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图片社交国内外市场,思考Instagram如何本土化运营
作者最近准备求职产品经理方向的工作,所以对Instagram的本土化提出了一点自己的建议,以锻炼自己的产品思维。
一、 产品概况
1.产品体验环境
- 体验机型: Iphone 7 Plus
- 系统版本: ISO 11.3.1
- APP版本: 55.0
2.产品简介
Instagram(照片墙)是一款运行在移动端上的社交应用,以一种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将你随时抓拍下的图片彼此分享。
二、 产品的宏观环境分析
1.市场边界
Instagram是一款运行在移动端的图片社交软件,最早是一个以分享手机图片为主的门槛很低的移动社交工具。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照片,以此来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但是近年来ins也在不断加入新的功能例如:拍短视频,直播,故事等。
2.目标人群:
Instagram作为一款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图片社交软件,所有的社交媒体使用者都是它的目标人群,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用户加入到社交媒体的群体当中,据Hootsuite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世界范围内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增长了13%,在中国范围内增长了10%,所以互联网市场的边界是在不断扩大的。
数据来源:Hootsuite
3.主要盈利模式:
和很多的社交媒体一样,Instagram也是靠广告来盈利的,从2013年10月开始,Instagram开始在Timeline(时间轴)中夹杂广告内容。
2014年,Instagram开始了海外广告的推介,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进行广告招租。2015年初,Instagram又与全球第三大广告巨头Omnicom Group签下了4000万美元的广告协议,后者旗下的多家传媒及广告机构的品牌客户可以将广告投放在Instagram的照片流中。
同年,Instagram正式开通广告自主购买平台,开放测试多日的广告API(应用程序接口)。通过新建的第三方平台,广告主能够自助购买Instagram广告,进行整体数字化市场定位、追踪、分析。在2018年,Instagram的广告达到了68.4亿占总收入的97.4%。
Instagram 2015年-2021年总收入 数据来源:Statista
Instagram 2015年-2018年广告收入 数据来源:Statista
4.移动社交媒体在全球的市场分析
据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的 2018年全球数字新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40亿人在使用互联网(同比增长7%)。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现已上线,最新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有近25亿新用户首次上线,相信在2018这个数字会继续增长。
4.1使用时长
数据来源:ComScore
用户使用一款社交软件的时长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款在社交软件市场中的地位。从社交应用使用的平均时长的角度来看,你可以看到这是Facebook的蓝色海洋,在全球范围内,Facebook还是行业内的老大哥,它占用了全球大部分社交媒体使用时长的50%,在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百分之90%,而用户剩余的时间则被Twitter, Instagram, Snapchat瓜分。
4.2 用户数量对比
数据来源:Statista
从活跃用户数量来看,Facebook的用户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1亿,位列榜单第一,而YouTube和 WhatsApp紧随其后。而Instagram和同类型的产品Snapchat则是排到了第七和第十六名。
数据来源:Statista
