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产品分析:每一秒陪伴都是爱

1 评论 13918 浏览 40 收藏 44 分钟

编辑导读:喜马拉雅作为一款音频类的产品,其丰富的种类和较高的内容质量吸引了很多受众,许多用户也在上面发布自己的音频,形成PGC+UGC+PUGC的多元内容生产模式。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喜马拉雅APP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产品功能结构

1. 功能结构图

喜马拉雅的核心功能分为5个模块:

  1. 音频收听:主要功能是对各类音频内容的分类、推荐、搜索和反馈,以及音频播放时的设置和反馈。
  2. 音频管理:主要功能是对用户订阅、收听、下载、购买的音频内容进行管理,用户也可以创建自定义听单来管理音频。
  3. 社区:图文、音频、视频内容的分享社区,此外还有趣配音、全民朗读、k歌等其他形式的音频娱乐方式。
  4. 我的账号:普通用户用于管理账号、会员、积分和个人发布的内容等信息;主播通过平台认证后可使用更多功能,如每日数据、管理收益、推广等功能。除此之外,支持多种不同模式的用户偏好设置。
  5. 设置:连接智能设备;推送、隐私、收听偏好和播放偏好等用户自定义设置。

2. 用户路径图

场景1:收听音频

场景2:发布音频

二、行业分析

1. 市场规模

从2013年喜马拉雅和荔枝等平台的扎堆诞生算起,在线音频行业经历了,从电台模式到综合性音频平台的升级,从一开始单向的收听到兼具学习与交友、娱乐等功能,也实现了从填充睡前、乘车等碎片化时间,到发展成为耳朵经济的多维升级。

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5.8亿,同比增长55.1%,其中以音频娱乐、内容付费、广告营销为主要收入来源。

网络音频市场从2016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大批资本涌入,带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精品内容的打造、内容种类的丰富和音频内容形式的多样,网络音频市场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成熟期并逐步进入存量市场。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经历过多年的竞速发展后,网络音频市场格局形成“一超多强”的态势。

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喜马拉雅用户渗透率为62.8%,处第一梯队;荔枝、蜻蜓FM则居第二梯队,用户渗透率为33.5%。不能忽视的是,在线音频之外的垂直赛道中,知识付费领域的得到APP、知乎等也是在线音频的竞争对手之一。

2. 发展历程

通过喜马拉雅和其他行业头部玩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

  1. 网络音频行业受到资本关注,各大平台陆续完成几轮大额融资。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网络音频行业已经从传统音频、电台音频发展到综合类音频娱乐平台。
  2. 与网络文学、出版社等版权方展开合作,抢夺头部IP资源,以名人独家录制爆款内容吸引用户付费。探索知识付费、直播打赏等新的商业模式。陆续解决了商业化和版权乱象的问题。
  3. 拓展多元的内容分发渠道,除了传统的移动端和PC端之外,与智能设备、车载设备、智能家居等厂商达成生态合作,发展全场景的音频生态,进一步扩大音频用户的覆盖面。
  4. 冠名节目广告、声优招募计划、推出音频平台的“双11”等营销活动,各大平台都在争夺用户、主播和优质内容等资源。加码对MCN机构和主播的扶持力度,来共同构建繁荣又优质的音频生态。
  5. 重视亲子儿童这一新的增量市场,推出青少年儿童内容、硬件设备已经儿童内容生态解决方案。
  6. 自2018年各大平台爆出上市计划,2020年1月荔枝在美股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第一股”。可以看到,行业内各大玩家都在寻求上市获取更多资金支持,来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3. 用户规模

但从数据上看,音频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音频用户最多的国家,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3.77亿。目前音乐、游戏、在线视频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已分别达到89%、82%、74%,而在线音频市场的渗透率仅为45.5%。

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发展,得益于优质的内容和生态构建,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稳步的增长,各大平台也在移动端、智能音响、智能穿戴等多端设备上拓展生态。

