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线下沙龙问答】互联网金融产品动了谁的奶酪?(二)
“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杭州线下沙龙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嘉宾演讲、嘉宾访谈已经在前文给大家介绍过,此篇文章为现场参与者的自由问答问题整理。具体实录如下:
录音文本资料地址:http://pan.baidu.com/s/1gdKduUJ
话说比特币与P2P以及互联网金融市场政策监管
Q1:刚才董大提到比特币,相较于传统货币(如黄金),比特币的价值(去中心化)在哪里?有没有可能取代目前的纸质货币? 董大: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点来回答。1、价值在哪里?2、比特币的风险在哪里?我们先谈下黄金的价值,黄金是一种工业原料(天然属性),同时也可以用来做首饰(生活价值),在纸币出现之前作为货币流通,黄金作为货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稀有(总量有限)。 比特币同样也具有这几个价值,1、如总量有限(用算法保证,但一般人没法考量,实现也可能会存在问题),2、基于虚拟数字世界而存在,天然具有归属及支付匿名,没有具体实物储存。近期公布的问题多是比特币管理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平台管理风险没有解决之前,比特币很难取代或接近当前纸质货币的价值,暂时没法取代。率意可以再补充下。 率意: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质是建立在互联网发展的前提下的,但是它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要看针对虚拟货币的信用体系构建。为什么黄金白银能作为货币存在到现在,是在于它的货币信用风险承担者是银行甚至国家(政府)。比特币要依靠整个互联网信用体系来承担这个风险,离这一步还很远,所以我短期看到的是只有对互联网很熟悉的人才会去信任这个网络机制。另一方面,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等价交换以及稳定流通,这个是过程产物,比特币在这个操作方式中看不到增值,因为现实中大部分线下交易方并不认可比特币。 这个问题更详细延伸请看录音文本。 Q2:支付宝怎样看待个人理财类应用产品?代表产品挖财、随手记等。支付宝会不会也做这方面的产品? 率意:这个我真不能代表支付宝来回答你,这个应该找支付宝官方来回答。阿里集团如果真的要在2020年做成一个生态的话,我们应该会把这种能力开放给第三方,支付宝更愿意开放给第三方,而不是参与其中自己去做。阿里做的更多是数据和理财产品的分享,使它有利于阿里平台的整个生态链。做更好的生态链是业界的趋势,以腾讯为例,最开始被外界定义为手工艺人,哪个产品火做哪个产品,从2013年起做应用平台,更偏重于做移动应用整合,收购搜狗、投资京东更侧重于投融资和资源整合。 Q3:从3月24日开始,中国工商银行已逐步关闭支付宝在工行体系的快捷支付接口数量,数量从5家减少到1家。支付宝钱包之所以叫钱包必定不仅仅是局限在小额支付上面,工商银行减少快捷支付额度对支付宝多少会有一些影响,传统四大行会不会也改变之前相关的合作,率意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至于工商快捷支付额度调低的过程其他银行会不会跟进,我是这样子看的首先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要看客户需求,互联网的发展我认为是越来越开放、透明,闭关锁国是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我觉得不管是工商银行也好支付宝也好,最重要的是做成一个生态,而不是说一刀切就可以把这个市场给捂住了。支付宝不做,刚提到的挖财甚至其他平台也会来做。所以最主要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我觉得目前支付宝所面临的问题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政策是时刻在改变的,支付宝的一年收益占整个零售业的百分之十。所以我不认为四大银行会一起关闭支付宝接口的业务。 (茶歇) Q4:支付宝去年和银泰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比如发展了线下二维码扫码支付和指纹pos机,关于pos机的指纹支付,我想了解下支付宝对用户指纹的收集和整理会不会涉及一些法律问题? 董大:这个还是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回答可能会更合适一些。支付宝发展线下二维码和指纹p0s机。二维码的推广是为了让线下支付支付更便捷,指纹pos机其实是有些违背的,违背原因是更加多样的接入方式对应更加安全的支付过程,它是为了控制支付环节中的支付风险。我相信大家平时购物应该经常刷卡,其实刷卡中存在的风险在中国是非常可怕的,我个人做信息安全比较长的时间,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是比较芥蒂的。我们刷卡一遍是磁条刷卡,在刷卡的过程中会把你的个人信息留下来,包括卡号,卡背面的cvv2(信用卡安全码,是信用卡在进行网络或电话交易时的一个安全代码),另外卡的仿制也非常容易,并且国内刷卡签名实行的是不核对签名,而在国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支付核对环节,持卡人可以“以签名不符为由“而拒绝支付账单。当然如果签名出现问题国内也是可以跟发卡所属银行打官司,不过大家也知道国内个人跟金融机构和企业打赢一场官司要有多难。回到指纹支付这块,其实它作为一个安全习惯还是挺好的。你刚才提到的指纹采集,在中国少量有这个权限的单位一个是公安一个是外事。如果我是支付宝的话,我觉得可以不用自己采集,让公安系统采集,支付宝来使用这个服务,这样子应该可以规避这个政策风险。 Q5:今天聊的比较多的理财和投资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我想问请两位嘉宾对网络融资类的产品也就是对P2P产品有什么看法?