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2 评论 17716 浏览 155 收藏 8 分钟

编辑导语:内容型产品也就是作者产出内容,给用户消费或互动,平台也会对内容、流量、用户进行分析;本文作者以资讯型产品为例,讲了如何进行分析指标及分析方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内容型产品框架

内容型产品是个称谓,它可以是视频类、音频类、直播类等,区别在于内容形态不同,通常分为几类,即资讯型、娱乐型、工具型、知识型和社交型。

今天我们以资讯型产品为例,讲讲本类型产品常见的分析指标及分析方向。

此类产品通常可以拆解为三个维度,即作者——内容——用户:

  • 作者:可以生产内容,也可以和用户互动;
  • 内容:通过一系列过滤策略、内容分发、推荐策略尽量展示给对应需求的用户看到;
  • 用户:可以对内容进行消费以及和作者或者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框架图: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二、常见指标

1. 作者侧常见指标

作者属性:

语言、地区、发文方式、作者评级、账户类型、渠道、签约状态、创建时间、帐号id、年龄、性别、站内粉丝、站内关注、平台等。

常见作者分析指标:

  • 新老作者分布量、占比;
  • 作者特征分布:评级、账户类型、签约状态、作者状态分布等;
  • 重点作者特征分布:重点MCN、PGC、TOPN分布情况等;
  • 作者基本属性:年龄、性别、地区、语言分布等。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2. 内容侧常见指标

内容漏斗:不论任何渠道抓取、站点抽取或者平台作者自主发文的内容,通常都需要经过层层过滤。

首先进行通用消重,然后通过机器审核的一些模型及人工审核过滤掉黑名单、低质内容、抄袭内容、不完整内容、涉黄涉暴等不适合在平台内展现的内容。

然后在内容分发过滤的时候根据一些规则,设定什么特征的内容可以分发给什么特征的用户等规则,例如用户评级评分、垂类等进行分发过滤。

到了前端展示侧,根据频道主feed页的推荐位进行个性化推荐分配,展示给用户;最后内容展示一定时间后会过了其时效性,便不再展示。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常见内容属性数据包括:内容语言、地区、推荐状态、展示状态、内容垂类、内容评级、内容来源、内容关键词、内容分类(多层级)、内容创建时间、放出时间、过期时间等。

常见内容分析指标:

  • 进文的内容评级分布、内容展示状态分布、内容推荐量、内容topic分布、内容垂类分布;
  • 展文的内容评级分布、内容topic分布、内容垂类分布等;
  • 内容的生命周期分析(漏斗转化和异常监控),内容发布量->内容过机/人审量->内容可展量->内容展示量->内容过期。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3. 作者&内容&用户组合分析指标

作者&内容分析指标:

  • 作者发文量分布(多特征)、新老作者发文量分布、不同渠道发文量(渠道评估)、活跃作者量、投稿率;
  • 各类型作者分文类别分布、作者发文内容类别分布、作者发文重复率、作者发文过审率等;
  • 作者生命周期(转化漏斗及异常监控):新增作者、留存(当日/多日)、发文留存(当日/多日)、流失、召回。

内容&用户分析指标:

各用户+内容维度用户点击率、各维度用户+各类内容用户的动作(展现/点击/转发/收藏/评论…)、各维度用户+各渠道内容用户的动作、各维度用户的hot内容/hot分类/hot话题。

作者&内容&用户分析指标:

各维度用户针对+各类内容维度+各类作者维度 的消费动作(展现/点击/转发/收藏/评论…)。

三、常用分析框架及对应指标

内容型产品指标及常用分析框架

构建作者内容的分析指标体系,可以为产品提供内容/作者/用户相关例行化的分析框架及数据基础。

关注的分析方向可以有以下几点:

  • 核心指标波动的归因,通过洞察用户留存变化->归因到人均浏览内容数的变化->归因到创作者和内容上,为业务人员提供具有指导性的产品优化的抓手;
  • 评估创作者来源的渠道,为平台发展新的优质创作者,优化创作者结构来源,合理分配拉新成本,为作者侧渠道拉新roi提供分析依据;
  • 监控内容从进文->审核->展文->过期的全链路漏斗,监控各层机审人审分发等过滤策略是否正常合理,内容在各个阶段的损耗程度,优化内容的生命周期漏斗及各层级策略;
  • 监控创作者的生命周期,衡量作者的发文->回馈机制是否合理且可持续,监控整体作者的新增情况、登录/发文留存情况,优质作者是否得到足够的激励;
  • 监控热点内容/话题的集中程度,丰富产品内容的多样性,评估各类内容是否供需平衡,稀缺内容是否得到流量保护,为内容的引进及生态平衡提供优化建议;
  • 监控作者用户的关注关系,分析作者-用户的互动行为的健康和深入度;
  • 推荐算法效果的评估,本篇文章指标未涵盖,主要用次日浏览留存、vv、人均浏览时长、ctr等指标来衡量。

以上就是以资讯型产品为例的常见且较通用的分析指标及分析框架。

 

作者:赵小洛,公众号:赵小洛洛洛

本文由 @赵小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前半部分写的非常好

    来自广东 回复
  2. 问下作者,发文留存如何来看哈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