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互联网下半场,keep将如何深化它的健身生态?
Keep作为运动科技公司,旨在建立面向健身群体的运动生态闭环。在短短5年间,完成了D轮融资,用户体量达到1.7亿人。在健身科技行业成为龙头老大。如此快速的发展的keep究竟走着怎样的不同寻常路,本文将对keep的成长历程深入剖析,分析在迅速崛起的背后,互联网红利的退减的下半场,keep将会如何深化它的健身生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功能框架与核心功能流程图
- 市场分析
- 用户分析
- 功能分析与优化建议
- 总结
一、功能框架与使用流程
1.1 功能框架图
1.2 核心功能使用流程图
课程寻找路径图(以从探索入口寻找非付费课程为例):
商城购物路径图(以从运动商城入口购买物品为例):
运动数据记录流程图(以跑步为例):
二、市场分析
2.1线上健身市场分析
按照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体育消费应该占到与此相当比例。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人均体育运动消费支出依然十分有限。
从图2-1中看出: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不到1%,对比日本的3.3%,韩国的7.3%,都有数倍的差距。基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都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图2-1
根据statista.com的数据:2018年美国的健身渗透率在27.81%,而我国的这个数据是不到1%。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健身市场存量仍有巨大空间,对于如今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用户的健身需求已然不能被场景单一,服务单一和器械单一的线下健身房所满足。因此keep作为线上健身社区产品仍在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市场存量。
有数据显示:2018年keep在内容变现的这部分收入大约是 2000 万元,以 3500 万月活用户的体量来看,这部分业务的情况并不乐观。
造成keep内容变现业务收入不乐观和我国与他国的健身人口差距,这是因为我国健身市场具有“大而不强”的特征,反应在c端市场,无论是器械还是内容,用户的付费意愿就都很弱。
这是由于我国的用户健身习惯和健身意识仍然很弱,中国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想要挖掘巨大的市场容量,keep这类现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线上健身产品应该用尽可能低的门槛先培养起用户习惯和意识,这样做更符合目前的国情。
在2016 年 10 月 28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到 2025 年健身休闲产业规模将达到 3 万亿元。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
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国民的健身热情,引导了社会资本投向健身市场领域。
Keep 在2014年创立,短短2年间获得数千万美元的的融资。在2014年到2016年间先后获得Ventech(银泰资本)和BAI(贝塔斯曼)的500万美金A轮融资;GGV(纪源资本)领投, BAI(贝塔斯曼)和Ventech(银泰资本)跟投的1000万美金B轮融资;晨兴资本、纪源资本、贝塔斯曼的3200万美元C轮融资; 腾讯C+轮战略投资。
在2018年7月,Keep完成由高盛领投,腾讯、GGV纪源资本、Morningside(晨兴资本)、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老股东跟投的1.27亿美元D轮融资。
Keep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资本的高度青睐,除了产品本具有的市场优势外,我国政策的引导也功不可没。
2.2 产品用户天花板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
因为keep的属于大众化的app,其市场群体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因此,keep在健身领域的天花板人数到2020年预计约为4.35亿。
2.3 keep的市场定位和业务分布
keep的市场定位:
Keep是一款主要做线上健身教学,记录健身数据,自营品牌商城,健身饮食指导,健身社交功能的手机app应用。线下还开展健身工作室keepland。其市场边界包含B2C电商市场,健身社交市场,健身知识付费市场,线上健身市场,和线下健身空间。
keep的业务分布:
keep的商业模式大致可概括为,通过自研优质健身课程内容积累流量,通过底层巨大流量池建立自身品牌,靠品牌卖自研硬件,通过硬件获取数据反哺内容,内容和硬件持续带来新的流量。同时,自身基于内容积攒的用户数量优势也让keep开始开展线下keepland基于内容的健身空间。
