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I 竞品分析——实战演练(上)

4 评论 10547 浏览 76 收藏 21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编辑导语:设计师要如何搭建一款满足用户需求、符合市场需求、且体验感满满的HMI设计系统?也许,你需要先对HMI行业中的同类产品做好竞品分析,进而做好HMI系统的设计策略。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如何做好HMI竞品分析做了总结,不妨一看。

一、前言

为了输出这篇竞品分析文章,我也是够拼了,利用周末的休假时间,预约这四家4S店进行试驾,并进行对车辆的拍照,和销售对话的录音等获取到一手资料,再去做分析、总结这一次的探索。

大家很好奇我为什么想做一份HMI的竞品分析呢? 因为我想做第一个发表实战演练的HMI竞品分析报告,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站酷、百度、知乎都没办法搜索到直接可用的信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更是搜不到任何信息,只有别的行业的竞品分析,站酷平台只有3年前Pursuer设计发表了一篇仅有空调一个模块的竞品分析。

我在写每一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弥补HMI行业的内容,将繁琐的知识通过我写的文章,能够让我的读者们通熟易懂,能够敢于跨入这个行业中去。

这篇文章的主要的核心就是实战演练为主,有关于竞品分析的基础认知我这边就不过多和大家阐述了,竞品分析的方法论等等内容,我就不一一列举,我会直接穿插到这篇文章中去,作为实战演练的一部分。如果大家想看基础知识可以关注一下站酷中的 「斜杠7湿兄」、「郝小七」、「幺零三」这三位作者。

刚开始我和大家一样,想要做一份竞品分析报告但由于实战经验不足,就会打开各大网站搜索相关的信息,但关于车载HMI的竞品分析少之又少,根本毫无头绪,因此我就立马转换策略,先从竞品分析基础知识开始学习,再去结合HMI的内容去实施,输出报告。

我想很多设计师也有一个这样的需求,就是想做一份侧重点在于设计的竞品分析报告,而不是长篇大论什么用户体验五要素,战略层和范围层这些都是我们没有话语权去定夺的,只能去参与会议听取内容而已,但不代表它们对于我们设计师不重要,除非你不想当“将军”。所以这篇文章实战演练的侧重点会偏向于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考虑做一份 HMI 竞品分析报告,本文将从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出发。

我的宗旨就是:所谓一份好的竞品分析报告能够达到易读易懂、简单直接即可,能说明问题就行。

那就开始吧~ 给我可爱的小读者们直接上干货,走ni ???~

二、设计师需要做的任务

我们来看一下设计师是在那个阶段需要参与到竞品分析中去,设计师的竞品分析和产品经理输出的竞品分析侧重点会有所不同,除了确定好竞品,了解他的商业背景后,设计师会从用户路径拆解和交互维度分析,最后再视觉层分析,就是所谓的 #用户体验五要素# 中的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

产品研发过程:一般是项目开始立项后  ➡️  接下来是项目需求输出(PM??‍♂️)  ➡️  再到后来就是产品设计(UX/UI?)  ➡️  后续就是研发开发上线(程序?)  ➡️  最后安排期 HMI系统升级迭代(OTA升级)。

三、竞品分析注重点

先打个预防针,一开始做竞品分析报告,我们应该更注重的是有针对性目的性对比。

在做对比内容的时候,就是要带有强力的目的性的,然后在针对功能和界面进行分析。做竞品分析报告切记不能在没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做分析,如果这样去做分析,最后分析的内容深度会相对比较欠缺些。

所以分析竞争对手产品的整体定位、产品策略,找到新的切入点,切入点也可以从产品架构、交互设计、视觉表现等方面来进行,让自己的产品有着合理的规划。

注意点:既然我们选择去做了分析,那必然就要去得出结论。不能将竞品分析写成产品分析或者是说明书。

我在后半段竞品分析实战演练中,会加入很多结论和个人的想法。

四、竞品的选择

就是和自己做的产品产生直接竞争关系,在使用场景、产品的功能点和目标用户群体一致,这次竞品分析报告中就着重做介绍,直接竞品就是一些车厂比如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比亚迪等头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间接竞品

产品在功能方面与你是一个互补的关系状态,市场的目标用户群高度类似,后续可能会抢占你的市场份额,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在你的项目进行中也可以选择与他达成合作关系,在HMI行业中有很多就是这样的一起创办一个联合研发中心。

