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征信为“不赚钱”,正努力解锁N+1种姿势

1 评论 3250 浏览 25 收藏 17 分钟

互联网征信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强烈的互联网思维,换言之免费、共享的基本构架,使之在问世伊始,就带有大数据思维。而从单个项目的风控建模,到依托央行征信与百行征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打通,这样的组合拳,才能让解决身份证明和个人信用上的漏洞“水到渠成”。

日前,央行公示了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行征信)为公示表中唯一机构。

而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考拉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8家2015年首批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作为参股公司,数据共享共联入公共平台的模式,亦尘埃落地。

不过,比起数据互联打破信息孤岛来说,8家试点机构尽管暂未拿到属于自己的牌照,却在试点过程中,用N+1种互联网征信的方式,解锁了信用这个看似场景有限的概念的想象空间。

一、信用变现:用免押金来触碰痛点是起手式

哈罗单车成为了2018年央视315晚会后备受关注的共享单车品牌。还好,是被正面了。

315晚会曝光了共享单车10亿押金难退,而恰巧就在2天前,哈罗单车刚刚成为首家全国彻底信用免押金的共享单车。而为其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是背靠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

之所以选择哈罗单车,按照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的说辞,是一些共享单车的高层对这种模式颇多嘲笑,而哈罗单车的负责人则在共享单车遭遇退押金潮之时,也颇多担心:“我也担心自己看着巨额押金心痒,拿去做别的了。”

于是,有了合作,一年的试运行下来,结果似乎颇为成功。9000万人次免押金骑车,损毁为50辆,2017年最后一季,大规模试点中,免押金带来的用户增长超过40%。但这还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对于共享单车用户来说,能不能退押金这个隐疾,没了。

这是个人信用的一种场景延伸模式。芝麻信用的试水里,不仅仅是单车,还有租房,几乎和哈罗单车的消息同步,办公空间We Work和芝麻信用共同推出全球首个信用免押办公社区。

前者是全国首家、后者是全球首个,并不重要。关键是场景,依然是押金这个痛点带出的信用场景,然后想象空间也就扩大了。

押金二字可以划重点,因为押金作为痛点的存在,起源就在于双方的不信任,即信用问题。

而个人征信一旦能够完成对个体的信用画像,又通过商业征信来遴选出良好商誉的商家,则其自身就用自己的信用,完成了对交易双方的信用背书。

这其实和支付宝起家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是一样的路数。

相对于办公社区这样的场景,芝麻信用在2017年10月即推出的信用租房,适用面更大。彼时,支付宝宣布在国内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8个城市开通信用租房服务,首批上线即有超过100万家公寓(未包括个人房源)入驻。

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博宣称:“这一模式此前在上海进行了半年左右的试运行,我们发现,提供信用免押金的房源虽然仅占房源数量的15%,但却占据了80%的成交量,这证明信用租房模式非常受到用户的青睐。”

同时,由芝麻信用引发的免押金热潮,也在其他个人征信平台的服务中心开始火热。

尤为典型的是在1月末向全国范围开放公测约一天后即关闭信用查询入口的腾讯征信,其官方介绍,通过腾讯信用分可以使用的服务主要包括了信用金融和信用生活场景服务。而所谓生活场景则包含了免押金骑行、租房、租玩具等模式。

更多的场景正在打开,对8大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场景服务进行简单梳理,不难发现此类触角已经向玩具租赁、酒店、租房、租车、共享单车、婚恋、分类信息、二手商品交易、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近百个场景蔓延。

信用“变现”,已经跳出了常规的信贷模式,而这个痛点解决的其实是人际关系中的信任问题,而信用背书的落点,则实质在平台身上。

这还只是起手式,平台之所以敢于背书,信心来源也是其多源的大数据体系。

二、数据画像:不仅是从平面画像到立体画像

传统的个人征信,其盈利环节大多在信息付费查询之上,亦因为适用场景较少,缺少真正的价值。而更多数据公司则往往将收集来的个人数据进行商业销售,其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等社会问题,亦成为了一个社会顽疾。

互联网征信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强烈的互联网思维,换言之免费、共享的基本构架,使之在问世伊始,就带有大数据思维。

8大个人征信平台,都有自己的数据来源,且独特。芝麻信用拥有来自淘宝的电商以及余额宝理财产品的数据,腾讯征信则是独一的社交数据,前海征信和近160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考拉征信则背靠拉卡拉深入到了便利店自助终端、智能支付设备、手机APP之中;鹏元征信可以通过身份认证、个人反欺诈分析、贷中风险监控为用户画像;中诚信的信用报告则涵盖身份、教育、职业、通信、司法等维度……

每一个平台,在个人征信的试点中,其实都在探索依靠自身的商业闭环和所产生的大数据,来完成用户画像。

相对而言,这样的用户画像尽管还是侧写、不完整,但却是立体层面的,较之央行征信主要采集银行征信信息,更多的偏重于信贷交易信息来说,人群更为覆盖面广。

以芝麻信用为例,其上线于2015年1月5日,到2017年7年,支付宝活跃用户约4.5亿人,即芝麻信用的收录人数大约为4.5亿。反观央行征信,尽管2017年8月31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收录的9.3亿自然人中,仅有4.6亿人有信贷记录。

不可忽略的是:民间信贷的暗流之下,仅仅来源于银行的画像极其容易失真。

而且尽管央行征信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概要、信贷交易信息明细、公共信息明细、本人声明、异议处理、查询记录七个部分,但较之芝麻信用的5个维度来说,由于后者的数据来源极度多元,故其画像能力颇显单薄。