但相较于互联网其他增长迅速的领域,如短视频、直播等,在线音频属于相对“慢热”的行业。直到语音交互和碎片化时间消费的机遇来临,资本才开始形成认知,耳朵经济也大有故事可讲。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还会稳步增长,未来的行业增长点在于多场景的渗透、多终端拓展以及终端间无缝衔接的收听需求。在线音频行业仍是一片蓝海,行业玩家将逐渐走向下半场的角逐。

4. 商业模式

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整个行业运作趋于成熟,形成了由音频娱乐+内容付费+广告营销+硬件设备销售等组成的商业模式。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网音频市场的收入占比中,最高的为音频娱乐,即用户打赏收入。占比第二的是内容付费收入,主要以会员订阅和音频内容一次性买断为主。其次是广告、硬件设备、周边衍生品收入。

2016年,喜马拉雅与当时火爆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合伙打造了平台首个付费节目《好好说话》,当天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

2017年,蜻蜓fm邀请到高晓松推出《矮大紧指北》,成为蜻蜓fm的首款自制付费音频节目。2016年被成为“知识付费元年”,也诞生了以“得到”为首的纯知识付费类产品。在线音频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商业化的新道路,同时也展开了IP和数字版权的抢夺战。各大平台推出的优质音频内容和“知识付费”风潮的兴起,也使得用户的内容付费意愿增强,成为行业收入贡献的主力军之一。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广告营销方面,在线音频领域具有更大的优势。数据显示,除了传统的图文广告、banner广告和信息流广告之外,音频平台还插入了口播广告、音频贴片广告等音频形式的广告,并且用户普遍认为音频形式广告干扰更小且能让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处于同一行业的荔枝避开了喜马拉雅和蜻蜓fm的内容付费之争,在音频直播赛道上独辟蹊径。

荔枝认为网络音频对于用户来说,相比于学习进阶的工具,更是维系感情连接的社交方式。对于使用音频直播的用户来说,核心需求是情感和社交。而以社交互动为纽带,用户的忠诚度会更高。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19年在线音频市场收入中,音频娱乐的占比为40%,已经超越了内容付费,主要构成就是用户打赏收入。

从报告的结果来看,主播的声音特质、专业度和内容的质量是用户愿意打赏的主要因素,此外主播的陪伴度、个人魅力也会吸引用户打赏。

2019年用户年平均打赏的金额为777.4元,整体而言消费金额比较高,已经高出内容付费的平均消费三倍多。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除去上述主要商业模式外,喜马拉雅还在其他方向探索:

  1. 金融服务:与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推出联名信用卡,以及借贷产品“万达普惠万e贷”和“新网银行好人贷”。购买金融产品的福利包括喜点、会员、满减券、爆款小说作者亲笔签名等,将巨大的流量和会员资源变现。
  2. 分享反佣:用户购买付费产品分享反佣,激励用户自发推广。设立“知识大使”,用户成为知识大使后自购省钱、分享赚钱,通过一套分佣机制,拉新促活,让用户成为平台的推广大使。

三、用户分析

1. 用户数据

根据易观千帆报告显示,整个2019年相较于2018年,用户月度启动次数增长了73.8%,月度用户使用时长增长了95.2%。可以看到用户的粘性和使用深度均有很大的提升。

数据当中,2019年6月到9月的用户数据下降与下半年的音频内容整顿有关。当时各大音频平台从应用商店下架,仅在苹果的APP Store能够下载,导致用户数据不增反降。而对于2020年2月的下跌,笔者猜测与春节和疫情的影响有关。

2020年3月最新的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排名中,依旧是喜马拉雅占据领先地位,荔枝和蜻蜓FM位于第二梯队。

有意思的是,同属于第二梯队的荔枝,在启动次数上是蜻蜓fm的两倍,而两个APP在用户使用时长上几乎相同。从中可以看出,荔枝的“音频直播”模式用户打开频次更高,使用时长更不确定,更加碎片化。

性别及年龄分布:男性占比66.1%,是女性用户的两倍。用户年龄构成当中,36-40岁年龄段用户是最大主力军,其次24-30岁用户,年龄集中在24-40岁的中青年群体占到了总体用户的80%。

对于男性占比是女性的两倍,笔者猜测有以下两点原因:

  1. 内容类型:用户最偏爱的节目类型为有声书、历史人文、相声小品一类,相较于女性,更符合男性的偏好。对于知识付费类内容,笔者参考了得到APP的用户数据,男性用户也趋近于女性用户的两倍,可见男性在知识获取的诉求上高于女性。
  2. 使用场景:音频内容占用的是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如通勤、午休、睡前等时间。相比男性,女性更喜爱把碎片化时间用在看电视剧、综艺上。

地区及消费能力:一线及超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超过一半,中高、中等、中低消费能力人群占比达到80%。两组数据能够对应上,发达地区的用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对于知识的诉求和付费意愿也更强。

2. 用户画像

1)小陈/23岁/女/大四学生

到了大四之后,学校的课程不是很多,课余时间很多。小陈平时很喜欢看玄幻小说,经常熬夜追连载。后来发现喜马拉雅上有她喜欢的有声小说,她觉得很方便,随时都能听,更新的也很及时,就转而听起了有声书。

马上要毕业了,小陈对于职场有期待也有恐惧,时常会在喜马拉雅上听一些职场相关的内容,学习前辈的经验,提前进入状态。

2)老张/62岁/男/退休职工

老张退休两年了,平时除了逛逛花鸟市场、跟隔壁王大爷下下棋、陪老伴儿跳跳广场舞,老张还喜欢在喜马拉雅上听德云社的相声。

最近儿子给家里买了个小雅智能音响,张老不太会捣鼓这玩意儿,但是儿子教了他怎么用,连接上喜马拉雅,通过语音交互,在家听相声更方便了。

3)小Z/28岁/男/互联网白领

小Z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平时上下班通勤得一个多小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小Z上班路上会在喜马拉雅上听一些IT、科技类资讯,保持与时俱进。下班时会听比较轻松的脱口秀、段子。

工作了5年,小Z有了些积蓄,最近开始热衷于理财投资,每天会关注像《齐俊杰看财经》、《听见吴晓波》这样的商业财经节目。

4)小可妈/32岁/女/某外企hr

小可今年3岁,开始上幼儿园了。小可妈每天接送小可去幼儿园,然后自己去公司上班。早上起床后小可会在吃早饭的时候用喜马拉雅播放一些儿童有声读物,晚上回到家会跟小可一起听一些少儿启蒙课。

小可妈平时也会有小孩教育的各种疑问,所以自己也会听和儿童教育相关的家长必修课,与小孩共同成长。喜马拉雅上的哄睡故事,也帮小可妈省了不少事。

5)淘妹/25岁/女/客服

淘妹性格开朗、声音甜美。在一家金融公司做客服,觉得平时工作重复、枯燥,而且工资不高。淘妹之前喜欢在喜马拉雅上听情感电台,后来无聊时闲逛看到音频直播,淘妹寻思自己声音好听,喜欢唱歌,就在喜马拉雅上认证了主播。

半年来,淘妹每周晚上在家直播一小时,现在有了些小粉丝,也能挣点零花钱。未来淘妹想把更多精力放在直播,争取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3. 反馈问题收集

根据应用市场、贴吧和用户调研的反馈,大致总结归纳出如下几个问题。

1)音频播放

存在问题:

  • 音频播放顺序:音频播放顺序不稳定,在版本更新后不能维持用户原先的设定,非常影响用户体验
  • 开启跳过片头、片尾无效
  • 广告音量:广告音量无法控制,常常比音频声音大的多,严重音响用户体验
  • 播放过程中出现“网络连接错误,稍后重试”的错误
  • 音频播放的标记和笔记记录功能,新版本下线了

优化建议:

  1. 对于音频平台来说,用户对播放功能的评价好坏是重中之重。如播放过程中出现网络错误、播放中断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首先引起重视,否则这批用户很大程度会流失掉。笔者在“联系客服”功能中搜索到了网络错误问题的解决办法,建议在功能中添加跳转连接,在用户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提供解决办法。
  1. 其次,音频的播放顺序很影响使用体验。对于有播放次序的节目,系统可以默认修改播放顺序。包括用户的播放记录这些细节,能够在不同的终端上同步,不受APP下载、卸载、版本升级的影响。广告音量太大的问题,建议获取设备的音量设置,让广告音量适配用户设备的音量,技术上解决还是不难。
  1. 跳过片头片尾的功能,目前需要用户手动为每个专辑设置跳过时间,操作麻烦,不太智能。建议可以为音频内容添加标注片头片尾功能(由音频制作者操作),用户直接开启跳过即可。

