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上线“视频版知乎”,但第一批用户已经离开了

6 评论 6256 浏览 4 收藏 12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编辑导语:当大厂们陆续推出自己的社区App时,网易也随即上线彼应App,不追风的网易,赶上社区产品密集期。但彼应上确充斥着2021年冷启动时期博主更新的视频,而现今大多博主皆以逃离。那么这款类似小红书与知乎的结合体的App产品是怎样的模式呢?又为何被首批用户抛弃?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你收到过什么样的奇葩礼物?”“想买个大牌护肤品怎么挑呢?”“最近想养一只小宠物,大家有什么想叮嘱我的吗?”……

这些问题并非出现在知乎或小红书,而是整齐地以卡片形式排列在网易新上线的App“彼应”首页。

无论是不是为了“围猎”小红书,或是发“豆难财”,从字节“识区”、阿里“友啥”,到百度“嗨圈圈”,大厂们正陆续推出自己的社区App。

但打开网易旗下这款正式上线近半月的App,彼应上随处可见的,大多是2021年的视频。而那一批在2021年“冷启动”时密集更新过的博主,也有一大批已经放弃了这片尚未开垦完成的新地,再无更新迹象。

彼应,这款既像“视频版知乎”,又有几分小红书模样的产品,究竟是一款怎样的App,又为何被首批用户抛弃?

一、我发心声,你回视频

“你们眼中的摩羯座是什么样子?”

“我就是摩羯座,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应该是能成事、有耐力和腹黑吧。”一个面部是Q版动漫头像的男生在彼应视频中回应。

作为一款“情绪视频互动社区”,“心声”是串联起彼应各个页面的工具,类似于知乎上的“提问”。

彼应首页就是一个个用户的“心声”卡片,点开卡片,就能够看到其他用户对这条“心声”的回应。心声本身附在页面底端,左右滑动则能够看到不同用户的回应。

网易上线“视频版知乎”,但第一批用户已经离开了

彼应首页(左),与针对用户“心声”的回应视频

点击首页底部的“发现”标签,则进入由关注、心声和视频三个入口组成的二级页面。

在心声入口内,一条一条用户“心声”,以卡片形式单列排列,能够直观地看到回应用户数,宛如视频版知乎(见下图左)。在“视频”入口中,点开任一视频也能看到对某一条心声的回应,以及用户互动。“视频”页面的上方,显示着视频分类,如生活情感、美食分享、穿搭笔记等,意图满足用户分类浏览的需求(见下图右)。

网易上线“视频版知乎”,但第一批用户已经离开了

即像知乎又像小红书的“彼应”

浏览下来,整个软件围绕着“心声”形成了一个有问有答的视频社区,看起来颇有新意。但是,如果将视角放在单个用户身上,则会看到彼应的“另一面”。

首先是彼应上的视频“易回难发”。彼应在“我的页面”左上角,设置了一个非常小的“发布稿件”入口,在这里,用户能够自主发布那些与回应无关的视频。与软件内随处可见的“去回应”入口相比,自主发布视频的入口显得隐蔽。

对于一款视频问答社区,这样的设置尚可理解——因为其产品定位决定了,与其他主流社区相比,彼应必须以视频形式回应提问。但它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用户互动、回应心声的门槛过高。

雪豹财经社点开多位发布视频较多的用户主页后发现,如果勾选“仅看回应视频”,那么用户主页剩下的视频数往往骤降。显然,用户更喜欢自主上传视频,而非用视频回应他人的“心声”,强扭也不行。对于一款视频问答社区,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目前彼应上内容的丰富程度明显不足,活水不够。即使在首页上,也很容易刷到2021年的视频,且这些视频大多由已在其他平台上大火的博主在彼应上发布。但点开这些博主的主页,他们大多数都在密集发布了一段时间后停更。

还未等星辰大海,第一批用户就已经离开了。

二、时空错位,有来无回

内容平台上的头部KOL(关键意见领袖),往往是吸引用户的风向标。但彼应显然“引力”不足。

大量初代博主停更后,缺少头部KOL似乎就成了彼应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

从内容社区运营的角度来说,成熟的社区最终应是能够自生长和自循环的,这种自我生长依赖的是内容生产者与普通消费型用户之间的互动,即不断以优质内容吸引到内容消费者,再由两者之间的互动,提高彼此对社区的黏性。

而头部KOL则能提供第一批优质内容,往往是平台的“第一桶金”。知乎在产品冷启动阶段,就邀请了李开复等一大批在业界有影响力的人入驻,并由第一批大V奠定了社区基调,吸引到了更多高质量的用户。

但目前为止,彼应上鲜有活跃的KOL。不过“考古”来看,彼应并非没有请过KOL,而是未能留住这些第一批内容创作者。难以留住他们的原因,在这些停更博主们的账号上已有端倪。

