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局出发,浅析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
QQ音乐在行业内做得较好,但在个性化推荐方面做得不够,同时产品逻辑结构不清晰,出现冗余项。云音乐很好的契合其发现与分享的产品定位,已有用户在产品的粘性和满意度都较高,但云音乐也有其局限性。
在上一篇文章中,与大家探讨分析了跑步类应用中的两个典型案例。今天,同样按照之前在《做竞品分析,不是要你写产品体验报告》中提到的分析思路,和大家分享我手机中常年共存的两款音乐应用:网易云音乐(以下简称云音乐)和QQ音乐。
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侧重在全局上对云音乐和QQ音乐进行分析,具体功能上的体验比对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呈现。
体验环境
产品版本:QQ音乐 7.1 云音乐 4.0.0
设备型号:iPhone 6
系统环境:iOS 10.0.2
一、背景分析
背景知识:全球音乐产业链主要由内容提供商(音乐人、唱片公司)、服务提供商(分发渠道、演出经纪)、消费者三部分组成。整个产业链健康运转的过程是:唱片公司组织词曲作家、明星和专业制作团队打造出音乐产品,或者是音乐人自己原创出音乐产品,通过中间渠道分发销售或者由经纪公司组织表演,最终将音乐产品送达到消费者处。
国家政策鼓励音乐产业链发展
国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打通音乐产业创作、录制、出版、发行、演出等纵向产业链,连接游戏、影视等横向产业链,到“十三五”期末,实现音乐产业产值3000亿。
版权保护力度增强,音乐平台间版权授权合作成为趋势
2015年“剑网”专项活动,被看做国内音乐史上最严厉的“版权令”,监管多家网络音乐服务商的版权问题,全网主动下架未经授权音乐作品220余万首,音乐开始逐渐进入正版化时代。
中国音乐集团CMC旗下的三大音乐平台(酷我、酷狗、QQ音乐)同云音乐等已经建立了授权合作机制,向用户提供更完整的曲库资源。
消费者对音乐依赖性高,付费习惯逐渐养成
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达到5.0亿人,渗透率超七成,增长4.9%。在线音乐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网络视频的第五大互联网应用,是网民日常使用的重要应用类型。
2015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为10.5亿,增速达到121.8%。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50%手机音乐客户单用户表示每月可接受的音乐消费在10元以下。
二、竞品市场现状
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是,一个是老牌音乐应用,一个是音乐界的“黑马”。
QQ音乐创建于2005年,进入音乐市场较早,凭借QQ庞大的用户基础抢占早期PC端用户。之后移动互联网盛行,QQ音乐推出移动客户端,其传歌到手机等功能将PC端老用户顺利过渡到移动端。因其丰富的曲库资源,和用户已有的使用习惯,QQ音乐用户量保持增长,用户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2015年开始,QQ音乐向音乐产业链上游延伸,相继推出“新声.力量”、“MUSIC+”等计划,旨在挖掘音乐新人,打造从内容源头到消费者的直通车。2016年QQ音乐与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合并加入中国音乐集团CMC。
网易云音乐创建于2013年,此时各大网络音乐产品已竞相割据多年。云音乐抓住移动互联网崛起潮流以移动客户端进入市场,以音乐社交为产品亮点,似乎不按“套路”出牌。云音乐良好的用户体验,使其在音乐市场抢到“一杯羹”,2016年7月宣布用户量达到2亿。云音乐同样积极布局产业上游,2015年9月推出“理想音乐人扶持计划”评选优秀音乐人,2016年11月推出“石头计划”,斥资2亿支持独立音乐人,提供七大子计划全力推广、宣传音乐人。
