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项目10大雷区,踩中一个要半条老命

0 评论 2739 浏览 14 收藏 30 分钟

数字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潜在的陷阱。本文总结了数字化项目中的10大雷区,这些雷区可能会对项目的成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项目彻底失败。

我在公司负责营销数字化部门,近三年从我部门立了20余个实施半年以上的数字化项目;同时,我还作为公司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了多个重大业务变革项目或数字化转型项目。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作为操盘手踩过一些雷,曾一筹莫展,手足无措;也看到别人掉过一些坑,也非常茫然。

我基于过去做项目的得失,总结了数字化项目的10大雷区。

这些雷,踩中一个就要半条老命了,踩中两个,项目可能就直接崩盘了。

今天,我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同时也欢迎大家积极探讨,互通有无。

01 指令式定义项目,接活儿即启

不知如下场景,你是否曾似相识?董事长在开会的时候,提到现在回款逾期率太高,让财务牵头抓紧搞个改进项目,并且现场把这个活派给了财务总监。

财务总监很负责,下会后随即召集销售、商务、财务、IT等上下游相关部门,抓紧召开了启动会。

其实,启动会后,大家除了知道这是董事长的指令,回款很重要,财务牵头,这事儿要抓紧弄之外,还是一头雾水。

因为搞不清整体目标是什么?核心策略是什么?整体项目范围是什么?整体计划是什么?有多少个里程碑?每个人的项目角色是什么?大家怎么分工协作?

接下来,财务召集第二次、第三次会,还有人去。

当召集第四次会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应付了,不是这个人有会,就是那个人从部门随便派一个人来了,要么就是不来了。

当让大家写点材料,准备点数据的时候,更是困难。要么应付,要么迟迟交不上来。

过了两个月,董事长问起这事儿的进度,财务总监说我们召集相关部门开了三次会,做了些讨论,整理了一些问题正在改进,但是没有完成,还在继续。

这次,简单把董事长糊弄过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董事长又问,财务总监说我们经过前几次讨论,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都在改。

有些流程该调的,已经开始调了;有些规则该改的,已经开始改了。

董事长清楚,回款的事儿,不是一日之功;知道财务总监手上事儿多,非常忙,过段时间再看看成果。

实际上,改的东西,仅是一个部门能搞定的,不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非常浅层面的问题或流程。

财务总监也清楚,董事长交代给我了,我只能是往前推,但是又推不动。

推不动,只能是面子上搞一搞。

过了两个月,回款逾期率又回升了,甚至对公司现金流有影响了。

董事长恼火了,在经营分析会上对财务总监说,你们之前不是优化了吗?怎么搞的钱还是回不来?怎么还是那么多逾期?

不行,你们要继续弄。

其实,这种接到指令即启动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这种项目失败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指令式定义项目,而是在于接活儿即启动。

缺乏项目的策划、充分调研和精心立项,缺乏对项目的敬畏。

财务总监应该接到指令后,召集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先进行调研。

明确项目目标、范围、价值,找到核心问题,明确方案思路,正式成立项目组织,明确各方职责,共识项目计划;与项目组核心成员给董事长汇报后,召开正式立项评审会。

通过正式立项评审会,董事长也清楚财务总监计划怎么带着大家干了,心里就踏实了。

这样,大家心中的各种疑虑就都被打消了,目标与价值明确了,干的就不迷茫了;职责与计划明确了,就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点该干什么事儿了,就不会开会不来了,也不能应付了。

