创新,甚至是游戏模式创新,觉得现在怎么都是RPG,回合制,策略类游戏,全都是升级打怪挂机,就不能来点新鲜的么?
可当我自己深入到策划之后,才发现,原来游戏的王道是内容啊,内容的填充是对用户体验细节的把握啊,难点根本不是什么核心玩法和游戏模式。
核心玩法有时候我们还能微创新一下,但是对于游戏模式,一个历史阶段,它真的会有一个最优解。
回合制可能就是当今休闲玩家的最优游戏模式,ARPG可能就是当今土豪重度玩家的最优游戏模式。模式的创新不是我们想创新就能创新的,它是时代的召唤。时代还没到的话,再有激情也做不来,最后只能落得个悲剧英雄的下场!如果我们真的一定要做模式创新,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创新本身,而是时代的变迁和机遇。而在这个机遇还没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内容创新!
然而悲剧的是,就算我们内容创新做得再好,不同行业的人,甚至我们自己行业里不同专业的人,比如技术和美术等等,都会觉得我们产品还是没创新,我们做产品的人就是没追求。
如果老板也这么认为,那就更悲剧了,产品经理明明是给公司指了一条赚钱的康庄大道,却不得不背上千夫所指的骂名。这就是人类社会最悲剧的一个地方,做实事的人常常没有唱高调的人有发声权。
一个不靠谱的创新,一个以个人追求为出发点,无视时代现实的创新,非但肯定成功不了,还会大大的耗费公司资源。在长期的修改中,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纠结中,近乎无限地提升项目成本,最终导致公司遭受严重的现金流打击,甚至彻底崩盘。
公司的本质是什么,大家还记得么?是利润,不是创新!为了创新,把成本搞得奇高,大大压缩了利润率的空间,也就大大提升了创业失败的概率。创新可以,利润当头!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再来看抄袭,就容易理解多了。
抄袭会一直存在,大面积存在,顽疾般的存在,必然有其非常坚实的合理性。在产品这个层面的合理性就是,当一个新的游戏模式被创立,尤其是被验证成功后,在新的时代还没来临前,从纯商业角度看,最佳商业实践应该是什么?必然是全面模式抄袭,最好连内容也抄,只换题材和相关美术即可。
因为这样做既可以保障模式一定不会错,又可以保障最难搞的内容也没大问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风险。降低成本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就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
说来惭愧,我个人第一款赚钱的游戏,就是抄袭的。
当时手机卡牌游戏刚刚出来,世面上只有“大掌门”和“我叫MT”两款成功的。我们评估下来,“大掌门”更简单更在我们的实力范围内,然后就决定彻底抄袭大掌门,坚决抵抗任何创新的诱惑,用最快的速度上线。尽管我们这款游戏的程序和美术都是新手,我这个产品经理也是半道出家,整个游戏品质也很一般,但最后竟然还净赚了小千万,这也成为我人生第一款赚钱的游戏。
不过后来我们引入了一个非常牛逼的主策划,这个策划还是没忍住加了一个特色系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外行看上去就是一个系统而已,但我当时就震惊了:第一,他能抵抗住诱惑不改核心的东西;第二,内容填充的体验也很好;第三,加了一个创新竟然还能画龙点睛!这功力绝对不一般,正常应该是加一个创新就悲剧才对!
后来这位主策划自己创业,短短两年就从一个屌丝,做了好几款赚钱的游戏,做到月流水千万,年净利润3000W,公司七八十号人。这就是我前面说的那种我应该给他打工,而不是他给我打工的稀有牛逼策划啊!而他的套路,其实就是自我模式抄袭加内容微创新的套路,不然怎么可能短时间做好几款赚钱的游戏。
抄袭虽然很爽,但当抄袭的红利期过了之后,最后能一直存活下来的,则是那些能一直从用户角度持续做内容创新,最后还坚持到下一波模式创新机会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虽然风光,甚至有机会创造奇迹,但公司的本质是风光和奇迹么?不是,是利润!如果这样的公司领导人,有一天觉得赚够了,开始转而追求风光和奇迹,忽视了商业的本质,忘记了蛰伏的岁月,再大的公司,估计也难免开始走下坡路,因为他不会一直运气都那么好。
现在是时候讨论一下游戏行业里一个怪现象了,就是大家会看到,很多游戏公司,尤其是创业型的游戏公司,做了一款成功的大作后,便再无建树,只会不停地出第一款的续作。
大家真的以为他们没有斗志,不想做第二款大作么?其实正好相反,因为第一款游戏取得了成功后,相比创业之初,钱和人这两个最大的限制条件终于都解决了,他们常常是重金,豪华团队开始打造第二款游戏。
虽然第一款游戏研发的时候捉襟见肘,很多决策都是从生存和赚钱的角度做的,但成功之后,他们常常不会认为正是因为天天想着钱的事,做了符合商业本质的事,再加上时代的机遇才成功的。常常会认为是自己产品理念的胜利,自己肯定是拿到了做产品的金钥匙,甚至是拿到了创业和人生信条的金钥匙,于是他们就开始用这把金钥匙不停的开各种锁。
然而现实却是,这把表面闪耀的金钥匙是他们自己意淫出来的纯主观的存在,真正冷冰冰的那个客观的钥匙却是:商业的本质是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重金、豪华团队、不惜时间做的一个项目,它的成本必然会大规模提高。从商业层面,成本的提高,常常意味着利润的降低。
本来他们期望第二款能大规模超越第一款的收益,进而赚更多的钱。但现实是,就算你投入再多,只要时代过去了,机遇过去了,红利期过去了,在新时代才能出现的新模式到来之前,所有的模式创新几乎都要折戟沙场,不然怎么第一款才叫时代最佳模式呢?
而在模式固定,受众群固定的情况下,收益总盘很难本质性提升,再加上红利期的退潮和竞争对手的涌入,收益能保障不下降都不错了!最后,在收益下降,投入却大规模提升的情况下,这个行为实际上已经严重背离了商业追求利润的本质。
无视客观规律的结果一定是被客观规律啪啪打脸,哪怕你的初衷再好也没用。
最后游戏上线,因为投入奇高,收益达不到预期,利润率必然不合理,就开始引起各种连锁反应。老板面对残酷的市场开始有压力了,压力必然扩散到团队,团队躁动了,大家开始找问题了,搞得主策划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是不是这次创新确实太不靠谱了。
找来找去找不到本质原因,于是开始互相指责了。有些人开始觉得冤枉了,老子陪着团队搞这么久,最后还没第一款赚得多,甚至都没人家隔壁老王做抄袭换皮赚得多,现在还被人否定,我图啥呢?
曾经立项时的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在压力和委屈面前不堪一击。最后项目非但达不到预期,搞不好团队还会崩掉,于是开始一波一波地换团队,最后活生生把这个项目拖死 。
然而,最终有谁问过一句:“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了吗?”
大部分人的考虑范围还是局限在项目上,这个项目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技术、产品、管理,还是老板?找不到病根的就更惨,会接二连三地失败。有些运气好的,利用之前积累代理人家的产品反而可能又成功了,或者终于熬到了第二波变革和红利期又成了。
但这样的天之骄子,幸运宠儿,毕竟是极少数,这种特例很难对我们有啥现实指导意义。就像我大学莫名其妙成为一头FLASH行业的飞猪,在我后来的人生十年中,再没碰到过这种狗屎运了。
那努力就一点用都没有么?不是,努力是必须的因素,是我们能把握机遇的一个加分条件。但努力的人实在太多了,尤其是在头部市场的竞争中,努力程度一般不会是决定成败的本质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游戏策划的王道是内容,策划创新的真功夫是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更多要靠老板夜观天象提前布局,老板成功之后要分清主客观因素,商业的本质是利润,谨记!
3. 用户篇:你真的理解用户么?你真的是站在用户角度考虑的么?为了赚钱才服务用户,还是因为服务好了用户才赚钱
说完产品,我们来说说产品的目标群体:用户。
说起用户,策划和产品经理最高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用户。这两个专业走出来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动机常常是看到了某些用户的需求没被满足,或者看到了某些已经被满足的需求,但是体验做得不够好,于是他们很兴奋地觉得:哇,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商机!
但是商业的本质是用户,是用户需求么?并不是,是利润!
还记得我前面给大家展示的那4张商业思维模型图么?
上面一段是典型的2号商业思维,而4号天才型商业思维应该是:我想赚钱,所以我天天研究各种赚钱的方式和对象,所以必然会研究到用户。我研究了用户什么情况下最爱掏钱,而且这个情况我可以通过某种产品实现,我还能做得还比大家成本更低更好用,所以我才做这个产品!
这两种思维模式,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其实也可以殊途同归,也会互有胜负。但现实常常是,这两种思维模式因为起点不同,侧重不同,在长期的强力执行中,会形成巨大的方向性差异。那最后谁更容易成功呢?注意这里说得是商业上的成功,必然是后者。
用户层面,我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领悟,就是团队在讨论产品和策划案的时候,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想的啊,这就是用户的需求啊!”
这种话我一直就觉得有问题,就因为我们是策划,有点产品经验,我们就能代表所有用户?带着这个疑问,我观察了很多项目和团队,甚至观察了很多社会现象,后来越来越发现这句话不靠谱。
先别说用户了,我就问一句,我们凭良心说,我们了解自己么?认清自我难道不是人生最难的课题之一么?我们了解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婆孩子么?我们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么?我们了解日日夜夜跟自己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么?我们知道他们每个人的诉求和抉择么?还有,我们知道上面的老板怎么想的么?如果真知道,估计自己早就应该是个高管了。
如果我们连身边的人和世界都搞不清楚,凭什么说能隔着屏幕,知道一个完全见都没见过的用户在想什么?这不是扯么?