2.4 keep的竞品数据分析
根据艾瑞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2月,keep在全网移动应用总排名为390,在健身运动领域移动应用排名为全网第二,Keep在线上健身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截止2019年初, 5年不到的时间,keep的总注册用户数达到1.7亿,月活达到了 3500 万。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健身领域的移动应用排名中,位居前十的app包含悦动圈、乐动力、小米运动、咕咚、keep。
图2-2
由易观千帆数据统计:如图2-2,2016年7月-2017年9月,keep的活跃人数行业渗透率位居第三,较小米运动,悦动圈低;小米运动在此项数据位居第一。而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小米运动的活跃人数行业渗透率骤降,keep在此期间位居第二。
可见,Keep在健身运动领域的用户市场占比较大,市场地位较高。且keep在历年来的活跃人数行业渗透率总体呈稳定持续增长趋势,说明keep的品牌形象逐渐形成,业务逐渐成熟,以优质内容为主打吸引流量的核心思路也广受市场用户的认可,健身生态的全面成熟建立指日可待。
图2-3
如图2-3,2016年8月-2018年8月,keep的次月留存率较悦跑圈、乐动力、咕咚、小米运动排名最低。Keep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呈稳定上涨趋势,2017年6月-2018年8月呈下降趋势,且降速较低。
此项数据说明:keep 的整体次月留存率不佳,产品发展到中期用户呈现持续流失状态,用户粘度不佳。
造成次月留存率不佳的原因有:
1)2017年keep的产品处在中期推广时期,此时的推广主要以维护为主。如果keep在此推广阶段投入的渠道过多,会导致精准用户数量不多。因为在通过产品、服务、内容去吸引用户时,不同渠道来源的用户有一定的差别,应该利用前期推广的数据反哺,做好用户分群,针对不同渠道的用户制定不同的推送和落地页,提高针对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存率。
2)keep可能在没有确定功能是否解决和满足核心用户的问题和需求,及核心用户体验还不够好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拉新工作。从而导致虽然注册人数的基数非常庞大,但是流失率也高的场面。
留存主要是提升核心用户的重复频率,产品的核心用户才是产品引荐和口碑的发起的重点核心对象。因此此期间需要重点定期做核心用户的用户调研和反馈收集,提高核心用户的用户体验,才能为后面的拉新提供更好的留存,和提高核心用户群的NPS(净推荐值)。否则会导致拉的人越多,流失的越多的场面。
3)keep旨在建立围绕健身吃、穿、社交、器械、线下健身空间、健身数据工具的健身全生态应用,强调一站式健身解决方案。
悦动圈产品定位则为明确的专业跑步工具,咕咚的产品定位强调健身社交。虽然巨大的用户数量得以让keep去建立一个完整的健身生态闭环,但是产品整体业务太杂太多,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功能点,会导致新增用户进来,没办法立刻知道产品的功能核心。
另外,keep的页面功能入口设计上有太多的重复性,功能分布不清晰,不简洁,容易给用户造成内容很多很杂的感觉。
此时,如果是健身需求单一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跳出的概率会增大。对于健身需求多样化的用户来说,由于不容易立刻分清功能分布,也容易导致其跳出。因此,产品应该在分析研究用户行为轨迹,路径的前提下去优化产品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图2-4
如图2-4,数据显示:2015年4月-2018年5月,keep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集中在30分钟以内,较咕咚和悦动圈低且相差较远。
Keep的单体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极缓。普通健身需求一般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在完成最低健身目的的情况下,至少要花30分钟在有氧运动上,无氧无器械运动一般一个部位的动作至少10分钟以上,才能够达到健身需求。
由此可见,keep的用户健身总体需求并不是非常强,其健身习惯和健身意识也并不完善。
这个取决于keep的产品初期目标用户就定位在产品小白,且我国的国民健身意识和概念没有全面形成,建身市场大体处于萌芽阶段,因此用户的健身时长并不足以达到基本健身需求。但keep在此项数据中,仍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可以体现keep的业务较稳定的状态。