从以上数据分析,在世界范围内,ins的日活用户还处在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但是Snapchat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了下来。在2018年,Instagram日活跃用户达到了4亿远超Snapchat的1.9亿。但是对比Facebook还有一段差距。近年来,Instagram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入了直播的版块,从数据来看有一定潜力去追赶Facebook。
4.3 Instagram VS Snapchat:
(1)故事
在2017年,Instagram推出了一个和Snapchat的主要功能相同的功能——故事。和Snapchat的故事功能一样,Instagram的故事功能就是允许用户把一段短视频分享在平台上,并且24小时以后自动消失。
但是和Snapchat不同的是,Instagram允许用户在录制完故事以后把故事添加到个人主页上,并且永久保存。而且在Instagram中,用户所录制的故事会被推送到粉丝信息流首页的最上方,更方便用户发现新的故事,相比之下Snapchat的故事功就稍显逊色,用户需要在主页向左滑动来到发现的界面才能看到好友新发布的故事。
(2)图像和视频
除了故事以外,图像和视频是这两款软件的主要内容,但是它在两个平台上显示的方式不同。
- Instagram帖子是公开的(除非您的帐户是私人的)。Snapchat通常是两个帐户之间的私密
- Instagram图像和视频可以是水平,方形或垂直。Snapchat通常是垂直的(因为它们以全屏显示)
- Instagram帖子将保留在您的个人首页中,而Snapchat的帖子则会在24小时后消失。
- 在Instagram中用户可以对其他用户发布的图像或视频进行点赞和评论的互动,而在Snapchat中,用户并不能点赞和评论其他用户的图像或者故事。用户之间的互动只能通过发送消息来完成。
可以看出Instagram更趋向于为用户创建一个人的空间,让用户可以保留自己的图像和视频,而Snapchat则是趋向于一种即时社交,“阅后即焚”的功能不仅有趣味性,而且极大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3)消息发送
Snapchat的消息系统具有轻巧简单的特点,当你发送信息,对方阅读以后,消息就会自动消失,有一种跟人面对面聊天的即时感,聊天界面的设计也相对简单。
Instagram的消息系统则更像一个即时沟通的聊天软件,用户可以在上面评论其他用户的故事,或者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图像,视频)的链接,而且界面的设计也相对美观。
5.移动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市场分析
5.1 移动社交规模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透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发现:
(1)从2016年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社交市场规模处于总体一个螺旋上升的势态,仅在这一年期间,用户数量的规模就扩大了19.7%。
(2)移动社交软件数量也越来越多,而这些软件的功能越来越细化。
5.2 中国图片社交市场分析
透过以下数据可以看出: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1)超过一半的移动社交用户拥有3个或以上的社交软件,说明中国的移动社交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2)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移动社交应用类型中,综合社交、兴趣社交、图片社交、商务社交和校园社交分别依次位列前五;在用户最常使用的应用类型中,综合社交、兴趣社交依然是用户最常使用的应用类型,牢牢占据着移动社交中的头部位置,但是图片社交应用却有严重的下滑,说明图片社交应用并没有真正地渗入到大部分人的社交生活中,又或者说中国图片社交市场暂时还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应用能够让用户养成使用图片社交的习惯。
5.3 中国市场图片社交应用分析
拿nice, lofter, 堆糖这三款图片社交应用作为中国地区图片社交应用的代表,分别采用这三款应用从2017年5月-2018年6月的日独,月独和月度总有效时长数据来分析。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从日独的数据来看,堆糖在这三款应用中一直是最高的,而且保持着高度的领先,大约是另外两款应用的1.5-2倍。而nice在日独的数据在2018年2月前一直保持对lofter的小幅度领先,而在2018年3月lofter成功超越了nice。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从月独的数据来看,堆糖在这三款应用中也一直是最高的,而且领先的幅度比日独的数据更大,相较另外两款应用一直保持着2倍或以上的领先。而nice在月独的数据在2018年2月前一直保持对lofter的小幅度领先,而在2018年5月lofter成功超越了nice。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从月度总有效时长来看,lofter是这三款软件中最高的,堆糖排名第二,nice则排第三。