2)广告

存在问题:

  • 应用启动广告:应用热启动时也有广告,占用互用太多时间
  • 时间过长:音频广告时间过长,有时甚至比音频内容本身还长,让用户无法忍受

优化建议:

减少热启动广告、音频节目之间插播的广告。虽然说用户对于口播广告和音频贴片广告的注意度更高,但也意味着对用户的干扰越强。平台应该在这点上进行取舍,找到既让用户满意又能最大化利益的度。

3)会员和积分体系

存在问题:

  • 会员权益不清晰,用户不清楚购买后能够听到哪些内容
  • 积分不实用:利用积分购买商品,积分几乎不起任何抵扣作用,商品仍然需要付费购买
  • 商城和客服:发货速度慢,拖延;客服回复慢、跟进慢、态度差等问题

优化建议:

  1. 一个好的会员体系应该让用户觉得值,而不是疑惑为什么我已经付费了,而有的内容还需要购买。因此平台应该在用户购买前就明晰会员的权益,哪些内容还需要用户二次付费。并且在用户有优惠权益的各个地方。
  2. 让积分起到实际作用。周边商城,既然要做周边电商,那么订单、物流就一定要跟上。不要因为用户一次失望的购物体验,反嗜了产品本身。

四、产品分析及改进意见

1. 优化打call功能

“打call”是喜马拉雅6.6.81版本上线的功能,打Call的作用是为节目积攒人气值,帮助主播节目增加曝光度。用户可以通过积分、分享和观看视频三种方式给节目打Call。因此打Call值也是与评分、播放量、评论类似的内容评价标准。

目标用户群:打call功能的目标用户群主要是主播和主播的粉丝们。普通用户被主播的节目吸引,通过打call的方式支持主播。主播的节目收到打call后将打call值转化为曝光值,提升节目的曝光度。由于最终打call的受益方是主播,因此主播可以在节目中通过口播的方式鼓励听众打call,从而提升节目的曝光度。

存在的问题:

  1. 打call功能页面缺乏活动相关说明,导致新用户在打开此功能或者已经使用此功能后,也不清楚打call功能的作用。页面下方的“如何获得打call资格”描述不准确,点击后会跳转到活动说明页面,
  2. 打call功能页面没有给到用户任何反馈,如用户是否已打call过,打call后对于节目到底有多少贡献。
  3. 打call活动的规则说明不完善,比如积分打call是否是每天可以重复的、分享打call是按链接计算还是所有用户数、视频打call具体指的是什么视频等的细节都需要完善,才能带来公平的竞争。
  4. 主播端没有提供对打call值进行兑换的功能,另外打call值的兑换规则也是缺失的。

核心需求:

  1. 打call页面添加活动说明,让用户理解打call功能的意义,并且在打call后得到反馈。这一需求是针对所有使用打call的用户。
  2. 主播的节目被打call后,能够手动将打call值转化为曝光度;亦或平台直接将打call值转化为曝光度的提升,并告知到主播打call值为节目的曝光度提升了多少。
  3. 用户只能对同一个节目打call一次,打call后用户无法从页面上得知自己是否已打call过,页面应给出相应提示。

优化建议:

  1. 活动规则限制每个用户每天最多打call两次,因此页面上打call选择部分的左右活动按钮显得多余,建议去掉后直接展示“1次”和“2次”按钮。用户的选项会高亮放大显示。
  2. 小雅下方的提示语“点击小雅为主播打call”对活动的解释不足,改为“点击小雅为主播打call,送TA上首页”,帮助用户理解打call的含义,也能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3. 小雅下方添加打call值的进度条,进度条和“活动说明”页的进度条相同,能直观的让用户感受到打call的成就感。进度条不展示具体打call值和预计曝光度数值,因为用户不需要了解过多的复杂数据,打call值的具体数值和能够兑换的曝光度只需要对主播可见。
  4. 底部的提示语“图和获得打call资格”不准确,跳转的页面实际是对打call作用的说明和目前支持的3中打call方式,改为“打call的正确资源”更加准确。
  5. 用户已经打call过的节目,再次点击打call按钮,页面提示“您已为主播贡献了N个打call值,期待TA的更多节目吧~”,明确提示用户不能再次打call。

