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商业化之路–香港大学内地公开课

阿航
4 评论 17183 浏览 1 收藏 11 分钟

我们都很容易去获取一个idea。如何从构想到赚钱,产品如何商业化,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许多公司还没有走完这个过程就死掉了。产品经理有时候并不是决定要去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走进香港大学公开课,将会为你设计完整的思维路径和产品模式,让你思考和准备未来的挑战。

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开放日【上海场】

开放日讲座:从构想到赚钱,产品如何商业化?

主讲:谭国韬先生  (Mr. Sidney Tam)

日期:2014-9-12(星期五)14:00—16:30

地点:上海浦东陆家嘴滨江大道2727号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五层会议室I

活动议程

13:30-14:00 — 来宾签到(请携带名片)

14:00-15:30 — 专题讲座:从构想到赚钱,产品如何商业化?

15:30-16:15 —《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介绍及案例讨论

16:15-16:30 — 讲者答疑及案例讨论

主题概述

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讨论关于商业构想形成的文章,他强调一个没有人感兴趣的商业点子所带来的危害。很多创业点子的开端是经过努力构思出一个产品idea,虽然,产生一些好的想法不容易,但同时存在一个危害,就是它也产生一些听起来也很有道理的坏点子会欺骗你为它努力,出现浪费。这是大部分不成功的创业普遍展示出的现象。

我们很容易想到创业点子,很努力在有限资源下构想产品idea,继续为它而工作。或许,也尽量去验证这构想是否可行。但是,这些验证方法能够确实反映其真实的可行性吗?

创业需要一股热情和勇气,但是,很容易误入“闯”业;只靠感觉而失去方向和布局。在构想一个产品的时候,很习惯的从自我世界出发,停留在一个狭窄的寒舍里,出现了“舍”计而不是“设计”。

那么究竟如何调整这些“坏”习惯,如何摆脱自我局限踏上真正有效的产品创造之路,如何在产品构想商业化之前充分验证其价值、定位及市场机会?此次《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公开课将会为你设计完整的思维路径和产品模式,让你思考和准备未来的挑战。

主讲人

谭国韬先生  (Mr. Sidney Tam)

HCMC(Health Care Management China) 医疗管理集团总裁

谭博士在国内企业管理拥有30多年的丰富经验,跨界创新转型是谭博士过去10多年专注的领域,包括IT,媒体,制造,医疗服务和创业融资等行业。他带领过4家企业合并、收购和IPO。曾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兼任创业战略培训导师。

谭博士发表过多份学术文献,创建了并向流程管理模式(Co-Process Model),协助开发了多个软件设计专利。他刚完成英国University of Warwick商业管理工程博士论文,针对知识管理对国内中小企业CEO决策影响。

本次活动免费,但鉴于席位有限,欲现场参会者请先行预订席位,如不预定,恕不接待。

报名入口:http://hkuspaceicb.com/r3/reservation.php?a=195&m=61&l=1&t=1

咨询电话: (21) 6841 1269 吉老师

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开放日【深圳场】

开放日讲座:企业创新的软实力

主讲:方世伟先生(Mr. Shih-wei Fang)

日期:2014-9-18(星期四)13:30—16:00

地点:深圳福田区华侨城侨城东路2002号(园博园西侧)博林诺富特酒店二楼四号会议室活动议程

活动议程

13:30-14:00 — 来宾签到(请携带名片)

14:00-15:30 — 专题讲座:企业创新的软实力

15:30-16:15 —《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介绍及案例讨论

16:15-16:30 — 讲者答疑及案例讨论

主题概述

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而这两个字在这些年来被许多企业拥抱并成为企业价值观中的一部份。然而学习创新的道路却是走得异常辛苦, 因为创新考验着企业对消费者以及未来趋势是否有更深刻的洞察, 可是偏偏消费者的实际行为与所告诉你的调研答案却是背道而驰,使预测充满了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 项目经理在展开工作时, 在评估未来机会的拓展性思维和管理工具上, 有着明显的不足和盲点, 使得在不具备足够好、以及足够多的创新概念下, 就开始仓促推进项目, 过程中也未充分评估各种可能性, 或是考虑利害关系人的采用风险, 因此内部或外部失败的机率自然会高居不下。