透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三组数据中,堆糖和nice都呈现一个逐步下的趋势,而lofter的数据却在稳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ofter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独和月独都是这三款应用中最低的,但是它的月度有效时长一直都是保持大幅度领先的(在这14个月的平均值为1246万小时)。说明nice和堆糖虽然有着数量较多的用户,但是内容或者模式并没有lofter的更能吸引用户。
三款软件主要区别在于:
- 堆糖:发现、收集喜欢的事物,用户在这里可以轻易找到兴趣相同的朋友。而且轮播banner在整个屏幕占很大的比例,它推送的都是和时下热点息息相关的内容,热点传播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 Nice: 用户喜欢把自己喜欢并接触到的品牌,分享到nice好赞上,满足“晒单”欲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内容;在发现内容的同时,通过建立起社交关系,获得新的内容,然后再将新的内容分享到社区,形成一个社交闭环。
- Lofter: 主打图片社交,汇集多领域的品质生活家和生活达人,以打造高品质图片社区。
三款软件在各项数据和特点上都有着自己的优势,说明在图片社交市场还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阶段,暂时并没有哪一个应用在这领域获得了全面的领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这三款应用中Lofter的成长性是最好的,因为Lofter涉及的面比较广,而且各项数据的成长性也是最好的。
三、 产品定位&用户分析
1. 产品定位
Instagram 是一款以图片和视频为传播内容的社交类应用,一种捕捉和分享世界精彩瞬间的简单方式,通过给照片添加滤镜分享生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2. 用户分析
2.1 用户分类:
Instagram的用户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众多粉丝,并且发布大量高质量原创内容的创作型用户,而第二类则是普通的用户,这类用户主要通过Instagram来分享、社交和获取信息。
2.2 目标用户
(1)对互联网有认知,并且喜欢分享生活、照片、视频的年轻群体
(2)有喜欢的明星,想去关注明星的生活动态的群体
(3)想拥有一个网上的照片视频的私密空间
2.3 Instagram在中国的用户画像
2018年Instagram用户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数据来源:Statista
2018年 Instagram用户的学历分布 数据来源:Statista
通过以上的两组国外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目前Instagram的用户主要集中在18-24和25-34岁这一年龄段,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且大部分的用户教育背景都在本科者以上,因为在18-24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在校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他大分时间较多,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较快,热爱分享自己的生活。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图片社交应用的用户数据: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结合以上的几张图的数据和Instagram在国外的数据,我们总结出Instagram在中国的目标用户应该为:
- 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这些沿海的省份,因为沿海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且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好。