它跟理财类金融产品(余额宝)以及投资类的理财产品(挖财)有什么区别?它的前景在哪里? 董大:其实从产品的基本形式来讲,网络融资跟之前没有互联网金融产品之前的民间集资差不多。只不过民间集资更多的是熟人跟熟人之间的交易,或者熟人介绍。跟传销一样形成一个链条。而网络融资更多情况下只有一个环节,直接是一对一,这个跟民间集资(非法集资)最大的区别。这里有两个要点:第一、所有的p2p或者众筹参与方都是从项目公开发布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产品是否值得去投资。第二、国家为什么在政策上有些抑制,并且涉及到股权交换的直接定义为非法集资,原因是大多数人(非专业投资经理人)对众筹/p2p项目的风险缺乏必要的把控能力。当用户被高收益吸引过去以后,并不了解它对应的高风险,这个就可能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国家打击民间集资。用户对高风险高收益认识不足这个是p2p产品发展面临的问题。不过另一个方面它同样也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些优点,比如一对一、没有中间环节、信息披露快捷、资金筹集快等。 至于趋势和走向,我觉得需要有合理的监控。可以像比特币,它不一定是依靠政府的监管,而是可以按照一定的算法来评定集资者或者单位的信誉和信用,向用户提供集资者的信用报告,通过第三方来公告的。如果央行个人征信数据库可以对融资项目的投资者开放,合理的监管加上靠谱第三方平台的评定有助于P2P平台的健康发展。 率意:我非常赞成董大的观点。在对风险识别上,确实是一个核心问题,上个月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对公众开放,所以这对风险的识别也是一个帮助。目前p2p平台最大的问题是风险控制能力以及资金监管的动态能力。 (正在提问) Q6参与者:互联网产品一般把用户体验看的比较重,我想了解一下互联网金融产品这块对用户体验这块做了哪些工作? 董大:我自告奋勇来回答这个问题(O(∩_∩)O)。其实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最好的用户体验就是收益与风险。不管是传统金融产品还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对用户来说只要风险足够低收益足够高,哪怕流程复杂一些,他也愿意使用这个产品。其实本质就是要抓住用户的主要需求点,传统金融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其实都是满足客户投资收益的需求而不是其他。当然在同等收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之下,那么比较的就是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 Q7最后一个问题,回归主办方,互联网金融产品行业对pm的要求有哪些?对于传统的懂金融不懂互联网pm与互联网不懂金融的pm(epm),二者进入行业谁更有优势? 率意:在我看来,互联网公司不会自己做金融产品,而对于一个pm来讲,互联网应用工具的能力算是一个软能力。对于不懂金融的互联网pm首先要学习相关的金融知识以及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一些场景进行评估。而对于传统金融行业pm而言学的更多的则是互联网思维方面的东西,这个不能靠一时突破。以5年为限,短期看的话,我觉得epm更有优势,因为目前金融信用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了,互联网pm学习这个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传统金融pm需要提高的则是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 董大:我打个比喻吧(申明:比喻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比喻本身不是真相),如果把传统的金融业务比作旧体诗的话,互联网金融产品可看作新体诗。传统金融产品经理必须懂金融,就象旧体诗人必须懂旧体诗(如:七律、绝句);而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必须既懂互联网金融,也必须懂传统金融,正如新体诗诗人必须懂新体诗也必须懂旧体诗。要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话,传统金融pm更需要的是思维上的转变(这个需要几年的锻炼),而互联网pm则是要学习一些金融相关的常识,这个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只需要花费一些时日和精力。我的理解就是epm转互联网金融pm会先快后慢,而金融pm转互联网金融pm的话会是先慢后快。 感谢董大与率意的支持,感谢各位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以及帮助校稿的亲们,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米拉)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率意:我不代表支付宝官方说任何的话,我从个人做产品做业务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工商银行减少快捷支付接口问题这个是很正常的商业竞争。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涌入与对线下传统金融业务的冲击,工商银行的行为很正常,没有那么多阴谋论在里面。我们跟工行去接,跟其他十家银行去接都没有区别。银行作为支付宝的一个业务方,他们会有自己的业务管理。我们可以看下目前的银行事件背景,由于金融整个市场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的改变,各大银行纷纷都做了结构上的调整。 互联网金融产品行业的从业素质要求 更接地气pm是谁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