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面试,我用7天调研了一个行业,《电瓶车充电桩调研报告》
国内不少城市的电瓶车是越来越多了,连带着充电桩也开始增长。这篇文章,我们看看作者调研的电瓶车充电桩市场,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
一、行业概述
说起新能源这个赛道,电瓶车充电桩可以说是相当小众了,虽然都是在用电出行的场景下,可只要是谈起新能源,人们只会认为是电车,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这几年,电瓶车的市场也是突飞猛进的。
电瓶车的发展的大背景是碳中和战略和智能制造战略,中国积极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同时也鼓励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等形式对电池生产等制造环节赋能、二轮车和充电桩得益于大体趋势同频迭代。
具体的增长点
- 第一个是2018年的新国标,产生巨大的置换需求;
- 第二个增长点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
- 第三个增长点是连续不断的政策指导意见。
例如2021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2024年《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大大推进了二轮电动车和充电桩的市场进程。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2018-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7%,2023年末保有量已达到4.2亿辆,未来将以6.5%的速率持续增长。
二、行业格局
中国两轮电动车充电行业的上游主要涉及元器件等材料及充电桩的生产,中游厂商主要负责充电桩设备的运营和维护,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产研销一体化布局。
上游
上游分为模块及配件制造和充电桩制造。
- 模块及配件包含:电源、功率芯片、熔断器、联网模块、物联网卡等,代表性企业有科士达、科陆、国电南瑞、中恒等。
- 充电桩生产包含:单路、10路、12路,代表性企业有驴充充、天天充电、小巨人等。
总结:上游主要涉及充电模块和其他配件等材料,以及充电桩的生产。由于快充充电桩还未大规模普及,因此大部分元器件的技术门槛还相对偏低,产品同质性高,没有技术形成的壁垒。
中游
中游主要涉及充电桩的运营和维护等。
运营方式包含自主运营、加盟运营、自营+加盟、SAAS平台。
市场上代表性企业有:小绿人云蜘蛛科技、叮叮智能、科达自控、天天充电、小兔充充、闪开·来电、中国铁塔、莱充神马云、街电等。
总结:行业的运营及维护难度较大,需要运维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渠道。
下游
充电桩行业比较有意思,厂家和消费者之间隔着以物业或开发商为代表的B端,B端的是需要花费大代价去开发和维护的,是厂家或平台绕不开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
- C端包含社区居民、外卖员、快递员。
- B端包含社区或街道、物业或开发商、商场或医院的物业、厂区园区办公区写字楼的物业
- G端包含消防、公安
总结:下游主要是各类使用场景和关键相关方。
三、市场痛点
消费场景分为3个层次,根据市场参与方分别介绍。
在充电桩普及之前,居民电瓶车充电有以下几种方式:
- 拉飞线:就是从楼上拉一根长长的电线到楼下供电。
- 进电梯:把电瓶车推进电梯带回家门口楼道,在楼道充电。
- 拆电瓶:把电瓶拆下来带进家里充电
- 公共插座充电:类似现在的共享充电桩,普及率较低并且大都是投币刷卡式的支付方式
总结:这些方式在便利性、效率,和安全性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安全性问题,是政府、街道、物业最重视的。
四、用户需求
C端:对C端消费者而言,便捷和安全是最大的需求,也是最容易满足的,进一步的诉求则是更优惠的价格了。但该诉求和B端“运营商、加盟商”的盈利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关系。
B端:指的主要是场地方和运营方,在充电这个场景里,大多数指的是小区物业,他们的最看重的是是安全性。在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的是更搞的收益,所以一般都支持自定义调价,个别合作商户(运营商、加盟商)还有着开票,税务,账单的需求。
G端:指的是政府单位,一般指的是消防、街道、公安,这类用户它们和B端相似,通常不是直接消费者。更多是出于安全监管的立场,在充电桩建设上起到号召引导作用。在充电桩建设上,地方政府起到相当大的正面作用,借东风是个好策略但不可控。
五、业务形态
二轮车充电桩增长方式主要分为两步:
- 第一步:拓展B端商家实现圈地建桩。
- 第二步:圈地建桩后依靠这位置垄断,实现获客获利。
后续只是运维保障正常运营。
业务框架图
增长公式:
收入=充电桩数量(意向数(B+C+G)×销售转化率)×使用人数(车流量×使用率)
基于增长公式,企业的工作重点在于两件事:
- 推广获取意向客户。
- 用销售的方式转化意向客户达成合作。
第一点就不多说了,都是推广引流那一套,重点说说第2点。
为了提高销售转化率,平台和运营商之间会有多种合作模式,合作模式的制定紧紧围绕着3个点:
- 谁承担费用(设备、安装、运营、运维、电费等)
- 选址谁定(事关日后赚钱,投入多的更有话语权)
- 分钱
总结一句话,谁承担多谁就拿的多,利益分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六、合作方式
以物业小区建桩为例,有以下几种典型合作模式:
- 平台免费提供设备、负责安装运营运维—平台获获得高比例分成
- 加盟商(运营商)向平台购买设备,加盟商向物业免费提供设备,加盟商负责安装,平台负责运营运维—加盟商获得高比例分成
- 加盟商(运营商)购买设备自己安装,平台负责日常运营运维—平台获取低比例分成
- 加盟商(运营商)购买设备自己安装并自行运营运维—平台收取平台使用费(APP小程序SaaS)
- 加盟商(运营商)购买设备,平台收取较低的固定金额费用(运营运维服务费等)—平台一次性收取较低费用
- 平台免费提供设备,平台收取较高的固定金额(运营运维服务费等)—平台一次性收取较高费用
不同公司的BD策略也许略有差别,但总体的思路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这里A多出点,那里B少要点。
七、行业总结
- 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技术门槛低,尽管存在高市占率的头部企业,但其仍然不具备较大市场影响力和主导地位,市场的竞争主要在于份额的竞争,依靠的不是技术,但品牌和渠道有优势的企业将积累起地理位置的垄断优势。
- 地域性强:产品、售后、服务等有较强的地方属性,由于没有特别大的厂家形成全国性的规模优势,每个地区的头部企业都不太相同,多为本土企业(地方保护企业)。
- 品牌效应低:对于C端用户而言,没有选择权,只能有哪家用哪家,不存在品牌效应。对于B用户而言,开发商或物业会选有品牌资质的。
- 增长模式单一:社区充电是最大的场景,但绕不开的是物业,拥有决定权的和直接消费的不是一类人,大大的减少了增长的可能性。
- 业务模式单一:卖桩,卖社区充电桩解决方案,线上线下卖广告位 是这个赛道全部的商业化探索了。对于形成位置垄断的充电桩来说,社区和流量两个词是可以进行探索的。
-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快充技术普及到电瓶车和充电桩是可预见的竞争点,充电桩的企业或运营商会进入淘汰赛,将会释放更多市场机会。
本文由 @李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果做了竞争企业盈利性部分,说不定你会放弃入职。
不用到那一步就已经知道这个行业的深浅了 所以现在也纠结
再看看头部汽车充电或电车后市场。二轮利润太低,涉及的关联利益方也多,不容易。如果想要靠延伸增值业务寻求突破,那更难了,现在大家都想着本业不赚钱,延伸其他商业模式,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