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精选】情感化设计和过度设计的边界

鱼精
0 评论 25616 浏览 11 收藏 7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小编推荐:情感化设计的另一种说法是情怀么?你生活中有木有觉得一些事物是被过度设计的?虽然好看,但是增加了你的认知成本,太过简约的极简化设计又不容易引起共鸣,怎么把握这个度,是很多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问题:

情感化设计和过度设计的边界在哪里?

回答:

@可风的回答 124票

当一个人渴的时候,你给他喝一杯水,他就会身心愉悦。但是如果他已经不渴了,你再给他喝水,他就没有任何感觉,如果你还强制的不加以停止,他可能还会很不爽的反抗。

同样的道理,情感化设计不是为了盲目的去满足用户的情感,这之间也是有一个模糊的界限。情感化设计也是带目的的设计,因为产品缺乏情感,无法获得用户认同,所以我们才加入情感,给予用户好感。如果产品在某个点上已经情感饱满,用户认同感高,我们再去做的情感化设计就会显得无用和多余,就可能是过度设计了。

比如一个拍照功能,产品用一个这样的icon我会很舒服,第一时间明白它是一个相机,而且视觉上也很赏心悦目,这个icon获得了我的情感认同。

但是如果产品的icon设计成这样,我还是能明白它是一个相机,但是除了这一点以外他已经不能给我这个普通用户带入什么其他的情感了。也许我会感叹一下这个图标的精致,但是我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师,所以认同感不会很强。

如果他的icon设计成这样,它还是一个相机,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相机给我的体验很差了。首先这个角度降低了我的辨识度,我没有很快的反应过来它是什么。其次这种高端相机我接触的少,也许我根本认不出来它是什么。

所以,大部分的用户对一个抽象的镜头图标就已经有很高的情感认同了,按照适度的原则如果达到这一点就已经完成了情感化设计的目标,再对细节精雕细琢或者对形式进行创意,可能会做无用功浪费资源甚至偏离原有的目标,用户已经对这个设计有了情感认同,你再强加的多余情感化设计,就是过度设计。

另外人们的情感认同也是会发生改变的,早年用iOS的时候我并没有对“报刊杂志”这样的功能又一个很好地认识,iOS当时做的拟物化书架让我很好地认识到这就是我手机能所有报刊类和书籍类的应用的文件夹。而现在iOS7,去掉化的纹理只抽象出一个书架的轮廓,我仍然能够产生“书架”的心理印象。

<iOS6的报刊杂志>

<iOS7的报刊杂志>

在这期间,我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对手机看书看报这种功能已经熟悉和习惯,所以看到iOS7的时候,我仍然有很好的认知和情感化认同感。

既然我们说情感化设计,就多去研究和观察下用户的情感,忽忘初衷,点到为止,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也不要在追求视觉效果和交互酷炫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愚见

@Michael的回答 37票

这个问题让我回想起了工业设计史,包豪斯设计革命之前,装饰主义的设计十分盛行,复杂繁琐的装饰图案和造型元素远远大于产品功能本身。

而包豪斯形式遵循功能的设计革命将设计变得极其简约,不仅满足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也换取了很多民众简约美学的诉求。

再后来呢,人们逐渐觉得极简风格的设计感觉冷冰冰,缺乏情感,于是百花齐放的后现代主义来临了。

我觉得设计的平衡在于恰如其分的满足所在的当下人们对某一类型产品的功能层面的和情感层面的诉求。当某一层面满足过分了,就会出现过度设计。而评判的标准在于人们此时此景的感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鱼精整理自知乎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