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行业 | 丁香医生竞品分析

2 评论 5079 浏览 31 收藏 46 分钟

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不断发展,这个过程中,许多与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的产品也应时而生。这篇文章里,作者就针对丁香医生及其他两款产品做了竞品分析,比较了各自的长处与不足,一起来看看吧。

一、目的描述

1. 竞品分析描述

本文通过了解并分析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市场行情、用户画像和用户需求痛点并对比丁香医生与两款竞品的功能、结构等模块,比较它们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得出改进建议,从而优化丁香医生的产品结构。

2. 产品测试环境

二、市场分析

1. 市场规模

2015-2023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图所示。从规模来看,2021年市场规模增长到了7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8.53%。预计2023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

从增长上看,2017-2018年呈下降趋势,2018-2020年增长较多,20202-2022年持续下降,且2020-2021年下降幅度较大,数据异常。市场规模的增长也在2020年实现大幅增长,后增幅放缓,但仍有大量规模增长。

2020-2021年数据异常原因:

  1. 中国的自费医疗支付过半,商业保险渗透率极低,商保的地位可见一斑,自然也无权利无激励推广互联网医疗,推动发展。
  2.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长期不明确,2018年才开始走向明朗,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医疗仍在起步阶段。

规模预计不断增长,增速较缓,前景较好,但移动医疗需要总结行业、自身发展问题,想出对策,如开发医保支付、提高用户对行业的信任度,以免发展停滞。

2. 发展现状

1)市场方面

① 用户规模

2020年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情况如图,截至2022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占网民整体的34.0%。互联网医疗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成为2022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前景较好。

② 渗透率情况

2018-2023年中国零售端药品线上渗透率趋势图如图,从线上渗透率来看,2021年我国药品线上销售渗透率达到7.71%,线上渗透率呈增长趋势,随着线上药品销售额的增加,预计2022年零售端药品线上渗透率将达15%,2023年将达19%。

2)经济方面

① 互联网医疗在居民卫生总支出比重情况

居民卫生支出中,花在互联网医疗上的钱逐年增高、比重也不断增加。反映出居民医疗消费渠道改变,使用互联网医疗的比重逐步提高,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提高,且未来形势良好。

② 投融资情况

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移动医疗投融资事件情况如图,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共发生45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达120.42亿元,创近年来历史新高,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共发生15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完成25.4亿元。

2022年融资情况严重暴跌的原因:

  1. 各平台利用在线医生、医疗咨询、医疗客服等手段来当网络医托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竞价排名、假医生假药的问题也不断被曝出。这些行业乱象使得互联网医疗对患者用户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几乎到了谈“互联网医疗”色变的程度。
  2. 一些互联网企业依托基层一级医疗机构获得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后,主导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运营管理,试图把医院变成“企业”,甚至借助互联网医院资质开展“先开药后补方”、以咨询名义变相进行互联网首诊、处方垄断加价等违法行为。
  3. 有些企业提供不专业的技术对接方案,给医院数据安全、生产系统的业务性能以及患者隐私保护带来潜在风险。

③ 2022融资事件数行业分布情况

在融资事件数行业分布上,排名第一的是医疗服务商12起(30%),其次为垂直医疗6起(15%)、互联网心理与医药电商并列4起(10%)。从行业数据上看,互联网陪护、互联网疫苗、互联网养生资本关注较少,2022年仅获得1起融资。

④ 产业链情况

  • 上游: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制造、医药制造;
  • 中游:在线挂号、远程医疗、医药电商、在线复诊、自助缴费;
  • 下游:各类型医院(互联网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上游分析:

融资情况:

2018年是我国医疗大数据企业融资的井喷期,以平安医保科技、太美医疗为代表的一批大数据相关企业完成融资,2019年以来受国内资本大环境的影响,同时国内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深水区,各种因素导致大数据企业企业融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1年后,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升华发展之后,正在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技术壁垒和实践壁垒,逐步进入价值兑现期,根据动脉橙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融资金额达1.29亿元。

2022医疗大数据企业排名及主要业务:

  1. 医渡科技(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生 命科学解决方案、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
  2. 阿里健康 (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
  3. 美年健康(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干预)
  4. 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健康服务)
  5. 卫宁健康(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

医疗器械制造龙头企业:

  1. 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正在积极培育微创外科领域业务,目前包含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气腹机,光学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及手术耗材。公司已成为中国之一,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2. 康德莱:主要产品有注射针系列、注射器系列、采血针系列、胰岛素笔针系列、输液输血器系列、喂食喂药器械、静脉留置针系列、花色针系列、介入器械系列。
  3. 新华医疗:专门从事国际高端医疗美容投资和管理的国际连锁企业集团,目前已成为中国较大的扶持医美行业医生创业的投资与运营平台。 医疗器械板块从最初简单的手术器械,到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已形成九大配置精良、技术完备的先进产品线。
  4. 乐普医疗:智慧互联网医院,实现高端医疗资源对于基层远程医疗服务的覆盖和延伸,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唯一的国家心脏病植介入诊疗器械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能够与国外产品形成强有力竞争的少数企业,公司也提供心血管特色的传统医疗服务。
  5. 健帆生物:血液净化全面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

中游:

巨头企业业务分析:

  1. 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互动
  2. 微医: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 两类,通过连接医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并提供医保+商保支付方式。
  3. 京东健康:药品零售、药品批发、以及非药物的泛健康类商品零售
  4. 阿里健康:自营健康产品销售、电商平台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追溯及数字医疗
  5. 百度健康:健康科普、在线问诊、慢病管理、健康商城、互联网医院
  6. 小荷医疗:联网医疗在线问诊、肿瘤名医问诊、疫苗预约和小荷医典健康科普

下游:

巨头企业排名:

总结: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规模较高,且行情较好,未来预估仍保持不断增长,线上医疗已经开始慢慢渗透零售药品行业。在未来此规模将继续提升,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有竞争力的赛道。

3.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1)政策环境(P)

① 政策明确支持

2018年8月和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均明确提出,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并提出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开展省级机构试点。

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关于转发部分省份有关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典型做法的通知》将北京、天津和浙江利用互联网诊疗抗击疫情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供全国各地参考借鉴。

② 鼓励探索新模式

2021年6月,《“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作为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的配套措施。

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将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作为“十四五”期间八大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妇幼健康”“互联网+医养服务”“互联网+托育服务”“互联网+营养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互联网+药学服务”等新模式。

③ 落实规范化监管

2022年2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的基本原则,从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

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要求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和企业数据行为的监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风险分析和识别,完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数据垄断和商业滥用。

④ 医疗保险逐渐介入

2020年2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或经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2021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协议管理。

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提出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医保管理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医保服务定点协议管理,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

⑤ 总结

  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提出要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
  2. 政府收集整理好的互联网+医疗案例,供各地参考,给各地“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指路。
  3. 政府提供很多互联网+医疗的细分赛道,助力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完善、发展。
  4. 政府助力完善覆盖全人群、全周期、责任落地、完善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5. 政府注重互联网医疗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数据垄断和商业滥用。
  6. 国家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医保管理服务延伸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行为,为用户提供医保保障。

综上所述,政策上对互联网医疗大力支持、在模式上鼓励探索、在监管上从严管理、在医疗保障上给予保障,让居民对互联网医疗有信任度,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经济环境(E)

① 消费者方面

a. “宅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习惯在线看病、线上问诊,买药也在网上购买,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

b. 2022年上半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41元,增长2.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9%,中国的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也持续向好。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医疗保健相关人均消费支出2120元,占比8.6%。

② 市场经济方面

a. 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规模达到7.4万亿元,增幅为7.2%。居民在大健康方面支出增加,对健康的重视度提高。但自2019年后,营收增长率下降,分析原因为疫情期买药不方便、医院接待人数大大减少。

b. 从重点上市企业营收情况来看,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重点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趋势。

  • 2021年京东健康营业总收入完成306.8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12.99亿元,2022年上半年京东健康营业总收入已完成202.25亿元;
  • 2021年阿里健康营业总收入完成155.18468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59.22亿元,2022年上半年阿里健康营业总收入已完成93.58亿元;
  • 2021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总收入完成73.34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4.68亿元,2022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总收入已完成28.28亿元;
  • 2021年新氧营业总收入完成16.9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3.97亿元,2022年上半年新氧营业总收入已完成6.09亿元;
  • 2021年1药网营业总收入完成124.3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42.27亿元,2022年上半年1药网营业总收入已完成60.2亿元。

c. 中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1956亿元,同比增长28.3%。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799.2亿元。

