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可以被阅读,新的商业模式就开始萌芽了

8 评论 8177 浏览 35 收藏 9 分钟

早晨阅读时,习惯性地打开QQ音乐听歌,意外发现多了一些内容,在“发现”板块,增加了许多音乐故事,随即,早读的内容,从看《长尾效应》改成了阅读音乐故事。

QQ音乐新版本对“发现”做了大改动,增加了自媒体人的音乐文章,可能是某歌曲背后的故事,也可能是某歌曲的历史,就像是音乐类的订阅号一样。我们暂时将其理解成“音乐号”。

最初,我看到这样的“发现”时, 还没弄明白怎么一款音乐APP整出了自媒体,和朋友了解了一下,也就有了这篇文章,一个简单的,并不新鲜的功能模块,让我十分意外背后的可能性和用心。

好的音乐除了引起人们的共鸣,还会带起一位又一位优秀的歌手,音乐产生的价值最终都会累加到这位歌手上。

也许,现在的用户会很喜欢音乐背后的故事,音乐的历史。

这个行业已经平凡了太久,人们对音乐的喜好始终停留在音乐旋律,这自然满足不了人们对精神食粮的要求,音乐让人陶醉的原因不只是好听的旋律,还有背后的故事。

《 you are not alone不只是一首好听的歌曲,也是美国公告牌史上第一首空降冠军单曲,该首歌在全球超过十个国家的音乐榜上都夺得了冠军。

起初,这首歌是由 R.Kelly 在失去了他生活中亲近的人后所写,反映他个人生活的困难时期,后来,迈克尔杰克逊与他一起完成了这首歌的创作。

是不是很想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当我们对一首音乐的喜爱超过某种程度时,也会迫切的想要知道这首音乐更多的事情 。

“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尝试,也是一个非常棒的创造性需求,当所有音乐类产品都在围绕“好听”开发脑洞时,QQ 音乐的“发现”再一次走在了前面,它敏锐的抓住了人们更多的心理触动,想要借音乐自媒体人的手,让音乐更加完整。

音乐不只是听而已,也是一段故事 ,这样的音乐故事,以及音乐历史和音乐本身具备同等的价值。

这是我对“发现”的解读,可能你会好奇,当音乐可以被阅读时,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 ?

更多的留存时间,在听觉之外, “发现”给用户一个阅读的理由,改变了我们千篇一律的使用习惯,增加了一种可能性,至少QQ音乐不会再满足于“幕后英雄”,它开始走向“台前”,不只是占据手机的音响和耳机,还会占据手机的屏幕,一旦成功, 这将会为音乐类产品带来更多可能性。

用“故事”来推荐音乐

近期, AlphaGO 与柯洁的人机大战许多人不看好,实际上包括柯洁本人也不看好,很大的原因在于人们的计算能力远弱于计算机,但是包含情感喜好的音乐推荐,却是机器很难赶超人类的场景。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提及:未来,人们会更多的关注到情感、艺术、设计、创意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复杂的计算,重复的劳作将逐渐交给机器和系统来完成。

实际上,机器没有办法挖掘好的音乐,他只是把别人喜欢的推荐给你,因为他喜欢, 也许你也会喜欢。

是的,机器没有办法挖掘“好”的音乐,因为机器无法定义“好”,但音乐自媒体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口味,有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极为难得的,他们不会只是推荐给你一张歌单,他们会将推荐理由告诉用户,或者是因为这首音乐凄惨的背景故事,又或者是音乐辉煌的历史。

“you are not alone” 帮助迈克尔杰克逊获得了第38届格莱美最佳流行表演奖提名

音乐终究是一种艺术领域的创作,而艺术则是机器无法涉足的领域,至少现在仍然如此。

QQ 音乐的“发现”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进行人工推荐,不仅能够保留音乐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避开人工推荐在效率,质量,数量,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在人工推荐上,QQ 音乐选择用音乐号完成对音乐内容的聚合,这部分音乐号可以是音乐自媒体人,乐评人,甚至乐评机构,音乐机构,借助 QQ 音乐庞大的用户数量,可观的月活,日活数据,不论从利益还是知名度而言,我们都不难预测将会有大部分的高质量的音乐文章出现。

(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每一首被推荐的音乐,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值得被推荐的故事。

借助音乐号的文章,我们可以探索到音乐更多的故事,每一位音乐号背后都是音乐的忠实听众,也对音乐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还有情感。

榜单与长尾效应

我们总能在音乐类产品里,看到各种榜单,互联网虽然能承载非常大的音乐数量,但我们的手机屏幕却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大部分用户会放弃十页以后的内容,真正被所有用户所接触的其实只有两页 。

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善于”长尾“的领域里,成就了榜单效应,只有那些被称为经典的歌曲,才会为我们的产品带来销量,与实体店的销量不同,互联网产品的销量体现在日活,播放量等数据。

明星号的设定,则是在尝试长尾与榜单并存,一方面保留了大部分的共同喜好及榜单歌曲,另一方,借助音乐自媒体,开发长尾效应,挖掘数量远超于榜单的,小群体喜欢的歌曲。

我们不难想象,围绕“发现”的音乐故事,会形成一批又一批音乐领域的自媒体人,他们基于自己的喜好形成一个又一个极富特点的“音乐明星号”,最重要的,这里的内容都是原创的。

最终,我们会关注一位又一位的音乐自媒体人,以此获得自己喜欢听的歌曲,以此发现更多好听的音乐。

“发现”打造明星音乐号

有这么一类产品,会成就部分群体的价值,公众号不过是微信的一个功能体系,但却成就了诸如咪蒙,papi 酱等多个明星公众号,这些用户持续为产品输出深受大家追捧的内容,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正常工作极难获得的价值。

“发现”音乐故事的创新,也存在类似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垂直音乐领域的“订阅号”,微信公众号所产生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在音乐号里,也同样存在可能 。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近6年经验的产品经理,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刚转行的产品新人,看了你的系列文章,就是有一种知道自己可以积累产品方案的方向,很开心,谢谢

    来自广东 回复
  2. 深度赞同,13年在某网站负责音乐频道的运营,我本人主要针对中国风的歌曲解剖背后的故事或背景,或有典故,或有中国元素等等,用故事去推动音乐的传播,使得该频道流量和互动率与其他频道相比都居第一,当时不知何原因,今日得已了解。

    来自北京 回复
  3. 观点很好,值得思考…

    来自广东 回复
    1. 很开心可以帮到你,如果你需要更多帮助,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号:kykfg123

      来自上海 回复
  4. 增加历史模块就行了吧,感兴趣的再去听历史版,主界面还是简约好一点。

    来自广东 回复
  5. 我觉得这种东西吧,做着做着还是把长尾甩开,所有的商业目的均是盈利。只要在有限的空间要承载巨大的信息量,必然有筛选的机制,用脚投票或者用金钱投票,总会挤走长尾效应。网易云的每日歌曲推荐觉得才是利用长尾效应的绝好案例。

    来自广东 回复
  6. 以明星专辑,某情感专辑,某时代专辑出现的这些形式,不就是在做长尾么,原理一样的,只是QQ这个新功能通过文字表达专辑情感

    来自广东 回复
  7. 网易云音乐很早就有了。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