- 主要人群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年轻人充满活力,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参加社交活动或者旅游,而且年轻人更喜欢通过照片分享自己的生活。
- 女性用户为主,因为女性用户相比于男性用户来说,更喜欢拍照,而且女性更加关注娱乐、设计、时尚等领域。
3. 用户使用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产品
用户类型一:
小明,男,20岁,海外留学生,在海外留学放假的时候非常喜欢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喜欢拍照记录下自己去过的国家,吃过的美食,遇到的漂亮外国小姐姐,每次把照片发到朋友圈虽然可以获得很多赞和评论,但是也有很多家里的长辈在评论里留言询问自己有没有好好学习,为什么整天发去外面旅游的朋友圈,所以小明决定以后把这些照片分享到Instagram上,这样既能获得很多朋友的点赞和评论,也不会引起家里长辈的误会,认为自己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去玩。
用户类型二:
小红,女,25岁,一个有情怀的文艺青年,平时喜欢拍照记录自己的生活,以供以后翻看自己记录的生活,但是她又不想把这些照片分享到社交应用上,一是怕打扰到自己的好友,二是不想被太多人关注到,于是她把照片发到Instagram上,并且把账户设为私密账户,这样小红就有了一个私密的照片空间,而且可以随时翻看。
用户类型三:
小强,男,21岁,一名外国语大学大学生,是学校圈子内小有名气的社交能人,有点崇洋媚外,并且平时很喜欢找机会与学校内的外国人交流,得知外国人都在用Instagram分享照片的时候,自己也下载了一个,主动关注了学校里外国人的账户,并且以后每次发朋友圈都会一式两份地发在Instagram上。一段时间后小强不仅交到了很多外国人的朋友,而且也获得了其他同学的羡慕。
四、产品核心功能分析、本土化建议
Instagram的核心功能并不复杂,主要分为信息流(feed),拍摄&发布新动态和相关推荐(发现)三个部分,以下是Instagram的结构功能图:
1.信息流(Feed)
用户打开了APP以后首先就进入了“首页”信息流的版块,信息流作为Instagram最核心的功能,在Instagram诞生之初就位于首页版块。在Instagram的首页信息流中,每一条信息都有点赞,评论,分享和收藏的互动功能,另外在每一条消息的右上方还有更多选项的按钮。
并且每一条信息已接近全屏的方式显示,使得用户注意力聚焦于与每一条动态,不会被其他的消息所干扰。Instagram的点赞和评论按钮采用的是直接放在页面上的设计而且双击图片也能起到点赞的效果,这样既提高了用户操作的高效性也提高了用户互动频率,但是这样设计的结果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评论和点赞的含金量。
和很多图片社交应用不同,Instagram从创建之初就不支持对动态内的图片进行复制,直至今日用户如果想获取其他用户发布的图片只能通过第三方的应用或者截屏的方式进行获取,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创作者的版权。而且Instagram的动态也不支持转发的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1)避免同一个帖子重复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中打扰用户,从而降低用户的体验
(2)鼓励用户发表原创的内容,Instagram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要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并不是转发他人的图片,如果帖子可以被转发将会降低Instagram社区的整体内容质量。
另外,在用户发表新的动态时可以添加自己的定位,用户在点击该定位时可以查看采用了相同定位的动态和故事,这样做的好处是:
- 用户通常会在旅游,或者到了一个新地方的时候会使用这个定位功能,而用户可以在这个页面中发现曾经来到这个地方的人去了哪些地方打卡,观光,从中发现一些自己还没去过的景点。
- 产生一个模仿的效应,当一个粉丝较多的博主或者明星去到一个景点拍照并且加上定位时,可能他们的粉丝也会效仿他们去到同样的景点,同样的位置拍姿势一样的照片,这样的模仿效应既可以刺激用户更多的去发帖还能起到用户与用户之间超时空交流。
本土化建议:首先在用户发表了多图的动态以后,在所有的图片第一张图前面加一张所有图片的小图集合(类似微博和微信的九宫图),但是在动态时候显示的还是该条动态的第一张图(如下图所示)。并且在用户浏览过小图集合以后并没有继续深入浏览的动态停止再次推送给用户。
原因如下:
