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竞品分析: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现在和未来

7 评论 53319 浏览 171 收藏 53 分钟

本文作者深度分析了作为竞品关系的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的行业发展,从而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及展望。值得一读!

体验环境:

  • 手机:Android 6.0.1 MI 4
  • 豆果美食:Android v6.2.4.2
  • 下厨房:Android v5.9.11

一、行业背景

从易观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预计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8.3亿人,较2015年增长0.5%。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在8.9亿人左右。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会持续扩大。

巨大的市场,使很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传统的或者创新的,涌入移动互联网市场。

图片2

图片3

二、市场状况

作为“衣食住行”中的“食”,可以说是人们平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属于高频需求。餐饮行业也在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拓展着互联网的边界。

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以外卖,生鲜,菜谱等形式缩短用户与食物的距离。吃饭的方式,也逐渐从简单,到品质。无论是外卖,还是在家做菜,用户逐渐开始重视食品品质,以及健康。

当然,也有一些创新的方式,比如餐饮O2O,请大厨来家做饭,餐饮社交,通过餐桌共享结交志同道合气味相投的朋友等。

如果说外卖是工作或学习生活中,没有过多时间的情况下的被动选择,那美食菜谱一定是工作或学习之余的时间里,追求生活品质人群的最佳选择。

“舌尖2”使国内再次掀起美食的狂风,全国各地的餐饮实体店也已经纷纷效仿“舌尖2”推荐的菜品,这是美食菜谱类APP的较好切入时机。

外卖市场的鱼目混杂,以及实体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担心的问题。尽管外卖市场已经开始整顿非法经营者,实体餐饮行业的视频安全问题也在加大力度的检查和处罚,但是与行业健康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越来越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愿意花一些时间去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也更愿意选择回归厨房。

1、国内市场现状

从下图24小时活跃用户时段来看,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午饭和晚饭的时间用户比较活跃,尤其11点到12点达到一个峰值。总体上,用户对外卖菜谱APP使用习惯集中于午餐和晚饭前半个小时左右,人均使用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

图片4

但是,根据下图易观千帆的数据来看,2016年4月到7月之间,下厨房、豆果美食、好豆菜谱和美食杰的月活人数统计,下厨房以明显优势稳居第一,到七月,豆果美食和美食杰部分伯仲,而好豆菜谱出现稍逊一筹。从趋势上看,整体四款应用都处于100万至200万的下滑。

从启动次数来看,下厨房的启动次数有明显的增长,2016年4月到7月之间,增长约4000万,遥遥领先于其他三款美食菜谱类APP,可以看出下厨房APP的用户使用频率还是蛮高的,且处在增长阶段。

图片5

图片6

2、国外市场现状

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全国饭店业联合会(NRA)2015年出炉的数据,全美的餐饮业市场总量大约是7092亿美元,占到美国国民经济总量的4%左右,而且在过去几十年中无论是经济情况是好是坏,餐饮业的销售增长从未间断。统计还显示,在过去的16年间(跨越两次经济萧条期),餐饮行业的就业增长率始终跑赢国民经济增长的大盘。

图片7

信息来源:http://www.restaurant.org/Downloads/PDFs/News-Research/research/Factbook2015_LetterSize-FINAL.pdf

在一项由几个专门开发菜谱移动应用的公司做的调查中发现,实用英语的国家中,有四分之一的iPhone/iPad用户喜欢自己下厨。另外,美国全国饭店联合会的统计显示,79%的食客表示高科技让外出就餐更方便,70%拥有智能手机的食客们会在手机上使用几次饭店/菜谱应用,其中34%的食客表示高科技使得他们更经常买外卖或去饭店吃饭,而32%的拥有智能手机的食客更愿意使用移动应用而不是传统方式来买单。

应用市场的火爆是前所未有的。截至2015年,全球的应用的总收入是 411亿美元,预计2017年,每年的应用收入预计为770亿美元。下面是应用市场的概述:

图片16

信息来源:http://www.startup-buzz.com/cooking-apps-revolutionizing-cooking-industry/

根据上表可知,安卓的用户数最多,有900百万,安卓应用市场的应用数量有2200亿个,平均每个APP的收入为1125美元,相比较iOS版本应用的平均收入会多一些,可能与iOS的用户群经济条件大多好于安卓手机的用户群有关,iOS应用的定价普遍会高于安卓应用。

综合国外餐饮食谱类应用推荐和产品测评,普遍推荐以下五种应用:

1

2

3

信息来源:http://www.startup-buzz.com/cooking-apps-revolutionizing-cooking-industry/

另外,餐饮食谱类市场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同的创新,比如Blue Apron,2012年纽约的公司,他们提供新鲜食材以及相应菜谱的地送上门服务。在食材外送这一业务上,你可以在网站定制不同的服务:2人餐,每周59.94美元,递送3次,也就是能管三顿饭;家庭套餐,每周69.92美元或者139.84美元,递送2次或4次,每次4人份的食物。如果仅是提供食材的话,其实价格不便宜了但是递送时会附带菜谱,使得你可以学会很多大厨的做菜方式,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做菜还是蛮温馨的。

除此之外,相对于国内大众点评这种用户点评的应用来说,ChefFeed不同于大众点评,它是一个只能厨师推荐美食的应用平台,深入连接周边美食和餐饮文化。

三、确定竞品

从国内市场的四款产品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月活还是启动次数,下厨房和豆果美食属于第一梯队,高于美食杰和好豆菜谱,而下厨房的各项数据均高于豆果美食,所以确定下厨房作为豆果美食的竞品进行下一步分析。

图片8

四、竞品概述

产品发展史

1、豆果美食

(1)豆果美食版本历史(0以上版本)

  • 6.2.0.8:上传菜谱、上传美食、上传帖子放在一起,放在明显位置,发布更方便;上线菜谱弹幕,可以参与讨论;可以加入圈子,方便浏览自己喜欢的帖子,也可以记录美食;新增是屁圈子,每天更新。活动提醒。
  • 6.1.8.2:登录系统优化,身份验证方便;商品页面底部可直接进入店铺。
  • 6.1.6.4:菜谱搜索支持食材组合搜索;离开菜谱编辑界面不再保存,给出提醒。
  • 6.1.1.2:可以添加关联好友。
  • 6.1.0.2:菜谱内有查看食材百科的入口。
  • 6.0.7.2:美食达人、优质店铺可以分享给好友。
  • 6.0.6.2:菜谱分类调整。
  • 6.0.5.2:个人中心支持分享到第三方平台。
  • 6.0.4.6:对上传图片的优化,页面布局调整。
  • 6.0.3.8:秀美食频道:热门话题,增加排行榜,热门用户。

从豆果美食的版本迭代来看,从版本5开始,豆果美食着重对电商节点的功能和界面迭代多一些。相对电商的迭代力度,豆果美食也做了些社交元素的调整,都是公开的留言,关注,而没有私信等更进一步的社交手段。所以,豆果美食的发展方向更倾向于电商。

今年的六月,豆果美食发声,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将重点放在厨房智能电器上,与硬件制造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智能整体厨房解决方案;并依靠庞大的用户数据,为企业提供美食大数据。

仔细想象一下智能厨房,对于不会做菜,又没有时间学做菜的群体来说,也能享受到亲手做出美食的乐趣了,这无疑使平台的目标用户群体放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从美食专家,到有兴趣有时间做美食的爱好者,再到只是有兴趣吃的零基础的美食爱好者。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小白用户打开APP找到想做的菜谱,通过菜谱提供的链接一键购买半成品食材,使只能厨具与豆果APP中中意的菜谱连接,厨具会根据数据提醒用户。比如,加油加到一定的时机,厨具的控制面板会提醒用户OK了,比如先放什么材料后放什么材料,比如先大火再小火等流程,都由只能厨具去控制。

但如果要和只能厨具连接,对菜谱的数据要求比较高,前期在鼓励用户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后,可以考虑加入审核机制,审核达到要求了,可以标注“支持智能厨具”,这样小白就不用担心自己做的菜会被不准确的数据影响了。

就目前豆果美食半成品市集来看,集中于速食,干料等保质期不是那么短的食材,而不是新鲜的经过加工的食材,不太符合我们日常的三餐需求,而食谱中的一键购买食材,实际上是由不同商家发货的。所以,收到的时间也是有差距的,甚至一次多买几道菜的话,还要回去花时间组合一下。可以考虑添加一些使用场景,比如根据用户平时浏览和收藏的食谱数据,推荐一周食谱和食材推荐,可以筛选人数,就餐时间,有什么忌口等条件,推荐的食谱中一键购买可以根据食谱打包,节省用户的分类时间。

