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设计探索

13 评论 12776 浏览 105 收藏 13 分钟

本文笔者将通过苏宁极物的同类竞品——网易严选、小米有品和京东京造的分析,找寻极物自身的小程序的设计逻辑。

“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搜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以上这段话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于微信的定义。

简练而精准,“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是小程序区别于传统应用的最大不同,“流量红利”是小程序最受关注的原因所在,“场景化服务”是小程序的核心能力体现。

从用户场景角度来看,用户无需特地去下载APP,小程序的定位决定了用户可以在特定场景下,即用即走。达到更广维度的使用场景。而目前苏宁极物在易购APP端中已经逐渐完善,为了获取更大流量,提升更好的用户体验,在微信小程序这个平台的布局也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苏宁极物的同类竞品中,找寻极物自身的小程序的设计探索。期望能给予你帮助。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本文结构大纲

微信小程序分析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微信小程序特点(图:阿拉丁统计平台)

微信小程序根植于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社交平台,天生具有巨大的流量优势,也正是因为根植于微信,所以小程序的流量优势尤其巨大。

我们来看一下微信小程序的自身特点:

线上

1)公众号关联

作为微信生态圈的半壁江山-公众号承载了大量的第三方服务和自媒体平台,与公众号实现捆绑与流量互相导入可以为小程序赋予强大能量,同时也能解决公众号变现难题。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苏宁极物公众号

2)用户分享

通过好友分享,群分享,社交关系链使产品发生裂变扩散式传播,小程序无疑进一步促进了社群经济的活跃,也能更好的扩展打开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主动搜索

品牌影响力大了以后,用户在需要的时候会自主利用微信去搜索小程序,因此,这也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流量。

4)APP分享到微信用小程序打开

想象一下以下操作 – 用户A在易购APP看准了某一商品,之后分享给微信好友,此时分享的商品链接则直接使用微信小程序打开。整个流程一气呵成。更好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5)历史使用列表

已经被打开过的小程序会被记录在小程序入口二级页面列表中,相当于用户下次可以直接唤醒。

相比于苹果用户,安卓用户则可以直接将小程序图标放在手机桌面上,模糊了小程序和传统应用的边界。也给予用户更快捷方便的使用体验。

线下

1)附近推荐

小程序正式上线以后,方圆五公里范围内的微信用户都可以看到你,并且店铺排名不是根据品牌的影响力。而是根据用户离店铺的距离进行排名,用户离你越近,店铺就排的越靠前。用户使用过小程序以后会自动被放入列表,方便他们下次使用。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附近推荐

2)扫描二维码

线下应用场景很多,如到店扫码、自助下单等活动形式,小程序可以在场景化服务中充当线上与线下的连接桥梁作用。

从应用生态的角度来看,小程序的出现,刚好形成了整个应用生态中重需求和轻需求的互补,不同的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形态去实现。

竞品分析

极物小程序竞品分析回归到极物小程序自身,在极物小程序设计探索的时候,一定少不了竞品调研。优秀的竞品能够更加清晰明确自身方向,从而得出极物小程序自己的设计方案。

目前市场上与极物定位相同的同类产品有:网易严选、小米有品和京东京造。这些产品都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做到了和APP端不一样的用户体验。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些产品在小程序端的设计表现。

网易严选小程序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网易严选小程序

从界面上可以看出严选界面整体视觉区块划分明确。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网易严选小程序框架结构

由此整理出网易严选小程序的结构框架,我们发现:在页面的金刚区域(第一屏和第二屏)中,所属模块为拼团限时购

将拼团和限时购放在如此重要的区域,说明网易严选小程序的定位是在基于微信社交特性的社交零售模式,核心玩法是拼团、限时购。这些在微信小程序这个平台更具有吸引力且能够快速的产生社交裂变,使更多用户参与进来。

小米有品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线上商城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线下门店

小米有品相较于网易严选小程序多出一个线下门店。相对应小米目前在市场上的布局: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相结合的模式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小米有品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框架结构

从线上商城来看,小米有品小程序主打众筹今日商品推荐。众筹和拼团异曲同工,都能够吸引用户点击分享,从而利用微信社交链条产生社交裂变吸引更多用户点击。

而线下门店这里,只有简单的扫码购购物篮、会员个功能。点击中间的在线购买则跳转到线上商城的小程序中,真正实现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相结合的多场景购物模式。

京东京造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京东京造小程序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京东京造小程序框架结构