- 中国用户已经习惯了一眼能大致浏览所有的图片内容,当用户发现小图内容不能吸引他们时,他们便会划过这条动态,或者用户发现并不是全部图片都想看,他们可以通过点击想看的图片的小图直接移动到该图片的位置,不用一张一张图去滑动才到达自己想看的图片,这样的改动可以提高用户的浏览效率
- 在体验这款产品时我发现有的动态(两张图以上)我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判断这是我不感兴趣的,就划过了,但是在当天接下来的使用中发现这样的动态有很大的机会会再次推到我的浏览界面中,但是再次的推送默认显示的是该条动态的其他图片(除了第一张以外的图片),这样的做法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让用户再次看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动态。
2.故事
故事功能是一个隶属于信息流界面的功能,故事功能是Instagram在2016年上线的一项可以将过去24小时的照片或短影片剪辑成一段可以轻松浏览的15秒短片,并且除非用户将它保存到首页作为精选的故事,不然它会在发布后24小时自动从个人档案中消失。
Instagram的故事是一种特别的分享方式,因为他鼓励用户用来发布一些日常随时随机碰到的事情,而不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视频或者照片,更加体现了社交的及时性。
对用户而言,15秒的时间首先降低的是分享生活故事的成本,同时,由于用户只能看到关注账号发布的此类视频内容,会进一步加深用户对所关注账号的熟悉和了解,从而巩固社交关系。
故事功能的入口在信息流的顶部,Instagram通过算法把最常与用户互动的好友的故事排在最前面,方便用户随时关注密友的动态。
而最近Instagram对他们的故事功能添加了两个非常创新的功能问答与投票功能(如下图所示),关于投票方面,关注者们可以在故事中于博主通过二选一的投票进行互动,而问答功则有两种回答的方式,一种是拖动emoji进行程度上的回答,一种是直接发送文字进行回答。
这两项新功能的加入很有可能改变现有故事的玩法,博主们可以在拍故事遇到选择或者遇到难题时便向粉丝们提问或者发起投票求助,让粉丝们帮博主做出选择。
这两项新的功能丰富了观看者的体验,加强了他们的代入感,使观看者成为故事视频的二次创作者,与博主共同创造出趣味盎然的作品。
本土化建议:在现版本的Instagram中,对故事进行评论会进入一个与博主私聊的界面(如下图),其实大部分的中国用户会倾向于评论而不是私聊,私聊会有一种打扰到别人的感觉,私聊的形式也缺少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而且如果你的私聊博主没有回复,会有一种小小失落的感觉。
我的建议是:把故事评论的功能做成一个像直播弹幕一样的形式(如下图),评论里得到博主回复,点赞,和点赞数较多的评论会优先显示在弹幕里。
原因如下:
- 粉丝可以看其他粉丝的评论,增加了粉丝之间的互动感
- 评论与私聊不同,大多数中国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在评论里得不到博主的回复,反而得到博主回复的粉丝会有喜悦的感觉。
- 不会有打扰到博主的感觉,免去了与博主之间私聊的尴尬,从而促进粉丝评论的评论数量。
3.搜索&推荐界面
在Instagram的发现页面,会有根据用户平时关注的标签和关注博主类型推送的一些动态,在界面的最上方会有一些用户可能喜欢的动态类型(如下图),但是这样的排版方式并不符合中国用户的口味,因为用户是懒惰的,面对众多的选择,用户多少会出现选择困难,况且经过抖音对中国用户的洗礼,用户早已习惯上抖音方便快捷的信息流模式,通过算法推测出用户的喜好,直接给用户推送他们喜欢的短视频。
我的建议是保留页面上方用户可能喜欢的类型,但是在下方用户可能喜欢的动态模块做出修改,每次只会推送一条动态,用户通过上下滑动来获取更多动态(如上图)。
原因如下:
- 保留上方的用户可能喜欢的类型是为了让用户有一些选择的权利,但是又不至于太多选择让用户感到选择困难,满足用户可以对固定某一个类型的动态进行观看的需求。
- 这样的布局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4.拍摄&发布新动态
拍摄&发布新动态功能是Instagram内容的源泉,这个功能的入口一直被放在APP导航栏的正中间,用户可以使用Instagram内置的拍照功能进行拍照拍视频,或者选择图库内的照片视频经过滤镜和其它修图功能编辑后发表到用户动态中,也可以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上。
Instagram其最初吸引用户靠的是业界最高品质的滤镜效果,它的种子用户偏高端,对图片质量的要求极为挑剔,成了这款APP的死忠粉。
随着发展Instagram的用户基数越来越大,日活月活也在快速上升,但是Instagram对图片的编辑功能却没有相应幅度的提升,虽然说Instagram已经拥有接近50款滤镜和13种修图功能(如下图),但是Instagram的修图功能现在处于一个相比Snapeed这样的专业修图工具,功能显得非常少,而相比美图秀秀则显得不够智能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既不能满足专业修图用户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用户一键美颜的需求。
