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脉脉——职场社交独角兽的困境该如何破局

10 评论 17902 浏览 52 收藏 42 分钟

本文是脉脉的产品体验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这5点:脉脉产品结构图、用户使用路径图、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功能分析。

我一直觉得“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最重要的东西,其他都不重要。

有一次,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内推入职“比“投简历”靠谱的多,有好人脉在职场上会有更好的发展。想起有些能力并不如我的小伙伴依靠着学长学姐的推荐去了一些不错的平台,并且开始独当一面了,而我的事业总感觉差点意思;我开始意识到在职场除了能力以外,人脉也同样重要,因为你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往更好的平台,这些都会影响人的一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产品结构图
  2. 用户使用路径图
  3. 市场分析
  4. 用户分析
  5. 功能分析
  6. 总结

一、脉脉产品结构图

产品架构

从产品架构上,脉脉分为了三大业务:社交业务、内容业务、商业化业务,以及个人相关模块。

社交业务的核心主要是找人,扩充人脉,并管理自己的好友;商业化业务主要有脉脉会员与脉课堂两种盈利模式;内容业务主要为了增加用户粘度,根据发布内容类型的不同,分成:实名动态、专栏文章、问答、言职。

二、用户使用路径图

场景1:新用户首次使用脉脉,完成系统引导动作。

场景2:用户扩充人脉,主要对象为有共同关联的人,如:同事、校友、同行、同乡。

场景3:用户想去某一家公司,想找人内推。

场景4:用户想找人寻求商务合作。

场景5:用户对某家公司感兴趣,想通过员工的动态了解一下其内部情况。

三、市场分析

3.1 市场定位

脉脉最初定位于职场社交平台,将自己类比成企业版微信,对标国际竞争巨头领英。

由于职场社交的主要需求为求职招聘、找人找合作,天然存在低频的天花板,脉脉于2015年先后上线“动态”、“话题”等内容功能,向职场社区内容平台转型。

脉脉的这一打法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2017年注册用户达5000万,月活达800-1000万,远远甩开了传统商务社交巨头领英,其中国区月活数据始终在80-150万左右。

脉脉也正式成为估值10亿美金的职场社交独角兽,2019年,脉脉向职场全面渗透,提出“成就职业梦想”口号,致力于帮助用户提高“人脉X职脉”,目前的主要市场业务主要有3块:求职招聘、能力提升(知识付费)、职场社交;定位于综合性的助力职业发展与职场社交平台,并计划未来向企业端渗透和全球化发展。

下图为脉脉的发展历程:

脉脉发展大事记

3.2 市场空间

3.2.1 用户天花板

有多少人会是脉脉的潜在用户?或者是有多少人对求职招聘、能力提升、职场社交有着显著需求?

我认为,其C端主要用户应为:

  1. 大专学历以上毕业,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
  2. 年龄为20-45岁,以80后90后为主体,少部分60后70后。

根据:

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据,由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按年龄分人口数)估算。

估算的人口数据与高校毕业生数据

每年公布分高校毕业生数据。

公开的高校毕业生数据

得出以下结论:

  1.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有8亿,但白领人群只有1.5-2亿人左右;
  2. 20-44年龄段的高校毕业生有1.3亿人,这部分人几乎都从事脑力工作;
  3. 算上其他大专未毕业但从事白领工作、有商务需求的个体户老板,以及每年700-800万高校毕业生的加入,我认为最终的脉脉的目标用户群体应该有2亿人左右。

如果脉脉达到60-80%的覆盖率,那么人数最终应该在1.2亿-1.6亿人左右。

3.2.2 细分市场空间

以营收为维度,脉脉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广告、会员费(C端、招聘端)、知识付费。