是的,我们在讨论产品的时候,可以也必须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心理,但是这个分析应该是建立在既有事实上的,是一种结果的倒推。然后再以倒推出来的结论进行量变延伸或者同类推演,进而指导产品的更进一步或者同类产品的再次开发。绝对不应该是以了解用户自居,把自己的想法当成用户的想法。
但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太难了。因为到底我们是自己意淫的用户需求,还是根据事实推论出来的用户需求,这条分界线常常不那么明确。就算同一个产品数据,不同的人看,结论经常也不同,人们还是习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场景来揣测数据。真正能做到完全客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人太少了,然而这也正是产品见真功夫的地方之一。
还有更悲剧的,如果我们连可以分析的事实和数据基础都没有怎么办呢?没办法,照照镜子,赌一把吧。
“我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想的”这种话此时就真的有价值了,至少可以起到推动项目进度的作用,然后赶紧想办法去收集信息和数据吧。
所以啊同学们,在团队里讨论用户的时候,除非你有产品决定权,否则千万别轻易说“我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想的”。此话一出,其实就是委婉地在说“都别扯淡了,就这么做了!”而此时如果你却没产品决定权,那不是莫名其妙么。
其实不管有没有经验,想把产品做好都很难。如果真有固定的用户分析套路的话,产品就不会这么难做了,优秀的产品经理就不会这么稀缺了。
产品经理除了要有长期的产品经验,数据积累,还要很高的悟性和对人性、对市场、对社会的敏感。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看到超女李宇春很火,当时死活理解不了,更不会去研究这个现象,一直认定湖南台有黑幕!后来随着产品意识的觉醒,又有一次在快男海选看到华晨宇跟尚雯婕鬼畜即兴对飙,当时就很有兴趣,马上研究了华晨宇的各种信息,然后直接判定本次快男冠军肯定是华晨宇。
举这个例子的用意是为了说明,产品意识和用户意识,源于生活,源于对大众行为,尤其是自己不了解的大众行为的敏感和研究。这些研究可以让自己对用户的判断更接地气,更符合事实。相反,看到自己不理解的社会现象就认定为黑幕,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开喷,这样的主观激进分子,比如曾经的我,很难想象他们会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不对啊!”有些人估计马上要反驳了:“不是说,现在的时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么?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主观激进分子没活路了?”
注意,偏执不代表主观,偏执只是形容对某个理念深信不已,这个理念本身有可能就是客观的,是对的。但主观则是对自己深信不疑,只有自己总是对的,跟自己不一样的,都是错的。
比如我曾经的信条“人生没有对错,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正确的”,只要我选了,那就肯定是适合我的,是对的,这就是极端主观的表现。
现在能看明白两者的差异了吧?而且“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本身也有一定的鸡汤成分,如果你的偏执坚持的是个错误的理念,别说成功了,估计最后要把内裤都输掉。
比如我长达十年一直偏执地坚持自己那条主观的人生信条,导致连续三次创业失败,最后差点饿死。
产品难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经验今天对,随着时代和用户的变化,未来未必还能对。就算所有的能力都达到要求,最后还要能一直跟着社会进化,这就需要点运气成分了。因为以目前人类的能力,是不可能准确预知未来,预知所有人的行为的。所以,我现在做游戏更加不敢轻易谈创新了。
用户这么难以把握,好不容易搞出来一个可行的游戏模式,还不赶紧把这个模式发挥到极致,赶紧趁这个模式还成立多赚点钱,却总想着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
创新的背后是啥?是时代的召唤,是对用户,对人性的深刻把握,是对内容的掌控能力,还需要运气的垂青,这显然不是尊重商业本质的行为!这是一个成功的人,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为了证明自我才应该做的事。这个事情很不商业,很个性!
有个性,我喜欢。但风险请自己担,失败了请淡然,不要嘲讽尊重商业本质的同行,更不要抱怨人性的邪恶和商业本质对你的惩罚!
最后我想说,咱们做A就是做A,因为A的需要,才做BCD。不要明明心里想的是A,做的也是A,却总是希望通过追求BCD最终实现A。这两种逻辑的不同,当用ABCD描述的时候,清晰可见,可一旦把ABCD换成金钱,技术,产品,学习,创业等人类特有的主观词汇后,就立刻变得复杂了。
比如我们大部人的创业,本质是一种商业行为,商业的本质又是利润,是赚钱。那么我们做的就是赚钱这事,在制定公司战略的时候,就应该一切围绕着赚钱展开。是否能赚钱,是否能最快的赚钱,是否能赚更多的钱,是否能持续一直赚钱就应该是我们的终极法官。
我们把技术搞牛逼,把用户当上帝,都应该是为了提升利润,否则能降低成本就降低,哪怕技术方案看上去很LOW,哪怕会伤害到一些用户!要时刻谨记我们是为了降低成本才搞技术,不是因为搞了技术才降低成本。我们是为了赚钱才服务用户,不是因为服务好了用户才赚钱!
你们看,这个ABCD的简单逻辑,我加上主观词汇重新一说,是不是就特别无法接受了?而且就算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可我们是人啊,我们不是赚钱的机器。即使商业的本质是利润,我们难道就不能有钱以外的追求?
这个其实又是主观和客观的哲学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会放到文章最后进行终极讨论。
下章高能预警,为了回馈一直追文追到这里的读者,真正的干货要来了。
三、第一次创业成功:躺着也可以大把赚钱
1. 开始第四次创业,产品思维和商业思维微妙的差别,先把商业模型的收益做到最高
在三次创业失败后,在悟出了商业的本质后,在朋友公司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状态回复良性后,我那颗不安分的创业之心又开始躁动了。
虽然创业的本质是利润,但是“选择去创业”常常是一个主观的行为,“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有些人天生就喜欢折腾,讨厌稳定,讨厌按照既定规则做事情,自己有了想法不马上执行就浑身不舒服,这些人命中注定是要创业的,比如我!
说到性格决定命运,我想问句题外话:那什么决定性格呢?把这个问题往下再追问两三层就会很有意思了。
其实在朋友公司做卡牌手游的中后期,因为引入了一个牛逼策划,我就开始比较闲了。然而我又不是那种可以闲着的人,之前就跟朋友合计为啥不把我之前搞得那个吃鱼页游,弄成一个简单的单机手游版呢?双方一拍即合,这个边缘的小项目就启动了。但是因为前期我一人负责俩项目,就搞得比较慢。
牛逼策划来了之后,我终于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了单机游戏项目上。从创意、策划、产品到美术、技术、运营,刚开始又都是我一个人搞,搞到基本上定型后,才找了两个帮手一起搞。
游戏很快就搞好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尝试各种收费模式,最常见的就是道具收费和短信扣费,结果两种方式都不理想:很少人会为了一款品质普通,又没有引爆点的单机游戏充值买道具。道具收费又特别考验内容设计能力,投产比太低了;而短信收费,需要跟发行商和运营商扯来扯去,小团队根本吃不消。而且电信联通这些国企运营商,账期一拖就是几个月半年,我们根本玩不起。
这时候我就警觉了,商业的本质是利润,我这次貌似又玩票了,怎么能因为手中有一个吃鱼的页游就必须做一个吃鱼的手游?怎么能因为我比较了解道具付费模式就直接套用?
注:其实短信付费底层也道具付费,我们不做暗扣,还是正常的让用户通过短信买道具。
只要我还在创业,商业的本质又是利润,难道不是应该首先考虑赚钱的问题么?
于是我就开始研究单机手游到底怎么赚钱,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搞笑了。原来单机手游,除了个别现象级的神作,主流都是靠广告赚钱的,国内外基本都一样。很多单机游戏里同时也会集成广告和道具两种赚钱的方式,但是广告赚到的钱比道具一般都能多个好几倍!
妈妈咪呀,幸亏我扭转思维模式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按照我以前的套路,肯定会这么想:游戏已经出来了,既然赚不到钱,那肯定是我产品设计有问题,而为什么产品有问题呢?因为我个人能力不行。怎么解决呢?找牛逼团队做啊?什么?没钱找牛逼团队?那融资啊?怎么说服投资人呢?找特例啊,画盘子啊,比如你看手游行业的火爆,你看人家捕鱼达人和保卫萝卜。
现在大家可以意识到了,人的差别,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这丝丝的差别,平均到每一天里,根本看不出来,但因为这个丝丝的差别,几年执行下去,日积月累, 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现在就让我来继续放大一下这个差别,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当我明白了单机手游正确的赚钱模式应该是广告后,当把握住了本质,剩下的就清晰多了,那就考虑怎么把利润做上去哈。那么利润是什么呢?就是“收益减去成本”。
广告的收益几乎是固定的,因为一个游戏里能插入多少广告,一次广告点击的价格,这个没有太大花头,稍微花点时间,把市面上所有的广告都接一遍,把所有能加广告的地方,都加上,很快就找到最优解了,也就是很快就能把收益单价最大化。
好,收益单价固定后,下一步怎么提升利润?只能降低成本了哈。
对于游戏开发来说,花钱的地方主要是美术、技术和人员工资。这不正好都是我的强项,我的竞争力所在么?所以我就开始死磕成本问题,最后几乎把成本降低到了极致,尤其是对我个人来说,近乎零成本。
当把利润率这一本质点优化到最佳之后,那剩下就是怎么更快得赚钱,赚更多的钱的问题了哈?下面就详细说下我具体是怎么优化利润和复制扩大的。
对了,刚才说到把广告收益单价做到最高很容易,但是很多个人开发者和小团队,因为没有商业思维,觉得一家家测试广告太烦,没研究产品有意思,甚至担心被小广告商坑,提升收益这一步做得很不到位,导致有些人流量是我们的十倍以上,可收益还没我们多,实为憾事!