从应用下载量看,正如前面所说,QQ音乐入市较云音乐早,背靠强大的腾讯“爸爸”,用户基数大,用户量方面远超云音乐。但在客户端用户满意度上看,云音乐有明显优势,用户体验较好。
三、产品核心策略分析
产品定位
产品SWOT分析
用户特征
从上面两个图表中,可以看出QQ音乐和云音乐的用户分布上的稍许差异。
结合用户年龄段和性别分布来看,QQ音乐用户集中在30-49岁年龄段,其中以30-39年龄段的用户数量最多,占总体用户数量的42%。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比例大致为6:4。云音乐用户主要分布在20-49岁,其中以20-29岁用户占比最高,占总用户数量的34%。性别分布上同样是以男性用户为主,男女用户比例约为7:3。
从用户年龄段分析,QQ音乐的主流用户年龄段相对集中,多为70、80后。这个很好解释,QQ音乐2005年上线,当时移动互联网尚未盛行,人们多在电脑上听歌。QQ音乐依靠QQ这个强大的用户引流资源,积聚了当时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用户。之后移动互联网盛行,QQ音乐推出传歌到手机的功能,满足了这些“老”用户保留账户原有歌曲的期望需求。
而云音乐的用户年龄段虽分布较广,但主流用户集中在20-39岁,多为80、90后。云音乐2013年上线,赶上该年龄段开始成为社会新势力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接受新事物能力已经有所提高,内心情感丰富,重视自身精神诉求,对音乐的情感寄托更深,特别是情感类的歌词更能引得其共鸣。同时,90后用户偏爱“求异”,此时以音乐社交为亮点,积聚众多小众民谣歌手的云音乐一出现,必受到80后末、90后年轻群体的青睐。
运营策略
盈利模式
四、产品结构分析
功能规格
歌单
共同点:
- 歌单创建形式相同,用户UGC歌单并分享;
- 根据不同的主题对歌单进行两级分类,一级分类大致相同;
- 突出显示用户近期所听歌单的主题;
- 提供精选歌单;
差异点:
QQ音乐歌单入口在音乐馆页面,按主题、心情、场景、流派和语种将用户分享的歌单归类,每一类中对歌单主题再次细分,总计共有75项二级分类。
选择歌单的流程是:打开QQ音乐进入我的页面 — 向左滑动进入音乐馆页面 — 选择分类歌单标签进入歌单页面 — 点击歌单。在分类歌单页面顶部提供热门分类项,这些热门细分主题是根据用户近期所听歌单和平台上播放次数较多的歌单主题,如我刚听了在公路上主题和粤语语种的歌单,在热门分类中突出显示粤语和在公路的标签,选择标签后进入该标签的歌单页面。
网易云音乐歌单列表入口和推荐歌单放在首屏,用户更方便的发现新音乐,符合其发现与分享的产品定位。云音乐同样对歌单主题进行二次细分,共有72个细分项。
选择歌单的流程是:打开云音乐进入个性推荐 — 向左滑动进入歌单页面 — 选择歌单。从选择歌单的操作步骤上看,云音乐的用户更便捷快速的抵达歌单列表,操作上也更流畅。
新版本中,歌单页面中突出精品歌单的入口,同时将选择分类的按钮从页面右上角移至精品歌单栏的下面,整体页面的排列结构比先前版本看起来更规律。新版本中根据用户最近所听音乐推荐歌单主题,如我最近听Ed Sheeran的新歌和一些电音魔曲,在歌单选项右侧显示“欧美|电子|民谣”的主题标签,选择标签后下部的歌单列表展示相应主题的所有歌单。从整个操作流程看,云音乐较QQ音乐多采用页面内刷新的方式,减少跳转页面的次数,前者使用起来更顺畅简便。
电台
差异点:
这部分分析的是QQ音乐的直播电台与云音乐的主播电台,二者在电台功能上有较大差异。
QQ音乐的直播电台在发现页面中,电台内容大部分属于UGC,内容多为主播讲故事、与主播互动聊天,辅以音乐。也有邀请专业人士(如中央广播电台主持人林晨等)做电台,但为数不多。
总体而言,电台内容参差不齐。直播电台顾名思义类似于直播,具有实时性的,在电台列表里只能看到当前正在进行的电台,订阅主播频道也无法看到主播以前的电台内容。用户在收听电台时只能停留在电台页面,退出该页面即退出电台,欲促使用户停留并参与到电台中,与主播互动交流,这个设计有些许强硬。