用户分群方面和用户调研反馈方面keep仍然要重点调整,不同用户的健身需求和使用体验被满足后,才能培养起用户的健身时间从而提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咕咚和悦动圈在此项数据中波动较大,且悦动圈明显用户使用时长高,是因为悦动圈产品定位在专业的跑步工具,而跑步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健身时长至少在30分钟以上,1-2小时为佳。因此悦动圈的精准流量主要是跑步人群,所以其用户使用时长会比其他应用高。
咕咚在产品发展早期,重点开展了线上和线下的运动活动。截止2017年,线上马拉松的规模预计超过200场。除了线上马拉松,咕咚还有线上骑行赛事、线上铁人三项体验赛,线下有10公里城市微马、创业跑,以及Running Girl跑步女性海选等活动,运动生态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2016年,咕咚有超过17.6万个运动团进驻,覆盖运动人口过千万,其中跑团数量超过10万,骑行团数量超过3万,通过官方认证的“官方跑团”有108个,成员超过13万。
因此,在咕咚在前期引流方面,由于其开展的运动事项都是以耐力为主的运动活动较多,而这种活动往往都是运动忠实人群和养成长久运动习惯,有完善健身意识的人才会去参加。因此,后期咕咚的线上功能完善后,使用咕咚的也大多是前期这些活动组织吸引而来的精准用户。而keep的初期目标群体主要是线上的健身小白,因此咕咚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会比keep要高。
图2-5
如图2-5数据显示:keep的日活总体较咕咚,乐动力,小米运动,悦动圈低;其历年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增速较慢。
日活的主要来源有新增用户和留存用户。keep的日活较其他产品低,且增速低,说明可能是其新增用户数量不足,此时说明keep在市场推广上需要加大筹码。所以,其可以在做好用户分群的基础上,从类似第三方电商应用,健身社区应用等区域按不同策略吸引精准流量。
造成这个结果也可能是留存用户不足,说明keep的用户粘度不够,造成用户粘度不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没有满足到核心用户的需求,需要通过用户使用路径分析产出更好的产品功能优化方案。且keep虽然产出优质原创的健身内容,但是其内容的分类不明确,导致寻找内容的客户没办法立刻找到与自身需求匹配的内容。
产品业务较多,导致用户使用产品时不能立刻区分产品的主要功能,会增加用户的跳出率。页面功能入口的设计太重复和繁杂,容易给用户带来不简洁较杂乱的体验。以上都是可能导致日均活跃人数不高的原因。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产品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完善:
- 对功能入口按钮进行实例数埋点,通过有效数据分析简化和清晰功能入口界面,让用户可以快速区分产品的主要功能。
- 对健身课程进行在健身课程针对部位,完成课程后的健身效果,每个课程里不同动作分解针对哪些运动肌肉或部位,课程的健身强度进行分类,课程适合哪些健身需求的人群进行细致分类。
- 在用户选择课程前,可以让用户填写其需求后根据不同需求推荐不同课程。
- 细致不同渠道来源用户的用户分类,针对不同渠道的用户制定不同的推送和落地页。
- 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耐力运动活动,强化实际社交和社群,提高忠实运动健身者的粘度。
三、用户分析
根据艾瑞数据分析:如图3-1,keep的使用人群中,男性占比47.78%,女性占比52.2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但女性数量要略多于男性。
Keep主打场景多元化的线上健身教学和跑步、骑行、瑜伽等有氧运动的数据记录和跟踪,而线上健身教学都为无器械或轻器械类的力量训练。
此项数据显示:在无器械的有氧和无氧健身运动中,女性更青睐线上移动的健身方式。
图3-1
在keep的使用人群占比数据中,如图3-2,年龄区间在31-35岁的中年人居多,25-30岁的青年人次之,24岁以下的人群排名第三。
普遍人在30岁以后,身体新陈代谢开始下降,加之30岁-35岁人群普遍在事业上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比较难完全在饮食和锻炼以及保养身体上做到完美。因此,30-35岁年龄段的人发胖覆盖率较高。同时,审美要求也随着社会阅历增高,因此这部分人群对于健身塑型的需求会因此比较大。
24-30岁人群普遍是职场新晋或工作几年的白领,这类人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弹性时间较少,难以每天去到固定场地进行训练。因此,对keep这种场景多元化,无器械的线上健身需求较大。
图3-2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如图3-3,Keep超过5成的用户来自一线城市,其余主要集中在发达沿海城市。这些地区的人群主要集中了教育程度较高,经济能力较好,视野水平较高的高素质人群中。而keep作为智能科技类的新兴健身科技产品,对场地和器械都没有大的约束,更适合现代人灵活的生活方式及多元的态度。
图3-3