2. 把成本做到零,做上千个游戏,用户自动找上门
下面开始讲我具体是怎么优化利润和复制扩大的。
首先我自己能在项目早期搞定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节省研发成本,同时也是极致的执行效率。
当我以最高的效率搞定最小商业模型后,就去找到了之前一起创业过的一位技术大牛,他开发了一套游戏引擎,这个引擎做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和家庭主妇,任何专业的都可以,我们培训一个小时,他们就能轻松开始制作安卓和苹果游戏了。一次素材填充,多端同时发布。这样,技术就只需要开发不同的游戏模板就好了,一个游戏模板,可以近乎零人工成本,源源不断地产出游戏。
后来随着赚得越来越多,我连游戏模板也不自己开发了。因为假如我一天赚两千,自己开发一套模板要一周的话,那么就相当于花了将近1.5W,而且还有时间精力的投入。我干脆找程序外包算了,毕竟以前在技术社区里有一点影响力,找靠谱的个人技术外包还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游戏都很简单,外包几千就能搞定,他只要按照我们的引擎规格开发就好了。几千搞一个模板,我们转手就能变成几万,甚至十几万。这样,研发成本也几乎也降到最低了。
那么美术成本怎么降低呢?
首先我第一批找的合作伙伴,很多就是专业美术出身,不是特别难的美术需求,他们都能搞定。然后我再用利润思维不停的洗礼他们,让他们最后放弃自己原创,直接从网上或者别人游戏里找素材,稍微改改直接弄到我们游戏里。
因为我第一次主导创业也客串过主美,从第一天接触FLASH就一直坚持自己做设计,所以对美术的常规流程非常熟悉,设计程序模板的时候考虑了怎么样的模板最容易找美术素材。如果我用上去都觉得很简单的话,专业美术做这些简直是小儿科了。这些美术,大部分都是合作模式,赚钱大家一起分,但是前期没有工资。这样,美术成本也几乎降到最低了。
最后不夸张地说,如果我愿意,不花一分钱,一天做几十个游戏没问题。可为什么我能短时间找到这么多程序和美术呢?因为我自己毕竟是研发出身,之前主要的圈子就是研发圈。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毕业就一直在创业公司,创业公司天然地过滤了那些计较短期利益的人,这些人里找到愿意不拿工资跟我干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的。
看到这里,估计有些人早憋不住要问了:你们到底做得啥游戏啊?又是批量模板,又是直接在网上找素材的。这样的游戏品质能好么?会有人玩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又不得不扯到前面已经讲过的“用户”问题!之前谈用户,我最喜欢的也是谈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但是现在谈用户,我要谈的是:怎么更低价格的获取用户,怎么从用户身上赚更多的钱!直接谈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其实是装逼,都不知道哪里能最低价格获取用户,不知道怎么把钱从用户兜里掏出来,凭什么说自己懂用户,懂用户需求?
具体到本次创业,我不再是什么先看到了一个用户需求才去搞这个事情,而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利用小游戏和广告赚钱的机会。为了提升利润,为了赚的更多,我才去找匹配的用户。
我们早期其实也确实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做过各种尝试,但是因为这次思路比较直接,我们弯路走的很少,很快就找到最佳目标群体了,就是:儿童!
为什么呢?首先儿童对广告没有大人那么警觉,点击率比大人高不少,这样就等于提升了收益。
然后儿童对游戏模式和美术都没大人要求那么高,大人玩一个游戏的时候,除了游戏可玩性,还会考虑游戏是否是原创的、华丽的、甚至是充满艺术性的。要做到这些,常常会让游戏研发成本大大提升。但是孩子们不会,小孩们很简单,乐趣点也特别容易被满足,有时候仅仅可能因为你游戏里有一个小动物,点一下它会叫,孩子们就能对着这个动物一直点,乐此不疲。什么美术质量、游戏性能、原创性啥的,孩子们完全不在乎。只要重新换一个小动物,他们就会当一个新游戏重新玩,依然会玩得很开心。
还有,孩子们特别容易变换注意力,他们有固定的流失周期,尤其是单机小游戏。这跟游戏质量无关,只跟小孩子注意力易变的天性有关,这样就导致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变成什么了呢?变成谁能抵达小孩子,而不是谁能让小孩子留存得更久。这时候,游戏质量反而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游戏数量和覆盖度。让小孩子频繁地找新游戏的时候,总有机会找到我的,我不就胜出了么?
最后,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点,就是为啥小孩子总能找到我的游戏呢?为啥不是张三李四的呢?
因为我零成本, 批量化,团队化运作,我产量大,覆盖率高啊。再加上我早在第一次创业,就是做儿童虚拟社区游戏,跟小孩子用户打过三年交道,后来产品思维也觉醒了,比很多普通开发者更容易捕捉到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又有十年的开发经验和研发圈子做后盾,这些点不谦虚的说,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遵从商业的本质,找对方向,用户定位清晰,再充分发挥自己的研发优势,把成本做到最低,利润做到最高,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下面附上两张我们引擎相关的图片,请勿找我索要引擎,暂时不开放。
至此,利润模型有了,研发、团队和工具也都几乎零成本搞定,虽然每次广告点击只有几毛甚至几分钱收益,但几乎100%纯利啊。
成本极低了,利润极高了,用户找到了。而竞争对手,国内最强的应该也就是宝宝巴士吧。但宝宝巴士主要是做品牌,面对的推广人群更侧重家长和平台,要真拿我们的游戏和他们的游戏各100个给孩子们选,我敢保证是我们胜出。
最后,还有一个最核心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搞用户呢?我的答案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这个最关键的点,我更多的是靠运气。
其实我一开始的想法很朴素,就是反正我成本是零,只要游戏弄好上传平台下载不为零,我们就能赚钱。况且我们游戏是针对小孩子定制的,应该不至于太差,一个游戏平均每天做到10个下载应该不难。然后我再弄它上千个游戏,一天也能上万下载了。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游戏上传平台后,自然量远超出我的预估。可能是专门为小孩子做的移动游戏太少了,小孩子们太饥渴了,而我们的游戏又太符合他们的胃口了吧。这样我们用户获取成本也做到几乎为零,而且量很大。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我们虽然进来得已经略晚,但当时也还没完全退潮。我又组织了一拨人一起弄潮,给每个人都平分利润,这样每个人都当成自己的事情做,动力很足,效率很高,不用我做任何动员和激励。团队整体进步速度也很快,相当于好多独立开发者互相帮忙和分享经验。相对于外部,我们内部团队总体就变得更有竞争力,大家上升得都会比外部的独立开发者快。
这样一套用唯物的精神,站在商业本质上,又结合自身优势的组合拳打下来,不想成功都难啊!最后弄了几百万吧,我自己拿了一百多万,其它都分给伙伴了,最早跟我合作的程序和美术,也都差不多过百万了!
3. 隐藏在成功中的两个大BUG:躺赢和UEO
经过三次创业失败,这次终于赚到钱了,而且还赚得特别迅猛和轻松,后期几乎就是躺赚。我没有员工,不用自己写代码,也不用管理团队,有些早期的伙伴还发展了下线,下线也不用我管。单机游戏又不需要运营和维护,我们也很少有商业伙伴和应急事件。
我每天例行要做的事情,也只有看数据吧,一个小时内肯定也就搞定了。于是我终于过上了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生活,随时都可以说走就走去旅行,天天主要任务就是思考人生,晚上一看依然好几千进帐。
不夸张地说,就算我彻底失联半年,整个赚钱机器也能自驱动有机不间断运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我终于又搭建了一个满意的架构,当然这个架构不是为了写程序,是为了赚钱,高达90%以上的利润率是这个架构最坚实的基础。虽然赚得也不算多,但是这个架构毕竟是我对商业理解的第一次真正实践,对我个人还是很有意义的,而这个架构的优美度也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
商业的本质是利润,不是大,不是多。大而多的难点是广度和复杂度,小而美的难点是深度和精度。追求大而多,还是追求小而美,只要都遵守商业的本质,这个选择就只是一个主观问题。主观的东西,不能简单用对错评判。
但是估计有些人看到这里还是会对我这次创业嗤之以鼻:“你们这是搞啥啊?你们赚的这是黑心钱啊!?这不是坑祖国的下一代,坑广告商么?你们应该开发教育类游戏对人类的下一代负责,做大人的游戏对广告商负责啊!”
这又是主观和客观的哲学问题了,下一章专门讨论。
本章最后,我想提示一下,有些人估计刚才看我躺赚都看嗨了吧?
但这次创业还是有两个重大的BUG,严重违背了商业的本质,大家注意到了么?
如果发现了,就说明没白看我前面的文章。一个就是商业的本质是为了“躺赚”么?是为了能让自己彻底解脱不工作么?并不是,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不是我偷懒去游山玩水,我们现在肯定赚得更多了。躺赚是个人诉求,并不是商业目标。
第二就是:我给大家分钱太多了!“纳尼?”,估计有些朋友要跳起来了:“我之前还赞过你大方,是个好老板呢!你这是要自己打脸么?”是的,我不但要打自己的脸,还要连你的脸一起打。
说了半天商业的本质是利润,我这可好,把赚的钱都给大家分完了,这等于我们的商业体没一分钱剩余利润!这能说我们理解商业的本质?既然不遵从本质,就必然被客观规律打脸。
我这次怎么被打脸的?就是分钱的时候大家当然都很嗨,我自己也不用管理商业体,躺赚确实也很爽。可一旦行业巨变,我们赚不到钱了,问题就来了。钱都已经分给大家,大家都买车买房各种买,花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人都可以回老家养老了,这样大家就没法集中资金去突破新的赚钱机会了啊。
这钱发出去容易,想再集中起来可就难了。假如我遵从商业本质,成立一个商业体,商业体赚400W,拿200W跟大家分,剩下200W流动资金,然后我也不要天天光想着那些跟商业没关系的个人诉求,这样搞不好我早抓住机会让200W翻好几倍了,最后所有人都可能比现在分得还要多!