云音乐在电台上的设计更符合年轻群体的期望需求。与QQ音乐的直播电台形式不同,云音乐采用类似广播的形式,可以边听电台,边浏览其他,极大延长用户的停留时间,用户体验较好。内容方面既有PGC,也鼓励用户生产UGC,既引入电视、网络节目及专业人士(如见字如面,国宝档案主持人任志宏等)和明星坐镇,同时鼓励用户自己做原创电台,总体上电台质量较高。
云音乐共有17个电台主题,如明星做主播、脱口秀、有声小说、外语世界等,每个主播电台主题清晰明确。主播电台使云音乐不仅是听歌抒发情感的“地方”,同时以音乐为载体结合多种形式内容,丰富了云音乐的使用场景。
互动
差异点:
QQ音乐中用户间的互动方式多样,有音乐评论、实时弹幕以及动态广场。评论入口在音乐播放页,弹幕在歌词页面。用户可在听歌的同时评论音乐表达所想,也可点赞其他用户的评论并回复。
2016年QQ音乐引入知乎乐评,邀请“专家”来点评音乐以提高评论区质量。QQ音乐通过加关注/粉丝方式搭建平台个人关系网,拥有QQ好友的社交资源但却没有很好地利用,目前只是在个人主页的好友和发现页面中的好友在听模块利用其优势,可继续加强二者联系,具体想法在文末说明。
总体而言,QQ音乐在完成其“听我想听的歌” 的口号同时也默默做社交以加强用户间联系,进而加强用户与平台的粘性。
云音乐主要通过动态、附近以及用户评论的方式促进用户间互动。云音乐评论区中经常出现听歌前不能看评论的说法。评论区氛围较好,用户对歌曲评论“走心”。氛围好则用户更愿意分享评论,用户积极参与使整个社区氛围更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云音乐通过热门话题刺激用户发动态分享的行为发生,动态列表包含关注人的动态和其他用户的推荐动态,同时穿插推荐的歌手和用户。整个动态页面利用率高,在浏览动态的同时提高用户拓展社交关系网的概率,“音乐社区”的理念贯穿始终。
信息架构
产品定位的不同决定功能优先级和信息架构。
QQ音乐的slogan“听我想听的歌”摆明其定位:满足用户对海量曲库的需求,做最大的网络音乐平台。产品由“我的” “音乐馆” “发现” “更多”四个部分组成。功能较丰富,但产品层次结构不够清晰。首屏是我的页面,该页面突出展示用户当前资源,包括个人曲库和已有歌单。
QQ音乐因其有版权优势,早期用户经常是通过搜索功能找歌,因此搜索是其重要且做的比较强大的功能。做社交但重视度不高,通过发现页面搭建用户间的社交关系网,以加强对产品的粘性。
云音乐的特点在于其音乐社交及个性化推荐。云音乐采用目前APP常用的底部导航设计,产品逻辑结构较清晰,由“发现音乐” “我的音乐” “朋友” “账号”组成。产品首屏进入的是发现页面,而非我的音乐页面。发现页面包含个性推荐、歌单、主播电台、排行榜四个子页面,每个子页面在促使用户听新歌的同时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口味”找新歌听,或者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听电台,符合其发现与分享音乐的功能定位。
云音乐通过话题、官方创意评论活动吸引用户发表动态参与到社区来,在朋友页面中聚集用户,向其推荐社区内“品味相投”的歌手或其他用户,并采用关注/粉丝低操作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方式提高用户建立社交关系网的概率,符合其音乐社交的产品定位。
交互设计
QQ音乐颜色上以高亮绿为主打色,绿+白的色彩搭配给人清新、简洁的感觉。一级导航放置页面顶部,通过左右滑动切换不同主页面。搜索框固定在一级标签下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搜索歌曲。在播放页面,QQ音乐推出特色百变播放器功能,用户自行选择播放器类型。播放页面除了常规的暂停按钮和上下首歌切换按钮之外,将其他音乐功能全都放在页面右上角的更多中,或者通过点击播放页面显示功能表,保持播放页面的整洁的同时保证功能的丰富性。播放页面左右滑动切换歌词页面和歌曲详情页面。
