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升级与转型之辨析:关于数字化,你要的不是转型而是升级

1 评论 7314 浏览 22 收藏 14 分钟

关于数字化,究竟是转型还是升级,等同于改革还是改良。完全不同的理念,完全不同的路径,这关乎企业的根本大计,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场数字革命正在世界市场全面推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变幻莫测的经济新形势,加上受到新兴技术公司的冲击,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迁移的趋势愈发成为共识。数字化已经不是选择,而是唯一出路。

关于数字化,究竟是转型还是升级,等同于改革还是改良。完全不同的理念,完全不同的路径,这关乎企业的根本大计,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那么笔者就为大家辨析一下,企业数字化到底应该是转型还是升级??

笔者曾经写过《你要的不是转型而是升级——用更好的武器杀回马枪远远胜过慌不择路》,清楚地阐明了笔者的态度和观点,而今天笔者再深入一些,从本源上来追溯这个事情的道理,好为各界朋友释疑解惑,指点迷津。

1、问题由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3月底发布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报告认为:

在新时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政策部署下,在加速建设制造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传统产业亟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强化数据驱动能力,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率,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构建全新数字经济体系。

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的理念代表了新机遇、新举措,尤其在竞争加剧的今天,为了生存,传统企业必须需要获得持续发展的新动能。而通过数字化治理,一方面企业可加快内部流程、业务模式等方面的优化或重组;另一方面,企业可逐渐转变为技术驱动或数据驱动的组织,让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更具有洞察力和行动力。

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此前曾对2000位跨国企业CEO做过一项调查,并单方面认为到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该机构还用带有恐吓性的词语表示: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做数字化转型,做他们认为的那种变革。

更为夸张的是,以IBM为代表的美国厂商,居然还整出了“数字化重塑”的雷人概念,让企业搞休克疗法,真的是搞事情不嫌事大。当然考虑到IBM最近些年总是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些雷人的概念,比如“认知计算”什么,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是我们知道的就是,关于数字化转型,这些国外权威机构给了另外一个数字:

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失败率将近80%,大数据项目失败率高达85%, 在这里面就有IBM,也有GE这些巨头。

根据埃森哲出具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80%的中国企业正在尝试通过数字技术让企业运转变得更加高效,促进业务的增长。然而,仅仅其中只有4%左右的企业真正释放了数字化的潜力。

是不是感觉这是一个大坑?

笔者深以为然。

2、追本溯源

  •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 数字化升级:Digitization Upgrade。

升级,就是从较低的级别升到较高的级别。比如:以前算账用的是算盘,现在用的是计算机;比如以前讲电子化,现在讲信息化。业务还是原来的业务,只是方法、工具变化了,变的更快、更好了。

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比如:以前海上行船靠的是外力——风力,但在蒸汽机发明之后,船只的运行就完全依靠内力了。风帆驱动跟内燃机驱动的作业过程完全是两码事,这就是业务彻底转型或者颠覆。

关于转型的概念起源,在最近200年毫无疑问都来自于以央格鲁-撒克逊为代表的西方人的二元论观点。二元论类似于现代医学(西医),主张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对事物的认识方式是解析式的,非此即彼,讲究精确性、局部性、差异性,凡事求新求异, 变革图新。

二元论的逻辑结果是对立和冲突,对立和冲突的逻辑结果是克制与征服,克制与征服的逻辑结果是绞杀和消灭。所谓克制与征服、绞杀和消灭,可以是行为上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思想活动。因此,基于对立统一的原则,如果问题不是矛盾双方所能解决的,那就只有颠覆/消灭这个矛盾体,创造新的矛盾体。

而演化升级的概念,更接近于中华文明的三元论概念。三元论类似于传统医学(中医),主张阴阳互根,和谐共存;对事物的认识方式是整合式的,中庸平衡,讲究混沌性、整体性、关联性,凡事求同存异,互补共进。

三元论的核心是和谐。太极图中黑白分别为阴阳的各自属性,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化和运动中的平衡关系,其中黑中之白眼、白中之黑眼,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并隐喻着阴阳中具有无限可分性。