后续,每个里程碑节点,财务总监联合项目组其它部门,及时给董事长汇报进度与情况。

这样搞项目,才有把握,也不用等着董事长问,董事长也不会恼火,各个部门也会配合。

02 浅共识、假共识,有了方向即启动

在公司,经常遇到跨部门互怼互喷的情况。

销售跟研发互怼,销售说产品不行,研发说销售胡吹产品价值;售前与交付相互拉扯,交付说售前挖坑,售前说交付能力不行。

基于这种互怼互喷,老板说,请流程部门搞个内部协同项目,把跨部门断点打通,减少抱怨,消除误解,提升协同。

流程部门认真做了调研,收集了跨部门的核心问题,并且跟销售、研发、交付等各部门的领导进行了共识,并一起给董事长约了会议,进行汇报。

在会上,董事长说,不错,你们发现的这些问题,我觉得都很重要,你们赶紧看看,应该怎么推进,我都支持。

流程团队,就认为这些问题都跟业务部门共识了,董事长也认同;这个项目可以启动了,具体怎么做,那是实施阶段的问题。

启动后,发现这个项目基本上是流程团队自己的活儿,自己在调研、自己写报告,很郁闷。

每次给董事长汇报,也是流程团队在汇报。

让各个业务部门出人,和上面财务牵头的回款项目是一样的,开始前几次有人参与,后面大家慢慢就不怎么配合了,想让他们写个报告,也是踹一脚动一下,提供的东西根本没法直接用。

其实,前面共识的仅是方向;方向共识,和项目要开战的共识,完全是两回事儿。

在方向共识和正式启动项目中间,需要有一个项目策划阶段,需要详细的做好项目可行性规划。

但是,流程部门把这个阶段给吃掉了。

在策划阶段,识别出核心问题后,要对相关方进行调研。

要分析根因是什么?如果要优化,大概思路是什么?本次的目标是什么?发现的问题是全部搞,还是聚焦在某几个问题上?解决这些问题分几个步骤,需要多少里程碑,需要哪些人一定参与,需要参与多长时间,是集中办公还是在各自工位办公?是全职还是每天抽半天做这个事情?项目有没有什么风险?项目要不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的指标是什么?激励的标准是什么?等等。

这些统一都要论证清楚,与相关方取得共识,一起上会汇报给董事长,进行正式的立项审批。

这,才是真正的共识;仅识别出问题,让相关方和董事长认这个事儿,是浅共识,仅是共识的方向,是项目启动的假共识。

03 项目调研不充分,就启动

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个场景?

数字化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开战一个月了,大家还在讨论到底哪个问题更重要,到底先解决哪个问题,要不要解决某个问题;甚至还在考虑目标是啥,价值是啥,计划怎么定。

其实,这些都是补策划阶段调研不充分的功课。

你可能说,调研不是实施阶段的事儿吗?策划阶段和项目实施的调研,目的是不一样。

你调研哪怕是同一个人,你问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策划的时候调研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论证这个事儿,大家认为是不是问题,认为是不是有价值,认为是不是重要且紧急。

这个事儿,是需要多大的范围,多大的目标,多大的组织,多大的资源去支撑?策划调研时,核心是问这些问题。

项目实施阶段,再去调研的时候,更多是问需求细节,探讨到底怎么优化,你花更多的时间是探讨落地解决方案。

策划阶段调研,是判断能不能成事,能不能立项。实施阶段的调研,是要出落地解决方案。

哪怕访谈同一个人,你问的问题都不一样,深浅也不一样。

那你说,我前面拉下功课了,实施阶段补补,不就是时间延长一点吗?

关键有时候,你没有机会补。

别人一看你这项目稀里哗啦,像小孩过家家似的,成不了事儿,对你就失去信任了,不陪你玩了。

反正是你操盘的项目,公司批的时候也是批你,别人也没啥影响。

别人就给你打上不靠谱的标签了,你以后还怎么做项目呢?

