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直达服务要打破APP的魔咒,胜算几何?

1 评论 7830 浏览 14 收藏 13 分钟

轻型应用显然不是一个产品,也不只是平台,而是在试图跨越硬件和平台间的壁垒,构建一个新的生态。

就在各大企业纷纷布局移动端,APP和WAP端持续发力后,开发者们却陷入了困局:用户手机已经装不下了那么多APP,而用户与开发者之间出现断层,导致用户活跃度下降。

于是,微信的小程序、Google的PWA、Facebook的React Native、阿里的蚂蚁应用和百度的轻应用等轻型应用横空出世。就在前不久,小米团队自主研发的直达服务也加入了这场战斗,它可让用户在PC端,通过浏览器搜索引擎或服务,点击URL即可跳转打开,无需下载应用。在移动端,也可通过应用和网页快速获得服务。目前,小米直达服务适用于小米手机所有机型,从MIUI 8.5开始覆盖,用户侧目前已经可见,开发者侧还处于内测打磨阶段。那小米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旗?

一、打破APP的魔咒,大家都是在争这些

据了解,除了小米,金立、魅族等手机厂商都在做类似尝试。只是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平台,小米直达服务属于操作系统层。大家对轻型应用都如此心生向往,其实盯着的都是这些。

1、争夺新入口,内容已取代渠道成为更重要的入口

PC端是“渠道为王”,比如百度把持着搜索的渠道,是信息的入口;阿里手握着电商的渠道,是商品的入口;腾讯拥有的社交的渠道,是连接人的入口。但移动端,这些渠道优势不复存在。

而且在移动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app能够把完全替代在移动端拥有PC端渠道入口的地位,即便是微信也不行。反而APP背后的内容,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成为了最本质的入口。所以,无论是百度轻应用的搜索框,微信小程序的二维码,还是小米直达服务的类H5页面,都是在缩短渠道,让内容前置。

2、争夺新用户,他们的核心需求从花时间转变为省时间

用户使用手机都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满足某个需求,比如娱乐(玩游戏)、寻找答案和社交。但在移动端最好的处理方式仍然是搜索(当然形式更加多样,比如siri、比如Google Now),只是人们对效率的要求大大提高,如何让自己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是用户越来越重视的。

而开发者或者平台的终极任务便是,如何帮忙用户省时间。以小米直达服务为例,此前,用户只能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快看漫画”或者通过浏览器搜索关键词并登陆网站,步骤繁琐且加载时间过长,用户体验远不及开发者预期。而在小米直达服务的环境下,在系统自带搜索助手中搜索“快看漫画”和漫画相关关键词,例如“你的血很甜”即可出现直达服务,点击秒开就可观赏漫画,无需下载安装等待。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直达服务还可以直接到达用户想要的服务的落地页,无需像App下载后打开App进入首页再查找。这样一来,小米直达服务基本让用户即开即用,秒开使用各类应用服务。

另外,大部分用户对产品形式没有感知,只关心使用体验。开发者之所以要导流至 App,是因为移动网页很难形成用户留存,二次使用不方便。而这些轻型应用同时具备两者的优势,在性能体验上与 App 无异,相比移动网页使用场景更丰富,这样用户或许会更愿意尝试。

3、争夺生态中的重要角色:开发者

承接前两点原因,负责内容呈现的开发者也就是入口的设计师,就成了移动端这场生态仗的重要一环。

一直以来,用户留存率和用户粘度是衡量APP的重要指标。但现在,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头部的几款 App 瓜分了用户绝大部分时间,头部之外的 App 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而开发者想尽一切办法将流量导入自己的体系。如今下载 App 却是一道越垒越高的门槛,在移动端 App 人口红利耗尽,增量市场之争进入到存量市场之争后,App 的新用户获取就更加困难。

开发者急需在APP之外找到黏住用户的方法,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小米在这时候推出了直达服务,并可生成桌面图标以刺激留存率,就是在“笼络”开发者。据说在开发成本方面,小米直达服务约是APP的三分之一,这有利于刺激开发者转移方向。

整体而言,小米直达服务这类轻型应用都是要在移动端以最短的路径连接到用户以获得主动权。

二、构建新生态,决战场小米直达服务有几分胜算

但这些轻型应用显然不是一个产品,也不只是平台,而是在试图跨越硬件和平台间的壁垒,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只是这生态能否成立取决于三点:

  • 是否有基础:用户是否愿意用,相对于app等,是否有足够的价值增量?
  • 是否可进化:参与的各种开发者、中间商,是否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去裂变?
  • 是否可持续:整个生态是否有反哺的能力,企业不是纯投入,而是能持续获得收入回血?