《中庸》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即多样性事物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互补共进、宽容包纳。因此,基于这种“和而不同”的原则,如果问题无法在局部获得解决,那就需要将目标对象看作是生命体,综合诊断并从整体上来调适目标对象的运作机能。

3、现实成效

企业之所以升级或者变革,无非是为了解决生存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聪明人都晓得,解决一个现有问题的举措,其执行结果不可以带来更多的问题,否则还不如不做。

这也就是为啥中国的众多企业家明知企业内部有太多的问题,但就是不轻易着手解决的根本原因——如果解决了某个已知问题而带来更多的未知问题,那还不如静观其变。清楚地掌握现有问题,远远好过瞎耽误功夫去制造新麻烦。

想想那句话:按下葫芦起了瓢——这可是所有老板们的恶梦。

有鉴于此,所有成功的改进举措,都必须越过上述陷阱。于是聪明的西方人学会了颠覆式创新,要什么都是全新的,那就不存在所谓的带来更多的问题了,一刀下去,一劳永逸。

数字化转型,就是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重新定义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操作流程。然而任何变革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人文地理因素。这种激变的方式也许在西方的社会语境和文化氛围中能够成功,但是在中国则鲜有成功案例,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的成功案例——有谁能给我找一个出来?

这其实是 IBM、西门子、Oracle等欧美大企业痛宰国内垄断大企业的标准手段了。但试想这些垄断企业,真的需要以技术手段获取竞争优势么?

大家想想就知道是然并卵的关系。毫无疑问,垄断企业只是把这个“数字化转型”的巨额成本,作为持续压榨广大客户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像wifi电表、精益化内控等方便了普通民众用户么?我

特么要的是便宜的电,而不是别的什么。这就是数字化转型在垄断企业的可笑逻辑: 因为效率低下,所以以提升经管效能为由做信息化改造,改造之后将成本转嫁给千万广大用户,在费用累增广受抱怨后,又以成本高企为由继续做数字化转型,于是用户的负担继续增加下去…

难道这就是数字化的初衷么?试想哪个民营企业敢这么做?哪个私营老板敢这么玩?

仅就这点,就能捅破数字化转型的伪命题——根本就是皇帝新衣,既不中看,也不中用。

而笔者认为:拥有数千年智慧的华夏人完全不用照搬西方那套,我们有自己的套路,那就是“天地人和”,讲究整体的和谐性,“和”是关键。

因此,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以循序渐进、和谐发展为主导的数字化升级,才是国内广大中小企业、广大民营企业维系生存空间,拓展市场份额的不二法门。

4、改善之道

有了笔者如上追本溯源的分析,到底该如何数字化,我们就有了明确的答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只能搞数字化升级,绝不可削足适履学西洋人的“颠覆”、“变革”。

要想系统性改善工作,就要整体把握,就要将各个局部点的工作按照某种结构模式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决策,只有这样才能输出正确的改善成果,这也正与中医提到的“天人合一”的核心是吻合的。至于西洋人那样否定和颠覆,并不符合广大中国企业。

对于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我们要利用中华民族“和”的智慧,由表及里,步步为赢解决问题。从普遍化的观点,从对市场最敏感的营销,逐渐渗透到最钝化的内控管理。基于数字化作生态融合,也就是运营中医的理念,才是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腾飞的关键之门。

另一个极端,像某些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公司,给企业所做的BIG DATA分析报告,也基本都是多余——企业主不用看就知道结果。这些大数据分析告诉的只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企业改善经营状况于事无补。企业老板想知道的根本就不是结果,而是改善途径,这也是为啥大数据项目失败率超过八成的主要原因。当然某些非盈利组织好这口,喜欢看大数据呈现,这另当别论。

说到最后,笔者这里有个数字化的评价标准,供各位看官参考:

  • 数字化必须为客户带来价值,为用户带来实惠;
  • 数字化必须为企业带来利润,为组织带来活力;
  • 数字化必须为盟友带来利益,为伙伴带来福音;
  • 数字化必须为行业带来生机,为产业带来希望。

 

作者:陈言悟趣,公众号:codestiny_time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陈言悟趣(微信公众号:codestiny_time )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