举个例子?:V2X领域(车用无线通信技术)。

这是国内TOP ➡️  梧桐车联的TINNOVE V2X、东软集团的VeTalk V2X、中科创达的C-V2X等

V2X是我第一次提到,那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所谓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

车联网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通俗易懂来说,搭配了该系统的车型,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能够通过对实时交通信息的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

除此之外,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还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做出迅速调整,从而实现“零交通事故”。比如:如果行人突然出现,可以自动减速至安全速度或停车。

五、如何收集车载竞品资料

又到了我强项的领域了。“搜商”车载的竞品分析收集的数据、行业资讯与其他的会往往不同,由于他的深度比较广想要精通一个内容,需要搜寻很多资料作为参考依据,这个我深有体会,假设我想了解辅助驾驶这块内容,搜索出来的信息甚至比我大学读过的书还多,好了,介绍一下我搜索的信息的好办法。

1. 预约4S门店试驾

想要拿到一手资料,体验最新OTA升级相关内容,那么你就跟我一样去预约4S店去试驾,这是最简单最直接,效果也是最好的,但是需要复盘的内容和前期准备工作会比较繁琐。

文章前面也有提到,一定要带有目的地去做事情,所以在去4S店的时候,提前要做好需要体验的内容的记录,别到店里面毫无头绪地去体验。

4S店销售员也是一个突破口,他们要完全了解汽车才能创造销售额,因此他们对于销售的汽车肯定你比还要了解透彻,可以通录音那道你想到资源(被逮到,别说我教你们的,可别出卖我啊)。4S店还有拿到资料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使用手册。

2. 汽车测评视频

查看专业的测评人对于车辆的测试,他们会通过驾驶过程中做出自己的理解,站在用户角度反馈问题,对于可用性测试也提供很多数据参考价值。国内想了解更多的测评可以在B站进行检索,甚至连抖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外相对较为资深的测评Chris Harris 、 Grand Tour 、 TopGea。

3. 下载相关——APP

这个不难理解,首先把车厂发布的app都下载下来,为啥?因为他们有社区,本身车厂在推出OTA升级或者新品发布的资讯都会第一时间会发送,还有很多用户会通过社区进行交流、碰撞出很多东西,他们也会写很多关于驾驶的体验报告,这些都是你值得你去拿去做分析报告的。还有第三方的app,比如:#新出行  #盖世汽车 等。

4. 其他获取途径

汽车官网都会将该品牌全系列在售车型内容都展示出,从车辆信息参数、亮点功能介绍、再到设计细节都有展示,还可以在官网咨询客服小姐姐,她们也会为你解答一些内容,亲测有效。最后别忘记给人家五星好评。还可以参加车展,这是能收集到很多素材的重要关键点。

其次就是就是国内做的相对较好的平台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站酷等一系列。最后就是微信公众号,这边我推荐几个不错的账号,# HMI设计 #Apollo智能驾驶体验设计中心 #普修科技 #screens德国 #未来出行实验室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  #King设计研究所(哈哈哈 这是我的账号)。

六、从设计师角度做竞品分析

进入今天的主题,根据上诉所讲内容,我们设计师要做的竞品分析内容已得到明确的方向。

明确竞品选择

我们将选取的四台车是新能源车领域最有代表性、关注度也最高的特斯拉、蔚来、理想以及小鹏四个品牌各自的代表车型。分别是特斯拉 Model 3 、蔚来 ES6 、理想 ONE 以及小鹏 P7。

另一方面,目前在座舱车机在屏幕规格上也分为两大派,分别是横屏布局和竖屏布局。这次选择竞品的4款车型中。特斯拉、小鹏和理想采用的是横屏的布局,唯独蔚来采用的是竖屏的布局。

特斯拉老款的Model S/Model X车型 小鹏新款P5、老款G3也均为竖屏,这次分析主要选择热门车型来作为竞品分析,其余车型的话就不做过多分析啦??? 接下来我们顺便介绍一下热门车型屏幕的分辨率:

  • 特斯拉Model 3 中控屏:1920×1200
  • 蔚来 ES6中控屏 :1600×1400  /  仪表盘:1920×720
  • 理想 ONE中控屏:2608×720 / 仪表盘:1920×720 / 副驾驶娱乐屏:1920×720 功能控制屏:1280×720
  • 小鹏 P7中控屏:2400×1200 / 仪表盘:1920×720