具体拿小米直达服务来说:

1、底层是否有基础:看能否提供增量场景

这不是单看用户量,而是相对于现有的产品形态,它是否有足够的增量价值。

对用户来说,这些增量价值需要体现在:

  • 更纯粹:使用它,不用非得先关注或下载,忍受后续的营销侵扰和空间占用;
  • 更流畅:加载、呈现、交互,都优于网站、h5的原始体验,甚至因为账号体系完备,注册登录比app还流畅;
  • 更易得:想用的时候,有入口或场景支撑,触手可及。

所以,我们从小米直达服务的官方介绍中可以看到,它覆盖的是网页链接全场景、全局搜索、应用商店、传送门、系统短信、浏览器入口等场景,整合的是小米平台和MIUI生态的全部流量入口,小米直达服务替代的是H5 生态。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直达服务把PC时代的强势渠道浏览器和手机搜索,甚至连短信也一起整合了进来。目前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增加新的流量很困难,但注入搜索新闻关键词等新的用户习惯的尝试,可能会带来新的流量,这对开发者来说是个吸引点。从理论上说,所有链接都可以接入直达服务。比如短信中的饿了么红包领取链接,点进去其实是跳转到 App 下载,而现在可以直接跳转到直达服务中领取红包,让场景更加丰富多元。

2、平台是否能壮大:看系统准则是否开放、清晰、稳定

尽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但一个生态要进化,仍然需要彼此共生、制衡的环境。

可以预见,随着小米直达服务的壮大,会有越来越多的角色卷入,比如各个领域的大小企业,有做数据分析的,还可能有做直达服务应用商店的,有刷访问量的……

这些角色表面上会有好有坏有正有邪,也都是小米直达服务生态演进的推动力。

我们暂且不知道这个生态会有多大规模,但必要的系统准则需要有。充足空间,赋予无线可能,恐怕是小米直达服务目前最需要给开发者的信号。

按照媒体曝光的资料看看,小米直达服务这个团队目前有50人,按照小米内部惯例,这个量级的人力划拨,属于公司战略级产品部门的标准。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给“直达服务”设立的目标,是在两三年内汇集10000多开发者,亿级用户,以及全平台接入。而且可以想见,小米直达服务以后绝不仅限于小米手机,MIUI必定有更大的野心——希望能把“直达服务”的生态推广至所有手机厂商,这样小米就能将对流量的控制力推展到小米手机之外。

只是,能否成愿的必要条件,是看其生态准则的开放度、清晰度和稳定度。从其他生态来看,双重标准的事常常发生,直达服务可要学会“与民分利”,要让“开发者有肉吃”,而且这个肉还不能只给一点点塞牙缝。

3、生态是否可持续:看收益补充能否补回新增成本

轻型应用如果大规模兴起,那必然的结果就是用户使用服务可以不关注/下载,用完即走。这意味着,为了节省手机空间,为了避免营销骚扰,大多数人将会卸载掉手机桌面的大部分app。也就是说参与这类轻型应用的企业投入的不仅仅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有用户的“流失”成本。

所以,小米直达服务和其他轻型应用一样,需要给予这些企业的收益补充能补回他们的新增成本。

尤其是不再使用APP后,企业的营销场景缺失,开发者们需要新的收益,来弥补营销缺失这个新增成本。

按照小米MIUI架构师蔡经伟的说法,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小米用户的体验,当我们的生态平移到了其他手机,理论上来说我们不控制他们的用户,我们要的是影响力,要的是直接在小米平台上的生态能够快速地赚到钱,我们更关注是整个生态的信心。”

也就是“直达服务”短期内不会收费。

不过,小米需要提前替参与这场生态的其他贡献者想想收益。

end.

活动详情

悬赏|小米联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寻找产品界“奇葩说”之王#大赛,正式开启!

 

作者:曾响铃(微信公众号:科技向令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TMT新媒体“铃声”创始人,《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作者,《网红经济学》作者之一,《商界》等多家杂志撰稿人。重点关注SaaS、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O2O、新媒体运营方向。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和小米共同举办的#寻找产品界“奇葩说”之王#大赛之参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