2. 激励用户反馈

已购节目激励用户反馈:购买节目的用户是对节目内容了解程度最高的一群人,因此想办法激励购买节目的用户去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对专辑进行评价的入口只有两处:用户订阅列表和专辑的评价页。

笔者建议为专辑评价提供更多入口,并提醒用户写优质评价能够赚取积分。不过结合用户反馈的“积分无实际作用”来看,喜马拉雅应该对积分系统进行调整,让积分真正起到作用,用户才有赚取积分的积极性,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

目标用户群:内容付费用户。

优化建议:在用户已购页的列表中添加功能“评论赚积分”,点击后直接跳转到“发表评论”页,并且评分默认为10分。

用户消极操作反馈:对用户的消极操作,如取消订阅、取消关注,APP应该提供反馈通道来搜集用户意见。目前这一版本只在【首页-推荐列表】有标记为“不感兴趣”、“屏蔽”功能,用于帮助平台判断用户的偏好,“反馈”功能用于收集用户反馈,而【订阅】、【已购】的专辑反而没有反馈通道。

目标用户群:想对节目提意见,但又找不到反馈通道的用户。或者说觉得反馈太过麻烦,直接放弃的用户。

核心需求:用户能够对订阅和购买的专辑方便的进行反馈,并且在取消订阅时能够以选择或填写的方式反馈意见。

优化建议:

【首页-推荐列表】的更多功能中去掉“反馈”功能。用户对首页推荐的内容了解不足,无法对内容做出太多评价。可以保留反馈中的“听过了”选项,避免推荐重复的内容。

在【我听-订阅】列表和【取消订阅】两处添加“反馈”功能,用户的反馈将会被平台收集,并作为平台对内容优质程度的评价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反馈给主播,让主播了解用户的真实感受,并对内容不断进行优化。

【我听-订阅】列表中,点击更多按钮,增加“取消订阅”选项,这里也加上同样的意见反馈流程。

意见反馈的内容包括:

  • 听过了
  • 对内容不感兴趣了
  • 内容质量差
  • 内容音质差
  • 背景音干扰

3. 优化咔嚓及精彩标记功能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和知识类音频节目的推出,越来越多的用户把音频平台作为学习工具。那么记笔记就是随之而来的非常重要的用户需求。对于平台而言,提供笔记功能可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同时积累优质用户内容;对用户而言,补充了笔记方面的用户需求,完善了用户通过音频学习记录的体验。

笔者调研了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发现在线音频APP大多没有笔记功能,猜测原因:虽说在线音频APP内容在不断丰富,推出了越来越多知识付费的节目,但还是以泛娱乐为主(从用户最受欢迎的内容来看),所以目前都没有上线笔记功能,但未来是一种趋势,喜马拉雅的咔嚓笔记功能算是试水。

喜马拉雅6.6.66版本上线了咔嚓功能,支持在音频播放过程中截取片段,添加视频、字幕,后发布到动态。在这之前的版本,还支持精彩标记功能,即在音频播放的某个时间点标记为精彩,可在播放进度条上打上标记,点击可直接跳转。

笔者目前体验的版本6.6.84,上述两个功能都已暂时下架,正在优化升级。目前版本的评论功能,也加上了时间戳标记。

知识付费类的APP得到和知乎都有笔记功能,分析其功能:

  • 得到:得到APP的内容都是PGC内容,音频内容配有文稿,用户可以方便的在文稿中划线添加笔记,生成笔记后文稿高亮显示有笔记的片段。笔记支持设置标签(亲测无效)和设置是否公开,公开的笔记将会发布到“知识城邦”,并且支持点赞、收藏等一系列操作。得到APP还支持用户自定义创建笔记本功能,这一功能是其他APP没有的。
  • 知乎:知乎会员专栏也是PGC,但内容形式更丰富,包括盐选专栏、Live讲座、电子书、有声书、讲书和杂志,其中除了有声书是开通会员后仍需付费的内容,其他都带有文稿。知乎的笔记功能也是基于文稿的,用户长按文稿内容,对内容进行划线标亮或划线添加笔记。笔记同样可以公开(发布到个人动态)和同步到想法(和公开的区别是什么?),支持点赞、收藏等操作。 知乎APP没有单独查看笔记的页面,查看以前的笔记需要沿着路径【课程-查看文稿-我的笔记】才能看到。

参考了竞品的笔记功能,回归到喜马拉雅自身,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喜马拉雅的内容为PGC+UGC,内容类型多而复杂,大部分音频内容没有文稿,或文稿内容简单(有的主播会给提纲或者图片)。虽说在文稿上写笔记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但由于文稿缺失,基于文稿来实现笔记的方式对喜马拉雅来说不可行。
  • 由于内容文稿的缺失,通过音频内容识别的方式得到文稿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 在文稿的基础上记笔记,用户回顾时可以参照文稿,以文稿为基准。没有文稿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将音频内容截取下来,作为参照,方便用户定位笔记的出处。
  • 笔记功能一方面可以记录瞬间的感想、灵感,主要起学习记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布到动态或分享到圈子中,主要起互动、娱乐的作用。笔者猜测这也是之前的咔嚓笔记支持制作成视频的原因。

优化建议:

  • 记录笔记时,丰富文稿的添加方式。用户除了可以手动输入内容(文字、图片等)之外,还可以复制主播的文稿和智能识别音频中的内容。
  • 优化笔记的展示形式,满足用户最基本最朴素的需求:可以一边听音频,一边查看笔记。
  • 笔记支持音频和视频两种形式,音频是最基本的形式,也是默认的选择。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添加视频。
  • 笔记创建后可以再次修改,但发布到动态后的笔记不能修改,只能再次发布。
  • 将精彩标记功能融合到笔记,笔记标记为精彩后,可在播放进度条中表示出来。

下图为使用咔嚓制作笔记的流程图:

整个流程是从音频剪辑、视频添加、文稿添加到发布的过程处理,具体的流程细节如下:

音频裁剪:在播放页添加“咔嚓”按钮,点击按钮后跳转到音频截取页面,拖动音频截取框,控制截取长度(5-30s)。左下角“添加视频”按钮可以为音频添加视频,若不添加,笔记默认保存为音频。

视频添加:提供默认的视频模板,用户也可以自定义上传。如果上传视频时长超过音频则截取多余部分,时长不足则重复播放。

文稿添加:提供三种方式添加文稿,三种方式添加的内容可以叠加。

  • 手动输入:用户手动输入文字、图片等形式的内容。
  • 智能音频识别:智能识别音频中的内容,识别完成后用户可以手动矫正后添加到文稿。
  • 从文稿添加:复制主播文稿中的内容。从文稿中添加的内容在显示上应该区别于用户自己添加的内容。

发布:默认笔记保存到咔嚓笔记,仅自己可见。发布时也可勾选“发布到动态”(后续可优化同步发布到圈子)。发布后该条笔记将默认标记为“精彩”(播放条中生成标记),可在咔嚓笔记中去取消“精彩”标记。

咔嚓笔记列表:笔记列表支持按音频/视频、按专辑筛选查询笔记。咔嚓笔记和精彩标记都会被记录下来。原功能列表是通过时间轴展示的。音频内容只展示开始标记时间,点击即可开始播放;视频内容也可直接开始播放。

优化建议:

  1. 笔记卡片列表:笔记卡片通过播放图标的形状区别音频和视频,音频为圆形图片,视频为方形图片。右侧的详情,第一行展示笔记内容的摘要部分,第二行展示节目标题。
  2. 更多:点击笔记卡片右侧的更多按钮,可对笔记进行编辑、删除、取消精彩标记操作。
  3. 按专辑筛选:按专辑筛选后,笔记卡片的展示风格相同。