广告和面向C端的会员费都是根据活跃用户数作为基础,广告根据品牌展示类计费(CPM、CPT)和效果投放类计费(CPC、CPA、CPS、CPE)两大种,比较难量化。

会员按照1.2亿-1.6亿的注册用户,10-15%的月活率,其月活用户应在1200万-2400万,按月5%的付费用户,58元/月的收费价格,其会员费的市场空间应为8-9亿元左右。

关于网络招聘,根据艾瑞发布的2017网络招聘半年行业报告,2017年上半年的市场规模达27亿元,传统2强智联和51占半壁江山。

雇主的规模在750-800万家, 如果有10%到脉脉中进行社交化招聘,招聘版的收费为458元/月,其估算出来的市场空间应为40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艾瑞网

数据来源:艾瑞网

数据来源:艾瑞网

关于知识付费,根据艾瑞网发布的2018年在线知识付费市场分析报告,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35.1亿元,其中长尾市场高达40%,小而美的垂直市场空间巨大。

脉课堂(脉脉旗下知识付费产品)主要定位于职场能力提升,在活跃用户有保障的前提下,应该能在其分一杯羹。

数据来源:艾瑞网

数据来源:艾瑞网

3.3 数据和竞品分析

3.3.1 基础分析

脉脉的主要竞争对手为领英中国,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报告,无论月活还是日活,脉脉(月活800万+,日活170万+)都远远超过领英中国(月活80万+,日活12万+),占据商务社交市场头把交椅。

在次月留存率方面,脉脉23.5%远高于8.6%,主要原因还是脉脉很早就布局了内容和社区体系,用户可以在上面讨论职场话题。

但在用户粘性上(启动次数、时长),脉脉的表现不如领英,我想主要原因在于领英的用户群体更为精英,质量更高,且用户基数小,人均自然容易高。而脉脉的用户群体更为平民一些,基数一大,平均自然就容易低。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3.3.2 趋势分析

从下图可以看出,脉脉从16年开始超过了领英,并在16-18年内完成了高速增长,而领英自16年一直在走下坡路,这得益于脉脉的战略转型:从单一的商务社交平台转型为职场社交与职场话题的内容平台。

但从18年下半年以后,脉脉也开始增速放缓,日活的级别一直在800-1000万左右,虽然脉脉的注册用户一度从5000万突破了8000万,但实际上大部分新用户仅仅是建立了名片,参与职场话题讨论的用户始终有限;

而知识付费,脉脉相比于得到、喜马拉雅、知乎等并没有明显优势,目前脉脉的知识付费(脉脉)参与用户数不超过30万。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3.3.3 其他分析

目前脉脉在新的高度遇到了新的瓶颈,在巨大的商业变现压力之下,一系列其他问题也开始出现:脉脉通过用户开启通讯录来获取好友的手机号,然而未经用户允许,冒充用户对好友进行短信骚扰;

用户即使卸载了脉脉,其也会不停地向用户进行短信骚扰,使得部分用户甚至想注销账号但又无法注销,想屏蔽短信又是由不同的短信机器发送的,损害用户体验倒是其次;

重要的是,如果这样的行为对于主打商业信息资料的品牌来说,如果一旦有大面积的媒体曝光,人们就会觉得这些信息最终都被平台给卖了,相当于裸奔一样,其副作用是致命的。

另外,也有不少用户吐槽,付费找人的体验并不好,付了钱以后,即时通讯的回复很慢,效果不好。

所以,我认为:

  1. 脉脉首先应该尊重用户隐私,打造安全的职业、商务信息平台,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为之后撮合商业交易减少不对称的信息成本,这是脉脉的根基;
  2. 用户的活跃度想要提升,主战场在于内容体系,目前各大内容社区和平台的竞争尤为激烈,如何扶持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内容生产者,建立良性的机制,也是一个长远的大计。

四、用户分析

4.1 用户属性分析

4.1.1 性别分析

数据来源:艾瑞网

男性用户比例接近60%,明显多于女性用户。为什么男女比例有差距?

