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人性!支付宝红包大战失利原因浅析

4 评论 11386 浏览 356 收藏 15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产品定位先天不足,战略已输,战术又多处违背人性,本次红包大战支付宝已在下风。

2016年新春红包大战基本落幕。做足前戏,期望赢得“中途岛大战”,对微信反守为攻的支付宝,为何引来产品大神纷纷吐槽,广大用户怨声载道?本文仅从“人性需求”角度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首先,战术必须服从战略,先分析下战略

阿里的战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 支付为核心和切入点,以支付宝作为连接器,利用大数据信用体系,以跨时间、跨空间、跨线上线下的价值交换为内容,构建全新、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和商业生态圈。(可查看文章《一张图看懂支付宝如何干掉传统银行》

腾讯的战略:  “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平台,以微信和QQ为平台作为连接器,搭建生态系统,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  (可查看文章《一张图看懂腾讯战略》

不难看出,阿里的和腾讯的战略的核心词都是“连接“。如何连接?答案是:用金融连接。

何谓金融?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就是金融。从更广的范围来讲,阿里和腾讯有一个更大的敌人,传统银行,从现在的竞争态势来看,传统银行的消灭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详见下图分析。

传统银行业务 是如何被干掉的2

马云和马化腾好比罗刹和天使互相羡慕,天使有美女而无美食,罗刹有美食而无美女, 所以二马攻伐不止,征战不休。本次2016年春晚红包大作战,不过是竞争交响乐中的一章而已。

二、未了满足战略,马云在战术上做了什么?

这些年来,最让马云头痛的是阿里在社交软件领域,始终没有一个旗舰产品能够与微信抗衡,从”旺旺”到“来往”,再到“钉钉”,马云不断把现有的一个个产品往社交软件这条火线上投,基本都折戟或者只能在细分领域扑腾,不断给对手添香油。反而鹅厂的“财付通”加大了O2O力度,步步紧逼,逐步蚕食支付市场,慢慢实现“高频打低频必胜”的三体法则。

酷爱打牌的马云心急如焚,本次祭出了自己的王牌“支付宝”,再次挑战微信,希望实现低频到高频的逆转(注:相对微信的社交频率,支付宝的支付是低频),阿里是如何在2015-2016年实现三级跳的?

第一跳,2015年7月8日,阿里推出了支付宝9.0,这个版本的支付宝操作界面酷似财付通,但确实是一个好产品,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支付场景,并用芝麻信用体系、花呗等功能惹人遐想;

第二跳,阿里加大了地推和补贴力度,笔者所在城市好多小店铺不能用微信支付,却大都支持支付宝;

第三跳,阿里抢夺央视春晚这个中国最大IP,还模仿“摇一摇”,整了个“咻一咻”,希望实现社交领域量的突破。至少能够以攻为守。

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但到了2016年2月7日24时,一切都化为泡影,用户怨声载道,业内产品大神纷纷给出负面评价,水军混在群众中吐槽煽风点火。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此番阿里从战略到战术都犯了错误,一些做法违反了人性,一些操作混乱了社交场景。

三、从人性需求分析支付宝本次的失利

有些文章说,引来骂名也是好事,至少引起了关注,拜托,它是阿里巴巴,不是初创企业,大片的骂声真的让它很享受?

1、支付宝做成泛社交类产品违反了“安全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见下图:

幼小妖 马斯洛原理

为什么支付宝“集福”会吸引到大家的关注?因为贪,或者说被均分2亿的口号打动,贪婪是基于人类生理需要的一种本能。

微信是一种泛熟人社交(社交在人性需求理论的第三级“归属需求”),权限体系也非常完善,所以在微信上的微小支付,属于“先成为熟人再做生意”,符合心理特征,而支付宝一直以来是一种支付工具,很多人还把相对大额的钱存在支付宝的衍生功能“余额宝”中获利,所以“安全”是主打,突然让支付宝做社交,矛盾就出来了,把泛熟人引入到支付软件中,是否安全?而在对安全(安全在人性需求理论的第二级“安全需求”)有怀疑的情况下,做第三层“归属”的社交,自然而然效果就不好。

2、复杂的操作也违反“安全需求”

支付宝“集福”的操作较为复杂,笔者算是比较懂软件的了,操作起来都感觉复杂,口碑效应也不好。就算笔者有信心,能够让七大姑八大姨控制好安全使用支付宝(实话实说是没信心),但是操作太复杂,让长辈们无所适从。

你可能会说,就年轻人用好了,但是你知道吗?每年春节期间,各个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据会变得非常好看。为什么?因为春节是一二线城市大众回到三四线老家,给老家的亲朋好友普及互联网知识的一个高潮阶段。春节不就是一家老小在一起乐呵乐呵么,缺乏全民参与性,你还在春节蹦跶什么?

3、自以为是限制“敬业福”是一大败笔

如何做到满足人性需求的第二层“安全”?有一个诀窍是让用户感觉一切可控,或者说以为是可控的。

当笔者用了半天时间,集齐了四个福,四处打听,发现周围朋友都没有“敬业福“的时候,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相信很多读者也有这个感觉。

设定目标的时候,不能设定得太高,最多设置到需要用户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地方。”销控”敬业福,也不是不可以,难道不能设置一些触发的场景,让敬业福提前可以分享?比如,支付宝不是 有芝麻信用体系么?不能让超过800分(很高的分数了,吃喝拉撒水电煤气缴费都用支付宝才做得到)的核心用户先抽一些敬业福?或者说让这些核心用户推荐3个支付宝好友个人参与敬业福抽奖?