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的电商医药,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增长将带动生物医药线上渠道的销量更进一步,从而促进移动医疗的发展。

总结:行业发展潜力大,盈利情况较好。但市场竞争力大,互联网头部纷纷进入该赛道。本公司应挖掘用户痛点,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选择有优势的赛道,并不断创新,保持自身竞争力。

3)社会环境(S)

① 消费者意愿、需求方面

a. 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需求增加。

不论是健康群体、亚健康群体,都愿意获得健康建议和就医指导,愿意通过互联网医疗,获得及时、专业、且相对便宜的在线医疗服务,并查看疾病相关知识,自我养护,恢复健康。

b. 人们的使用移动医疗的习惯加强。

的习惯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习惯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医疗健康APP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 14.08%。同时,政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助力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居民对互联网+医疗接受度大大提高,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习惯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

c. 慢性病市场持续扩容,人们需要长期、不断复诊。

从市场规模看,慢性病支出一直占我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根据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我国慢性病管理市场规模预计达6.3万亿,占医疗健康支出总额近80%。而慢性病需要持续调理、复诊,线上看病无需用户外出,节省时间,提高看病效率,轻症慢病成为中国互联网医院用户主要治疗疾病类型,占比达到55.4%。

② 社会资源分布方面

线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医疗机构中医院总数量、三甲医院数量明显多于中部和西部,技术人员总数、执业医师数量、医疗设施更是相对中部、西部有绝对优势。

总结:人们对线上医疗的认知提高、需求增加、使用习惯加强,以及对追求健康的需要等都能说明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有一定的发展契机、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

4)技术环境(T)

a. 打造智慧供应链。

有效地将各生产元素互联,实现了生产制造流程的实时、互动和精准,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从规模上提升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预测分析,为制造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

案例:强生在华最大的医疗器材产业园:强生医疗科技产业园(苏州),集合研发、制造、技术创新与合作、共享服务等综合性业务于一体,借助高效的术前规划为医院实现精准备货,从而保障医疗产品和资源得以及时供应,如通过算法预测各地所需货品量,预测各地什么时候需要补货、季节性调整进货量,有效地将各生产元素互联,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从规模上提升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b. VR、AR、MR的应用。

让医生能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患者情况,并快速发现问题,得以更好地确定治疗解决方案。

案例:

  1. VR戒毒系统(浙江)帮助数万人次病毒成瘾者戒毒;
  2. 微软的HoloLen眼镜,可以查看人体结构;
  3. 飞利浦公司的AR应用被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c. AI技术互联网医疗提升,案例:

  • 在线诊断支持(初步诊断,帮助快速识别患者病症)
  • 个性化健康推荐(推荐、健康建议)。
  • 虚拟护士助手(回答患者的常见问题)
  • 患者随访与管理(提醒患者进行复诊、药物服用等)
  • 医患沟通分析:(为医生提供患者满意度反馈、个性化服务建议)
  • 智能预约挂号:(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专长推荐合适的医生,并协助患者完成在线挂号、预约等操作)
  • 远程会诊协作:(促成不同地区的医疗专家完成远程会诊)
  • 互联网医疗培训:(为医生提供线上培训资源和模拟实战环境)
  • 智能化医疗器械:(如阻肺急性加重院外监测:通过可收集的患者信息与急性发作情况结合建模,建立急性加重风险AI预测模型与院外监测模型,及早识别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癌症影像AI辅助判读:癌症检出、良恶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
  • 患者心理健康支持:(通过聊天实现专业心理援助)。

d. 物联网助力互联网医疗提升,案例:

  • AI+物联网+医疗落地发展:智慧应用需要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联接,实时采集患者大规模多维原始鲜活数据,驱动着医疗物联网广泛联接,加速使能医疗服务模式转型。
  • 在线健康监测:患者可以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设备将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医疗平台,便于医生在线查看和分析。
  • 跨地域远程诊断:患者可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与专家进行视频会诊,专家则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患者的实时健康数据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 个性化健康管理:根据患者实时监测数据,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生成个性化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建议。

总结: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医疗与科技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技术,还可以大大提高用户治疗体验、诊断技术,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助力,也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选择、发展方向。企业也应重视技术研发、技术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减少被替代性。

4. 总结

不论是政府大力支持、着重关注,还是市场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于医疗领域,医疗行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行业发展前景好,但竞争力大,很多企业都想瓜分蛋糕,我公司需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合适赛道,同时提高技术水平,为用户带来更好、更权威、便捷快速的医疗服务。