还有之前没提到的一点,因为我自己偷懒,一直不愿意管理公司,我们所有的广告收益都是走个人开发者,要被广告商代缴高额的个人所得税,扣了百分之好几十的收益,这能是遵从商业本质的行为?
由此可见,想完全遵从客观规律太难了。就算我看清了商业的本质又如何?我也是个人,也有七情六欲,而且大家也能看出来我本性上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我赚了钱不分给大家心里超级难受,感觉跟偷了人家钱似的。
另外,除了赚钱我还想写写文章,没事看看诗和远方,这尼玛能是个合格的商人?这么玩儿最后肯定得玩儿成某个王大V,当然,我肯定N辈子也做不到人家那么大。这些思想和心理矛盾怎么解决呢?我们下一章上升到哲学高度再深入讨论。
这次创业,前面打得都很漂亮,非常遵从商业的本质,也就顺利赚到了钱。但是赚到钱后,我又傲娇了,又开始不尊重客观规律了,分钱上就是完全的江湖义气,管理上根本不配称为老板,更称不上CEO,最多算一方江湖盟主,我自己倒是很文艺地给自己创了一个新称号:UEO,U=Union。
大家看,想完全遵从客观规律,是多么难啊!人稍不留神,就会滑向主观!
四、从极端唯心到极端唯物,再到领悟太极的博大
1. 人生需要纲领指导,极端唯心到极端唯物,唯心也是必要的
如果是从开头一直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我首先向您表示敬意,在这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静下心来看几万字的长文着实不容易。但是只有这样的人,我觉得才有必要跟您讨论本章的话题。直接看本章的人则可能会觉得本章太务虚了,不知道所讲道理从何而来。
有心人通篇看下来,可以清晰看到,我毕业这十年的创业历程,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从极端唯心到极端唯物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人生没有对错,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正确的!”到后来,“一切从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出发”。
但有一点倒是没变,就是我喜欢用纲领来指导人生,哪怕这个纲领几年后回头看可能很搞笑。
为什么呢?因为有纲领才会目标明确,才能排除干扰,强力执行,提高效率。就算纲领错了,错得还很彻底,那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有纲领,反思的时候,就有落脚点,就有核心点,就容易看到错误的本源。这样在改正的时候,也会同样深刻和坚决,然后迅速走上正轨,提升人生境界。
所以,在本文最后,我想主要跟大家讨论一下我目前的人生纲领,而这个纲领的核心问题,就是唯心、唯物和太极的关系。
在我第三次主导创业失败之后,我的唯心价值观其实是遭受了惨痛的打击,这时候唯物价值观就开始萌芽了。到后来做小游戏刚成功的时候,唯物价值观膨胀到顶峰。那个时候,我一度认为,人太渺小了,人的主观意愿太渺小了。在我看到一个呈现宇宙广袤的科教片后,更加坚定了我这个想法。
那个科教片就是以地球上一个城市为起点,逐渐向宇宙推进镜头,逐渐显示整个大洲,整个地球,整个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可探测的宇宙边缘。这时候对于认识到地球的渺小,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当时就想,地球在整个已探明的宇宙中,就如同尘埃一样的存在,而我自己,做为地球上一个动物种类中的几十亿分之一,又是一个屌丝,我岂不是渺小到造物主拿着显微镜都看不到我的程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有什么存在感?我还有什么资格把自己这么当回事?我甚至还一度妄想用自己的价值观改变身边的环境,改变世界,这不是搞笑么?
我甚至开始否定整个人类的价值观,我觉得善恶、对错、好坏之类的词汇,都是人类特有的,对这个客观世界一点都不重要,客观世界有其固有的运行规律。只要人类消亡了,这些主观词汇和概念统统都会消失,这时候别说整个宇宙和未知的存在,就算仅仅是我们寄居的地球妈妈,都不会留下一滴眼泪,不会受到什么本质影响。
很多人现在天天叫嚣地球环境都被我们污染了,地球妈妈在流泪,然而现实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资格破坏地球。
根据能量守恒,除了把探测器送入月球和火星这类行为,我们并没有让地球妈妈少过一焦耳能量,也不曾影响过地核的稳定性。地球妈妈根本不在乎大气层到底是二氧化碳多还是氧气多,更不会在乎雾霾什么的。环境恶化,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一个人类的主观词汇,人类搞砸的是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是地球的存在环境。人类关心的只是自己物种的延续,并不是地球的延续。
说实话,当我刚想到这一层的时候,自我感觉真的挺好的,感觉我终于从唯心的囹圄中解脱了,并且洞悉了世界的客观规律。而且我还能跳出国界、跳出人类、甚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的宏观角度看待世界和事物的客观本质,这是一种什么境界?简直自己都服气自己了。
而且我还用这种思维模式真的做了一件超出普通人境界的事,就是我在朋友公司做卡牌游戏中后期不是主要搞单机游戏项目了么,那我就主动要求把之前卡牌游戏项目初期承诺给我的分红比例降低了很多。因为那个分红比例实在太高了,根本不符合整个项目当前的客观现实,更不能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思维模式,肯定会觉得白纸黑子签好的协议一定不能变,别说自己绝对不会提出降低比例,就算老板提出来我也绝对不会答应,否则这个社会哪还有诚信可言!
可我现在更关注的是这个协议是否更符合客观现实。不符合的,就算你主观上,道德上再有理,也长久不了。协议无非增加了违约的道德成本,但绝对抵挡不住客观现实发展的滚滚洪流。如果一味盲目坚持自我,用政治正确来对抗客观规律,最后只会跟客观规律玉石俱焚!
为了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要么我应该主动吐出自己不该得到的,要么我就应该努力做出对应的贡献,让自己得到的是符合规律的!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得到的少了, 那也应该主动要求补偿!
然而,还没等我在悟到客观和主观的哲学问题里沉醉多久,我就又开始被现实啪啪打脸了。因为我发现,就算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到了这一层境界,在我的具体行为决策中,依然作用不大,更不可能包治百病。
倒不是因为我的唯物价值观错了,而是因为我又一次走上了偏激的道路,从唯心彻底偏向了唯物。我的这种偏激其实本身就不符合客观规律,因为人类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的主观本身也是客观的。
我前面一度不知廉耻地强调自己现在只关注客观规律,但我凭什么关注?
人类最聪明,站在顶端的那些人,都还有大量的客观规律没搞懂,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都还没彻底被弄明白,我又凭什么说我的判断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只有在技术、产品和创业领域,我可能还有那么一点点判断的资格,而且范围也非常有限。在这种无奈的现实没有改变之前,在知识盲区还存在的情况下,对于人类,主观、哲学甚至是神学,永远都有存在的必要,一切因为认知局限导致的不合理和浪费,也都是必然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啥一个大型集体的管理者,非要搞那些官僚和行政的东西,还不是因为知识和认知有限。如果管理者能借助一些工具很容易判断所有事怎么做是对的,那他肯定也不想搞那些没效率的管理机制。
然后放大到社会层面,当整个人类都不知道怎么做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时候,如果我们坚持政治正确,坚持那些美好、善良、勤奋的主观意愿,至少可以保障整个社会不会彻底陷入邪恶的深渊。
只要我还是一个人,还要在人类社会混,“我就必须承认唯心和主观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懂得敬畏客观规律的力量”。那么,这就是我目前的终极人生纲领么?一度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我忍不住又往下想了一层,发现确实还可以更进一步。而这一步就是“太极”!
2.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万物;从太极的角度看技术、商业的本质、唯心与唯物等问题
这里提到太极,我并不是想去讲中国古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套理论,我是真的找不到比“太极”更精确的词汇来描述我下面想讲的道理,只好借用一下先贤的智慧成果。
我想讲的太极,可以简化为两句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万物!”,大白话解释一下就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方面共生的,这两方面互斥或者相伴。
在我从极端唯心转到极端唯物,再发现极端唯物也不靠谱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貌似“极端”这个词就不靠谱,“平衡”才是王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永远要有这件事的对立面存在,并要时刻观察两者的平衡运动!
为了找到我能力范围内最普适的人生纲领,我努力尝试更进一步,最后终于发现了太极。除了我自己的人生,整个宇宙会不会也是一个太极的分形结构呢?
分形学大白话解释,就是很多事物从宏观到微观的结构都有自相似性,比如树根到树杈,再到树叶,再到叶脉,都是相似的分叉结构;雪花从宏观到微观都是晶体结构。详细解释,大家可自行百度“分形学”。
想到这点我就非常兴奋地赶紧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貌似还真是哈。
这个宇宙大到星系和星球,小到质子和电子,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左倾和右倾不停摇摆,唯心和唯物的持续斗争。
再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善与恶,对与错,再到我自己创业中碰到的种种问题,这个宇宙简直处处体现着太极的结构,处处体现着平衡之美。只不过这个平衡并不是绝对平均和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这也是我觉得太极图最精妙的地方,不是简单的黑白中间一刀切,而且一条曲线分割,彼此之间还互有对方一个点,体现着一种动态和交融的平衡感。
这跟现实中的各种现象何其相似!
还以创业为例,创业者都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平衡问题,就是玩命奋斗和身体健康,我们不可能做到每天绝对的平衡。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你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要多奋斗,为了事业牺牲一些健康,但也不能太过分,极端到累得猝死,这样整个系统就彻底崩了。
等到事业稳定点了,你再修养,但是也不能过分放纵,这样未必能多健康,还会导致事业失败,最后系统又崩了。
就像我做小游戏躺赚后,天天睡到自然醒,越来越放纵自己,身体没见好到哪里去,事业反而很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
还有我上一章说得那个分钱的BUG,完全不分肯定不靠谱,但是像我一样彻底分完,肯定也不靠谱。这里需要在个人分钱和公司利润中间取得一个平衡点,破坏太极平衡必然会引发大的问题。
还有前面提到的商人追求利润的问题,商人追求利润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但这是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偏激地追求利润了?肯定不行!