如果说啥事情都可以补功课,那启动越早越好。

前面提到的两个雷,听到指令就启动,有了方向就启动,也不是雷了。

所以,策划调研一定要充分。

在正式开战之前,很多工作是需要通过调研弄清楚的。

有些重大数字化项目,光调研、策划、论证,至少半年。

要遵守客观规律,该花时间的地方就得花时间,不能糊弄自己。

有些人为什么成长不了,原因就在于此,看不懂事物的本质规律,糊弄了别人,坑掉了自己。

04 把项目命运交给外部咨询公司

数字化转型项目,涉及业务变革在前,然后通过数字化落地,因此需要从业务变革做起。

有些企业自己没有业务变革经验,希望请外部咨询公司帮助做业务变革,以实现“管理咨询+IT”的落地。

比如营销数字化转型项目,一般先做LTC(Leads to Cash)业务变革。

如果从外部找了咨询公司讲讲他们的成功案例,讲讲LTC业务变革该怎么做;给咨询公司讲讲自己的想法后,就催着咨询公司抓紧入场。

说咨询公司是专家,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这样踏实。

如果这样搞,大概率会掉坑里了。

哪怕找外部咨询公司,项目策划的调研,一点儿也不能省。

因为,大多数咨询公司会想,你们付费那我就入场呗。

结果“蜜月期”还没过,突然发现双方理解不一致啊。

这个时候,企业与咨询公司就互相埋怨。

企业埋怨咨询公司,你们这咨询公司太垃圾了,啥也不会,只讲空的,也不落地,也不这也不那。

企业骂咨询公司,咨询公司也开始骂企业。

这企业啥也不懂,连基本概念就不懂。自己要啥,想不清,这也要,那也要。心里没点儿数,一共就四个月的时间,这也要搞,那也要搞。

最后,只能是双方不欢而散。

其实,这种自己不了解LTC业务变革该怎么干,有哪些关键步骤,先干啥后干啥,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干,该怎么定义LTC业务变革的范围、深度、策略、切入点、资源投入等等,而是直接找咨询公司开工。

开工之后,没有分歧才怪呢?

相当于自己啥也没想清楚,把项目的命运直接交给了外部咨询公司,这种是万万要不得的。

咨询公司虽然专业,但是,自己该学习的还是要学习,自己项目该要啥,也是需要策划,需要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过程一点儿也不能省。

就是自己家里搞装修,你也有一个学习、了解的过程,也要和设计师充分沟通、甚至参观几个样板间后,再开工;而不是找了设计师,简单聊聊就出图,叮呤咣啷的砸墙开干。

为什么企业请了咨询公司,就可以这么仓促呢?道理是相同的呀。

其实,正确的姿势是通过看书、学习课程,还是去标杆那里学习,都是方法。或者让咨询公司找他的做过LTC变革的客户,去考察考察,学习学习。看看人家走了多少年,走了哪几步,遇到什么坑,有什么经验,第一步先做什么,切入点是什么?

通过这个过程,不是要自己成为LTC专家,而是去了解一下这个事儿,应该怎么干,怎么干才好,不要被咨询公司骗了,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把项目策划调研做充分、做扎实。

变革是自家的事儿,不是咨询公司的事儿,咨询公司是你的资源,是为你服务的。

自己可以借助咨询公司的专业能力,先花个小钱儿,搞搞工作坊,让咨询公司给补补课,拉拉共识,出出项目策划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自己要先摸清风险在哪里?到底分几个阶段?采用什么策略好?采用什么切入点好?摸清诸如此类的问题后,目标清晰了、思路务实了,项目规划完整了,再启动也不迟。

所以,我们自己要具备变革的策划、风险识别能力,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哪怕找外部咨询公司,项目策划过程也不能省。

否则,就把我们的命运交出去了,你不成为待宰的羔羊,谁还是呢?

05 项目目标假大空

数字化项目,很多时候是公司级项目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中一个子项目。

鉴于这个原因,我经常思考公司级项目目标,清晰吗?

在这个公司级项目中,哪个目标是我数字化部分的北极星目标?

我经常找不到,因为看到的是假大空的整体项目目标;比如“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再比如“进行流程型组织变革,打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战”。

这些话,作为一些外部会议的主题,或者作为标语、作为愿景还行。

但是,这种一百年都对的话,是目标吗?