三、用户分析

1. 用户特征

1)年龄分布

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男性用户略高于女性,用户年龄主要为中青年人群,18-44岁的用户占比为94.4%,这类人群能很好的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且有独自互联网就医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年龄阶层而言,老年人在新型知识的接受和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使用和普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度。

2)地域分布

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居于榜首,此外成都、重庆、长沙、武汉、郑州等二线城市也紧随其后,三线城市用户数量占比较少。

原因:

  1. 一二线城市人群收入水平较高、对互联网接受度高、互联网发展水平高。
  2. 一二线城市就医排队的可能性更高,且排专家号、较大疾病的时间更久,相比线下排队,网上就医相应速度更快。
  3. 一二线城市人群工作压力大,不方便抽出时间线下就诊、取药,网上就医会大大减少用户的行动成本,缩短看病时间。
  4. 一二线城市居民工作相对较忙、压力更大,健康问题突出,对健康的需求更大、更为关注。移动医疗在健康咨询、慢性病康复等方面资源更多、更便利。
  5. 一二线城市的政策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管制等更全面、支持力度更大。

3)学历及职业

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学历普遍较高,50.3%以上的用户学历在本科及以上,此类用户群体的互联网感知能力较强,且有较高的信息分辨能力,有较为强烈管理自我健康的需求,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总体用户比不到十分之一,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在线医疗的用户大部分是处于新一线和一线城市的18-44岁中青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他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有独自就医的能力,信息分辨能力也较强。为此本公司需针对性做出一些策略:

  1. 本公司为产品进行营销推广时,也应该针对这些用户群体,进行针对性营销,选择他们接触多的营销渠道、喜好的推广方式等。
  2. 针对中年、青年用户群体重点推出相应的医疗服务,如他们常见问题及需求:亚健康诊断及建议(久坐、少运动、颈椎病、熬夜等引起的疾病)、老年疾病防范、疾病风险提前预测、养生方法等。
  3. 针对一二线城市专家号一票难求、排队时间久等问题想出对策,如为不同专家错开其上班等忙的时间、加钱问诊、会员制等。

2. 用户行为

1)从2020年中国用户日常互联网+医疗主要行为来看,排在前位的是在线问诊、预约挂号、慢病管理、在线购药、运动健康咨询、健康资讯等。

首先2020年的大环境为疫情,当时人们不方便出面,了解新冠资料主要从网上,于是在线问诊、在线购药需求很大,家庭健康指标监测的需求提高;

新冠对人体健康、各器官等有伤害,人们对健康康复、资讯知识的需求提高;

刘耕宏事件的爆火带火了居家运动热潮,很多人跳本草纲目等运动的背后是居家运动受伤事件的新闻层出不穷,运动健康咨询、运动康复的需求一下子暴涨;

慢病管理的需求一直较高,慢性病需要持续调理、复诊,而线上看病无需用户外出,节省时间,提高看病效率。对比重大疾病更适合线下找医生看病、用精专仪器诊断身体情况,慢性病更适合在网上看病。

其次是线下看病的辅助功能。而本公司产品在线下资源方面较弱,可以发展诊疗提醒的功能。

2)从2021年用户使用在线医疗的主要需求来看,排名前几的功能是治病信息获取、网络购药、在线问诊、线下预约就诊,可见疫情稍微恢复、部分解封后,用户对线下就医需求提高,因此需要线上产品配合线下就医,如线下预约挂号、就诊提醒、患者诊断信息等需求上升。

总结:

  1. 线上问诊、网络购药一直是需求最大的功能,本公司产品应着重这两个板块的用户体验,完善功能,挖掘出更多用户特点;
  2. 公司战略、功能优先级设计应结合当时大环境、新闻政策,及时对公司产品功能重要度进行调整,包括本公司的知识咨询方面,也应该紧跟新闻、热点事件,并且结合目标用户群体常见问题,找到他们健康问题,并提醒告知解决方法。
  3. 慢性病管理一直是线上医疗的优势,本公司应该健全慢性病管理操作流程,为客户量身定制复查提醒、康复养生提醒、用药提醒等。