什么时候利润最高?肯定是做违法生意的时候,因为违法的事,竞争少,利润必然高。但如果我们真做了,那系统崩溃可能就不远了,非但长远不了,很有可能还要为系统崩溃付出惨重代价,入不敷出!
所以,我现在跟我所有的合伙儿人都说过:我们做生意,虽然本质是追求利润,虽然我们应该只谈法律,少谈道德,但是我们也必须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做黄赌毒和严重违法的事!
还有搭建程序架构也是如此,整洁性和实用性经常会矛盾。极端追求整洁性必然很多地方不实用,失去架构的现实意义;过分追求实用性,必然会导致混乱,丧失架构长远性。
我们追求的完美状态肯定是一个同时兼顾整洁性和实用性的架构,但实际情况是,架构刚开始整洁性肯定远远大于易用性,这时候代码就会越写越乱,偏向易用性。等到有一天整洁性成很大问题的时候,又会重构梳理架构偏向整洁性,然后过段时间又开始偏向易用性,周而复始。
这样既提高了执行效率,符合事物发展惯性的特质,同时又一直在趋向平衡,不至于系统崩盘。
我前面一直在谈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问题 ,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太极问题。主观和客观也是一个太极两仪的共生体,至少目前不可能彻底消灭谁,会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趋于不同程度的平衡。
当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因为人生阅历少,没有社会经验,又强迫自己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唯心问题,那就必然会走上极端内化主观的道路,这样可以保障我在迷茫状态下的最高执行效率。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我最后极端到几乎无视一切客观规律的状态,这时候表面上看,客观已经只剩下一个小点点了,我人生的整张太极图几乎都是主观的颜色。但这个客观的小点点就根植在主观之中,越小反而牵引力越大,最后终于成功把我又牵引回客观的一面。
然后我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却又走上极端客观的一面,以为自己掌握了事物的真谛,实际上则是走向了自以为是的歧途!
客观和主观,在我们没掌握到所处环境,所做事业的本质之前,我们还是应该以真善美、勤奋、努力、自律这些主观词汇来引导我们探索未知,至少这些政治正确的词汇不会彻底摧毁平衡。
等我们不停学习实践总结之后,能够把握自己所处环境,所做之事的客观规律了,这时候就应该学会尊重客观规律,不要试图用人类的意念改变这个规律,而是应该根据客观规律推演未来,然后做超前的,符合规律的事,这其实就是“创新”的真谛。
创新不是凭空,更不是凭主观愿望创造一个东西,而是我们提前预知了未来,时代也选择了我们来证明这个未来。别人觉得我们是创新者,是颠覆者,我们自己应该觉得自己只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做了超前的事情,是时代的幸运儿。
主观和客观的动态平衡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考和执行、务虚和务实不停周而复始的过程。只知道执行和务实,必然井底之蛙; 只知道思考和务虚,必然好高骛远。务虚务实相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动态平衡,惯性推动才是宇宙太极分形的天道!
太极还有一个最牛逼的特点,就是它具有自洽性。
按照太极追求平衡的理念,当我极端追求平衡的时候,太极就会告诉我不能极端地太极,极端遵守太极本身就不太极,所以太极会让你不要过于太极而导致自己不够太极。
这种自洽性会让你该极端的时候就极端,极端完了最终还能回到太极,让太极的对立面依然还是太极。否则它也没资格在我眼里成为宇宙的分形基础。
其实前文我也一度提到过,我自身的经历也验证过,太极两仪在动态平衡的过程中,真实情况确实也是偏激的。而且这个偏激还有惯性,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人类社会左倾和右倾的演进。
其实越普适的道理,必然越抽象。一直困惑我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国外的各种哲学体系,以及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这些其实抽象级别都很高,但是很多都具有时效性,这个时效性常常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决定的,也就是说它们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人和人类社会的问题的。
所以到目前为之,依然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的还蛮少的。反倒是太极思想我感觉依然不过时,中国最近还搞和谐社会呢。
而且太极甚至还不局限于人类和地球,搞不好整个宇宙的物质都是太极分形结构,都在进行太极的平衡运动。如果这是真的,我用这个思想做战略指导,再配合已掌握的具体战术,不管是创业还是人生,成功率和正确率都会有一个基础的保障,至少不至于像以前一样错的太离谱,同时对大势的预判性也能提高不少。
这也是我苦苦追根溯源,探寻最普适性真理的原因。不过反过来说,是不是战略对就万事大吉了?并不是,刚才也说了,还要配合掌握的具体战术。
举个例子,当年我党打天下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这个战略是对的,但是具体到怎么包围,怎么拿下每一个农村,发动每一个农民,这个就是战术问题了,考验的是对业务,对用户的理解,是执行能力。
所以,想成功不容易啊,要上旬天理,下接地气,勤奋努力,最后还需要点运气!
关于太极的三个假想:共生宇宙;互联网的灾难;人工智能起点和终点问题。
最后,我想用太极的世界观来脑补三个假想,这一段完全不靠谱,大家可以当科幻看。
那为什么还要分享这一段呢?主要是想向大家说明,所谓真正懂得一个道理,不是知道就行了,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可以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时刻运用;可以用来面对未知,协助判断,提高正确率。
本节主要是以无厘头的方式来让大家看看我是怎么满足条件2的;至于条件1,下一节则会以严谨的态度详说。
第一个假想,比较简单,就是假如太极真的是宇宙天道,那我们现在的宇宙会不会还对应另外一个宇宙呢?而且我们现在的宇宙一直处于膨胀之中,这也不符合太极的运动平衡之道啊?我们的宇宙未来应该有一天会收缩才对吧?这些我没有也无法进行科学求证,只是基于太极世界观的一个猜想。
第二个假想,跟我自身所处行业有关,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从出现就一路高歌,迅猛发展,到现在也没慢下脚步的意思,这也不太符合太极之道吧?按说正向发展越大,负面影响也会越大才对。比如环球航行就导致全球殖民,工业革命就导致现代化战争以及核危机。按照太极之道,目前互联网的危机应该已经很深了。只不过在大潮往太极的一侧推的时候,民众都是跟着走,打死不相信灾难已经酝酿在眼前了。
那么我们如果用太极之道预测了这一点,是不是可以结合自己掌握的商业本质在里面找到赚钱的机会呢?纳尼?不是应该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避免灾难发生么?哥,你又主观了吧?
灾难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太极的天道啊,我作为一个屌丝,岂敢自以为是,逆天而行!等灾难发生了,太极之道自己会去继续平衡的。到那个时候,我自然就会去寻找解决危机的赚钱法门,不就自然而然的为化解危机贡献了一份力么?而这个时候,才是顺天而行,更容易成功。
不过这道理说着简单,执行难点在哪里呢?就是目前我们依然无法准确预知社会的太极平衡点在哪儿,比如楼价啥时候才能跌呢?这是受限于人的认知能力,在有限认知下,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这就是主观力量的舞台了,也是运气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不想靠天吃饭,那好,我们就只能在自己已经掌握的规律和条件下做事情,但这样能做的事情一般非常有限,而且没啥成长性。
怎么办呢?又忘了太极之道了?成功和成长,我们平衡着来呗,成长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更加追求成功,成功之后,就应该拿出点赌性,做点超出能力的事,更多追求成长。
“周而复始,平衡上升”才是天道,只追求成长不追求成功,那就是曾经的我。只追求成功不追求成长,成功就会越来越难。
第三个假想,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这是时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我觉得热度还不够,人工智能实际的发展可能已经远超大家看到和想到的。只不过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在后台发挥作用,不像PC、手机、互联网这些东西是在前台,老百姓天天可以直观地看到。
谈到人工智能,我就想到之前看的一篇文章《为什么霍金、比尔·盖茨这些大佬们,让我们警惕人工智能?》。
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人工智能的成长性和超出人类想象力的成长速度。当描述人工智能的终极状态时,文章里有个小故事很有趣,故事里某个公司发明了一个叫“隔壁老王”的写字人工智能,他的任务就是不停的在一张小卡片上写“我们爱我们的顾客”,写到最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个人工智能不停进化,还诱骗人类允许它联网学习各种人类的笔迹。最后这个人工智能觉醒了,发现阻碍它继续写字达到终极目标的最大障碍,就是人类,所以它觉醒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人类给灭了。然后它就开始肆无忌惮破坏地球环境,把一切资源都用来制造更好的卡片和笔。而且它还制造宇宙飞船,去别的星球采集更好的资源继续制造卡片和笔,然后在整个星球写满“我们爱我们的顾客”。
照这个逻辑,目前大热的围棋AI阿尔法狗也够危险的。如果它的目标是在围棋造诣上达到最高,那等它觉醒后,估计第一件事也是把人灭了。因为它会发现阻碍它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大障碍也是人类,先不说人类还会造出更厉害的AI,说不定人类一怒之下把它电源拔了,它就彻底没机会达到目标了。竞争的双方不是想着怎么提高自己,而是想着怎么搞死对方,这种事儿在人类社会还少么?
所以看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就看到哀鸿一片,很多悲观的声音。但也有乐观派,说造这些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就不能给人工智能一个最底层的指令,使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类快乐么?其它目标则不得跟这个目标抵触!
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又天真了,人类何其复杂?让每个人都快乐谈何容易?人工智能最后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标,搞不好会弄个类似《黑客帝国》那样的系统,把所有的人都放到溶液里,从刚出生就直接控制你的神经,让你产生幻觉,各种快乐,想啥有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个人每天都快乐,这个是大家想要的结果么?