(2)豆果美食发展历史

  • 2008年1月 豆果美食成立,隶属于北京豆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为王宇翔。
  • 2011年 豆果网获得盛大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豆果网开始正式地商业化运营。
  • 2012年 1月成为国内唯一平柜AppStore周最佳应用。
  • 2012年  豆果网获得纪源资本(GGV)800万美元B轮融资。
  • 2012年  美食日记手机客户端正式公测上线,当前更名为“写食派”。
  • 2013年  获得高瓴资本、清流资本第三轮融资,公司估值1.2亿美元,成为国内最大美食社区。
  • 2013年 开始试水电商,与顺丰优选等合作。
  • 2014年  举办首届“豆果2013年中国年度美食盛典”
  • 2014年 豆果成为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官方独家网络传播体验社区。
  • 2014年 11月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
  • 2015年 荣登百度移动“年度十大人气应用榜”,荣获“年度生活应用大奖”。
  • 2015年 进军半成品美食领域,为生鲜电商增加了新的商业模式。
  • 2016年 “豆果美食盛典”开幕,并发布最新版“2015中国美食网络发展及趋势报告”。
  • 2016年 豆果美食携手老板电器构建智能烹饪生态圈。

2、下厨房

(1)下厨房版本历史

  • 5.9.8:个人主页、首页升级;新icon设计,优化视觉效果;优化菜谱页面收藏和加菜单按钮的位置;市集商品下单可以积分支付。
  • 5.8.3:在个人主页可以上传作品和菜谱;菜谱的留言改版:下单流程优化了哦,可以更好的买买买。
  • 5.5.6:信箱的对话列表可以删除,不想看的对话眼不见心不烦;分享菜谱到微信或微博,你会发现分享文案更懂你的心;市集商品评论取消字数限制,欲言又止的心情我们懂。
  • 5.5:增加即时通信功能,方便厨友之间交流。在市集购物时也可直接与商家沟通、咨询;菜谱浏览有了大图模式,更清晰的菜谱图,更友好的交互,助你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厨师;修复了这样那样的bug。
  • 5.4:现在手机上创建菜谱的功能更完善,添加独家标识、推荐至分类;发现好友模块中增加了个人简介及TA的作品图片;搜索时提供了相关建议词,让你的搜索更高效;市集增加地域定位选择。
  • 5.2.2:增加微信支付方式;优化首页搜索菜谱;商品详情页增加商品推荐;消息提醒中展示作品的描述;消息提醒中的菜谱留言类型可直接跳转到菜谱;优化视频播放。
  • 5.2.0:商家可以对商品评价进行解释;商品评价增加有用、用户留言功能;商品评价可以同步到个人主页及关注动态;个人主页增加了买买买模块;购物车增加下拉刷新功能;社区发帖强制绑定手机号;优化分享到朋友圈的商品评价图片;优化分享到微信的逻辑,防止分享失败。
  • 5.1.0:商品详情页改版-增加图文详情-评价优先显示晒图-评价列表按照晒图/全部分类展示;增加在店铺内搜索商品的功能;首页【买买买】页面优化;早中晚餐话题优化。

从下厨房的版本迭代可以看出,从版本4开始,下厨房开始添加社交元素,比如市集增加分享功能,个人主页可以查找好友,市集增加定位功能,同时可以和周围的厨友互动等。这些功能的增加好像都是在为基于LBS的社交做铺垫,线上无论多么活跃,把粉丝聚集到线下,使陌生人产生以食物为线索的弱关系,是长时间维系产品中用户的很好手段。

包括前段时间下厨房在做的有点田,搭建平台、引入农场是下厨房实现商业化的一种尝试,都体现了下厨房努力使普通用户(非深度用户)尽量降低参与门槛的参与到线下的活动或者社交中去,以下厨房为平台,留住这些用户,增加用户的粘性。

基于这一点,我联想到了小米的核心营销观点“参与感”,利用论坛沉淀用户,利用人性化且全面的客户服务,米粉线上和线下活动,包括每年的米粉节日,去聚拢用户,传播口碑。

那么下厨房为什么要做LBS呢,笔者查阅了近期相关的新闻,认为下厨房做LBS的初衷应该是达到以吃会友的目的,但因为具体的运营方案还不清晰,所以把“周边”节点的社区隐藏在“信箱”中很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所以,下厨房LBS处于探索阶段,要如何去运营,发展方向是什么,还不是很明朗,有可能需要用户去发掘。

(2)下厨房发展历程

  • 2011年3月 下厨房网站上线运营,隶属于北京瑞荻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为王旭升。
  • 2011年7月 下厨房APP发布。
  • 2012年6月 获得天使湾和九合创投天使投资。
  • 2012年10月 获得联创策源和挚信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 2014年11月 “市集”上线,开始电商运营。由一个菜谱工具类应用成功转型为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平台电商属性的家庭美食入口。
  • 2015年7 月,宣布已完成B轮3000万美金融资,由华创资本和京东领投,挚信资本、联创策源等跟投。
  • 2015年12月1日,易果生鲜宣布与国内知名在线家庭美食导流入口“下厨房”宣布达成排他性合作。
  • 2016年下厨房成为家庭美食第一入口。