车型屏幕种类案列通过Yes/No 罗列出热门车型屏幕的分类,仪表盘、中控屏、副驾驶娱乐屏、HUD、后排娱乐屏、功能控制屏(俗称中控台屏)。

说句题外话,新款的Model S / Model X是真好看,他们的屏幕也该为横屏,还增加后排的娱乐屏… 比?13还香。

七、竞品交互分析

车机交互体验这个部分,建议只分析核心功能的交互体验。如果想要详尽到各个模块,应该与交互设计师协作完成。通过分析,看看竞品的在交互设计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更好。

我是交互/设计/动效都要做,下面我就捡一些比较重要的功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1. 空调交互方式 VS 大比拼

车辆中空调是我们最常操作的一个功能,我们把Model 3 、 ES6 、P7 、理想ONE 这四辆车空调的操作交互方式拿出来做一下对比,结合中控屏幕中的交互、语音交互、方控操作三个维度来综合进行分析。

2. 中控交互分析

针对于大屏触控来说,我们怎么才能把空调的交互方式做的既安全还便捷呢? 一定要记住安全是考虑的第一要素。

通过上车操作对比发现,这四辆新能源汽车在空调控制设计上面都是相同的想法,就是在首页都有相对应空调控制区域,针对这种交互的设计方式非常的赞同,因为这不需要进入二级菜单就可以直接操作空调,并对其进行滑动操作调节温度变化。

我们看一下这四辆车空调的具体的实际情况,Model 3 、 ES6的中控都是有固定的空调快捷操作区域,理想ONE则是放在中控屏幕下方的控制屏上,小鹏的P7 是做在屏幕的左侧,这也是方便驾驶员的一个操作便捷性,也是符合我们一开始所说的便捷。除了小鹏P7外 其余三个车还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前后风挡进行加热(专业术语 ➡️ 前/后除霜)

接下来再针对中控屏幕交互手势进行做一个对比???。

Model 3 温度 和蔚来ES6 交互方式一致在温度图标区域进行左右滑动,dock栏的风量就不好直接操控了,需要点击后再空调弹窗页面进行增减调节,再中控操作便捷性就不如蔚来ES6和理想ONE了。

ES6 空调手势操作 调节温度和调节风量都是左右滑动,这边就有人问了,在同一区域不会重复手式操作么?蔚来ES6 的解决方案是 ➡️ 在需要调节功能的图标触碰区域不松手对其进行横向左右滑动,如需要再进行对风量调节,就需要松开手再触碰风量图标区域进行滑动即可。

小鹏 P7 空调中的温度调节交互方式,是通过长按左侧的调节温度的区域后,出现调节温度滑块的区域进行上下拖动, P7 风量调节在左侧dock就没办法进行调节,只能在方向盘进行控制风量的增减(这个在后面方控会细致的提到这边就不做过度解读)。

理想ONE 的空调温度调节和风量增减在这四款车型中是我最为喜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可以在任意区域进行盲操,交互方式也很清晰,上下滑动是温度调节,左右为风量调节,并且还有增减时候的声响,这是触控给予反馈很好的交互点,所谓的及时反馈感。

针对中控的交互体验的感觉我给Model 3 、 ES6 、P7 、理想ONE做一个排名:

  1. 最佳 NO:1 ➡️ 理想ONE (操作区域大,在安全和便捷性都排名四款车第一);
  2. 还行 NO:2 ➡️ 蔚来ES6(调节温度和风量 都可以在dcok 滑动完成 操作区域可观);
  3. 其次 NO:3 ➡️ 特斯拉Model 3(调节温度在dcok 滑动完成 操作区域可观,风量则需要再其他页面完成);
  4. 最后 NO:4 ➡️ 小鹏P7 (需要长按再进行操作温度的滑动,长按的交互方式在车机是一种相对不好的交互方式)。

文章中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交流,我们下期见 。

下期文章预告:HMI 竞品分析- 实战演练(下)。

 

本文由@设计界的影帝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剪映

    回复
  2. 等不及看下篇了,养分极高的文章

    来自上海 回复
  3. 啥时候出——下篇

    来自广东 回复
    1. 2月底 应该发出吧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1472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营销指南。
专题
12889人已学习14篇文章
良好的交互规范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团队提高产出,保证用户体验。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交互规范指南。
专题
1419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行业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那么,处于大环境下的产品经理应当如何规划好自身、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向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的职业方向和规划。
专题
20681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商品管理系统属于电商产品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系统,是支撑整个电商产品的核心。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商品管理设计指南。
专题
33844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信息流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和策略?
专题
1613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有效的团队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分重要。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团队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