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跟风创业者自述:车丢光了,钱也花光了

7 评论 6355 浏览 9 收藏 13 分钟

不要盲目的追风口,从没入局往往意味着快速出局。

作者:巫盛华 王妍,来源:微信公众号:创业家(chuangyejia)

共享单车风口的骤然而起,不仅让资本为之疯狂,也吸引了大量跟风的创业者。除了在台风口上飘浮的摩拜和ofo,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被狠狠摔在地上的创业者。

巫盛华不幸就是被摔在地上的那个。去年底,他跟风入局创办3Vbike,然而只运营了四个月,项目便宣告停运。巫盛华搭进去100多万,1000辆单车也几乎全部丢失。

不过,巫盛华并未死心,仍试图重新爬到风口之上。可是,前景依然未卜。

没有任何互联网背景的巫盛华为什么追风?遭遇惨败的他为何再次追风?最近,创业家&i黑马与巫盛华聊了聊,希望对所有想追风的创业者有所启发。以下为其对创业家&i黑马的口述。

一、入局

我其实做的也是件跟风的事。

我的老本行是房地产工程,2014年我决心出来创业,当时选定的是互联网方向,因为感觉很热门。

前后我尝试了网站和其它项目,但都没能做成。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我判定这肯定是个好项目。

首先,我觉得共享单车创造了一个新市场,并且能够解决刚需,也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次,对于重资产项目,新的入局者有参与的空间,很难实现一家独大。最后,国内外的需求很大。

于是在2016年底,我创立了3Vbike,正式入局共享单车市场。

但没想到这么难,成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投资。共享单车热,我以为很快会拿到融资,结果发给100多家投资机构的BP大都石沉大海。有个朋友一开始答应投资100万,到后面也反悔了。

好好的项目没有人愿意投。没办法,我自掏腰包拿出70万造了1000辆车,投放在保定、廊坊、秦皇岛和莆田四个城市。

但后面出现的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

ofo和摩拜前后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他们如海啸一般迅速占领了一二三线城市,没给我们留下什么机会。资本的力量和速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另外一件事就是,没想到短时间内我的单车全丢了

二、出局

6月21日,正式投车四个月后,我们结束了运营。

单车丢失是致命因素。

我们投放的第一个城市是保定,2个礼拜后就发现了丢失严重的问题。

当时我们怎么都搞不明白,单车为什么会丢?

我们的逻辑是,共享单车的标志这么明显,即使有人偷了车,总归要继续使用。而一旦重新在外面使用,别人骑走就不存在偷的情况。但后来我们在小区的楼道、角落找到了不少车,事实就是,大部分人将单车变为了私物。

而且当时,三四线城市的许多投放点对我们也并不欢迎,即使办理了营业执照,也会遭到城管的驱赶,甚至直接没收车辆。

1000辆单车最后能找到的不足50辆,在准备停运的最后几天里,后台的记录是,每天只有几个人在骑车。

当时我甚至都觉得,这个模式可能根本不适合国情。1000辆单车,每个城市投几百辆,不到一个月几乎全丢了。那如果投几千辆可能也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就丢了),几个万辆最多也就半年左右。自己感觉很绝望。

没有获得融资,也没有找到丢车的解决办法,我当时的想法是,哪怕自己有再多的钱也不敢投了,只能选择停运。

最开始,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我在想,(自己)获得资源的能力很差,作为跟风者,在之前的创业圈没什么名气,大家看不上你,这些情况都很正常。

所以当时的设计是,除了正常的租车,我还在单车上加入了广告,这个模式的设计初衷是,在没有风投的情况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这样,每投一个地方,即使没有收入和投资,也能通过自我造血的方式获得盈利,只要能长久地活下去,就能慢慢扩大。

在运营的阶段,我们接到了一家美发店的广告。给他的价格比较优惠,每车每天1块,总共5000块。广告贴在单车的后面,车在街上跑,其实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但是车没了,广告无处可做,什么也都没有了。

三、想再入局

刚停运的时候,我反思自己当初的选择可能就是个错误。

在没有资源、自身思路和技术实力也不强的情况下,如果早在2016年下半年,我们就能预见共享单车市场会被两家巨头一统江湖,我相信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人都会放弃,不敢进来。但后来我转变了想法,找到新技术能够解决单车防盗,让我看到了希望。

用蓝牙技术让它的定位更准确,也不会像机械锁一样被蹭用,之前车辆丢失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其次,就是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新设计的锁成本不到200,而现在外面使用的GPS锁全套动辄都要300到400,所以我一直不太赞同那种模式。

我认为如果成本太高,没办法把项目的盈利点计算出来,那么这个项目就是失败的。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投资之前算不清楚账,也是失败的。

“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关注,停运后反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被报道后有不少人找我谈,甚至寻求合作。

前期大家就是互相交流,交个朋友。我去重庆找过一个人。后来又有两家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公司来找我合作。

其中法国公司的基地在温州,我去温州与公司见过面后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将单车投放到法国,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8月19日,我在3Vbike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公告,宣布“复活”。

原本沉默的微信像是被引爆了,很多人跟我联系想要加盟,虽然目前还没有一家落地,但是已经有二三十家在行动。

之前的模式行不通,这次我打算改做“加盟”。主要是发挥加盟者和我们自身的优势,通过这种新方式绕开公司的资金问题。

我们负责向加盟商提供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全套技术、管理和服务,他们购买完系统后自行在本地投车,彼此是一种合约关系。因为相比外地的运营商,他们往往在本地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比如在某个县城投放单车的加盟商,可能本身在当地就是做企业的。