项目目标,虽然需要有挑战,但不是喊高大上的口号;要符合SMART原则,需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相关性,并且还要有明确的时间周期。

正确的姿势,是把项目目标拆解清楚,做到清晰、明确、无歧义,能明确看到项目价值。把董事长或公司高层想要的东西解码清楚,做透项目策划,圈定一个边界,圈定一个价值交付物,再给董事长核对清楚。

在前期把目标拆解清楚,看似耗一些时间,此时的慢就是快。

否则,就忘了为啥而出发?要去哪里?成了无头的苍蝇。

06 项目范围过大

正常的数字化项目,策划加实施整个周期不宜跨年,在公司做业务变革类的项目,也是这个建议。

因为,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有组织架构的一些调整,或者人事调动。

如果项目跨年了,上任业务方负责人拍屁股走人了,下任跟上任的思路一致还好,若不一致呢?

若下任负责人不认同前任负责的这个项目,是不是就有烂尾风险了?

烂尾这个锅,是不是就得摁在数字化部门头上了?

所以,若项目范围过大,可以拆成子项目,可以拆成多期,每期不超六个月。干完一期,再弄一期。

业务项目也类似,项目范围过大,不好控制,不好收场。

我参与公司的业务变革项目,在项目规划阶段是八大流程一起规划,涉及战略、市场、研发、营销、交付、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

在正式启动的时候,我们就拆开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先弄营销的LTC,并且在LTC里面,又按子流程拆分成不同的项目,串行搞,也不是盘子喝水一漫子来。

先搞线索、再搞商机立项、再搞解决方案评审,按照流程顺序完结一个启动一个。

每个子项目周期控制在六个月左右,根据上期项目效果,在下期还能适当做些策略优化。

这种节奏就非常合适,看到效果的同时,大家也能一张一弛,项目风险也可控。

07 项目组织责任夯实不到位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发现很多数字化项目的组织责任落实,存在严重的问题,都给项目质量带来很多潜在风险。

总结下来,如下三种情况,尤为常见。

一是,项目领导组,形同虚设。

项目领导组,都是挂个名,既不参与项目日常工作,又不参与关键评审,就是给派了他部门的一个人,甚至在启动会也看不到人影。

除资源协调外,项目领导组,需要参与项目启动、关键节点的评审、关键里程碑成果的汇报等事项。

这样,他才能了解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果。

否则,说明这项目不重要,或者太形式主义,搞了一堆挂名的领导。

这样搞法,项目组成员也都成杨白劳了,做啥事儿领导不关心。

二是,数字化项目策划方案,全部由数字化部门完成。

数字化是解决业务问题,为业务服务的。项目策划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方案,里面的业务问题、业务价值、业务解决方案,都是数字化部门写,汇报也是数字化部门去汇报,这样对吗?

数字化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合作伙伴,不是保姆。再者,业务的解决方案,你也写不透,应该回归给业务部门去写,你们共同完成项目策划方案,一起给评审委员会做立项汇报。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业务部门能够把业务问题、业务价值、业务解决方案,想清楚;而不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让项目因价值而存在。

任何一个数字化项目,都是业务项目,只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落地支撑而已。

数字化项目不是数字化团队的交钥匙工程,是跟业务方通力配合的结果。

大家一定要有这种认识,否则,数字化项目的业务价值,如何衡量?