同时,惊鸿一瞥的腾讯征信,亦是5个维度的画像。可见维度未必一定“数多”,但更要“据实”。

仅仅是画像更立体,并不是民间征信的价值所在。

反而,在去年4月,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对外发声称:“八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差距那么大,没有一家合格,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究其所以,在于8家机构都想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在客观上就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而且每家的信息覆盖范围都受限,信息不广、不全面就带来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

换言之:百行征信的出现,恰恰是让大数据所可能完成的信用画像,在官方民间的数据全互通之下,无限接近于“真相”。

但在另一个方面,个人征信机构却并非真的沉迷于闭环,他们早就开始着手升维打击了。

等待的契机,或许正是百行征信带来的数据共享。

三、升维战法:个人信用的盈利方式不是收费

试错就必然面临错误,早前芝麻信用在“机场快速通关”、“圈子”、“年度账单”等数次风波中的错误,是个人征信试错中的必然。

但个人征信的未来之路已经越来越明晰,这就是升维战法。

简单的免押金,只是痛点解决,痛点不等于刚需。个人征信平台则想通过自己的独有路数,打开更多个人信用使用上的刚需场景。

而且其中的许多,将是以前未必存在的新市场,即蓝海。或者说,这个新市场,其实是个人信用的升级,或者说从信用上升到了身份。

此处的身份,可以理解为身份证明,也可以理解为身份地位。

反身份欺诈是第一个升维途径。“都不知道电脑的另一端是猫还是狗”作为一个互联网俗语,其实在信用领域更为惊险。

鹏元征信选择了针对互联网身份识别问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建立云欺诈数据库,结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欺诈风险评分,进行精准的网络身份识别,形成了一套“防身份欺诈风险解决方案”。

证明你就是你,背靠海量社交数据的腾讯征信则用了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黑科技:2016年在数博会上,腾讯征信展示了通过对多种渠道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开发的实名认证产品及人脸核身APP,据国际权威机构评测,其准确率达到99.65%。

且该功能已独家应用于手机QQ钱包、腾讯理财通、微众银行、微信支付、QQ安全中心、微证券等产品场景。

更有效、快捷的身份证明,只是升维打击的第一步。之后各大平台的升维之路则开始分岔。

“以前,每家金融机构都会有自己的‘黑名单’,但机构间都不联网,骗子骗完这家骗另一家。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打通金融机构的数据壁垒。”

前海征信旗下专注于研究大数据、风控和前沿技术的卅伍研究院宣称:为了解“老赖”是怎么想的,如发薪日贷款这个业务,我们团队打入了这个业务用户聚集的“口子群”(贷款申请者汇聚并讨论相关话题的QQ群,这些群往往需要收费进入),从而让特定业务的个人征信模型更有针对性。

“我们的模型通过此类风控,大概能提高30%左右。”上述人士还举例称: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每个人在输入身份证号时,是有相对固定速度的。如果用户输入过快,我们会评估这是不是机器在注册;如果用户输入速度过慢,我们会认为不是其本人在注册,因为你对你的身份证号不应该不熟。这就是大数据风控一个典型的应用。

这些颇为类似《牛奶可乐经济学》里的各种奇葩但切实的概念,但这也让大数据的标签,从量大变成了精准。

正如前海征信副总经理杨勇艇所说:“100多万人从事黑色产业数据研究,天天在研究各大银行、各大金融机构的漏洞。”而黑产的逻辑亦建立在信息孤岛之上,即车辆、房产、不动产等多项信息,大多数平台没有打通的能力,因此只要名字相同,就可以躲过风控。

从单个项目的风控建模,到依托央行征信与百行征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打通,这样的组合拳,才能让解决身份证明和个人信用上的漏洞“水到渠成”。

考拉征信则在另外的战场上发力,比如求职场景。

2017年,由考拉征信和前程无忧联手打造的全新产品“无忧背调”正式上线,考拉征信将为入驻前程无忧的33万家企业提供全新“轻背调”大数据征信服务。而在此之前,其亦推出“小微商户信用评分模型”,据称可以帮助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及众多普通老百姓就业。

或者说,8家个人征信平台,从2015年获得试点资格开始,就并未过多幻想着获得专属自己的牌照。在它们的各阶段言论中,建立一个真正第三方的征信平台的呼声并未断绝,而这些平台一直在试点的,都是在自身的信息资源基础上,挖掘更好的实现个人信用变现的场景,而不是简单地将信用信息售卖来一锤子买卖。

个人征信平台想要做的事,其实更加简单,即让个人信用,不仅仅用来证明一个人的诚信,更成为一个人的身份象征。

正如备受争议的互联网个人信用评分一样,看似三六九等一般的划分,以及类似游戏一样的升级模块,而背后则是各种商业机会的悄然而至,以及每一个个体对自己信用等级的珍惜。

象爱惜羽毛一样的爱惜自己的信用,就好像一个网游里的等级递增而带来的荣誉感那样,这恰恰是互联网所最擅长和一直在做的套路活,而这条路的尽头,或许会印证一个笑话:

未来的人去相亲,不用带玫瑰花、不用拿房产证,先互相交换一下信用分,匹配一下信用取向,再谈……

​(刊载于《金融博览·财富》2018年4月刊)

#专栏作家#

张书乐,微信公众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互联网和游戏产业,专注产业分析与网络营销,著有《实战网络营销》《榜样魔兽》等书。

本文由 @张乐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