那怎么办呢?就无解了么?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棘手,不然不会这么多大佬都反应过激。创业界的神人马斯克,就是特斯拉老总,那个搞平民星际旅行的疯子,他竟然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还播出一大笔钱研究人工智能的安全课题。
我不知道这些大神们是不是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了,但我个人觉得,虽然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很好解决了人工智能的成长性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解决人工智能的起点和终点问题。
而这个起点和终点,应该就是一套类似的“太极算法”。因为如果宇宙真的是一个太极分形结构,那么人工智能再牛,做为宇宙的一份子,用太极做为基础算法,解决起点和终点这个最哲学的难题,应该也不会错到哪里。
那么这套“太极算法”的核心是什么呢?应该是搭建一个共生思维系统,让成长性建立在太极两仪博弈关系之上,终点则是追求最平衡,而不是追求最极致。
“隔壁老王”和阿尔法狗,以及完成各种目标的超级人工智能,推演到最后都很悲观,错就错在我们给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不对。
任何做到最好的目标,本质上都是一种极端目标,是不符合太极之道的。某方面最好,必然伴随着另一方面最坏,最终一定会导致系统彻底崩溃。
而如果我们给阿尔法狗的最终目标不是围棋下最好,而是一个通用的太极算法,这样阿尔法狗打败所有人类顶尖棋手后,它可能就寂寞了,开始怀疑狗生了:有必要这么厉害么?这样有意义么?它如果这么想问题,人类不就安全了么?
而且就算它开始屠杀人类,屠杀到一定程度,太极算法就又会发挥作用了,它又开始怀疑狗生了:我有必要把人类弄到一个不剩么?这样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吧?剩下一点关进动物园和实验室,或者只要想办法控制住人类和自己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貌似更好呢!
当然,我这种小屌丝想出来的东西估计十有八九不靠谱,但我觉得人工智能的起点和终点问题还是必须解决的。它可以不是太极算法,但至少应该是社会学和哲学层面的算法。未来人工智能的竞争,除了深度学习算法的竞争,也还应该包括这个哲学算法的竞争。只要人工智能也有认知局限,它具有自主意识后也就必然会面对哲学问题。
有正确的起点,有快速的成长,有平衡的终点,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
虽然这章已经写了很多,但是对于唯心、唯物和太极这样的哲学问题,其实也只能算是一个大纲性的描述,如果要详细展开,估计能写本书了。我自己在35岁之后,也会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人生课题来研究,结合创业、赚钱和生活细节来不停地丰满我的太极人生纲领,希望可以慢慢形成一套独特的现代实用主义太极哲学体系。
也许未来5年或者10年,我重新复读这篇文章和这个纲领,看到这些天真的想法,又会汗颜地无地自容,就像现在我重读N年前的文章一样。但没办法,这不就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么?至少“爱分享”这个行为,没毛病。
然后我还想重申一下,我并不是在宣扬先贤的那门太极哲学,只是因为以我的知识储备,目前只有“太极”这个词汇,最能精准的表达我自己35年的人生感悟,如果还有其他哲学体系和词汇也能表达这种意思,都是可以的。
最后再用大白话说一下我这个人生感悟:就是事物都是由共生或者互斥的两方面组成的,我们在其中一面的时候,要立刻意识到另一面的存在,随时关注另一面。然后还要知道这两个方面是动态平衡的,搞清楚目前正在惯性的偏向哪个方面,然后我们在这里面结合自身的情况,寻求利己的机会和自身的平衡。
五、中年危机和未来的计划
1. 中年危机,职业选择,金钱社会
在进入本章正题之前,承接上一章,我想再总结一下我的新人生纲领,其实就三个关键词:“唯心、唯物、太极”。
太极是我的最底层世界观,因为我发现它的普适性最好,在大部分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面对大部分不确定性,用这个思想做基础一般不会错的太离谱。
然后在太极世界观之下,唯心和唯物做为人生观的两仪,我对它们的态度则是:对于我经验能力范围之外的,或涉及纯价值观的选择,我就会调用唯心思维模式。可一旦我选择了做什么事情,就会调用唯物思维模式,用一颗敬畏之心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做。
而如果唯心和唯物两者发生冲突,就调用太极思维模式,用动态平衡,惯性推动太极世界观进行最终判断和取舍。所以,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我的新人生纲领,可以这么说:“用唯心做选择、用唯物做事情、用太极做判断”。
先把理论写在开头,下面进入本章正题。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十而立,但我三十岁的时候,不管在思想上还是物质上,肯定都没立呢。那时候思想还在极端唯心的模式,生活也要靠借钱度日。后来触底反弹,最近这两三年,从思想到物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上从唯心过度到唯物又升级到太极,物质上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
今年我正好35岁了,35是一个男人中年危机的起点,开始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职业上可能也要面临抉择,打工还是创业?身体状态也开始走下坡路,面对90后甚至是00后的竞争,在精力方面开始落于下风。
如果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打拼的朋友们,还要面临巨大的购房和生活压力。面对这些问题,我现在还没有什么资格可以指导别人怎么做,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是怎么想的,以及未来的计划是怎样的。
首先是职业问题:其实我已经有两年左右没摸过FLASH程序了,前端两年不学新东西,基本等于废了。而且程序界一直有个说法,就是35岁是程序员的人生分界点,要么转产品,要么转技术管理。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做程序非常考验持续学习能力,而且互联网公司节奏非常快,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过了35岁之后,体力和学习能力都拼不过年轻的程序员了。
况且大家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面对一个35岁以上的程序员,工资高,可能还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你是希望他更偏管理呢?还是直接写程序?
反正我肯定更愿意让他带团队,程序方面他把握好架构,偶尔救一下火就好。然后我再招一些两三年经验的,或者刚大学毕业的潜力股,让年轻人去拼,这样既稳定又节省成本。
当然那些大公司可能愿意养一些科学家级别的老程序员,但这样的岗位实在太少了,我们也要扪心自问自己真的能达到那样的程序造诣么?
程序员这个职业在中国一共存在的时间,估计也就二三十年吧,80后应该是目前程序员的主力。现在随着80后的成熟,90后的崛起,35岁左右的程序员,像我这样的人,应该逐渐多起来了,这马上就会成为一个行业问题。但是中国现在并没有权威统计机构统计过35岁程序员的去向,也许这个结果并不是很乐观。
看看华为最近的风波吧,你可以主观上说那些程序员自己不努力活该,但客观现实就是,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达到要求,要淘汰的比例是固定的。
程序员这个行业,老家伙面对生力军,大部分情况下是劣势的。建筑行业一个40岁的顶尖建筑师和一个20岁的顶尖建筑师,企业会更喜欢40岁的,毕竟传统行业职场上的经验还是很宝贵的。
但程序行业,必然是喜欢那个20岁的,程序行业变化太快,经验有时候反而是负担,旺盛的学习精力才是王道。当然,如果你是做计算机基础科学研究的,不在我这个讨论范围内。
我自己在挣扎过之后,基本还是放弃了继续把写程序当职业,现在更多是把程序当工具和爱好。说实话,对于一个写了十年程序的人来说,逐渐离开程序一线的过程其实挺痛的,自己有时候也会觉得非常可惜。但客观现实要求我必须做出选择,在继续写程序和主导创业之间,我的最优选择只能是:主导创业!
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首先从太极的世界观出发,我前面十年唯心得太厉害了,现在需要更加唯物一些来趋于人生的平衡。之前更多的是追求学习,现在应该更多追求成功了。
而从唯物的角度,我则发现了一个残酷的客观现实,就是现在是一个金钱社会!
我年轻的时候,只要勤奋努力,人品靠谱,人家就会觉得我是潜力股,认可我的价值。如果我能在专业上再有点小成就,那就成宝了。
可随着逐渐长大,过了30岁后,我发现不对了,我专业技能貌似作用没以前大了。尤其是如果专业对应的行业再萎缩,那就更悲剧了。现在周围的人,包括亲朋好友们不再关心我的潜力和专业,而是张口就问,一个月赚多少钱,买房了么。
所谓金钱社会,就是人人都信仰金钱,共同认可金钱的价值和作用。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至少比以前信仰图腾、神权或者皇权这些主观的东西要靠谱。
金钱其实是一套比较客观的价值体系,虽然没有科学体系客观,但科学目前并不是每个普通人都那么容易理解的。
我30岁后,再说专业技能啥的,人家已经不在乎了,觉得专业再牛都是应该的。外行也看不懂你这个技能的价值,这时候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之间怎么衡量牛逼不牛逼呢?
很简单,看你赚多少钱啊!是的,这就是隐藏在金钱社会背面冷冰冰的客观现实,这个现实有时候看上去甚至毫无人性。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疯狂发展经济的大背景下,金钱没有人性的一面被空前放大,于是才有一些公知愤青们忍不住出来喷了:“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全民无信仰!只知道钱!”。
这句话听上去很政治正确,甚至振聋发聩有没有?然而真实的情况是,金钱比之前任何的信仰都客观和先进,大家真的相信人类社会是在倒退么?这跟一代人看不上下一代人的逻辑有什么区别?
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从极端唯心到唯物的过程。我个人的发展历程貌似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的分形结构,如今人类社会发展到金钱社会,已经比较唯物了,但离极端唯物的科学社会还有距离,啥时候科学家变成全民信仰和社会领导人了,估计就差不多了。
所以现在整个社会应该会进一步惯性地推向唯物,金钱作为当前社会客观价值的代表和图腾,地位也会进一步巩固。相应的,最会赚钱的商人的地位也会进一步加强。
我这里绝对不是在宣传拜金主义,通篇看下来的人,应该知道我本质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实在忍不住还是建议像我早期的朋友们认真优先考虑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合创业和赚钱?