4. 优化节目列表和播放列表

音频节目的播放和音乐类APP的播放功能类似,都是用户将节目添加到播放列表,系统再按照用户的设置来播放。笔者对比了喜马拉雅、竞品蜻蜓fm和有相似功能的网易云音乐的播放功能,发现音频类APP和音乐类APP有挺大差别:

  1. 三款APP都能够修改播放顺序,当然这是播放功能最基本的功能,音频类APP为了满足剧集类的节目还支持调整正序/倒序。
  2. 蜻蜓fm和网易云音乐都有按钮跳转到内容的来源,蜻蜓fm可以点击“查看专辑”后退,网易云可以点击“播放来源”跳转回来源页面。
  3. 音频类APP的播放列表每一项支持下载操作,而音乐类APP的播放列表支持将音乐从列表删除。除此之外,网易云音乐还支持一键收藏播放列表的全部音乐。

分析以上差异的原因:

听音乐时长短,灵活性强,随机性强,重复性强。而收听音频节目,时长更长,连贯性更强。音频内容一般来源于专辑,通常是从专辑进入播放,这种情况下用户一般来说没有修改播放列表的需求。

但除了专辑之外,喜马拉雅也支持听单。听单内容更分散,一般来说是为同类内容创建听单,再加入来自不同专辑的内容,这就和听音乐类似,音乐类APP中创建歌单是很常见的操作。

音乐类APP的播放来源分散,因此网易云音乐就有了跳转到播放来源的功能。除了听单之外,喜马拉雅的各个分类下还有一键播放精选内容的功能,也和听单相似。

听单:满足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聚合特定节目内容的需求。典型用户应该为深度用户,用户不再满足于平台提供的内容组织形式,而是要自己去创造内容。通常用户需要在听过足够多的内容后,才能创建听单。

优化建议:由于喜马拉雅也支持听单和一键播放精选内容这种音频来源比较分散的形式,因此笔者建议借鉴音乐类APP中能够任意修改播放列表的功能,增加播放列表的个性化定制能力。

专辑节目列表,节目右侧的“下载”按钮改为“更多”按钮,展开后支持节目的播放、添加到听单、下载和分享功能。这个建议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单个节目,能够向播放列表中添加某个节目。

播放列表长按节目标题支持拖动。拖动可调整节目顺序和删除节目。长按拖动生效后,页面顶部展示删除热区,节目拖动到热区后可被移除播放列表。这一功能是让用户能方便地调整播放列表内容。

五、总结

在线音频行业从发展时期走向成熟阶段用了七八年,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稳定的商业化道路。相比于发展快速的垂直领域,在线音频可以说是一个“慢热”的行业。

喜马拉雅作为行业的头部玩家,在几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布局,提升平台的竞争实力,喜马拉雅的各项用户数据也让其他平台望尘莫及。

内容方面,喜马拉雅在2016年率先与大流量IP合作,打开了内容付费的先河。版权方面,与阅文集团、中信出版社等版权方合作,引入火爆的有声书资源,成为了平台上最受用户喜爱的节目类型。

主播方面,喜马拉雅推出“万人十亿”、“直播春生”等主播招募、扶持计划,吸引主播入驻,打造PGC+UGC+PUGC的多元内容生产模式。

在线音频未来的增长点,会产生在儿童生态和场景生态中。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儿童内容的音频市场也有极大的开拓空间。喜马拉雅早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儿童市场,推出了喜猫儿APP,为0-12岁儿童提供“听”的成长服务,涉及众多优质资源,根据年龄性别个性化精准推荐最适合的音频内容,满足如睡前故事等特定场景的需求。

未来,随着IoT、5G和语音交互等技术的加持,将会为在线音频行业带来新的商机。智能家居、车载设备和智能音响的音频内容普及,将有丰富的智能终端作为语音交互的入口,提升音频用户的覆盖面。

除去喜马拉雅这些年的成就和生态布局,挖掘用户需求,优化自身产品功能,完善商城和客服体系,提升用户满意度,打造好口碑,还是最基本的产品之道。

 

本文由 @挪威的浆糊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作者的优化功能点写的太赞了!!!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