从功能框架可以看出,京东京造相较于上面几款小程序,已经属于模块较多的了。

但是大同小异的是:京东京造的金刚区也是拼团、新品推荐、人气热卖。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首屏分类icon只可以左右滑动,不能一次性看到所有分类模块入口。这样影响了用户体验。且下方每个模块分类只有4个商品,无更多按钮。也就是说,页面展示的分类是系统推送的,用户无法自主去选择。

总的来说,这款小程序更多的是承载着京造的功能入口,强调拼团、新品推荐、人气热卖

竞品总结

三大平台的小程序端表现主要分为两类:线上社交零售如网易严选、京东京造,这两类小程序将社交关系与商业目标相结合,衍生出助力红包、拼团、砍价、分享得券等裂变玩法,将具有社交关系的人打包起来,在优惠、利益共享、降价的诱惑下,形成规模化销售,提升转化效率。

工具服务+线上社交零售如小米有品,有品小程序利用地址定位,连接线上与线下场景,为用户提供刚需服务。

目前极物线下门店发展迅速。极物品牌也是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相结合的形式,所以结合竞品,极物最为适合的方向已经明确:线上零售(社交裂变)+线下服务工具相结合的形式

极物小程序设计探索

综上,我们通过竞品分析和微信小程序的功能定位,结合苏宁极物频道页现状,得出极物小程序的核心方向应该是线上零售(社交裂变)+线下服务工具的模式。

根据分析,基于微信社交裂变的好友拼团、好友助力、分享得券、邀请好友的功能玩法最为适用小程序端。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极物小程序产品框架结构

由竞品分析到极物小程序的设计探索

▲极物小程序视觉探索

从产品结构可以看出,极物小程序分为线上商城线下门店两大部分,极物小程序的线上商城突出社交裂变,线下门店突出使用工具,强化线下门店引流。真正的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做到全方位的精准定位不同用户对于极物小程序的需求,从而形成到店购买的一个高效的购买转化率。

目前极物小程序已上线,大家可以上线实际体验。

总结

小程序的轻需求和APP端的重需求相结合,势必能够大大的提升极物小程序的流量转化率。

对于用户而言,线上商城+线下门店相结合的模式,在不同使用场景下能够满足用户对于产品的各式各样的需求。极大方便了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

对于产品来说,能够全方位提高品牌的传播度,线下门店流量带动线上商城的转化,线上商城同样带动线下门店的发展,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极物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流量,提升更好的用户体验。

 

作者:陈自强,苏宁频道类目产品研发中心 视觉设计师

本文由@宋冬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兄台此番当真凌驾于此文之上,实乃贵司之福,安能骂汝否

    回复
    1. 你能不能别一上来就扣帽子?什么叫“凌驾”?还要加个“当真”强调,你的逻辑是什么?怎么得出我的态度凌驾于这片文章之上?都是来学习讨论的,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具有攻击性?我觉得文中有不足的地方,可以进一步丰富,你觉得我说得不对,可以反驳,说我说的这个点不是事,用得着阴阳怪气?这是我以前踩过的坑,甚至为此挨过骂,这是事实。我就是一路挨骂挨过来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来自四川 回复
    2. ……

      回复
    3. 上述话真对”diaozx”,与作者无关

      回复
  2. 做产品一步到位是很难的,从竞品着手进行分析,甚至模仿,再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建立第一版。有了第一版,后续的经验,才会不断更新改进,上升为特色。向同类学习就是很好的开始。所谓的什么点子什么存在即合理比较片面了,两者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需求下才可以考虑……不然,直接就可以说,领导觉得行就行

    回复
  3. 没说到点子上

    回复
    1. 赞同

      来自北京 回复
    2. 非常感谢您的反馈和意见~

      来自江苏 回复
  4. 我觉得还可以啊 😐

    来自江苏 回复
    1.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来自江苏 回复
  5. 这竞品分析的结果就是“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采用了“存在即合理”的原则。但竞品这么做,效果如何,没有分析,要在我们公司是要挨骂的。

    来自四川 回复
    1. 非常感谢您的反馈和意见,我们同步转达给作者,同时后续将重点把控文章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欢迎继续关注哦

      来自江苏 回复
    2. 你自己踩过的坑,你来相互学习讨论,那就好好说,请不要加上”这在你们公司是要挨骂”的字眼,你是在比较公司哪个更狠更牛吗?还是直接打击这个东西不入你公司的法眼呢?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的公司与别人无关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