3. 用户群体

  • 健康群体:多数人为20-40岁之间,想要了解日常养生科普,也想更好了解父母健康状态;
  • 妈妈群体:涵盖备孕、怀孕、生孩子、养娃不同阶段,以0-3岁小年龄新手妈妈为主,80后、90后居多,教育层次较高;
  • 中老年群体:想了解专业准确的健康知识、慢性病控制的保健知识。
  • 医生:覆盖全国各地医院,以三甲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为主;关注平台的生态环境,渴望在有一定收入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知名度。
  • 读者:对健康、养生知识获取有需求,关注自身健康。
  • 编者:互联网医疗自媒体个人、机构创作者;关注平台发展模式,渴望通过平台获取知名度和收入。
  • 医院:寻找商业合作机会,进行品牌推广。

4. 用户画像

5. 用户痛点

  • 健康群体:想为长辈等了解健康资讯、身体状况,互联网是了解健康咨询的好通道;
  • 亚健康群体:当代很多人生活作息不规律,如久坐、少运动、颈椎病、熬夜等,且工作较忙,日常难抽出时间去看病,也需要健康咨询、康复训练、药品。
  • 妈妈群体:涵盖备孕、怀孕、生孩子、养娃不同阶段,用户不清楚各阶段母婴类知识;
  • 中老年群体:想了解专业准确的健康知识、慢性病控制的保健知识,但行动不便,去医院不方便。
  • 患者:线下就医耗费大量时间;药品很难自行选择,通常花销较大;各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非发达地区医疗技术、条件、资源等较差,很多重疾病的患者需要一层层转院、转城市;医患矛盾没有很难找反映通道。
  • 医生:据调查,大部分医生不满意自己的工资,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生做副业赚钱。
  • 读者:对健康、养生知识获取有需求,关注自身健康。
  • 编者:互联网医疗自媒体个人、机构创作者;关注平台发展模式,渴望通过平台获取知名度和收入。
  • 医院:需要提高互联网扩大自身医院影响力。

四、竞品对比

1. 战略层

总结:

1)产品定位:丁香医生主要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医疗、信息服务;医鹿是以“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就医新模式为主,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融合了全产业链条。

2)特色功能:

  1. 丁香医生早期就拥有强大的内容粉丝,所以在在战略上依旧延续了之前的内容运营模式;着重母婴类服务,吸引很多女性、宝妈用户群体。
  2. 医鹿背靠阿里,享受阿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势,其自营医药阿里健康在消费者心中有保障,再加上支持药品溯源,在电商医药方面做得较好。
  3. 京东健康可以28分钟内送药上门,购自营药房产品等,为用户提供更信任、可快速收货的电商医药服务,找到了互联网医药电商方面的痛点。

3)从商业模式来看:

  1. 丁香医生的区别是盈利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内容、知识,这和它起家前身是知识型公众号有很大关系,也是其资源竞争力;
  2. 医鹿收入侧重点为阿里自营医药、儿童/成人疫苗。
  3. 京东健康的28分钟内送药上门在医药电商中找到痛点,是盈利优势;其次,家庭医生为高端用户群体提供私人医生的服务;再者,京东健康强化消费医疗服务,帮助京东医疗实现很好的变现。

4)核心用户:丁香医生主要用户有女性、宝妈,因为丁香医生着重母婴服务功能。

丁香医生可以吸纳两者的优点,首先丁香医生也可以支持药品溯源,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同时丁香医生也可以向其他两家学习医生24小时在线问诊业务,解决用户夜间问诊的痛点;也可以注重消费医疗业务,帮助产品实现更好的变现。同时保持健康咨询内容优势,这是丁香医生的核心竞争力。

2. 范围层

总结:

从功能清单上来看,丁香医生,偏向于母婴服务、健康咨询,其中孕育管家、每日辟谣是其他两个产品没有的,功能还涉及私人医生(较高端、个性化服务)、直播问名医(帮助医生更好了解患者,帮助提供更好诊断环境);用药咨询功能,是行业的“问医生”功能中的细分赛道。

医鹿主要是线上+线下看病全流程,与线下结合度高的互联网产品,还可以关注医生动态;有24小时问诊服务,满足夜间问诊需求。

京东健康也与线下医院合作,并且做了外卖+医药服务、私人医生(较高端、个性化服务);其次,家庭医生为高端用户群体提供私人医生的服务;再者,有夜间服务保障,让用户夜间问诊能得到快速回复。