2、产品定位与slogan

5

豆果美食的产品属性偏向“社区+电商”,利用拥有美食精准用户的优势,引入电商平台,豆果更偏上于与高端平台合作,注重社交。

下厨房是一个集工具、社区和电商为一体的产品。主要满足用户4类需求:

  1. 查询美食做法;
  2. 分享美食做法与美食作品;
  3. 围绕美食进行交流;
  4. 采购食材、厨具等物品。

3、用户画像

性别分布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性别上,四款产品都有超过75%的用户为女性;从地域上,四款产品都有超过50%的用户在超一线城市或一线城市;从年龄上,四款产品用户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可以推断出应用的目标用户集中在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白领或者家庭主妇,掌握厨房经济的主导权,在一线或超一线城市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注重生活的品质,善于使用菜谱类APP。

图片9

一类用户画像:

白领小美

  • 本地人,出生在北京,名校出身,上市企业工作,高端写字楼,在超一线城市工作,工作较忙。
  • 刚刚结婚,注重生活品质,注重食品质量;
  • 餐饮习惯:中午通常在公司吃,晚上会回家做菜和家人一块吃,周末有时还会和爸爸妈妈露一手。
  • 特征:追求生活品质,偏好高端新鲜健康食材。

二类用户画像:

白领小二

  • 普通国内大学毕业,出生在三线城市,在一家一线城市中小企业工作,租房一族。
  • 单身,经常带饭去公司吃,会挑一些快手菜学习。
  • 有很多朋友,平时下班或者周末会与室友或者朋友聚餐,通常选择每人做菜彰显厨艺。
  • 特征:本科,在奋斗时期,年薪少,实用主义。

对于一类用户来说,优惠、促销活动都是其次,需要购买生鲜,或者看到想学的菜会点开常用的菜品APP做菜。线下烹饪学习活动,健康饮食菜谱和知识普及比较重要。

对于二类用户来说,优惠、补贴、促销活动都是比较重要的指标,活动提醒,预售提醒需要多关注这类用户。

地域分布

图片10

年龄分布

图片11

社交元素

QQ截图20161019113008

五、Android客户端产品界面与功能对比

1.功能模块对比分析

(1)豆果美食

图片14

豆果美食APP端(Android)6.2.4.2版本功能模块

豆果美食底部导航栏分别是首页,圈圈,发布,购好货,我的五个模块。首页是菜谱的页面,圈圈模块属于社交模块,你可以加入各种圈子,查看帖子,与楼主评论互动,购好货属于电商模块,场景和帖子结合,使广告与商品的广告毫无违和感,我的则是用户个人信息。

(2)下厨房

图片15

下厨房底部的导航栏分为下厨房,市集,信箱,我四个模块。下厨房是首页菜谱模块,市集是电商模块,信箱是社区交流模块,我是用户个人信息模块。

二者都是基于首页-商城-社区-个人为框架设计的,逻辑结构都比较清晰。

在框架上,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 下厨房有LBS定位,可以根据定位推荐产品,首页就有入口,不用用户切换底部导航。
  • 下厨房首页有厨房问答分类,里面有对做菜技巧方面的提问,也有关于食物保存的提问,提问很实际,是生活中遇到的,但是菜谱中又有可能没有提到,弥补做菜细节的空缺。同时,可以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提升社区活跃性。
  • 下厨房可以@厨友,厨友社社群线下活动。
  • 下厨房LBS定位可以看到周围的人和距离,与你周围的人互动。

2.界面对比

(1)启动页

下载应用后初次启动,两款APP的初次启动页均是文艺小清新风格,豆果美食以白色为背景,下厨房是佳肴加蒙版样式,均符合该类应用整体定位。豆果美食和下厨房,再次启动时,启动页会有广告。下厨房的广告是自身应用中电商的零食打折广告,豆果美食是与电器商家合作,推的免费领取的活动广告,同时豆果美食在进入主题界面还有一个类似弹窗广告,是菜谱比赛的广告。