主讲人

方世伟先生(Mr. Shih-wei Fang)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

美国休闲体育用品 PONY 大中华区 CEO

前李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CMO)/ 执委会董事

方世伟先生现任美国休闲体育用品 PONY 大中华区 CEO,负责公司在大中华区的组织结构重整,同时调整渠道与业务策略,搭建产品设计与品牌营销整合流程、建立大中华区设计团队与区域性产品流程。

在加入PONY之前,方先生于李宁集团担任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CMO)/ 执委会董事,期间建立品牌战略系统,进行各运动品类的品牌规划与年度生意目标规划与达成,于2010年进行李宁品牌重塑,并在2008年专责奥运营销。

方先生具有十多年广告行业的丰富经验,曾于北京奥美广告公司任职事业总监,协助中国内地企业品牌定位、发展与规划管理,客户包括TCL、中国农业银行、中粮集团、美国运通等。

方先生拥有美国俄亥俄大学新闻系及电讯传播系硕士学位。

本次活动免费,但鉴于席位有限,欲现场参会者请先行预订席位,如不预定,恕不接待。

报名入口:http://hkuspaceicb.com/r3/reservation.php?a=196&m=61&l=1&t=1

咨询电话:(755)3685 6307 雷老师

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开放日【北京场】

开放日讲座:企业创新的软实力

主讲:方世伟先生(Mr. Shih-wei Fang)

日期:2014-9-11(星期四)14:00—16: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甲2号盈科中心A座606

活动议程

13:30-14:00 — 来宾签到(请携带名片)

14:00-15:30 — 专题讲座:企业创新的软实力

15:30-16:15 —《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介绍及案例讨论

16:15-16:30 — 讲者答疑及案例讨论

主题概述

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而这两个字在这些年来被许多企业拥抱并成为企业价值观中的一部份。然而学习创新的道路却是走得异常辛苦, 因为创新考验着企业对消费者以及未来趋势是否有更深刻的洞察, 可是偏偏消费者的实际行为与所告诉你的调研答案却是背道而驰,使预测充满了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 项目经理在展开工作时, 在评估未来机会的拓展性思维和管理工具上, 有着明显的不足和盲点, 使得在不具备足够好、以及足够多的创新概念下, 就开始仓促推进项目, 过程中也未充分评估各种可能性, 或是考虑利害关系人的采用风险, 因此内部或外部失败的机率自然会高居不下。

主讲人

方世伟先生(Mr. Shih-wei Fang)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

美国休闲体育用品 PONY 大中华区 CEO

前李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CMO)/ 执委会董事

方世伟先生现任美国休闲体育用品 PONY 大中华区 CEO,负责公司在大中华区的组织结构重整,同时调整渠道与业务策略,搭建产品设计与品牌营销整合流程、建立大中华区设计团队与区域性产品流程。

在加入PONY之前,方先生于李宁集团担任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CMO)/ 执委会董事,期间建立品牌战略系统,进行各运动品类的品牌规划与年度生意目标规划与达成,于2010年进行李宁品牌重塑,并在2008年专责奥运营销。

方先生具有十多年广告行业的丰富经验,曾于北京奥美广告公司任职事业总监,协助中国内地企业品牌定位、发展与规划管理,客户包括TCL、中国农业银行、中粮集团、美国运通等。

方先生拥有美国俄亥俄大学新闻系及电讯传播系硕士学位。

本次活动免费,但鉴于席位有限,欲现场参会者请先行预订席位,如不预定,恕不接待。

报名入口:http://hkuspaceicb.com/r3/reservation.php?a=194&m=61&l=1&t=1

咨询电话:(10)8518 5526-8020 郝老师

关于

本次开放日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香港大学联合举办;通过最前沿的思想、最干货的分享为各位产品人打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哇 可惜是周五,哎

    来自上海 回复
  2. 港大的干货,有空的同学都可以看看,福利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610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风控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447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价格是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产品定价是非常重要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给产品定价和产品定价的策略。
专题
20055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一个清晰的入口引导能够让用户提高点击的欲望,从而实现操作全流程。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有效的页面引导设计指南。
专题
1313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好的产品是对人性的窥视,无论是做产品,做运营,懂点心理学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费者心理学。
专题
39642人已学习26篇文章
近年来“物联网”的势头正足,5G网络宣告展开,未来的浪潮中一定会有“语音交互产品”的一席之地。
专题
1354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广告是互联网的最大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行业,整个互联网广告也在持续增长中。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互联网广告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