云音乐配色上以高亮红为主打色,红黑搭配营造低调、个性、摇滚的产品氛围。云音乐采用当前APP常见的底部一级Tab导航+顶部二级导航栏的交互设计,产品页面利用率高。相比较QQ音乐,云音乐的交互设计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使用起来更顺畅。播放页面中,其黑胶唱片的播放器已吸粉无数。云音乐的交互设计与QQ音乐有明显差异,云音乐通过点击进入歌词页面,左右滑动自动切换上下首歌曲。
五、总结与思考
总体而言,QQ音乐在不断的满足用户对海量音乐曲库的需求,而且在行业内做的较好。但QQ音乐在个性化推荐方面做得不够,同时产品逻辑结构不清晰,出现冗余项。云音乐很好的契合其发现与分享的产品定位,多形式的创意活动调动了用户参与到音乐社区的积极性,使已有用户在产品的粘性和满意度都较高,但云音乐也有其局限性。
QQ音乐的建议:
- 将电台归类到歌单功能中,新增综艺影视热歌,充分利用其海量曲库资源的优越性;
- 将个人主页中的QQ好友入口移动到发现页面的音乐圈中,充分利用QQ优势引导用户建立关系网;
- 提高页面利用率,能在同一个页面展示的尽量在一个页面内完成,减少页面跳转的次数,用户操作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使用起来更顺畅;
云音乐的建议:
- 将歌单分类中的场景细分项入口放置在首屏个性推荐页面中,培养用户在特定场景对产品的使用习惯,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率;
以上内容是我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和思考,有不足的地方欢迎探讨~~~
作者:Lily,微信公众号:chanpinshare
本文由 @Lil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学习收藏了,今天就当一回课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运营,当然必须要有工具。给大家推荐一款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课堂】旗下独立研发的私域流量运营工具——粮仓·企微管家。粮仓·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业微信的一款营销型SCRM系统。集裂变获客、留存促活、销售变现、客户管理于一体的私域增长闭环系统。覆盖企业客户运营的生命周期,助力企业私域流量运营,提升售前/售后服务能力。还可以免费开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你好我想拿部分数据图辅助要上交的学习作业可以吗
会计:www.cgkc.com
图片都看不到了
全局上分析的比较有逻辑,但总结层面貌似与正文不符,比如QQ音乐个性化推荐做的不够,文中并为看到相关推荐不足分析;具体到功能分析对比,QQ音乐引入知乎乐评,邀请“专家”来点评音乐以提高评论区质量,而网易云音乐评论的亮点可能还没体现出来,云音乐通过个性化推荐把音乐送到合适的用户那,把评论故事化,戳中用户音乐背后的情感与共鸣,提升参与感和沉浸感,而评论可分享更是增强了互动。不过小编应该是全局分析不做具体讨论,期待后面对具体功能的亮点分析哈。
感谢~学会了很多背景知识。~请问你画的信息功能架构图 是用什么软件画的呢?
MindManager
Xmind也不错
写的真细致,目前基本上是两个APP 都装了,网易云音乐真的是热门的节目版权基本没有,,
云音乐对产业链下游的布局确实还不够,
以上的这些数据需要付费获得吗?
写这样一篇文章,大概用了多久?
3天左右哈
个人觉得网易云音乐两大特色取胜,第一播放界面的审美水平,第二评论区域易于查看且互动包括点赞等行为
对云音乐的建议 无效 哈哈
哈哈哈哈,莫名戳中我笑点,最近真心觉得云音乐的动态实在是太棒了,都想卸载微博了
太完整了!目前是UI,想问应该怎样着手慢慢向产品转!平时应该多关注什么
建议平时多用多体验
逻辑性好强大。产品小白想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同问
数据来自艾瑞咨询、易观智库,用户统计数据来自百度指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