A

(2)菜谱首页

B

首页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户操作流程上

豆果美食把发布(菜谱,帖子,记录美食)放在导航明显位置,且别人的菜谱中的学着做以浮窗的形式展示,比下厨房的底端展示更靠前,所以豆果美食总体上更倾向于让用户多发布话题。而下厨房却把发布和创建菜谱放在左上角不是很明显,下厨房注重的是买原料然后学做,看到菜谱-收藏原料-买原料-做菜,上传-分享,流程完整。

2)主界面分类上

豆果美食中的今日最新,精品菜单,视频专区其实都是菜谱,可以考虑把今日最新和精品菜单合并做成一个入口后再分流。而对于下厨房来说,主界面中的四个分类都是引流的过程,买烘焙为了引流到电商,厨师问答为了补充菜谱的不足,排行榜和下面的本周流行菜谱稍显重复,排行榜是经过编辑属性的精品菜单,包括视频类的菜谱。

3)使用场景上

下厨房在首页中间分早餐,午餐,晚餐三个场景,打开后是用户上传的作品,且有对应菜谱的链接。此时,可以点赞评论圈厨友,更可以看菜谱试一下。用户作品和菜谱形成闭环。

4)用料购买上

下厨房考虑到用户会有中情况是想做一个菜,但是暂时不想购买,比如想回家看看缺什么食材调料后再买,此时可以用到菜篮子,防止购物车东西杂乱,菜篮子是按照菜谱分类的。但是另一方面,这无疑为看菜谱到购买这个流程多了一环,也可能在这一环丢失用户。用户如果有需求可以考虑添加。

(3)分类导航对比

C

D

上面一排是豆果美食的分类,下面一行是下厨房的分类。

从整个二级菜单的实用程度来看,菜单越简单越没有深度越容易让用户接受。比如下厨房属于将分类平铺在分类界面菜单中,不需要再将热门分类点开就可以看到,随意点开一个分类即可看到浏览量比较多的菜单,一步到达分类菜谱中,不需要用户多次选择。但是对于推荐的菜单是如何跨越重重选择进入我的视野就不是很清楚了。如果豆果可以结合让用户尽量少的操作达到菜谱终极目标,加上当前对分类菜谱的筛选(综合最佳,收藏最多,做过最多)便是极好的。

从分类图标上,豆果美食的分类图标在左上角,且一眼看不出这个图标是干嘛用的,可能豆果美食更倾向于让用户自己搜关键词;下厨房把菜谱分类放到首页的明显位置,给没主意的用户一个直接的入口选择。

从使用场景上,下厨房加入宿舍、宴客、野餐等场景。考虑到宿舍的学生党做菜物料的简陋,但是这同样是一批不小数量的用户。豆果美食同样有二人世界,月子餐等场景,但似乎没有那么直观的既视感。

(4)电商

1)整体

E

F

上图上面一行是豆果美食的电商界面,下面一行是下厨房的电商界面。

从界面布局上看,均为上下结构,且都有的元素为分类,推荐(店铺或商品),主题或专场,上架商品,且第一屏界面都有对自己主打商品的广告。下厨房的广告面积过大。

豆果美食的搜索功能显得重复,操作后跳转界面是一样的,感觉右上角和屏幕中上侧留一个就可以了。

从分类方式上,看似类似,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豆果美食的二级菜单有点小,不容易准确选择。豆果美食的分类包括半成品,粮油调味,烘培美厨,休闲食品,精选生鲜,进口食品,酒水茶饮,厨房电器等多个品类。其中,半成品放在分类标签的第一位,足以看出豆果美食对半成品销售的重视。下厨房的市集分为烘培,果蔬生鲜,器具,方便食品,进口食品,调味品等分类,品类涵盖也十分齐全。下厨房还经营着UGC的美食产品,瞄准小清新和长尾。

从商品界面上,下厨房对商品文字描述的排版更舒服,文字大,且有介绍的链接,笔者随意打开了方便食品的标签,竟然看到伏牛堂的米粉,而且伏牛堂的故事也在里面,随意又可打开了螺蛳粉先生,涨了螺蛳粉的知识。有时候可能评价很重要,但是买之前商品的介绍信息也是决定着你是否对这个商品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豆果美食相似于淘宝界面的商品和简介,注重店面的评价和权威性(正品保证,产地直供,售后保障,权威监管等方面体现)。

关于支付方式上,豆果美食支持支付宝,微信,Apple Pay,银联卡四种方式支付;下厨房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没有打开其他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性化推荐上,豆果美食会根据一个人收藏的菜谱,推荐食材,同样会推荐你促销产品(促销产品的顺序不知道有没有个性化)。而这一点下厨房是推荐好店的方式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另外,在下厨房的热门主题中,爱尝鲜需要会员积分,而会员的积分需要购买平台上的商品,有积分门槛和积分规则,刺激了平台上爱尝鲜的用户的购买欲望,也刺激了整个电商平台的运作。而豆果美食是利用抢购的倒计时诱惑购买冲动的用户,这种方式同其他电商相比好像没什么创意。