然而没有,只是江湖传言谁谁拿到了敬业福,从数据看,截止1月31日不够1000人筹齐,看看阿里巴巴员工已有3万,你就知道难度有多高。

竞争规则事前并没有被充分披露的时候种子用户批命傻抢,结果发现面对一个自己无法通过努力争取到的事物,难怪大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4、中奖率太低不符合“归属感“需求

上亿人玩,80万中奖,大家可以算算这个中奖比例有多低。

举个例子,员工年会的时候,大奖不是要多高,而是中奖的几率有多大,才会让年会气氛嗨起来。得奖的是极少数人,你得罪的是大多数人,因为大家无法通过活动利益均沾,要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发红包并不是单纯的发钱,而是一种互动式游戏,中规中矩100元发10个红包,效果并不比10元分5次,加一些有意义的标题发出去更好。

大家在乎的不是钱的多少,而是能够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所收获并有谈资。而谈资,可以让产品更好的自营销。

5、场景化混乱违背了”尊重“需求

如前所述,支付是一种基于安全的工具性需求,而社交是一种更复杂的场景,所谓的社交三要素,即”内容”、”连接“、”互动“。如前所述,在本次支付宝的营销事件中,内容是”福卡”,互动是复杂的福卡交换建立关系。更糟糕的是连接是混乱的,不够自营销化。笔者厚着脸皮在几个有点资历的微信群发了几个分享帖,居然有人问,中病毒了?

比如 uber,往往鼓励分享,通过分享,让分享者和被分享者都获利。而本次集福则没有,大家只有粗暴的把需要黏贴到微信或QQ上,靠“刷脸卡“,透支自己的信誉,而在第二阶段交换阶段,又是零和游戏,没有通过互动,让双方都受益。

人类社会,很多社交表现的本质是交换,但都会有一层温情脉脉的外衣,而这次支付宝的表现,过于赤裸裸。

四、支付宝社交还有机会吗?

笔者认为,在“前移动互联网“阶段,要做一款超越微信的产品,基本不可能。

我的建议如下:

1、阿里不要再费心劳神的做泛社交软件了。想起张小龙的一段讲话,他说: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我们看到各种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大家太多时间,对此我们很担心。我们希望人们能够用微信高效率的完成事务,就能离开去做别的事情。Google 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微信之父羡慕用完即走的google,觉得用户浪费了太多时间在微信上(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粘性高);外星人马云,坚持让已经满足”用完即走“的支付宝,变成粘性更高的社交产品。真是莫大的讽刺。

支付宝再瞎折腾,不把用户当人,恐怕连自己的支付阵地都守不住了。

2、实在要做,在细分领域另起炉灶。基于征信体系做细分社交,或者做一个基于区块链(本公众号回复“38”看区块链相关文章)的社交产品?要基于细分用户去做,估计还有些探索前景。或者开发一些微信红包没有的功能,不要再跟着微信后面抄袭了。(想起鹅厂抄淘宝做拍拍,阿里巴巴几乎同期推出了天猫商城,拍拍现在已经被京东兼并,为啥大佬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都如此白痴?难道因为老二总盯着老大的现状抄,而老大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都是基于用户痛点去改善或推出产品?)

现在P2P就是一个机会,市场正在洗牌,价值洼地啊。

3、新产品要比微信更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用户的行为特征。这需要技术应用场景的突破,比如语音功能相较于QQ。

4、坚持”安全支付”,做透做好增信体系。芝麻信用、花呗,要做好比花钱砸春晚难度大多了,当然,本次支付宝活动也是为了扩大用户基数,更好的满足芝麻信用的大数据体系。

社交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其难点在于通过信用,降低交换的成本。阿里能否在这上面多想想?

5、多研究下心理学,学鹅厂,多找几个心理学毕业的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现实中社交产品已经落后,战略上已经略输一筹,战术上再也不要犯低级错误了,做产品多走点心。

6、想办法多找几个帮手。微信为主,QQ为辅,双手难敌四拳啊。腾讯坐拥6亿用户,微创新即可。

最后说一句,复盘、事后诸葛亮容易,轮到自己做事很难的。分析这么多,还是要为阿里、腾讯团队为本次红包大战所做努力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让世界更精彩。

(完)

作者信息:@清风徐来,长期在传统企业从事信息化及管理工作,现致力于于研究互联网思维冲击下,传统管理的变革与实践。

版权:本文由 @清风徐来撰写,并由公众号“脑图控”发表,同时授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原文链接,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本人联系,取得同意后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大佬想什么我不知道,反正你想得到的大佬难道会想不到?他的运营团队会想不到?

    来自广东 回复
    1.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难处,不要盲目畏惧。BAT对外及内部投资,都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来自四川 回复
  2. 呵呵 这次明显是支付宝获利了 怎么能说是失败

    来自上海 回复
    1. 口碑负面,目标未达预期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61140人已学习24篇文章
想要脱围而出,你必须学点实在的技能。
专题
1409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果做小红书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流量密码。
专题
1880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社区运营的正确姿势。
专题
1885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由此思考ChatGPT究竟有多厉害。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于ChatGPT的看法。
专题
12042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息通知系统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