脉脉是一个基于五同关系和二度人脉构建的商务社交产品,使用脉脉的主要需求有:

  1. 求职招聘;
  2. 扩充人脉,寻求合作;
  3. 了解行业动态,了解目标公司动态等。

在职场中,侧重业务的人员对找人找合作了解动态等功能需求更大,而大部分侧重业务的人员都是男性,女性大多从事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等职能性岗位,相对于这样的需求较弱。

4.1.2 年龄分析

数据来源:艾瑞网

31-35岁的年龄段人数最多,41岁以上年龄段人数最少。

31-35岁是大多数人进入职场后的5-10年,是第一个职业发展的黄金期,在这期间专业能力基本能独当一面,这时候参与职场社交的目的大多为结识更多人脉,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打造个人职业标签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这部分群体参与社交的目的性也是最强的;

41岁以上的人群基本上属于70后,一方面,他们在公司中基本处于中流砥柱的存在,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人脉,对新下载一个APP去新结识人脉动机不强;另一方面,他们普遍从工作以后互联网才开始普及,并不像90后甚至80后,他们社交的方式和思维基本都依托线下。

4.1.3 地域分析

脉脉用户地域分析 数据来源:艾瑞网

关于地域分布,基本态势是沿海城市大于内地城市,一二线城市大于三四线城市。

上海为中国的超一线城市,连前十没有排进,可能的原因是: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外企多,而外企员工主要是领英的垂直目标用户,从领英的地域分析图可以看出,可见下图。

领英用户地域分析 数据来源:艾瑞网

4.1.4 消费能力分析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可以从上图看到,脉脉和领英的用户人群的消费能力都是偏高的,中等及以上消费者占80%左右。而领英的高端消费人群更多。脉脉更下沉一些。

4.1.5 其他分析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数据来源:2019职场社交报告-脉脉X易观千帆

上图所示,工作5-10年的用户满意度最高,主要还是因为这个阶段个人能力成长最快,收入增长很快,且家庭压力并没有达到最大。

4.2 用户使用场景分析

小王,杭州,35岁,某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年收入30-50万小王今年37岁,已婚,有一个6岁的儿子,目前是杭州某独角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监,年收入30-50万。

虽然在外人看起来小王事业有成,蛮风光的,但小王知道,一旦有变故离开了该平台,能找到合适的下家并不容易;且自己出身农村,父母并无多少财产,养老的压力也就压在了小王的头上,看似年入30-50万挺不错了,但潜在的风险还是不小,与小王25岁的梦想财富自由之路想去甚远。

有一次,小王从36氪上的一篇文章中知道了脉脉,并用APPSTORE下载了该应用,注册并填写了一些基本资料。

发现通讯录上的一些朋友也在使用,且可以发现朋友的朋友。小王心想:趁着现在独角兽公司产品总监的光环,可以趁早和这些人结识一下,都是各行各业的中层,经验丰富精力充沛,若真有好机会好项目,正是一起干点事的大好时机。

小吴,深圳,26岁,某初创公司运营(想跳槽),年收入8-10万小吴去年大学毕业,因专业不喜欢也不好就业便通过网络自学了互联网运营课程,并找到了一份初创团队的运营工作;

每日写写文案,统计一些数据,并定期跟着领导为新产品策划一些活动。工作了一年多感觉一些基本的技能也基本上手了,想跳槽换一个更好一点的平台。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内推入职的成功率高,且靠谱,但苦于自己来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也没什么朋友和人脉。

有一天在地铁广告上看到了脉脉,并在OPPO手机上下载了,原来还可以发现以前不知道的同乡,同校,同行,小吴一一去加了好友,并真诚的说明了来意。

半年后,小吴入职了一家A轮50-100人的公司。

小宋,无锡,40岁,某消费品行业市场部经理,年收入20-50万。

今年是小宋工作的第17个年头,小宋大专毕业后就开始做销售,从基层干起,目前这是他工作的第5家公司,也是最长的一家,小宋在这里完成了从销售专员到销售主管再到市场部经理的蜕变。