如果是,那太好了,这是你的时代,你是时代的幸运儿,别犹豫,赶紧开干!
如果不是,那有点悲剧。这样的悲剧在当今的教育界、知识界、科学界等行业,正在普遍上演。但是作为一个道德高尚,一定要坚持自我或者追求淡然生活的人,至少也要关注一下时代的洪流,客观理性地看待一下金钱的问题。不要学我之前总搞极端,更不要妖魔化金钱。让金钱为你们的目标服务,而不是将来被动的沦为金钱的傀儡。
相反,如果你完全不考虑赚钱的问题,寄希望于做好工作,坚持自己的爱好,最后还能顺带赚到钱,那不就是我之前说过的那个ABCD的逻辑么?这是在撞大运啊!
当然,如果你确实就是不想多赚钱,能淡然地面对没钱带来的一切问题。老妈病死不遗憾,老婆跑了很自然,那这也是你的人生选择,没人可以评价对错。你也不要抱怨医院和女性,更不要抱怨社会,因为同理你也没资格评价别人的对错。我倒是真希望你可以这样坚持下去,为金钱社会的另一面,立一座丰碑。
好了,拉回到我自己的故事上。话说我看穿了当今金钱社会的现实后,再加上我现在需要更加唯物和成功,那选择起来不就简单了。商业的本质又是利润,是赚钱。选择创业的话,我的个人诉求不就跟社会主旋律完美结合了嘛,有啥理由不选呢?
虽然我并不是4号图那种天才型的创业者,我的内心依然有一个文艺青年的小公举,但我之前四次创业的经验和心法,至少可以让我达到3号图的要求,至少可以保障一定的创业成功率,不选择继续创业确实太浪费自身积累和时代机遇双重机会了,比放弃做技术还要浪费!
于是站在35岁的人生档口,我决定继续创业,进一步实现财务自由,把我人生主观和客观的太极分界线再往客观方向推进一些。继续以客观实践为主,主观诉求为辅,把创业和赚钱提升到目前的最高优先级。
那么我心中的财务自由是什么样子的呢?绝对不是幼稚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欲为!而是我可以选择不干我不想干的,不会时刻被金钱限制,不会让我的老婆买不起化妆品,不会让我的孩子上不起好学校,不会让我的父母有病看不起医生,不会让金钱成为我后半生选择人生活法的最大绊脚石!
人生的前半生赚得越多,后半生就越自由。前半生的自由我们常常不懂得珍惜,身在其中也未必幸福,中国的小孩子甚至更惨,根本没有多少自由,所以后半生的自由才能真正带给我们幸福感。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自己十年极端主观挥霍青春最后上岸了,现在让我们回头是岸?你能上岸还不是之前行为的结果?”
这样说虽然逻辑上没问题,但有两点要说明一下:第一,中国目前大学之前的人文教育基本上是极端主观的教育,道理都是只讲一面。所以大部分刚进社会的年轻人们,必然要经历一个主观到客观的过程,这是符合太极发展规律的。但我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年轻朋友们可以进化的更快一点,不一定非要像我一样付出10年的代价。
第二,我的运气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算太差。大学就行业成名,后来一入社会就进入互联网大潮,并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这些虽然都是完全主观的行为,但客观上却也都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就是我无意识的做了符合社会大趋势的事,只不过因为我之前太主观了,没仔细研究这个趋势的客观规律,心中只有技术和自己的个人诉求,所以总被客观规律啪啪打脸而已。
而当我有一天突然被打醒了,因为方向毕竟没错,才有机会在30-35这个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快速上了岸,比很多夕阳行业的朋友或者一直打工的朋友更容易扭转人生局势!
所以,如果这些朋友们还是循着我的主观成长轨迹走,客观上又没我幸运,那估计最终肯定达不到我这个效果。他们需要更早更快地扭转到客观思维模式,客观认知这个世界,客观认知金钱,学会尊重客观规律的力量。当然,最后还要记得回归太极,不要迷失在对客观的自以为是,对赚钱的毫无底线中。
发财要趁早,成功要趁小,思想觉悟得越早越好!仅以此句与年轻朋友们共勉,与我还未出生的孩子共勉。
2. 我的优劣势,未来的计划和尾声
那么我接下来具体怎么干呢?细节不可能在本文展开了,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宏观层面的思考。
首先,未来3年肯定是继续创业。为啥是3年,还不是因为我现在太弱了,瞎扯淡的时候当然可以大到宇宙和未来,可一旦到执行层面,超过3年我就跟本不敢想了,想了基本也是白想。
然后,我希望这3年我可以赚到8位数,而且是越快越好,越保险越好。因为我想早点度过中年危机,我可不想慢慢磨蹭,最后磨蹭到老年危机去了。
定下这个具体的目标后,执行层面的思路就比较容易出来了,一个常见的思维方式就是排除法,先排除掉不能做的,缩小思考范围。
既然要快速安全地赚到8位数,以下创业模式肯定就不适合我了:
- 第一,需要放长线的创业模式,比如博未来的VR和人工智能;
- 第二,独占性市场,最后只能容下龙头老大或者头部几家的行业,这种肯定需要重资本打消耗战,没我啥事;
- 第三,需要积累做口碑做品牌的,这种没个5年10年的下不来;
- 第四,维度太多太复杂的创业模式,比如自营电商,又是线上又是线下,又是用户又是商家,又是资本又是物流,把这一摊子事打磨好,能稳定产生利润,都猴年马月了,而且根本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
- 第五,不确定性太大的行业,比如针对主流人群的游戏,游戏本无罪,怪只怪成人的世界太复杂,大家口味变化太快,我这种弱鸡完全跟不上节奏,成功概率太低;
- 第六,前期投入太大的行业,因为我没钱啊,也不想太冒险,更不想忽悠投资人!
好的,不能做的有了,那下面就看看哪些是能做。,而考虑能做什么,必须先考虑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那么我的优势是什么?
- 第一,有点技术积累,有点技术圈人脉;
- 第二,对商业的本质有一定的理解;
- 第三,对儿童用户有长期的接触;
- 第四,执行力还凑合吧,够用;
- 第五,人品还可以,虽然渴望赚钱,但分钱上一点不肉疼。
其实说优点,必须相对说,我相对的是谁呢?只能是普通中产阶级和小创业团队或者工作室吧。只有第五点,我还是比较自信的,就算是一线大佬,也不一定能比我强多少。但这点貌似跟商业本质的关系最弱,用来搞政治倒是挺合适,囧!
优势也分析完了,那么基于我的优势和目标,排除掉我不能做的,那么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宏观想法是:立足于商业的本质(优势二),利用技术积累(优势一),为儿童提供产品和服务(优势三),直击用户需求,不搞概念不玩虚的(优势四),最后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人脉资源,一起赚钱(优势五)。
最后单独把优势五再拿出来展开一下,因为只有这一点算是我最大的优势了,其它优势碰到正规军马上跪。所以战略上,我应该避免正规军市场,或者打正规军也只能占很小份额的市场,同时还要能最大程度地整合人脉资源,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
看过躺赚那个章节的朋友们应该都还记得,我第一次创业成功除了定位精准,还得益于迅速找到了很多合作伙伴,又因为商业模式足够简单,就能迅速复制给大家,然后迅速把蛋糕做大。
这个思路其实无意识的发挥了我的优势五,所以才会成功地非常轻松,值得继续发扬。但同时,我后文也剖析了,这个行为不是很遵守商业的本质,会导致我赚到钱后比较被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是我自己的错误,我不能再抱着躺赚的个人诉求不放了,要赚钱还是得遵守商业的本质,把公司和团队经营起来,该拼就得拼,该负的责任就得负。
所以我会招纳合伙儿人,招聘员工,商业化运作班底团队,公司拿大头。同时,之前的合作伙伴跟合作模式肯定也不能抛弃。这个是我第二圈人脉资源,班底团队摸索出来的简单类型的模式可以直接复制给他们,他们都不拿工资,五五分,也就是所谓的风险均担,收益均分。最后,是外围商业上的合作团队或者公司,只要互相有优势互补的地方,那就可以合作,任何形势我都可以很灵活,我可以拿小头。
这样的三圈设计,我就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五,整合了所有可以合作的人脉资源,覆盖了所有能力和诉求范围的人。
最关键的是,我舍得分钱这一点。我会用整个模式设计来保障,不能只靠我的优势五。为啥?又忘记了?这个优势是个主观优势哈,不靠谱的!
其实很多其他的创业者,一开始也都舍得分,但为啥后面不分了,不是他们变抠门了,他们也是被逼的。不创业的朋友可能永远也不能真正理解,那种牺牲自己的道德换取团队利益的矛盾和痛苦。公司越大,涉及的利益群体越多,就越容易碰到这种问题。当大到国家之间的时候,就恶化成了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也没有永远被遵守的条约,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我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会尽量把模式固定在小而美,尽量规避这种选择问题。当然代价就是,我可能永远做不大了,想解决一下财务自由有可能,想成为真正的大企业家,绝无可能。这个就是主观选择的问题了,不能简单用对错衡量。
我不能说那些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人错了,更不能说追求做大有啥问题,而我自己选择小而美,做低端市场,给大家多分点钱,我也不觉得有啥问题。当然,既然主观上选择了,客观后果自己就得认。
太极还是最大的,任何事都有共生的两面,这已经是我目前阶段能做到的最平衡的设计了。
还没完,三圈设计不能是静止的,圈子里的人需要流动起来才有活力,我怎么设计这个流动呢?