三是,由供应商实施的项目,内部数字化人员成了甩手掌柜的。

有些公司,会外包出去一些项目,或者直接外购供应商的软件产品,并由其完成实施、二开交付。

在这个时候,有些公司内部的数字化接口人,成了甩手掌柜的,或者一个传话筒。

在开业务调研会的时候,不参与讨论;在落地方案评审时,完全让业务部门把关;在测试时,自己不亲自过一遍;在上线培训时,自己也不听。

纯粹是没有负起责,等项目一上线,问题都来了。

业务想做些策略微调,对不起,落地方案里面没提参数化配置,供应商在代码里写死了。

业务提出个别地方交互太复杂,对不起,测试阶段没提,现在需要单独谈费用,加人天。

供应商撤场了,业务方有个系统问题想请教,数字化人员因参与不深,自己搞不定,又打电话找供应商。

业务部门想,我要你啥用啊?就是用来传话的吗?给我电话,我自己打不行吗?你还说不清业务问题。

08 项目计划粗放

我们看到的50%以上的项目只有大颗粒度的时间点,并且非常粗放,仅列出来这个月做什么事儿,下个月做什么事。

哪怕有双周计划,跟大颗粒度时间点,也对应不上。

这种计划,说明实施思路与实现路径不清晰;在执行中,要么发现太激进,要么发生大量的“意外”和“突发”;导致项目一再延迟,质量无法控制。

真正的项目计划是一个立体的计划体系,里面至少包括里程碑计划、项目总计划、双周滚动计划、专项任务计划。

我以项目总计计划为例,里面需要包括项目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事项,每个事项的计划起止时间,每个事项的责任人,每个事项涉及的人员,每个事项是否在关键路径上,是否是里程碑节点,每个事项的交付物等。

尤其是是关键路径,非常重要,能看出它是否是其它事项的前置条件,是否是瓶颈依赖;以免执行中,因它而影响其它事项的进度。

未执行的关键路径,在项目计划变更时,也是重点调整对象。

项目变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项目计划粗放,经常会导致项目计划变更。

久而久之会造成变更非常随意,大家也就不拿计划当回事儿了,也会失去对项目负责人的信任,项目拖拖拉拉,不延期才怪呢?

09 项目风险管理不系统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立体体系,而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要么不提前识别风险,要么识别不出风险,要么识别了风险不重视,要么识别了风险没预案。

导致拿风险暴雷当意外,大家都不担责,都推责,最后毁掉的是项目。

从项目策划调研开始,项目经理就要识别风险,把识别的风险,写清影响,写清预计解决时间,写清解决预案,在立项评审会上,明确给大家。

在项目实施阶段,发现了项目风险,也是随时反映在周报和例会上,管理方法同样是按影响、预计解决时间、解决预案、消除状态来管理。

其实,在风险管理中,最核心的两点是没能力识别风险和思想麻痹不重视风险管理。

没能力识别风险,是需要靠主动思考、多沟通、多复盘,逐渐去提升。

而不重视风险管理的问题,可以立马行动,当下解决,也是有立竿见影效果的。

10 没把业务计划统一管理

数字化项目是价值导向,不是上线导向。

而我经常看到,项目发布到上线了,没人用;或者业务部门还没做宣贯、培训、推广,甚至业务上不具备启用条件,需要再等半年,业务成熟后再使用。

你这发到线上没人用,叫上线吗?顶多算,系统具备了试用状态。

我还经常看到,整个数字化项目计划里,都是数字化部门在主导,没有业务部门主责的事儿,妥妥的成了一个数字化部门的交钥匙工程。

除系统实现外,业务的整体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有什么配套的管理机制?推广前有没有试跑计划?推广前宣贯计划怎么做?培训计划怎么做?上线后有什么业务运营计划?

数字化同学,这些事情难道也是你来搞定吗?

你甚至连业务部门什么时候正式使用就不关心,你做这项目的意义难道就是为了拿工资吗?

没有正式用起来的数字化项目成果,不是成果,仅是成本的浪费。

因此,数字化项目是业务部门与数字化部门联合的事儿,需要把业务计划与数字化落地计划,统一制定,一起排上,整体推进。

项目发布到线上,不是大活儿干完了,用起来才是,发挥出价值才是。

11 总结

如上是我总结的数字化项目的10大雷区,同时也适用于公司业务变革项目。

10个雷区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抛砖引玉,比如没有谈及项目激励与考核的雷区。

项目激励不仅是激励过去,还有倡导什么、鼓励什么的价值所在。

项目考核,不是要加新的考核指标,而是如何把项目和现在每个人的KPI关联起来,如何有助于现在KPI的达成,项目是达成现在KPI的手段和方法。

但是,很多项目的考核,侧重增加新的考核指标,整的项目成员非常反感,逆反,甚至不希望项目能成。这就是项目激励考核的雷区。

最后,借一个词儿,项目需要“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与大家共勉。

作者:王晓明;微信公众号:营销数字化实践;多年CRM、互联网产品经验。做后端产品居多,从0到N做过CRM、用户订单、商家平台、商家结算......

本文由 @营销数字化实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