(5)购买流程

豆果美食

豆果美食购买流程

下厨房

下厨房支付流程

相对于下厨房,豆果美食现支持的支付方式更多,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还支持银联卡支付(包括信用卡和储蓄卡),以及豆果钱包。但目前看,豆果钱包来源于通过上传作品得到的赞赏。两款产品均有优惠券,豆果美食的首次下单没有优惠券,下厨房新用户即有两个优惠券,鼓励用户下单(但是截止日期时隔三个月,时间有点长,用户会忘记的)。

(6)社区

G

M

下厨房和豆果美食都有社区的分类,上面一行为豆果美食的社区,名叫圈圈;下面一行为下厨房的社区,名叫信箱。

对于豆果美食,你可以选择加入你感兴趣的圈子,或者直接看帖子。圈子的名字除了前三个圈子,其他的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只有点进去才能知道里面写了什么,通常是用户写的做菜和做菜的故事。可以评论或者关注某个用户,但是没有私信功能,互动基于公开的,社交性也就没那么强了。

对于下厨房,在没有加厨友的情况下,信箱里没有东西,起到feedback的作用。把周边,市集讨论区,和线下厨友社隐藏到了右上角,推测可能是为了可以集中和厨友交流,而不是群聊。但是下厨房对平台上的用户互动性增强了。

下厨房通过定位引导线下互动。把周边独立于讨论群,推测可能为了方便周边的厨友更容易线下切磋厨艺吧,鼓励和方便用户线下的交流。包括厨友社也是将线上用户往线下引导。对于豆果美食,的确有部分城市有豆果的体验店,但尚未成规模,在成规模之前,建议多建立一些线下活动,使各地粉丝形成规模,促进线下体验店的成形。

(7)登录界面

1)注册流程

N

O

  • 豆果美食:注册→填写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填写验证码→填写昵称,设置密码→进入主页。
  • 下厨房:注册→填写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确认号码发信息→填写验证码,设置密码→完善昵称和头像,完成→进入主页。

整体流程步骤数量来看,下厨房会多个验证确认的步骤,但是下厨房少了设置昵称的步骤。注册完都是转到个人信息的界面,可以考虑转到首页,做个导引,方便用户第一次使用。

2)登录流程

P

登录的流程包括输入手机号/邮箱并输入密码登录,两款产品都支持QQ,新浪微博第三方登录方式,豆果美食支持微信登录,下厨房支持豆瓣登录,这是两者第三方登录的区别。

对于第三方登录方式的账户,可以找到手机号或者邮箱,无需完善手机号或邮箱信息。

对于密码错误的账号,豆果美食没有密码错误的提示,下厨房有密码不匹配的提示。

临时登录:下厨房支持手机短信验证码临时登录,有些累赘,但是暂时不支持微信登录,也算是个过渡的方式。建议支持微信登录后,可以移除临时短信登录。

(8)食材搜索功能设计对比

Q

R

在分类上和布局上,豆果美食的搜索分类成菜谱、用户、商品三类,默认是菜谱,搜索框下有三种分类的切换,界面友好;下厨房分为菜谱、厨友、菜单三类,菜单是用户上传的,比豆果美食多了些社交属性,豆果美食比下厨房多了些电商的属性。

在相关搜索显示上,豆果美食搜索西兰花得到的相关搜索更多。

五、商业模式异同

下厨房的盈利模式

1、精准广告投放

下厨房的广告投放总体有三种位置:一是启动界面,最近多见电器类和零食,自己的平台都有经营,相当于给自己打广告;二是放在菜谱首页的下侧,目前主要是烘焙学院比赛和奶粉软文,可能会有天猫等电商的软文广告,部分活动属于自己平台的活动;三是菜谱中食材或者工具的广告。

2、电商分成

(1)与C端卖家合作的电商佣金模式

与淘宝一类的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市集是长尾品类的开始,这些品类是在淘宝上销售的短板。淘宝上关于食品的评论与衣服不一样,用户往往无法给出细致、形象和丰富的评论,这样使得用户不容易通过评论直接对不熟悉的食品做出购买决策。所以,淘宝的决策体系并不能很好的承载下厨房市集中的小众的长尾食品,这给美食社区这种垂直的产品提供了机会。