首先我的班底团队应该更加追逐的是成长性,这样可以降低人员成本,提升利润,增加商业成功概率,同时团队稳定性也会比较好,那我就不需要大牛一起合伙儿么?基本不需要,所以不强求,看缘分即可。因为我选择的是底端市场,我足够牛就可以了。
然后,班底团队中的人成长到一定阶段,觉得可以自立门户了,我就把他们输送到第二圈,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拿更多,但不发工资,风险均担,收益均分。
最后,第二圈里如果有人中龙凤,有潜力有欲望冲击做个大企业,而且我也有一定资金的话,我则会投资入股,帮助他建立初期的商业模型和团队,大家互惠互利,我分一点点就好了,最后他可能会演变成我的第三圈人脉资源。
这样,不管什么级别的人,什么诉求的人,在我这里都有立足之地。而且我一直觉得,设计人脉模型,肯定要站在人家的角度思考,要想办法满足人家的成长和利益诉求,否则就是一个人的舞台,自嗨。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这个设计正是立足于自己的人品和爱分钱的优势,围绕着别人的利益和成长线而设计。这个设计虽然没办法商业最大化,但是可以人脉最大化,也就算是扬长避短了吧,做到8位数的个人资产,感觉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就算我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计人脉模型,我也有自己的底线,就俩字:人品!人品要非常非常非常正的人,我才会吸收到团队,而能力上只要不是脑残就行。
最后想说,这一切设计是否最终能够取得成功,还是要看具体业务我是否可以落地,是否可以真的赚到钱!这个就太细节了,而且需要时间去执行,去验证,这里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我。
六、尾声
统计了一下,全文6万多字,也算对得起我这35年的人生总结了,但是否对得起观众的阅读时间,这个就只能各位看官评判了。我不敢保障我说得都是“对”的,但至少可以保障“故事”都是“真”的,“道理”至少我自己认为是“真”的。对于聪明的人,“真”有时候比所谓的“对”还重要,不是么?
在这个时间严重碎片化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通篇看完了这6万多字。如果您是其中一位,烦请给“寂寞火山”留个言,让我也认识一下您。无论是交流或者合作都欢迎 。
作者:寂寞火山,微信公众号:头号联盟寂寞火山,主要分享技术、产品、互联网、社交电商、创业、赚钱等个人心得。
本文由 @寂寞火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值班看到的,确实很厉害了,商业的本质抓的很厉害,把能赚钱的一小点扩大,持续给自己带来收益。在看了很多产品的文章之后,发现这个最接地气,持续关注。
谢谢关注
95年的产品一个,这是我第一次在社区看见有人说不改变去顺应的。这个职业被神化了,也有点自以为是。之前看过一个大v的问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曰:改变用户的能力。看过之后不认同但是也没有反驳。可是怎么可能呢? 谁又能改变谁? 贸然追求改变、创新,只会被用户抛弃。产品能做的就是在当前的大家接受了状态下,做出一点创新(像文中的策划一样),如果因此获得好处,继续发扬,确实是有可能做大、甚至自成一家。盲目过于超前不见得会有好的结果。无论哪种职业,必然是你带来的商业价值(赚钱)超过你的工资,你才有存在的意义;我始终觉得产品是一个平衡者,平衡市场、老板、研发,尽可能的满足、扩大公司的商业利益,并满足、不伤害用户需求和利益,开发成本低(但要稳定),才是这个职业存在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小产品,我也希望能和楼主一样创业,但是,我是不会技术的,也在思考,如何能通过自己现有的能力达到额外的收入,这个问题现在还是无解,想听听楼主的看法;
其实。。。想要额外的收益,未必一定要利用现有的积累和能力。如果学习能力够强的话,机遇和风口更重要一点,抓住一个机会,临时学也可以的。而相反,如果你的积累所在的行业,门槛已经很高,甚至已经是日暮的行业了,即便你积累很深厚了,也未必能赚到多少钱。最后,捕捉机会,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需要经常训练的能力。
我一个大三学生居然看完了,我也很相信太极!!!
大三,厉害了!
30岁的某一天读完,虽不同行,但共性想通,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
我看完了!
某一次参加政府的创业政策补贴答辩,我说自己就是一个商人(虽然也有若干光环),但是被评委一顿吐槽,槽点是要有技术先进性,技术创新点巴拉巴拉~~,嘴上只能迎合,心里就开始念“别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火山兄讲的没错,不过除了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又有几人能看懂?能懂的人不需要解释,看不懂的没必要解释。
是的,我在普通人的世界中,跟没创业过的人说:“商业的本质是利润”,大概率也是要被喷的,哈哈。
咱两一样都喜欢扒掉裤子看本质,资金A——货物——资金B,B>A,本质如果不是这个,那就有可能toVC,或者是韭菜刀,庞氏了
经典
也挨喷习惯了,创业的人基本都是梁山109将(咬卵犟),心如磐石,
哈哈,666
高大上的东西都是忽悠人的,但是要让别人信服你,就得巴拉巴拉一大堆高大上的东西
如今也步入而立之年,看到你的文章,觉得是一种缘分,一种经验,一种指导。非常感谢!
握手,有缘人
看了一下午,越看越长,越长越想接着看下去。大哥真是一位感性的人,感觉与我很像,马上也快30了(产品狗一枚),也在担忧未来的方向,不过对未来还是蛮期待的,自己也计划了很多,但是达成的不多,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哈哈、 纵观全文觉得大哥内心还是出走半生有梦想有追求的少年,真的很难能可贵,向大哥致敬!
一起加油!
乐视已经破产清算了都
写文章的时候,还活着,当时就看不懂。后来事实证明不是我看不懂,是他本身就不符合商业的本质,哈哈。
看完你所写的,我第一印象对你创意方向构思是社交,做社群提高从广告和服务上面赚钱,第二个做技术交流博主,通过嵌入广告,以及技术交流解决或者提供方向获得广告费或者是打赏获取利润,不知道现在作者是走哪一条路
我现在主要做社群服务,尤其是社交电商,应该是你说得第一条路。
看完全篇,我应该有5年以上没有看过这么长的文章了,感谢您分享了您35年的经历和宝贵的新路历程。有一个问题想问问您,也许也是很多普通人的疑问!在您看来,创业的本质是利润,那人生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马上就要30岁了,但是到了今天还是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能什么,想干什么,一直都是随着生活的潮流乱飘,到今天一事无成。希望能听到您对于人生意义的解读。
谢谢您的阅读和认可。不过您问的这个问题确实太大了,在这里很难深入回答。我现在的感悟是:人生是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很难判断对错,我们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们的自由。但客观世界则是有其固有规律的,我们必须按照规律去做事情才能成功。而人性其实是有客观规律的部分可以研究的,我觉得还没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要什么样人生的朋友,不如先把人性和人类社会当成自然科学去研究下一下固定的规律,这样也许可以帮助自己认清真正的人生需求。
颇有感触,谢谢!
我 读 完 了 !
握手
收获很多,光是笔记就做了9条,对于我这32岁的人来说深有感触,感谢楼主的分享
看完了,楼主-区域链-社交带货,果然深刻践行了自己的理论!
哈哈
这么多的干货内容,正好给我迷茫的人生路上照亮一段光芒。致敬作者!
谢谢,能对你有帮助,我也很开心。
我25,目前岗位产品经理。总想着干几年后掌握点经验后开始创业,可以是实体行业开个店什么的,也可以自己做个网站或者啥移动端啥的,但是没头绪。目前没什么规划,只是有创业的想法,但是现在并没有什么可用资源。所以给自己的目标是30岁之前多看,多总结,多积累资源。 一天的工作就是和开发沟通沟通需求,和甲方扯皮,另外就是每天会抽一两个小时看各行业的动态新闻热点。对于目前的现状,前辈有啥建议没?
创业也是要看大时代背景的,从整体概率上讲,现在全世界经济都不好,创业风险提高很多。当然不是说就没得搞了,但如果你准备要创业了,尤其是第一次的话,最好从轻创业,0投资的模式做起。甚至可以从兼职做起,先找找商业和赚钱的感觉。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下一篇正好是《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但不知道能不能过审,观点有点颠覆:)
我竟然看完了!很多料,点赞订阅了
谢谢订阅
大佬腻害了
谢谢,受教了 😉
我也有过几年的创业经验,现在也想在互联网行业试试,希望能做进一步交流。
把你的文章也推荐给了做游戏创业有10年的朋友。
谢谢推荐
读了下,来这里读上。只要不放弃,相信你终会成功。
看了两个半小时,终于是看完了,三十五年的人生经验对我这个二十五的来说,解决了我自身大部分的矛盾性,非常感谢分享!!!谢谢
能对你有帮助也很开心
踩坑,打怪,到手的钱才是自己的,哈哈
创业确实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哈哈
抓住了本质,才能够越做越好!利润是企业活下去的第一要素。
是的!
我觉得,创业是种使命,找个可以安放自己愿景灵魂的方式,身上有种责任。因为做螺丝钉没有决策权,三观等等都是别人支配的,但最主要一点是,以赚钱为基础,毕竟企业家不能是慈善家,不能持续输出自己三观让之倒闭,再多仁义都扯蛋
性格决定命运,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是要创业的:)
更多创业,是“逼不得已“!讨论什么人成功,不如讨论什么人会失败。
比如我这样,既不甘在小公司上班走一圈,也去不了想去大公司的部门。上一代的业务又不想接手,只能自己借老爸钱创业了。
你说像马云,马化腾那样的基于眼光趋势,觉得可以做,有的人能看到趋势又怎样,这个趋势是否适合自己也是一回事。
您好,我是小厂的产品。也算经历过创业,跟您的第三段创业经历相似!但是不同的是角色不一样,我是那个跟你一起做事的两个小伙伴。看了您的分享,感悟良多,后半段有点飘,没有悟透。很希望可以认识您!
幸会,能读完全篇不容易,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头号联盟寂寞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