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回正题,我们组抽到的题目是《如何给朋友送礼物》,要求是通过团队的头脑风暴,在3个小时中拿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下是我们小组在拿到这个题目时的思考与方案总结。
一、需求分析
送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低频而强烈的需求,能送什么好礼往往是最大的痛点。辣么,相信每个小伙伴都能带有很强烈的同理心思考以下问题:
- 如何了解需要送的人的礼品需求?
- 最需要送礼的是什么样的人?
- 什么样的关系送什么合适?
- 怎么送最恰当…
通过不停的反问,我们就将普通的“如何给朋友送礼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解:
- 原视角:我 → 给朋友 → 怎么送 → 什么样的礼物
- 新视角:什么角色 → 具有价值关系的人 → 通过APP媒介/线上线下的连接 → 送最优化定制的什么形态的礼物
这样我们就将:角色(决定了人物、场景)、对象、工具、方案这五大要素解构出来详细讨论。
送给什么样的“朋友”
送礼关系是我们首先切入的角度,理清楚最具有关系链价值的“朋友”是做出有价值的产品的关键点。
“朋友”不应仅限于生活中一起吃饭。一起工作学习的简单关系,朋友是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此处装了个B,强行定义“朋友”)
简单来说,存在价值即可视为朋友,那么朋友关系可以玩出多种花样,以下简单列举出几种重要的强关系朋友。

送什么给“朋友”
“目前送礼送的太无趣了!”这句口号是我们在明确对象关系后,面对现有市场上没办法帮助我们送一个有趣有味的礼品时的最大呼声。
那送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最好玩的呢?
可人的女票不小心感冒了,呆呆的程序猿男票只会说:“生病多喝水…”
结局呢?
……
会用我们产品的开发大神会在降温时,送个女友一个爱的提醒,在感冒中会奉上今秋新款阿玛尼貂皮大衣(5折限购,御寒保暖,居家旅行,搞定女友必备良品),送完后,他们又可以写下爱的背书。
感觉很幸福有木有啊~
从上面场景中,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好的礼物,不应限于物的载体,可以不仅是一封信,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背后一份心情,所以一套充满爱的个性化送礼方案是否能满足需求呢?

怎么送
当礼物不在一份淘宝的快递后,送礼可以海陆空一起上啦~
二、业务梳理
在梳理清楚需求的价值后,也就是确立我们产品的战略方向后,就开始设计产品的范围层与结构层内容了,核心是设计出一套优雅的方案来切实解决我们的需求。
完成送礼需要哪些关键步骤,每一个关键步需要完成什么动作,我们用状态图来简单梳理清楚。
状态图
我们要做的是一款有趣的送礼APP,是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送礼服务,所以解决给哪些人送,什么时候送,送什么,怎么送,送了后的感觉怎么样等问题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我们用状态图来标示出完成这些关键步骤。

从上述状态图中抽取出的核心功能点如下:
- 个人状态的信息收集
- 关系链中礼品需求的收集和提醒
- 有趣礼品的个性化推送
完成送礼的泳道图
围绕核心功能点来组织框架内容, 在确定完成送礼的交互步骤以及页面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用泳道图来整理清楚。

三、 原型设计
根据以上各种流程图与功能点的说明,我们基本上已经梳理清楚范围层与结构层的内容,可以根据架构内容来搭建原型了。这里简单展示了我们产品的应用原型,包括采用矩形的底部四个tab导航结构。四大版块分别是:足迹、好友、礼品和我的,分别主要完成:
- 个人状态的信息收集。
- 关系链的建立与沉淀。
- 定制化/个性化礼品的展示陈列。
- 用户资料中心。
并且附上完成赠送礼物的原型草图,采用半高滚筒的选择控件,以及path式的个人信息展示。

由于设计相对草率,表层的文案与交互逻辑都有待考究,但一款简单有趣的产品在4个小时内,通过团队脑暴协作完成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四、心得总结
随着人们对礼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礼品行业销售额以每年百亿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2015年,礼品销售额度已超1万亿元。在这样一个大巨大市场的背景下,对于年轻人来说大“掏”宝远不能满足他们追求个性、寻求刺激的进阶需求。而我们设计的送礼应用产品,在抛开部分技术的可行性,专注于为年轻人提供有趣有味的一站式送礼服务,让送礼不在局限于一份快递,而送的是一份生活中真切的感情。
本文由第五组 原创整理,并授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发表,由@大湿兄 编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