这样的图片编辑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如果Instagram想进入中国市场,应该开发出更多让用户喜爱的图片编辑功能。
中国的图片社交主流需求是美颜,企鹅智酷曾经做过调研,在图片APP领域,国内用户对于美颜功能的需求稳稳居于第一位,61.1%的女性表示美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美颜之外,女性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功能依次是滤镜、配文字和拼图。
根据上述的数据Instagram可以做出以下的改动:
- 增加美颜功能,例如:磨皮,去红眼,瘦脸等
- 增加文字贴纸和配文的功能
- 增加拼图功能(目前Instagram的拼图功能需要额外下载一个Layout的软件)
- 增加一按键抠图功能
- 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功能,例如:一键把用户自拍变成卡通图片的功能(如下图)
5.新增文章功能
新增一个文章的功能,文章是对用户动态内容的一个详细版的描述。但是用户发表的文章必须跟自己发表的动态相链接,在没有链接动态的情况下不能单独发表文章,并且文章不会被推送到用户的信息流中,用户只能点击动态的右上角按钮,然后弹出文章的标签式入口(如下图)。
博主既可以在发表动态的时候链接上推文,也能在发表动态以后后续根据粉丝的意愿添加推文,还可以设置点赞到达一定数量时才显示文章的入口链接,当点赞数量到达预设的数字时,所有点赞的用户都能收到文章入口开通的消息,这样可以提高博主们写文章的欲望。
原因如下:
- 用户在浏览到自己感兴趣旅游景点,餐厅,食物时会想获得关于该条动态更详细的信息,于是博主可以对该条动态进行更详细的配图描述,像是该景区的攻略;餐厅的地点,必点菜,给吃过的菜做点评;这个食物的做法,或者购买地点等需要大量文字描述的信息。
- Instagram的首页信息流界面并不适合用来摆放较长的配图文章。
- 虽然添加了文章的功能,但是Instagram的初衷还是一款图片社交的软件,文章作为一个辅助的功推送到用户的信息流上会大大降低用户体验。
- 增加用户的有效使用时间
五、 运营及推广策略
本土化的Instagram急需获取大量的用户,虽然Instagram早已被大部分的互联网社交用户所知,但是由于微博,微信朋友圈在中国的流行占有了大量的用户,所以Instagram需要从微博和微信的手上抢取用户。作为一款目标用户为15-25岁年轻群体,“记录年轻人的生活”是这款应用的slogan。
在刚登录中国市场时,Instagram应该瞄准年轻人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网红美食,旅游景点,潮牌服饰,网红明星,电子游戏,时下热点等,通过搜索界面的内容推送为用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类型,为刚使用这款产品的用户提供可关注的对象。
Instagram的运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运营重点在于获得传播和转化,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用户和品牌塑造,一类是内部运营重点在于提高活跃和留存,让用户喜欢用产品并形成口碑传。
1.内部运营
内部的运营主要围绕增加用户的活跃和留存展开,利用多种手段提高用户的体验,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打造产品口碑。
首先对用户进行分层:明星,网红,潜力网红,普通用户,再对不同的用户层提出不同的营运方案。
1.1 用户分层
(1)明星
重金邀请时下热门明星入驻平台,并且邀请他们加入以下的活动。
活动名字:发现Instagram中的明星
活动目的:吸引新用户。
活动简述:邀请国外的Instagram的草根明星与中国本土明星用Instagram拍短视频,并且鼓励更多外国明星在中国Instagram注册新的账号,并且中国区的账号与全球区的账号同步更新,起到一个明星效应,可以带动新的用户或者正在使用世界区Instagram的用户加入中国区Instagram。
活动规则:邀请像Lelepons,Chiaraferrag,Selena Gomez,Taylor Swift,Cristiano Ronaldo 等国外宇宙级博主和国内人气明星如吴亦凡,蔡徐坤,101女团,中国游戏哈的rapper等,在中国各大城市(重点关注沿海城市与一二线大城市)拍短视频,并且公布他们拍摄短视频的详细地址,用户们可以在这些博主拍摄短视频的地址模仿并拍摄一样的视频上传到Instagram上,并且使用#Instagram加入中国啦#的标签,在用户发表的动态中点赞数和评论数分别排名前十的用户可以获得与自己模仿的明星一起拍短视频的机会。