市集中的商家大多数是消费者,比较有特色的是,很多商家卖自制的食品,加上浓厚“文艺范儿”的描述,社群的口碑宣传,形成食品类商品独特的垂直电商。

(2)与B端商家合作

通过与电器类商家合作,赚取流量佣金;通过一些软文广告,宣传其他大品牌的电商。

3、周边消费品

下厨房与平台的美食达人合作出版美食类图书,以美食作家,电商的分成形式赚取佣金。

豆果美食盈利模式

1、精准广告投放

豆果美食的广告总体有三个位置:一是启动页,和启动页后的首页弹窗广告,多数合作商家的活动广告;二是首页菜谱列表中其他知名电商的广告(京东,天猫等);三是菜谱中食材的广告。

2、电商分成

购好货中有B端商家,也有C端商家,与下厨房相似,通过与B端商家合作引流,赚取佣金,通过认证C端商家,从中赚取平台利润。

3、线下体验店活动

通过在线下组织体验活动,周期性活动手把手教大家制作美味的料理,营造线下粉丝经济,创建良好口碑,实现线下活动线上导流。

4、数据输出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对主流用户的购物行为习惯的挖掘,有利于厨具电器类商家设计产品,也有利于科技公司关于健康管理软件的指标监控设计。

六、结论

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同质性

从初始定位上看,豆果美食与下厨房都是美食菜谱类APP出身,有着相似的菜谱这一基本功能,这是聚集用户的基本条件,使得两款产品的用户属性有些同质化。

从主营的业务来看,豆果美食与下厨房都包括菜谱,垂直电商,社交的元素。

但从菜谱这一功能,豆果美食的交互体验比较好。浮窗形式的一键购买,评论弹幕,学做拍照和收藏,使用户无论到菜谱的哪个位置都能进行购买,评论,传作品,收藏的操作,悬窗的效果区别于底部导航的展示方式,更加符合二级菜单的展现方式。但是悬窗的选择项目比较多,没有集中性,容易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可以考虑减少悬窗中的选项。建议只留一键购买,评论和收藏,且评论放在文章尾部较合适,学做是做完了这款菜,才会有上传作品的需求。所以不属于高频的需求,放在文章尾部较合适。

相比较而言,下厨房的界面字体比较大,菜谱的底部是与首页底部导航类似的选项,包括收藏,(一键买齐),加入菜单,交互上选项之间缺少界限,不是那么顺。菜篮子和菜单有点重复,菜单同时和收藏有点重复,菜单属于收藏的一部分,只是多了个分类的选项,建议精简这部分的层级关系,可以将自己收藏的菜谱分类。

从商业模式上看,广告收入,电商合作收入,是二者的盈利相似点。

从slogan上看,豆果美食的“开启美味生活”与下厨房的“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下厨房更显得文艺一些,符合年轻文艺小清新群体的文字表达习惯,后期做宣传也可以从此类群体的美食与爱的故事中下手;豆果美食,具有普适性,简单易懂,可以被任何年龄层次的美食爱好者接受,但同时也容易被忘记,排他性不强。

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差异性

从发展方向上看,下厨房偏向社交元素,豆果美食偏向智能厨房的搭建。当前下厨房已经可以基于LBS定位与周边厨友互动,私信,关注,甚至查看对方的好友,线下聚餐等深度的社交因素,而豆果美食仍处于弱关系的建立中,没有构建深度社交元素。豆果美食关注的点偏向于与厨房家电企业合作打造智能厨房。战略上方向的差异,可能会使下厨房和豆果美食的目标客群产生差异化。

从商业模式上,豆果美食倾向于大数据输出,与厨具电器类企业合作,形成智能厨房新经济。核心是为消费者提供智能交互体验,豆果提供内容,促成品牌的营销。而下厨房貌似与生鲜电商的合作,想要完善其生鲜电商在供应链和物流商的不足。这也使二者出现差异化,豆果美食对美食吃货小白的培养可以从智能厨房下手,笼络大量外围用户,下厨房深耕社区用户,完善生鲜电商市场。

七、未来展望

借鉴国外

1、切入直播平台,助力社交元素

借鉴YouTube创始人做的直播nom,以美食为主题,去中心化,使每个用户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美食故事(可能会和旅行有关),可以播放制作某个美食的过程,享用美食,如何运营一个餐厅,或者任何与美食发生的故事。可以与美食界的大佬合作,也可以和喜欢晒美食的明星合作,增加直播的娱乐性和权威性。(nom)