该公司主要生产毛巾、牙膏、牙刷等日化用品,虽然比不上国际巨头,但在江苏省的超市里还是小有市场,公司也于2年前登陆了新三板市场。

随着这几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小宋发现投放到传统媒体渠道的广告效果差强人意,意识到传统的媒体渠道在没落,新兴媒体在崛起。小宋网上查了一些基本资料,但感觉不够透彻,想找一些懂互联网营销的专业人士请教请教。

有一天看到身边的行政小姑娘在脉脉上刷言职八卦,小宋便下了该APP,发现要找人要付费成为会员,并痛快的花了几十块钱成为会员后,最终联系上了一位上海做了5年互联网营销的朋友,并最终去上海拜访了他,2人后来还成为了朋友。

小方,北京,29岁,某BAT大厂HR专员,年收入15-25万。

小方几年前毕业于北京985人力资源专业,在一家独角兽公司呆了1年半后跳槽至某家BAT,任HR专员。然而进去2年后由于外部的经济环境以及高层的人事动荡,小方所处的事业群可能要被整合,也有可能会裁员。

小方是个比较八卦的姑娘,也经常和闺蜜好友聊公司八卦。这不,有一次在三里屯的地铁口偶然看到脉脉在做推广,填资料送小玩偶,小方便下载了APP,没想到在言职这个版块可以看到自家公司的一些讯息,真的还有人在讨论自家所处的事业群的一些信息。

小方便会在每天傍晚食堂吃饭的时候刷一刷,看看有无最新消息。

小李,成都,31岁,某汽车行业公司HR主管,年收入15-20万。

小李毕业于一家二本院校,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毕业后期初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专员,工作了1年多后因严谨负责细致被领导看中,兼去做了HR,小李也每天在网上学习人力资源相关知识。

3年前跳槽至这家汽车行业公司,半年前因工作出色晋升至HR主管。刚刚上月公司决定成立新的事业部门,主要在物联网方向,人力资源部需要招5-10个该方面的专业人才。

因成都地处西南,通过投递简历且合适的应聘者并不多,而如果全部依赖猎头,招聘成本太高了,小李便每天泡在一些物联网社区,一方面学习这些知识以便可以更好的向别人解释自家公司的业务,一方面也希望通过社区找到合适的候选人。

有一天小李在看新闻时刷到了一则脉脉的信息流广告,便下载了下来。没想到居然可以找人,小李便先付费了普通会员,加了一些好友,确实有一些人回应了,便向领导申请购买了一个招聘版会员,结果最终从脉脉上招到了2个不错的人选,有一个过了半年又介绍了一个朋友进来。

小杨,济南,23岁,大三学生。

小杨是济南某二本学校的大三学生,专业是生物工程,但感觉好像对本专业兴趣并不大也不想去考研了,大四就要出去找实习了,小杨对自己的未来还是一头雾水。

有一天小杨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脉脉的文章,便下载了看看,本想登上去看看有什么校友的,发现上面居然有不少关于职业规划和不同职业介绍的主题;

小杨在连续看了2-3天后,打算先了解一下互联网行业,并在网上学习产品经理相关课程,打算下半年出去找产品助理相关的实习。

五、功能分析

脉脉作为一个商务社交APP,其核心功能是找陌生人,解决了人脉渠道较为狭窄的职场人士找人的需求,目前找人的场景有找工作、招聘、找合作、找客户、找大佬、找投资等。

但是如果用户活跃度不强,信息也不完整,那么用户难以准确找到要找的人,找到人了回复意愿也比较弱,那么就会影响到找人的用户体验。

5.1 用户反馈

根据前期的用户调研,我得到的用户反馈主要有以下这些,如图:

脉脉需求分析

根据我整理的结果,有以下几点:

(1)普通用户需求不高

拥有商务社交关系链的平台脉脉,其最大的刚需在于找陌生人解决职场相关的问题。

如招聘找人、商务合作与推广、职业信息交流等,但是只有商务型人才对其的需求是强的,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需求并不强,也就没有留在平台的动机;

(2)社区运营效果不佳

脉脉为了让其他人也留在平台,做了能拉动活跃的内容与社区体系。包括好友动态、主题(社区)、行业头条、脉课堂等;但是效果并不佳,用户普遍反馈内容很杂,不是用户想要的。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1)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竞争对手。在职业成长的内容上,有知识付费平台、问答平台、垂直社区等。在资讯的获取上,有微博、微信公众号、各大垂直媒体等,脉脉想要杀出重围不容易;

2)脉脉未能很好满足用户获取资讯与信息的需求。用户普遍感觉推送的内容比较杂,筛选成本较高。

原因是分发的逻辑有问题:

  1. 脉脉的社交关系都是弱关系,若质量一般用户不怎么感兴趣;
  2. 主题作为脉脉的社区,关注相应主题后会推送新动态给用户。但一方面新动态的内容无法把控,另一方面用户并不是一直需要这种动态,比方说用户虽然关注了招聘主题,但不是一直都会需要找工作;
  3. 为了拉活跃,脉脉也采取了一些有争议的做法,如获取用户通讯录,未经用户允许发短信给通讯录好友,让用户极为反感,另还有冒充好友对用户感兴趣,短信进行骚扰,以求唤起用户。但反而牺牲了用户体验,极大地引起了不少用户的不满,有的甚至要注销账号,用户即使唤起回到APP,还是没有使用的动机,其最终的结果一定不理想。

5.2 优化思路

5.2.1 解决活跃度

这个问题还是要挖掘有哪几类用户,需求分别是什么?如何满足他们?

经过用户调研与分析,我将各类用户的需求整理如下图:主要有找资源型用户、输出型用户、问题型用户、学习型用户等4类用户:

不同用户的需求

总结:

  1. 目前脉脉只能较好的满足找资源型用户的需求;
  2. 对于问题型用户和学习型用户,需要输出型用户来输出优质的内容;而对于输出型用户来说,他的动态和内容希望能被更多人看见,并认可;
  3. 对于能输出成体系的内容的用户来说,市面上已经有垂直社区、微信公众号、小密圈等已经能满足其需求。

而输出碎片化内容比输出体系化的内容门槛要降低不少,不少输出型用户有专业能力,但整理成体系化的知识的动机不强,所以脉脉提供一个为其输出碎片化内容的社区(讨论组)是一个切入点。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碎片化的内容比较零碎,用户筛选的成本较高。我认为可行的办法有:

  1. 让用户“收听”其他人(KOL),人的输出是稳定的,降低了筛选的门槛;
  2. 让用户自行收集整理碎片化的内容,即使用“笔记”剪藏下来,而后给其他人推荐优质的“笔记”。

5.2.2 其他优化思路

为了更为精准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将某些话题类似的社区(讨论组)整合成一个大的模块:版块。

根据脉脉上的已有内容,版块可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 个人发展与职业问题;
  2. 专业技能的分享和探讨;
  3. 商业、行业、创业的分享与探讨;
  4. 求职/招聘/资源共享;
  5. 热点事件/八卦讨论。

将原匿名社区“言职”并入现有社区体系中,允许部分讨论组匿名发言,可由平台管理员设置。

涉及社区主要与#个人发展与职业问题#、#热点事件/八卦讨论#相关。

5.2 功能优化脑图

功能优化脑图

5.3 内容与社区功能

关于做社区的目的,前文已经说过。在我的产品设计中,社区占据了绝大多数首页的位置,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细分领域的讨论组。

根据调研的用户需求,用户关心的需求主要有这么几大类:

  1. 个人发展与职业问题;
  2. 专业技能的分享和探讨;
  3. 商业、行业、创业的分享与探讨;
  4. 求职/招聘/资源共享;
  5. 热点事件/八卦讨论。