根据keep使用区域占比数据:如图3-4,沿海城市使用覆盖率较内陆地区大,其中以广东占据其首。沿海城市一般较内陆城市经济发达,经济消费力度较内陆城市强,且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效率也比内陆城市强,且经济发达地区伴随着对审美的高要求。因此,沿海发达城市的应用使用率较内陆城市占比高。
图3-4
由分时活跃人数数据可见:如图3-5,使用keep的时间高峰期在19:00-23:00,其中20:01-21:00居多,21:01-22:00次之。这个时间段一般是白领的下班时间。在一天的时间里,这个时间段多是大部分上班人士和学生的空闲时间,由此在这个时间段参加健身训练的人数居多。
图3-5
由2018年8月keep的各层级消费者占比报告显示:如图3-6,使用keep的用户中,中高消费者占比最高,中等消费者次之,中等消费者,高消费者,低消费者占比较小。中高消费者及中等消费者普遍知识水平较高,对科技产品的出现关注较密切,且收入的高低决定了普遍人的见识程度,因此他们主要成为keep的主流消费用户群。
图3-6
以上数据显示,使用keep的典型用户特征有:
- 年龄集中在24-35岁
- 男女比例均衡
- 用户集中覆盖城市集中在一线和沿海发达地区
- 用户使用时间高峰期集中在19:01-22:00
- 中等消费者和中高消费者为keep的主流用户
根据以上数据信息,结合实际用户使用场景,抽象出以下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一:
用户画像二:
用户画像三:
用户画像四:
用户画像五:
用户画像六:
四、功能分析
Keep作为健身小白在运动生态闭环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为了进一步验证keep对健身用户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笔者对10位keep的用户进行深入访谈,对keep的身体测试功能板块进行了解。结合访谈结果,将对“keep体测功能”从体测项目和报告及课程的输出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4.1“体测板块”功能介绍
使用场景:
- 用户有健身需求,但不知道怎样的健身课程才适合自己,因此选择体测,根据体测让系统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再得到相应的对标自身情况的合适课程。
- 用户想通过体测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 用户希望提高筛选课程的效率,因此选择体测功能筛选课程来节省寻找课程的时间成本。
- 用户希望得到全面闭环式地健身意见反馈,希望对健身效果有影响的各因素都有对应的反馈建议。
- 用户希望通过体测获得自己的专属意见。
目前功能介绍:
在推荐课程之前,体测功能主要是通过采集用户在keep里面所储存的相关身体数据,体测主要围绕胸部、腹部、下肢、心肺、柔韧、平衡六个方面展开,通过各项运动的完成情况,身体所处的健身阶段、身体数据给出体能测试报告。
随后通过体测报告获取推荐课程,推荐课程包含付费和非付费两种。
非付费课程被推荐时显示在推荐训练列表中,包含上肢、下肢、腹部、臀部、腿部、胸部的训练课程。用户自行根据自身的健身需要去将课程自主添加到“我的课程中”。在筛选课程时,用户可以点开课程查看其包含的训练动作。
用户访谈反馈结果:
1)体测内容和类别单一
体测内容只有特定部位的体能、耐受力检测,而健身无论目的是减脂,塑型或是维持健康,都需要配合用户的体型、体质,存在的体态问题,是否存在疾病,饮食和训练才能有效达到目的。
而训练课程的推荐,也需要根据用户的体质、体型和存在的体态问题和是否存在疾病来做出合适的筛选,否则会影响训练效果甚至危害身体。
比如:有些血虚体质不适合做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梨形身材应该少坐多动、保持身体较高温、以下肢运动为主;有x型腿的人不适合长时间跑步,容易导致膝关节外侧软骨面磨损;有气喘疾病的人不适合做短跑等需要爆发力的运动。
2)输出报告内容类别单一且不具代表性
且输出的报告仅注明各个部位的耐受能力和用户所处在的健身阶段和建议运动时长,并没有对用户做出基于整个运动闭环的身体存在问题和健身建议。
3)没有用户健身需求的选项
在获取推荐课程之前没有让用户对健身需求做选择。
4)无法详细了解课程内容
在推荐训练课程列表筛选时,对课程的了解仅有所含的动作。
4.2 优化方案
体测的功能架构图如下,红色部分为笔者对“体测”功能板块新增的优化功能:
「 提高体测全面性,让健身更高效 」
“体测全面性”功能脑图
4.2.1 体测项目部分优化
1)体测内容集合页展示
当前keep的体测内容单一,只有体能训练测试。
根据调研,用户反馈其进行体测的目的大多为想要利用应用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为健身做针对性和全面性地指引。
基于以上,笔者将在体测板块增加体型、体质、基因测试,对用户目前存在的体态问题和疾病进行采集。并以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及精确定制测试进行分类,去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对体测内容进行筛选,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报告的输出内容成分。
当前版本-体测首页
具体方案如下:
修改后的版本提高体测项目完整性,体测内容中增加体型、体态、疾病、体质的信息采集。至于对体测追求精确结果的用户而言,基因检测项目可以提供精准服务。
2)增加体型测试部分:
体型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的不良习惯形成,对于对身体不同部位有要求的健身人士来说,测定体型类型去选择健身方案是有必要的。根据调研:部分用户反馈根据现有的体测进行的训练课程推荐,在执行中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
反馈示例:
用户健身需求:全身减脂,瘦腿,但尽可能不让胸部瘦下去。
用户体型:梨形身材
用户健身反馈:
平台推荐课程之后,自己在选择课程时没有被引导和指导,即使有课程选择,还是无法从推荐课程中知道运动是否适合自身的特殊体型。而通过完成推荐训练之后,有减脂的效果,但是体型的问题还是没有被改善,并且胸部在减脂的过程中急速缩小,但腿部虽然有变瘦的现象但整体的视觉效果还是上身瘦下身胖。
不同体型产生的原因有基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体质等影响。通过体型的测试,判断出用户的体型特征,分析形成此类体型的主要原因,再推提出健身建议和推荐合适的健身方案对健身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及能够提高健身效率。
笔者将在体测中添加体型测试项目,具体方案如下:
3)增加目前存在体态问题及疾病:
由于生活不良习惯的影响或是遗传因素,不良体态的存在已经很普遍。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用户本身存在不良体态和疾病,则在运动的选择中需要非常慎重。
在此次用户调研中,有用户反馈,在执行完keep体测后的推荐课程,身体会感到不适。
具体情况举例如下:
自己根据平台推荐的长跑课程通过长跑减脂,但运动完毕后,膝盖关节内部感到非常疼痛,数日也无法减缓。
在深入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用户存在x型腿这种不良体态。根据调查,x型腿的人由于膝盖往内扣,导致膝盖Q角增加(大腿股骨与胫骨呈现的锐角)。这样在跑步过程中,大腿前侧股四头肌用力蹬地时,会存在一个较大的分力使得髌骨向外滑动,这就有可能使得膝关节外侧软骨面磨损,导致运动损伤。
而身体本身有疾病的用户对运动的筛选应当更加严格,因为对于某些疾病而言,不适当的运动会威胁健康甚至危害生命。
此处功能点的添加,在判断用户的体态问题和疾病问题时,主要通过对体态问题和疾病的筛选进行判断,当系统所示的选项不包含用户特殊情况内时,用户可以通过填写的方式补充。
具体方案如下:
体态问题选择部分:
疾病记录部分:
4)增加体质测试部分
对于有相同健身需求的用户而言,基于不同的体质,会适用不同的健身方案,因为人的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生活习惯导致。如果对特殊体质的用户采用不适当的健身方法,会对身体健康和健身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中医的普适结论,人的体质一般分为:阴寒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阳热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淤血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气郁体质。
根据用户的调研结果,部分用户反馈,根据体测选择并执行所推荐的健身课程,并没有产生良好的健身效果和无法按时完成推荐的运动。
在深度访谈中得知,这些用户存在以下现象:
- 健身需求:全身减脂、瘦腿
- 体征:贫血,常年手足冰冷,腿基本不出汗,嘴唇常呈白色,常感乏力疲惫。
- 健身结果:按照建议时长运动,身体会头昏目眩,体重减轻非常缓慢。
根据调查,这类用户属于气虚血虚体质,该体质的人身体造血能力较差,由于气血运行不足,身体新陈代谢缓慢,因此脂肪堆积速度会很快。
如果不对饮食和生活日常做出合理的改善,只做推荐的运动对减肥效果并不好;并且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人抵抗力较差,在进行长时的有氧运动进行减脂时,因为运动时的需氧量增加,但是如果血液携氧的能力下降,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就容易产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晕目眩的状况。这种体质的人进行此类运动会对身体有损害。
因此,根据体质去输出完整的体测报告对用户健身有重要意义。
根据调研,在此功能中进行问题设置来对用户体质进行判断时,主要需要通过以下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 脸色长期的状态。是否长期红润或是暗黄无光泽。
- 嘴唇的颜色。是否长期发白或是红润。
- 舌头的纹路,颜色,舌苔颜色,齿痕。
- 精力是否充沛或是常感到乏力。
- 睡眠的质量是否良好。
- 尿液与大便的形态颜色。
- 身体是否容易出汗
- 手心是否经常出汗
- 是否常感到郁闷或是常神清气爽
- 是否每天都有胃口进食,或是食欲不振
- 是否耐寒热,或是怕冷怕热。