2、增加主流社交媒体的查找入口,推荐更多爱美食好友

目前的豆果美食是分享图片的格式,图片加文字加二维码的形式分享到其他社交媒体,从而达到引流的作用。但是,如果对于我们在豆果上的作品,做成文章的形式分享出去起个诱人的标题,文章中加入下载和打开豆果美食APP的入口,可能更加直观。

另外,从内容运营商考虑,目前豆果美食支持视频形式的菜谱,但是不支持分享,可以考虑将直观美的东西(精品文章+精品视频)以文章的形式分享出去,按季节和热门事件蹭个热度,会达到不小的影响力。

3、增加场景化元素

可以针对一些主流年龄段的用户的生活现状,设计一些场景,去吸引该场景下的用户群体。比如分类中加入宿舍,工作简餐,周末等关键词,去提醒用户“嘿,即使你没有完美的厨具和环境,你依然有权享受美食生活~”“嘿,朋友!周末了来做个新式菜品吧~”(Sorted )

健康饮食牌的话,可以考虑分流用户,经营个被普遍认可的有机田。这个操作可能比较麻烦,长远考虑的话,可以先从寻找合作商角度布局。

考虑到豆果美食的发展方向倾向于与厨房电器企业合作,推出智能厨房的生活理念,对于半成品模块就不该只有速食食品和干货了,因为不符合一般用户对于三餐的要求和对营养的追求。建议加一些场景,比如秋季必备周食谱食材一篮子推荐,根据食谱的食材打包半成品,尽量don’t make them think。

对于需要用户再处理的食材,可以考虑在包装上表明常用的菜,如何处理等小tips,以给小白用户充分的食材服务。这方面可以考虑和顺丰等生鲜物流企业合作,搭建速运新鲜品质的半成品速运。

4、增加共享经济元素

目前豆果美食的用户地域集中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经济基础偏中产阶级,可以考虑试着利用共享经济,比如租用野炊工具,厨房场地,在旅行中学做当地美食等,都是对偏低中产或者学生党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参考国内

1、引流:为国内网络美食节目提供场地

《舌尖2》的热播无疑同时火了把豆果美食,但是《舌尖2》因为是电视节目,涉及到的观众年龄差会比较大。对于主要用户集中在25-35岁的豆果美食来讲,投资一款国内知名的美食类网络节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投资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单纯的赞助,可以考虑以提供场地,使旅行与美食同在。

2、引流和促活:与各地民间市集合作

如果豆果目前的线下体验店数量和规模都还未成熟,可以考虑与民间市集合作,比如北京的有机农夫市集,“伍德吃托克”等,可以考虑集合电商做线下活动,补充这些市集中用户对于半成品,美食课堂的模块需求。

3、促活和留存:增加LBS定位功能,使社交高频化

下厨房的周边模块,聚集着知道与其距离的吃货们,但可能因为缺乏组织性,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切入美食APP的社交模块。可以考虑增加个人信息的标签,比如性格,美食等习惯节点,以个人行为出发,使别人更了解你,从而产生社交关系。

4、引流和促活:和国内吃货聚集的公众号合作

邀请国内吃货聚集的公众号大V合作,从内容入手,人家提供内容,我们提供平台和电商入口,形成互利互赢的美食生态圈。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豆果美食中的内容的作者,有向其个人公众号去引流,那如果能与类似的大号合作,使豆果美食在微信公众号中也有足够的流量入口,导入到豆果美食中,也算是互利共赢了。

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在公众号大V的文章后面,添加“欢迎加入豆果美食社区一篮子购买食材,认识更多吃货”等图文和链接,达到引流的目的。

进一步,可以以美食达人为中心,建立线下活动的社群,使整个豆果美食的社区分流化,用户会以对吃的喜好(主要因素),对年龄层和受教育层的偏向(次要因素),选择社群,分成小社群后有利于线上线下活跃。

 

作者:Turing,系矫情的互联网从业小白,公众号Aspen:专注小情绪好几年。

本文由 @Tur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亲你好,请问你这篇文章写了多久呢

    来自广东 回复
  2. 哇,深度好文,同问,竞品数据怎么拿到的?

    来自四川 回复
  3. 膜拜膜拜,同问,竞品的相关数据是怎么拿到的?

    来自浙江 回复
  4. 能问一下,要怎样才能发表文章吗?

    回复
    1. 点击你右上角的头像试试

      回复
    2. 你好,请问一下各个app的使用数据 (比如说用户画像,在哪个时间段使用)是从哪里找的呀

      回复
    3. 易观千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