5.3.1 首页:版块的分类

版块由满足一种大类型需求的所有讨论组,问答,相关内容聚合而成。在首页展示入口,如用户需要解决“个人发展与职业问题”,可以进入对应的版块。

首页与版块页

5.3.2 版块页

版块页的内容分为三部分:讨论组、我的收听、问答。

一个版块里有很多细分的讨论组,就如#个人发展与职业问题#这个版块来说,有用户想寻求offer怎么选择的,有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想寻求帮助的,有想问职业规划的,每个话题都可以创建一个讨论组,大家根据自己的、别人的问题抒发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碰撞。

在页面中展示的讨论组主要分为3种类型:已经加入的(关注)、根据用户画像推荐的、热门的。其中点击“换一批”后推荐和热门就进行更换,而只要“已加入”,就会一直显示。

这里的已加入特指在该板块中已加入的,所有板块的已加入组显示在首页。

版块页

我的收听收听即订阅,对于具备优质输出能力的用户,大家觉得其言论和认知能带来帮助,就会收听。

另外在资源对接型板块中,其收听用户的场景主要是一些信息撮合的中介,如猎头等。而在热点/八卦板块中,可能被收听的用户为段子手、自媒体等。

问答问答功能在原有的产品逻辑就已存在。流程为:提问题(选择板块标识)->提示是否有类似问题->继续提问,生成问题->邀请KOL/好友(脉脉好友、微信好友)回答->系统分发,其他用户看到后作答,互动->灌水的回答会被折叠。

问答会打上板块的标记,只有对应的版块中才会出现特定的问答。

问答模块

被邀请回答-回答问题

5.3.3 讨论组

讨论组(社区)即原来的“主题”,原来的产品逻辑是只要关注了某个主题,这个主题中一有动态更新,用户就能看到。

虽然这样可以增加分发的覆盖面,但副作用在于:一方面新用户都是在注册时一键关注主题的,未必真的想要这些内容,另一方面用户虽然关注这个主题但不代表一直需要这方面的内容,且内容的产出门槛是比较低的,就造成推送的动态质量也比较杂乱,用户的阅读体验就不是很好。

新版本讨论组的修改思路如下图:

讨论组的功能脑图

  1. 讨论组的创建:前期由平台工作人员创建,便于把控内容调性。后期可逐步开放给KOL用户,可作为其经营粉丝的小圈子;
  2. 优质的KOL用户会被收听,其动态会被普通用户收藏进“笔记”;
  3. 在某些社区中,有些话题涉及敏感,用户可选择匿名发言。比方说:#你为什么从阿里离职#、#职场不如意吐槽地#;
  4. 讨论组内部的内容动态的分发机制:最新(时间维度)、热门(数据维度)、好友(社交维度)、精华(内容质量维度);
  5. 另外要提的一点在社区中取消了问答,现将问答放置到版块页中。

讨论组的原型如下图:

讨论组-最新动态

讨论组-关注动态 & 收藏至笔记

5.3.4 关于行业头条

我在新版本中去掉了“行业头条”。“行业头条”定位于一个严肃的信息流阅读工具,其资讯的内容由用户从第三方转载,优质的内容会被同行认可,进而平台根据同行认可数多的文章在“行业头条”上进行分发。

但是这些资讯内容如果第一手平台都很完善,用户未必有需求到脉脉上来看。另外虽然同行会推荐,但是即使是同行,每个人的职业阶段不一样,目标、能力、背景资源、项目背景、公司背景都不一样,所关注的点一定不是简单的相同的。

所以推荐的效果也一般。不如专注于做职业社区内容的细分,整理,分发。脉脉的社区里目前仍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但需要用户将其筛选梳理出来。

