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QQ阅读的粗浅认识

11 评论 15966 浏览 137 收藏 16 分钟

这几天忙里偷闲,对该应用进行了体验和分析,在把玩的过程中,也让我这个纸质书籍的依赖者对移动阅读产生了新的认知和情愫,不排除日后将沉迷于此的可能。各抒己见,欢迎各路大神狂拍,分歧使人成长,共勉。

相关参数:

以下为本文大纲:

1. 战略层

  • 产品定位
  • PEST
  • SWOT
  • User
  • 需求

2. 范围层

  • 功能
  • 内容
  • 算法

3. 结构层

  • 架构

4.框架层

  • 界面布局
  • 交互

5.表现层

6.商业相关

  • 盈利模式

7.个人思考

  • 增长
  • 资源

8.总结

 

1、战略层

1.1 产品定位

基于海量版权内容资源,进行多元化(社区、影视、发行等)运营,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覆盖广泛的阅读服务。

1.2 PEST

1.3 SWOT

1.4 User

  • 性别比例区别不明显,说明内容在分类和覆盖方面比较均衡;
  • 年龄上可以看到,年轻人是主体用户,接受新事物强,并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同时通过移动端获取内容的需求强烈;

(来源,百度指数)

可见,排名靠前的地域均为经济发展良好的省市,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更多,欲望更强烈,对内容的获取需求随之增加,带动产品的使用;
  • 另一方面,发展快速的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时间成本高,需要更加便捷的内容获取方式;

1.5 需求

2、范围层

2.1功能

2.2 内容

2.3 算法

  • 基于标签基因的推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冷启动的问题;
  • 基于内容和用户的协同过滤,原则上是通过模型计算内容间的相似度,提高内容触达用户的效率,降低不相干内容的干扰;
  • 通过记录用户阅读,收藏,分享,点评,不喜欢等操作行为数据,训练推荐模型,提高内容相似度的计算精度,进而提高推荐的精准性;
  • 排行榜同样视为简单的推荐方式,通过不同维度,为用户提供群体样本,以方便决策;

3、结构层

3.1架构

  • 整体可以发现,产品架构趋于扁平化,层级不深,且相互间逻辑关联性紧密;
  • 精选,书架,书库,发现作为一级入口,且书架作为直接用户相关,固放在首位,但为了强化产品运营及突出产品调性,将精选作为第一页面;
  • 应用主打内容平台,运营基于平台上展开,承载内容及商业化运营,固在一级入口的基础上,存在优先排序;
  • 而搜索作为全局操作,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故定位一级入口;
  • 而用户模块则置于二级入口位置,承载用户体系,账户相关,功能设置等职责;
  • 阅读模块作为核心功能模块,属于明显的深入口高优先级,同样在阅读模块内也提供了利于运营的多元化交互,脱胎于基于内容服务的社区运营概念,符合产品定位;
  • 由于个模块之间的业务逻辑交互过多,故操作的复杂性相对较高,用户教育成本较高。

4、框架层

4.1 界面布局

  • 采用了tab式的app布局,界面清晰明了,栏目清晰,且大面积部署于原生框架下,保障了操作体验的流畅性和稳定性,虽然在产品的热更新方面难度稍有提升,但另一方面体现了技术和产品团队的把控能力;
  • 对于信息的展示,高比例的采用左图右文样式,布局统一,用户认知形成后,后期认知成本降低;
  • 书架模块进行了精简,采用书封模式,对用户已知内容进行替换为阅读相关信息,符合信息阶梯递进的需求;
  • “搜索”和“我的”进行全局部署,方便随时唤起;
  • 书库模块交互统一,对于热门内容的把握力度适中,有利于降低用户页面的跳出率;
  • 发现模块采用类似微信的框架设计,对不同业务逻辑的模块进行了聚类,借此可猜想在后台系统中,业务角色鉴权体系逻辑严谨;

4.2 交互

  • 一级页面之间无手势操作切换,保证了本页面内部的手势交互的准确性;
  • 当处于一级页面时,左边缘手势唤起我的页面为全局手势,交互统一,在满足用户基本设置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提高账户,包月,影视相关等活动的曝光率,一方面利于运营指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利于商业点的触达及转化;
  • 各一级页面内手势操作针对性强,精选页突出用户行为对内容进行筛选,利于行为统计,通过数据反哺训练模型;书库页则通过手势操作进行栏目的切换,利于获取内容,同时对于性别的区分,于细节处提升用户体验;
  • 二级页面中,使用“返回”替换“我的”模块的左滑动唤起,提高用户在内容方面的专注程度,利于提高页面停留时长;另一方面符合子母页面间的跳转习惯;

5、表现层—UI

  • 整体风格偏扁平,采用蓝色,白色为主体色调,腾讯基因明显;
  • 图标采用图形加文字形式,在设计方面对icon的自由度有所提升,而文字则提高对认知的辅助;

6、商业相关

6.1盈利模式

  • 免费试读+付费阅读:降低用户门槛,在用户获取到利益后,进行收费,提高用户转化率,是目前主流的阅读产品盈利模式之一;
  • feed流嵌入广告:广告展示的方式不至于过于强硬,用户抵触心理降低,为热门或最新作品进行宣传,盈利点在于上游作者或相关运营团队;
  • 互动红利:通过读者与作者间的良性互动,投票行为,进行虚拟产品的售卖,形成在本应用内部的产品流通,形成交易的闭环,在获取读者购买虚拟产品的利润所得的同时,还能获取同作者间的利益分成;
  • 增值服务:通过满足主题,字体等个性化需求的方法获取收益;
  • 版权:通过版权内容的分发,子网站及相关合作网站的版权收益及流量收益;
  • 衍生品:对于热门的内容,多集中于大IP,进行影视,游戏、图书及周边产品的延伸,获取收益;
  • 粉丝经济: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用户分两类,先看书后看剧和先看剧和后看书,无论哪一类型,均对流量起到拉动作用,也同时对联盟产品有促进作用,在整个产品链中,各个产品间建立了紧密联系,对于战略布局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7、个人思考