此功能的落地主要通过用户完成基于调研所配置的调查问卷问题,从而分析用户体质类型,输出体质报告。但由于体质测试的原理源于中医体系,因此放在选测选项,当用户是不信奉中医的,则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测试。
具体方案如下:
5)增加基因测试
根据此次用户调研结果:部分用户希望从体测功能中不但可以获得推荐的健身课程,更希望可以获得基于健身饮食的精准的身体情况现象以及科学的建议。而在keep仅有的体能测试体测中并不能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
基于身体情况现象以及科学的建议往往通过描述可以大致地获得准确信息,但要达到精准程度,还需要通过高科技的引入才可以获得。而这部分需求的用户并不是keep用户里的绝大部份,因此可以放在特殊的定制测试功能栏中。并且由于这项检测需要消耗较大的时间成本,人力物力。因此,这个功能可以做成付费项目。
通过调研,基因检测的反馈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 力量&耐力适应性:肌肉组成、无氧供能能力、有氧功能能力、心肺能力
- 锻炼反馈:有氧运动对耐力的提升、运动减肥效果、运动对降低心率的帮助、运动时体温的稳定性
- 运动损伤:例如,肩袖损伤可能性、跟腱损伤可能性等。
- 饮食基因:高热量饮食偏好、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影响、饱和脂肪摄入的影响
基因调研可以查出用户体内因为基因的缘故所导致的特殊现象,从而对特殊现象进行有效科学的健身方案和饮食方案指导具有高效意义。
此功能的布局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 完整介绍基因测试的必要性何在,介绍基因测试的完成步骤、测试原理、反馈所包含的内容。
- 给出基因测试的服务购买入口,可以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导入第三方平台入口的形式完成。
具体方案如下:
多元化体测报告 让你更了解自己
“多元体测报告”脑图
4.2.2 体测报告部分优化
根据上述新增加的体测项目,在体测完成后的报告输出部分,用户将会根据自身所完成的体测项目对应地输出体测报告,整体报告的流程和内容如下。
以下报告将以假设用户完成所有体测项目为例,单指向下滑动时,报告展示内容。
体型、疾病、体态反馈:
饮食和体质反馈:
基因检测反馈:
基因检测为keep接入的第三方检测入口,所以其报告单独成立。
课程选择有详解 让你更具判断力
“课程推荐”优化脑图
4.2.3 课程选择部分优化
在目前keep的版本中,当用户完成了体测内容之后,平台会根据用户的体能测试结果向用户推荐运动课程。
但根据深度调研的反馈:大部分用户表示在推荐课程行列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平台并没有对用户的运动需求做出采集,以至在浏览的过程中课程始终切不中用户需求,让用户在浏览时仍然具有莽撞性,体测后进行推荐这个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好。此外,在根据课程介绍进行课程选择时,课程介绍的内容仅仅只有动作是怎么做的这个内容,没有介绍动作是针对什么方面研发的并且他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也没有阐述,不能让用户一目了然。
基于以上,笔者将从于推荐课程添加运动需求采集和丰富课程介绍内容两方面进行优化。
1)添加运动需求采集
在推荐课程列表上方,笔者新添加用户运动需求的采集。包含运动目标、运动目标部位、运动难度的选择。
具体方案如下:
2)丰富课程介绍内容
根据用户调研中用户反馈的需求,笔者推荐课程的介绍中加入课程的详细解释,包含课程针对的部位、其在多长时间内可以达到什么效果的介绍、大部分用户反馈的效果介绍、训练适宜人群与禁忌人群、运动强度建议及用户对该训练的真实反馈模块。
具体方案如下:
总结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日,人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日益增强。健身行业作为传统商业模式居多的今天,keep突破传统将健身的生体生态闭环互联化,在拥有海量用户群体后建立线下健身场景及引入自主品牌的智能健身硬件。抢占了健身科技行业的龙头地位,可以证明keep整个发展历程的产品策略十分奏效。
Keep不但把握了政治时机、市场需求,还结合了科技发展的潜力迎合和开展先进健身场景和商业模式。
在这次对keep的深入体验剖析,笔者认为keep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和优化。
- 健身课程:keep的大多数用户都以健身小白居多,运动者希望通过keep得到指引,平台可以通过在课程选择入口增加对用户需求的采集和细化课程详解从而对用户做出引导。
- 社交:Keep是一个主题为运动健身的平台,在社交上有不言而喻的调性,本身给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但keep如今在社交领域还是以ugc为主,而提供ugc的用户也在少数。平台是否可以通过增加诸如问答、不同运动需求的社群来对健身用户进行群体划分,更好的把握用户粘性。
本文由@sonkei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