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农云仓”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产品功能解析

0 评论 751 浏览 1 收藏 15 分钟

本文将深入解析“民农云仓”这一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的产品功能与创新实践。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民农云仓成功解决了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诸多痛点,为粮食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一、企业介绍

民农云仓(天津)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31日,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业务开展主要基于大宗商品。公司主要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可能会涉及的权属争议、人力依赖、账实不符、处置滞后等问题,研发设计了全流程方案和系统管控方案,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确权难、管控难、评估难、处置难等痛点和问题。目前,主要涉及的产品为玉米、水稻等农产品以及白糖、煤炭、成品油。

主要的业务模式包括:动产抵质押模式、平台模式、交收库模式、保理模式、流转仓单模式、尾盘处理模式等,至今民农云仓已成为粮食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实现融资近10亿元,交易规模约30亿元。并与多家银行达成长期合作,获得授信近30亿元。

二、案例内容

1、背景介绍

“三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石,产业链有迫切的金融需求,然而在传统供应链金融市场,农业或者粮食行业并不受到青睐,行业和企业面临着如下痛点:

(1)缺少专业的货物监管

粮食企业的仓库大多为传统仓库,储存粮食的时候缺乏严格的管理。一些地方粮库储粮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管理粗放,基本依赖于人工盯防式的管理。更为严重的事,粮库管理人员“靠粮吃粮”,监守自盗,粮食中参杂使假、以次充好等问题时有发生,“人情粮”、“转圈粮”现象屡禁不绝。传统的监管方式无法很好解决仓库内的“粮在不在”、“粮好不好”的问题。

(2)粮食供应链成员间信用意识不足

农业供应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供应链中所有参与成员的关系本应比伙伴式更为紧密,通过稳定的交易来实现整体利益的增值。但目前粮食企业和农户之间更多是短暂、松散的业务合作关系;自由贸易,价格随行就市,双方不签订任何协议。同时,粮食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待检验,农户提供给核心企业的资信证明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粮食核心笼统企业也较难带动粮食供应链金融的高效运行。

(3)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意愿不够强烈

随着国家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在供给完优质客户后,能够提供给广大农户、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有限。尽管银行看到了农业供应链融资具有广大的市场,但是基于对粮食供应链融资各项风险的管理经验太少、实践不足、粮食被盗、仓单一单多押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使银行对综合评价整体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缺乏信心。

2、平台介绍

民农云仓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民农云仓”)是专注于粮食行业的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民农云仓主要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科技手段的“实物管控”+“数字孪生”,帮助粮食行业实现实物资产向数字资产的转化。

民农云仓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仓储及货押业务对人工管控的依赖,提供了仓单全生命周期监管模式。粮食企业将收到的粮食货物存入民农智能监管仓,民农智能监管仓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粮仓基础上增加物联网设备,在粮食出入仓、存仓等环节加强安防和品控技术手段,实现对风险节点和关键指标的自动获取,通过云中控督导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实现对仓内粮食的24小时不间断智能化监管。

存货方、监管方、运营平台、资金方等多方签署融资意向协议,然后通过民农智能监管仓、货仓创建,关联仓库智能设备和业务系统,建立仓库监管相关策略等,形成封仓数据,开始仓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全流程、可视化的智能风控和监管督导能力,覆盖仓单申请、仓单质押、仓单解押、仓单失效、仓单注销等仓单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有了可信、可流转的数字仓单,粮食行业传统货押业务普遍存在的确权难、监管难、评估难、处置难的痛点将迎刃而解。

3、解决方案

民农云仓应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以货物智能监管、设备反欺诈、仓单实时动态评价等系统组成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用物联网生成数据,用区块链管理数据,用视频管理事件,用仓单综合评价管控结果,多终端实现多方互相监督,从而成实现实物资产到数字资产的转化。

民农云仓通过物联网、视频技术对标的物进行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监控;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第三方数据平台交叉验证,确保货物真实,可信可见;搭建集中运营、集中监控和及时处置的统一平台,实现风险的实时预警和干预;通过联盟生态和开放资产合约,构建实时承保、在线裁决、电子处置等多种资产管理能力。