7.1 增长

用户的新增,活跃,留存是基于产品内容和服务的,所以接下来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

(1)内容和服务(如图)

  • 区域1是需要建立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基础上,所以需要在版权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在保证内容的质量前提下,收录更多的内容资源;
  • 区域2则需要基于数据,为用户营造“我懂你”的氛围,当前虽然以微信和QQ登录作为主流方式,但对于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并未进行打通,当然其中涉及诸多用户隐私及安全问题,还需谨慎,但可以通过在本产品内部,通过运营活动获取和积累用户数据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只有在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社会地位等信息,进行内容的区别匹配,可以降低用户的内容获取门槛;
  • 区域3则需要分为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方面是平台内容不全造成的资源紧缺,这个可以通过内容库的扩充逐渐解决,另一方面个人以为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即用户想要的并不是适合他的,举个例子,未成年读者对成人书刊(非禁书)的需求,此类内容可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允许并适合某一类读者,但不是普适的,所以个人希望有一个“内容分级系统”,在用户数据完善的基础上,不只做到内容和读者的供求匹配,更能做到两者之间的“健康匹配”,我们不只要打造一个庞大的,活跃的阅读平台,这个平台更需要健康,正向,这样才能长久存在,持续发展;

(2)用户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随着用户和产品间的粘性增加,认可度随之提升,基于人的需求属性,势必拉动传播,形成产品的扩散,促进用户新增,形成【新增→活跃→留存→传播→新增】的良性闭环;

7.2 资源

涉及资源势必涉及合理运用,严格来讲只有得到合理运用的才称之为资源,反之则为“库存”。

  • 优势:海量的版权资源,使之前期对于市场份额的跑马圈地迅速形成规模,提高行业内竞争力的同时,对上游作者和下游读者都掌握了更高的主动权或是议价权,也建立了相对较高的行业门槛,对潜在进入者和替代者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同时通过版权的商业化运营,实现营收,为继续的跑马圈地提供动力支持;
  • 劣势:随着版权资源的沉淀,势必带来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会形成明星内容盈利,总体内容亏损的局面;另一方面,当行业壁垒日渐高筑,将使行业内竞争红海化,从长远来看,当形成绝对的寡头垄断之时,来自政策的干预或是国家队的入场,势必会带来行业的洗牌,届时庞大的内容基础存在成为冗余负担的风险;
  • 想法:对于沉淀的相对低频的版权内容,进行精细化运营,自建或是通过合作,在垂直领域发力,在细分市场服务垂直用户,即主平台覆盖“二八原则”的“八”,通过产品的战线联盟,在剩余“二”的市场中,继续挖掘“二八原则”。

8、总结

QQ阅读经过多版本迭代,在细节的上体现了良好的把控力。随着产品的成长,更多业务的接入,使产品完成了从工具型向平台服务型的转变。在体验的过程中,由于交互方面的标准化与趋同化,如果在微交互领域投入更多精力,来从细微处提升用户体验不失为一个增长点;同样,能够感受到产品在业务方向上的尝试,并看到了和生态链产品间的互通有无,在接下来的发展上,因为面对海量的内容和用户,对于逻辑的严谨和业务的谨慎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

本报告仅从整体角度,宽泛分析,细节之处思考存在不足,望不吝指教。如果条件允许,后续将会对本产品,从不同维度进行深入体验和分析。

 

作者:布日古德,一个有理想但不理想化的PM。

本文由 @布日古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qq阅读 属于社交➕阅读吗?社交➕阅读的app有哪些呀

    回复
  2. 最近也在写QQ阅读的相关内容,很多观点与您不谋而合! 😉

    来自江苏 回复
    1. 我只是粗略分析,希望有机会多交流,互相学习。共勉

      来自北京 回复
  3. 一个有理想但不理想化的PM,座右铭喜爱的不能再赞

    来自河北 回复
    1. 与君共勉

      来自北京 回复
  4. 行业壁垒越高,竞争是红海?

    回复
    1. 个人思考哈,首先说下我对红海的理解,简单描述:市场成熟,规则清晰,竞争激烈,份额拥挤;
      那么在一个趋于饱和的市场情景下,通过行业壁垒的提高,将剔除一些实力不足的玩家,而市场份额将得到重新分配,留下的玩家将会得到壮大,同时竞争力将会得到提升;而实力强的玩家更深谙本市场的规则,将展开下一轮的清洗和份额争夺,争夺市场的主导地位,高级玩家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惨烈;反观当今手机市场,私以为便是行业壁垒高,但竞争红海的典型代表,新兴企业或品牌极难进入,而市场竞争焦灼,如果不是行业红海,众多手机厂商便不会在其他行业进行如此快速的尝试和布局;所以说红海的竞争促进新的蓝海的出现和发育。
      以上是我的粗浅认识,还望继续交流,互相学习 ❗

      来自北京 回复
  5. 谢谢 好想立马写一个😜 套模板~哈哈

    回复
    1. 尽管拿去 🙂

      来自北京 回复
  6. 看了这么多,就这个最接地气

    回复
    1. 多谢认可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