点开这些KOL账号,大部分的内容都是0点赞、0回复。

以头部星座博主“陶白白Sensei”发布的《双鱼座为什么抑郁又该如何缓解》为例,该视频发布在彼应上后,仅获得了2个点赞,0个互动。而同一条视频在5个月后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后,获得了10万+阅读,在视频号上也获得了超2000次转发和点赞。

网易上线“视频版知乎”,但第一批用户已经离开了

同一视频分别发布在彼应和微信视频号的数据

社区类产品留住优质创作者的关键,是其他用户的肯定与互动——悟空问答已经用20亿的教训证明,这是疯狂撒币都无法取代的。

也就是说,彼应在冷启动阶段,虽然邀请了优质内容创作者,但并未引来种子用户。所谓种子用户,主要是那些表达欲旺盛,乐于尝新的普通用户。尽管他们不生产优质内容,却是社区留下优质内容生产者的关键。

冷启动阶段,有KOL,却无种子用户做“土壤”;如今,开始招徕用户时,KOL却已离去。创作者与用户的时空错位,使得内容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难以实现,随之而来的独特社区问答氛围,自然也无从谈起。

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彼应也有着更高的参与门槛。回应时必须录制视频的要求,无疑筑高了参与壁垒。

三、弱水三千,尚缺一瓢

至少从目前看来,彼应想要仰攻知乎或是小红书,机会寥寥。

但若是换个角度,恐怕彼应在网易的使命,也并不是成为下一个“谁”。

在错失短视频、社交等风口后,网易需要彼应做的,或许只是在弱水三千中取到网易需要的那一瓢。比如,这个任务是让彼应在兴趣社区中站稳一角,与网易严选链接,完成生态闭环即可。

彼应能完成使命吗?

经常被坊间传为“慢半拍”的网易,似乎一直擅长于在一片红海中,寻找到自己可以偏安的一隅。纵观网易较为成功的产品,如网易云音乐、网易严选莫不如是。这些产品能挤出一片属于自己小天地的共同点之一便是:网易擅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网易入局时,产品赛道已经较为成熟,有成功案例可借鉴,试错成本自然也更低。网易云音乐诞生的2013年,市场上已有QQ音乐、酷我音乐、天天动听等多款成功产品,网易严选在诞生时,中国电商也早已发展了多年。

但彼应所处的社区产品赛道,恐怕并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可借鉴。知乎与小红书等前辈们还在如何商业化的困境中苦苦挣扎;字节的识区、百度的嗨圈圈等新秀,也并未找到成功的金钥匙,短暂上线后便沉寂于江湖。

网易能在红海中杀出一片天地的第二点,是差异化打法。在过往经验中,网易最擅长的,是在成熟赛道中,通过精细运营打出与头部产品的差异化,获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网易严选上线的2016年,中国电商格局早已稳定,综合类电商由淘宝、京东等把持,垂类电商也有得物等选手,后入局者鲜有机会逆袭。网易严选的诞生,抓住的是互联网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彼时,严选凭借一句“好的生活,没那么贵”,并独创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发展模式,上线第二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近8倍。

网易云音乐起步之始,则靠着独创的“网易云村”等功能,硬生生从腾讯音乐口中分食了一大块肉。

弱水三千,佛系的丁磊与网易虽然欲取一瓢饮,但以目前彼应的表现来看,它恐怕还未找到合适的瓢——即未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减少试错成本,又缺乏差异化的制胜之道。

难取一瓢饮,无持物取尔。

 

作者: 高旭洋;公众号:雪豹财经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bLVZ1BXXykqYHrhbt_gLQ

本文由 @雪豹财经社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刚上线没有流量很正常,我觉得这个还挺好的诶,以后应该会有热度

    回复
  2. 流量见顶,大厂相继推出自己的app,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来自陕西 回复
  3. 由于刚上线,好多人还不知道有这个软件,期待后续的发展

    来自河北 回复
  4. 刚上线,用户少,流量少可能也是在所难免的,只能后面量起来了

    来自江苏 回复
  5. 网易云音乐起步之始,则靠着独创的“网易云村”等功能,硬生生从腾讯音乐口中分食了一大块肉。

    来自中国 回复
  6. 不错

    来自北京 回复
专题
1600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中台是处于业务前台和技术后台的中间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数据中台。
专题
1362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作者B端的产品经理,要基于这个行业理解的大背景下去了解公司的业务全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产品经理如何了解业务全局。
专题
12334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当业务进入某一阶段之后,用户新增可能会趋向疲软,这个阶段里,运营人员可能会需要召回流失用户。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召回策略。
专题
1400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行业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那么,处于大环境下的产品经理应当如何规划好自身、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向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的职业方向和规划。
专题
1267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发展,互联网医疗这一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发展趋势向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和竞品分析报告。
专题
1527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的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