加盟只是第一步,还要有信心并保证能赚钱。

我们算过一笔帐,运营情况理想的话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甚至可以更早。这个取决于加盟者自己的资源能力,特别是广告。

我们加盟的最低要求是购买300辆车,每辆车600块。第一年免去软件费用,租车80%的收入和所有广告收入全归加盟商,我们收20%的服务费。如果获取广告的能力很强,甚至半年就能实现。

单车的投放市场集中在四、五线城市,最初我们也认为好像没有需求。但根据一些朋友在县城的运营情况,我们发现需求还在,只是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大。

现在的四、五、六线城市其实自己买自行车的人很少,购买电动车的人可能更多。那么,共享单车可能更多解决的是运动或者是休闲娱乐的需求。比如在公园骑车兜风。

根据我之前的运营情况,骑行效率确实没有达到2-3次,所以在此前投放的4个城市里也达不到这种需求,当然可能跟我的单车用一次就失常有关系。所以,现在到底多少还是个问题。

与其他有些做加盟的创业者不同,我觉得做诚信的品牌更重要。我所了解的许多加盟模式,他们的盈利都是不可靠的。

比如每天用多少次,都是不切实际臆想的数据。而且他们的盈利渠道也很单一,就是靠租金,而我们还有广告。

虽然改变了模式规模相应地会小很多,可能赚的钱也会更少。但是我发现有一批人共同做这个事情,一起创业比一个人更有意思。

如果让我有机会回头去看,知道今天的结果是这样,过程这么艰难,吃这么多苦头,可能还真的不会选择共享单车。但是对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这是必须要交的学费。

我觉得只要有资金,任何人都可以加入。ofo、摩拜的长项也并不在于他们的技术、管理,作为首创者、能够吸引这么巨额的投资资金,这才是他们能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手记

一年多的时间,真假风口还未判定,巨额资本的加注就将共享单车推向风口的弄潮儿。除了巨头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风口上的战事,也让上百个共享单车品牌在短时间内相继诞生。市面上一度出现彩虹单车、黄金单车等五颜六色的品牌。

截止到现在,“调控”的步伐已然来临,共享单车疯狂过后,也加速了洗牌。从悟空单车、3Vbike开始,绝大多数公司已经宣布倒闭。

从某种角度来说,共享单车是一个极具烧钱性质的行业,能否脱引而出与背后资金是否足够雄厚有很大关系。

像3VBike这样的公司,无疑是这次风口的牺牲品。他们匆忙入局,又快速出局。

正如,创业家&i黑马此前报道的首家倒闭共享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所言:不要去追风口,追了也没用,小公司追不到。

 

作者:巫盛华 王妍

来源:创业家(chuangyejia)

口述:巫盛华

本文由 @创业家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1、核心竞争力问题(如何在摩拜、ofo的环境下活下去!)

    a、摩拜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共享单车思考的深入不用多说了(迭代更新)
    b、对比早期摩拜轻盈的车身,更大众的设计,运营上,小黄车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红包、小黄人巴拉巴拉的)

    2、城市问题

    永远不要怀疑,一线城市的国民平均素质要远远高于三四线城市(说的是平均哈),因为在资源如此丰富,福利如此健全的环境下,人性的问题仍然存在,整体的文化素质也是高出一截的!如何让我相信其他三四线城市民风淳朴!

    来自上海 回复
  2. 作为一个刚起步的产品,就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做一个小的分析,目前为了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市场上出现了大批量的共享单车,小公司目前这个阶段想要起步无疑早已是错失了良机,而面对ofo、摩拜、小蓝车这几家共享单车巨头,在已经占据占据绝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最终这些公司都将走向一个独立垄断的市场,展现出一家独大的局势。
    目前来说共享单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及支付方式使用的通道入口,优化用户体验。
    2.如何防止未成年人使用?
    3.后期如何向二三线城市的铺展?
    4.如何解决公民素质低导致单车变成私家车以及单车破损等问题?
    5.海外市场的扩张,引入

    来自北京 回复
  3. 入局前就没看清市场,本人身处广州,当ofo,摩拜出现在市场的时候我就都去使用了,一使用我就发现了三种单车各自的问题,ofo机械锁肯定走不长远,因为单车流失量肯定会很大还无法找回,摩拜的车太重质量,造价太高,不利于铺市场,后来小蓝避开了前者的两个痛点,顺利的生存了下来,如果作为后入局的创业者如果没能先看清楚前者存在的“毛病”,就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凭什么打败人家。

    来自广东 回复
    1. 在用户的角度上分析,确实存在这些个问题,小蓝车不敢说是后来居上但是用户体验上面来说的话无疑小蓝车的用户体验是做的最好的,无论是从车子功能上还是使用入口上面,这都是摩拜以及ofo不及小蓝车的地方

      来自北京 回复
  4. 人民素质太低,我们大学校园还好点,外面最初始的小黄车二维码都破相了,直接变成私人车

    来自浙江 回复
  5. 按照伙看到的,其实在3-4线城市,拥有自己的车的很多,一般都是自购的自行车跟电动车,再加上上班族没有一二线的多,那么使用人也不是很多,还有一个就是感觉致命的东西,就是这个车是我见过最最最丑的,没有之一

    来自广东 回复
  6. 人民素质是硬伤,就上海来说,宝山地区,外地人多的地方,膜拜和OFO都一塌糊涂,各种私锁+涂改二维码,你是怎么敢相信45线城市的人的素质的?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