5.3.5 关于脉课堂

将入口放在首页-所有社区的下面,里面的内容基本不变。

脉课堂-首页入口

5.4 社交功能

社交功能主要分为好友管理、找人、招聘模块、其他业务等。与原有产品不同的是,这里弱化了通过好友动态来推荐文章,因为脉脉好友是弱关系,用户对好友的动态不太感兴趣,所以把该功能弱化,把好友的动态放到“人脉·机遇”(社交模块)里面。

人脉·机遇:新增好友动态功能入口

5.4.1 好友关系

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若好友的动态没有营养,则用户对于弱关系好友的日常动态兴趣不大。

成为脉脉的LV3好友(熟识好友),需要用户相互间聊过好几次,并申请取得对方同意,但实际上在成为LV3之前,用户可能更倾向于把关系迁移至微信,那么许多普通好友实际上应该是脉脉中的熟识好友了。

另外有些用户原本在其他线下场合就认识,已经互留微信,后来可能脉脉上偶然看到,便又加了脉脉,这些用户在脉脉中也被标识为普通好友。那么目前的好友标识(LV1,2,3)便不能真实地反映好友关系了。

但是由于涉及到二度人脉、手机号等用户隐私,还是需要有好友用户分层,我认为只要普通好友和熟识好友就可以了。具体可看下图:

好友及好友动态功能修改脑图

5.4.2 好友动态

根据用户管理好的好友关系,有针对性的查看好友的动态。

因为脉脉中的好友皆为弱关系,所以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来设置想看什么动态内容。内容的类型有图文动态、生日、职业信息变更、社交动态、学习动态等,可看上面的脑图。

好友动态

5.4.3 找人

为提高找人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在极速联系前,为付费会员新增提供二个用户活跃指标:回复率,行为活跃度。回复率分为普通消息的回复率和极速联系的回复率,根据目标用户的历史回复率(1年内)和最近回复率(1月内)综合算出。

行为活跃度主要反映用户在脉脉平台上的活跃程度,用户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花费极速联系券来联系目标对象。

找人

5.4.4 商业化及变现功能

目前脉脉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广告、知识付费、会员付费、B端招聘收费等。

其中对于会员付费来说,对于经常有找人需求的用户是有强需求的。但是对于大部分用户特别是新人用户来说,没有需求。

但是用户对于成长学习是有需求的,所以我考虑将会员付费的门槛降低,并将新手用户比较关心的知识付费整合起来,成为职场新人版会员可以打折,甚至有会员免费专区。而每月送2张极速联系券可以培养在脉脉极速找人的用户习惯。

商业化体系

六、总结

脉脉依靠抓微博数据而起家,依靠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而打败领英,成为了职场社交的新型独角兽。

但脉脉不止于此,近年来提出“职脉X人脉”的口号,职脉修炼自己,人脉连接机会。重新定位于职业发展与成长的资讯内容与社交平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找人工具。

内容社区怎么做?

我认为破局点在于一方面能否运营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持续鼓励高质量用户输出内容;另一方面在于能否让不同的用户精准获取到他想要的内容,并收藏整理至笔记,进行二次分发。

如果哪一天大家遇到各式各样的职场问题,首先想到去打开脉脉而不是知乎,相信脉脉的估值会上升一个数量级。

文章的最后,祝脉脉越来越好。

 

作者:闹闹,如有交流需求,可加微信fzfz1728

本文由 @闹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太长了,不深入没重点,看不下去

    来自北京 回复
  2. 作者纠错:2019职场社交报告 由脉脉&CTR&群邑 共同发布。非易帆千帆。

    来自浙江 回复
  3. 充分了解行业背景后再去分析会更好 🙂

    来自广东 回复
    1. 加油

      来自广东 回复
    2. 加油是?

      来自广东 回复
    3. 谢谢指教,可以细聊吗?

      回复
  4. 要写多久哦这文章

    来自广东 回复
    1. 大半个月吧

      回复
    2. 厉害

      来自广东 回复
    3. 每天写一点嘛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