(2)网红
邀请或者聘请网红来到平台,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良好服务,和丰厚的回报。
(3)潜力网红
对这类用户主要采取扶植和重点维护的策略,比如,建立专群维护、不定时礼物、拍摄帮助、资源倾斜等。
(4)普通用户
提高用户体验,维护好用户群、多建互动渠道、及时跟进反馈、快速更新。
1.2 专题活动
与广告商合作,推出针对普通用户的购物优惠活动。
活动名称:Instagram与你一起购物
活动目的:吸引新用户并且让用户了解Instagram文章新功能。
活动简述:邀请国外的化妆品,药妆,服装潮牌等国外本土品牌在中国Instagram开设账号,并且在Instagram上发布有关他们产品的动态,在该动态点赞或者评论的粉丝可以获取相应的奖励,并且在动态获得一定的点赞数以后显示文章链接(上述功能分析中新加入的功能),链接内有购买商品的折扣码。
活动规则:被邀请的国外本土品牌在中国Instagram发布有关热门商品的图片动态,在动态内点赞或者评论排名第1,第500,第1000,第1500(以此类推)的用户可以免费获得改商品,并且在点赞数到达一定数量时,显示文章功能的链接入口,链接内附有一定数量的购买商品的折扣码,并且用折扣码购买该商品可以包邮。
1.3 鼓励用户发帖
(1)在官方公众号上出教学视频,让用户更快更全面地掌握Instagram的功能和小技巧
(2)持续更新优化修图功能和短视频拍摄功能,不断为用户提供视频示例,引导用户如何拍摄更有趣的视频或照片
(3)对持续发表优质原创内容的用户提供更好的资源
2.外部运营
2.1明星
邀请粉丝数破千万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网红博主和明星转发Instagram本土化的消息,并且发布上述两项活动(发现Instagram中的明星,Instagram与你一起购物)的具体活动规则和活动时间;邀请明星用Instagram的修图功能和短视频录制功能,并且在上面打上Instagram的水印,发表到微博上;当明星发布新作品(新电影,新专辑)时邀请他们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布在Instagram上。以上三种做法可以对明星的的粉丝进行引流。
2.2 Instagram全明星节
举办Instagram全明星晚会,每年在固定的日期举办Instagram全明星晚会,在晚会上网红们可以相互交流心得,而且晚会会邀请一线明星大咖来表演,普通用户可以通过Instagram的直播观看晚会的表演,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日常的一些活动获得晚会的入场门票。
六、 结语
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一款图片社交应用可以在图片社交领域中一枝独秀,虽然Instagram曾经进入过中国市场,但却被一些特殊的原因扼杀在了摇篮里,虽然没有在国内建立起自己的图片社交王朝,但是却带动了国内很多图片社交应用的发展,作者经过长时间对Instagram的体验提出了一些对Instagram本土化的建议,期待某天Instagram可以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图片社交领域注入一股新的血液。
本文由 @托马斯回旋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很有启发,谢谢分享
您还,还能联系到你吗?
最近一直苦恼一些图片产品上的问题 在你这里感觉获得了一些启发~ 真的挺好的
感谢你阅读我的文章
加油
你也加油,快把文章发布出来把
想法的出发点不错,但是我感觉有点照搬国内模式了。从个人的看法出发,我认为国内软件的社交化程度太高了,而ins的社交性是刚刚好的,不会过度,适应需求。我相信这是不少人选择ins的原因之一。所以一方面,在信息流、推荐搜索、故事这几个方面的本土化建议我觉得不错,但是在图片编辑上,个人感觉是没有必要复合美颜功能,喜欢的人自然会选择更为专业的软件(贴图和特效还ok);另一方面,文章功能我觉得有待商榷,ins的轻社交感是它的魅力之一,文章功能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第二就是购物优惠了,虽然此类模式目前就有,但是多数是通过图片分享然后在正文附上牌子这种,如果变成通过文章入口导流,它给用户直观带来的体验就是商业感太浓了。
不过蛮厉害的,能对每个功能提出针对性建议,就是再对ins的定位以及用户分析更透彻一点就好了。
感谢你这么认真看我的文章和给出的建议
还能再联系到您吗? 😈
作者19届应届生,定位广州,正在求职SNS方面的工作
内容详尽如果有强调侧重观感会舒服点,对于图表的解读可以再深层次一点或者联系性强一点就更好了。赞!
谢谢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