丁香医生可借鉴竞品的全面性,注重结合线下医院资源,可做线上+线下看病全流程、全产业服务;添加关注媒体人、医生的功能,更好地完善咨询业务。

3. 结构层

丁香医生功能结构图:

医鹿功能结构图:

京东健康功能结构图:

总结:

丁香医生首页注重健康咨询板块,底部导航模块注重“发现”模块,与其核心内容、主要盈收内容相匹配。推出特惠义诊、1元义诊的服务,吸引用户体验问诊服务。

医鹿在首页的金刚区注重儿童/成人疫苗、中医、预约体检服务,应用商店中其产品介绍也主打儿童医疗服务,吸引目标用户下载软件、利于产品在儿童/成人疫苗方面的变现;医鹿导航区提现了线上线下结合服务的形式,有其线下渠道资源好的竞争优势。

京东的首页注重互联网医院(线上看病)、健康服务(消费型医疗服务)、京东大药房,主打互联网、京东自营药房、消费医疗。底部导航注重商城功能,是其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丁香医生可以根据结构图进行对比,完善自己的主要功能,例如学习其他两个产品的夜间问诊服务,注重搭建下线渠道,与线下医院合作,开通挂号毕竟很多用户的痛点是希望可以线上挂号,将部分线下看病流程转移到线上。丁香医生的手也弱化了商城功能,只展现在了底部导航,商城也是盈利渠道之一,可以再强化下商城功能。

4. 核心功能分析

1)丁香医生问诊流程

优点:页面简约清晰,科室分类齐全,可以根据科室及科室描述结合症状快速找到对应科室和医生,操作指示清晰。

缺点:“不知道什么科室”搜索框在最上方,且通体颜色均为白色,很难看到此功能,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群体来说很不友好,且对于不了解自己情况的用户,可能出现科室选择错误的情况,因而导致误诊、诊断不出来的情况。

2)京东健康问诊流程

优势:可以根据科室、地址、用户描述等多维度要求进行筛选,筛选出来的医生可以更加贴合用户需求。

劣势:

  1. 线上问诊这一核心功能的位置在首页—“推荐”板块中,很难让用户找到,且用户会以为“推荐”区是资讯、广告等,不会想到线上看医生在这里,可能会导致点击率低。
  2. 该界面中“在线问诊”、“找专家”模块很不清晰,用户很可能看不清、看不见,误以为是图片上的宣传语,且界面上找不到导航、金刚区,框架层设计不好;
  3. 问诊前会跳转医生助手,先通过助手描述基本情况才能跳转到医生支付沟通页面,对于用户而言步骤复杂很多,对于很着急或不想花费太多行动成本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会造成用户体验感低、页面跳失率高等问题。

3)医鹿问诊流程

优势:医鹿的问诊上看,页面非常简洁清晰,在主页的主要导航区域中,很醒目,会提供标签帮助用户快速选择,也提供义诊服务,选择非常多,收费很便宜。

劣势:

  1. 以按疾病所属科室的方式匹配医生,但很多用户不了解自身情况,很难选择到正确的某个或某些科室,可能会导致误诊、诊断不出来等现象。
  2. 问医的内容过于笼统,没有提供方向指引,用户可能没有说全自身症状,加大医生诊断困难,且容易导致诊断结果不全面、误诊的情况。
  3. 电话时间很短,图文咨询时间跨度短,用户体验感觉不好。

总结:

  1. 丁香医生想到了用户可能不清楚自己的症状或疾病属于哪一个科室,因此设置了“不知道什么科室”的搜索功能。但应该为此模块设计的更加醒目,如底色做区分,便于用户看清。
  2. 有些科室有大众化疾病分类,让用户对自己选的科室负责什么疾病有一定了解。但还有好几个科室并没有介绍、大众化疾病分类,导致用户不了解科室,不知道自己所选科室是否正确。
  3. “不知道什么科室”搜索框,搜索关键词推荐均为具体某疾病的学术语,可很多用户压根不知道自己得的病叫什么,只知道症状,应该在关键词提示里面加上症状的提示。

本文由 @WYL产品小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回来吧我的3A,我最骄傲的产品,历历在目的高薪,学费莫名在增长,依稀记得小恒贷,还有就业的大饼,出门在外一人闯,不拿10k不回家

    来自广东 回复
  2. 普惠的医疗是医生提供专业知识为病人解决问题,不是提供服务!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