(1)智能监管仓实现粮食全方位货物监管

民农智能监管仓基于数量自动监测、品控自动监测、车辆识别,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化盯防,从控货的本质出发,解决一物多押、货不对板、货物丢失等多重问题。

货物出入库监管:在园区添设AI全景摄像头,对出入库车辆车牌进行自动识别,匹配车辆系统白名单,对异常车辆进行预警;配置电子汽车衡及粮食数量扫描仪等物联网设备,对出入库粮食的重量及体积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上传至中控平台。

货物在仓监管:首先仓库设置电子围栏、道闸人脸识别系统,监测陌生人闯入、仓门开启等仓库异常行为风险;其次,配备粮食数量扫描仪、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粮食数量及仓库内是否有雪、雨水渗漏及虫鼠情况等;最后,根据粮食的存储特点,库内铺设粮温传感器、水分监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形成多个、连续、均匀分布的监测点,实时监测粮温、水分,仓内温度、湿度等数据,监管在仓粮食的品质。

(2)基于智能监管仓动态评价数据形成电子仓单

基于区块链技术,民农智能监管仓内粮食货物的数据在民农云仓平台中多维度进行交叉安防验证并加密传输到由存货方、监管方、运营平台、资金方构成的联盟链各节点的账本中,通过智能合约规则形成数字化仓单。同时,仓单、提货凭证等资产上链登记,可作为资产通证的形式,即区块链仓单形式,在链上流转,从而实现了从粮食资产到可信数字资产的转变。

(3)多屏互动云中控督导

从民农智能监管仓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民农云仓,由民农云仓进行统一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风控督导屏及库区作业监控屏进行可视化展现,同时将风险预警提示发送中库管操作端民农云仓小程序,及时跟进各类预警事件。以风险告警事件为中心,采用多屏互动模式实现全天候可视化不间断集中监管与督导,包括对电子仓单整体情况动态跟踪与评价,货物全方位监控与风险预警提示,数据监控以及风险事件管理人员管理决策等。

(4)对接全国仓单登记平台保证仓单可流转

以民农智能监管仓为基础形成的粮食电子仓单在民农云仓平台上生成,民农云仓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作为仓单运营和监管平台,用科技监管保证了仓单的真实有效。同时,民农云仓对接“仓单信息登记平台”,生成统一编码的“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保证了仓单的流通性,促进仓单担保融资等功能。

三、经验分享

民农云仓通过“科技+金融”,在粮食供应链和银行资金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提升了传统农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效率,让供应链的科技化、数字化惠及整个链条的企业。

截至目前,民农云仓已与东方集团、新希望六合、正大、中粮贸、通粮等数十家粮食产业核心企业、多家中小粮食收储企业开展合作,在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建设超70个粮食智能监管仓,仓储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累计获得九江银行、中原银行、北京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江苏银行等十多家银行超70亿元的授信。

在助力粮食上下游企业融资的同时,民农云仓大幅提升农业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单点民农智能监管仓的数据汇聚到民农云仓平台,形成智能监管仓数据网络,企业就能从平台中直观了解到自己所有粮仓的具体情况,并全盘掌握仓库的粮情、区域及交通便利性等多个维度信息,从而进行调拨盘点、库存统计等相关操作,便于快速调配相应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融合粮情监控系统、外部市场行情信息及其他内外部信息系统数据,民农云仓可将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实现多维度数据分挖掘,为粮食企业生产、销售决策等制定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持,以减少存货及资金压力。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良性运转将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从而推动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民农云仓联合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运营管理规范第2部分:玉米仓单》,以民农云仓的实践经验为借鉴,在团标的基础上规定了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玉米仓单中,开具仓单的玉米要求,玉米仓库的要求,增值协同服务的要求等。该标准是国内农业领域第一个可流转数字仓单标准,标准的发布将加快整个农业供应链资产数字化进程。截至2023年底,民农云仓在中仓登平台累计公示数字仓单超200笔。

作者:物流小兵说 公众号:物流小兵说

本文由 @物流小兵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