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资本和流量的腾讯不能谈梦想,那么谁能?
腾讯有没有梦想,是我们无法揣测的,但我能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腾讯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产品模式正在渐行渐远,纯粹依赖功能和体验,依然靠摸着石头过河,纯粹靠着消耗流量资源就能制胜互联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这也是我认为腾讯一直在电商、在内容、在社区等领域始终无法突破的根本原因。
一
腾讯的短板和危机,其实在更早之前就暴露了。或者换个说法更确切,其实腾讯在非游戏、非即时通讯领域一直都面临着这样的短板,不存在突如起来的危机,短期也不会因为这些而大厦将倾,因为腾讯从来就没在这些领域强势过,依然成为了今天不可动摇的巨头地位。
只是说在往下一个战场走,如果要避免百度今天尴尬的局面,确实需要警醒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的入口不再集中掌握在少数门户网站,通往其他产品之间也并没有唯一必经的入口(浏览器、网址导航、门户网站),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尤其是生人社交)也不再依赖于QQ、微信,每一个产品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关系体系(微博、陌陌、抖音、知乎)。
产品功能本身已经不再成为吸引用户的决定因素,流量回归到了人和用户的本质。
一些能够满足人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那个东西正在穿透每一个app的表皮,像八爪鱼一样吸附着每一个经过的用户。
其中一个就是内容。
内容对于各家公司来说,其重要性,可能已经不需要去单独科普了。如今就算是刚入门的小白,也能意识到内容是移动互联网的兵家必争之地,得内容者得流量。
然而腾讯这几年内容产品鲜有成功,简单来说就是各种传出,腾讯斥巨资打造泛娱乐,斥巨资打造天天快报,斥巨资XXXX,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内涵段子、头条、西瓜、火山、快手、知乎、抖音这些耳熟能详的内容产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能量,腾讯只能干着急。
另外一个就是关系。
微信占据了熟人关系。但陌生社交的需求,是永远不可能被扑灭的。陌生社交这块巨大的市场,腾讯一片空白。关系除了即时通讯以外,更重要的是社区。这就好像是,你能给山鸡哥打电话发短信,和你和山鸡哥是一个社团的差别。
腾讯也没有一个强大的社区,即使有了微信。强大的社区有内涵段子、知乎、豆瓣,甚至微博也勉强算一个(虽然微博今天已经更偏媒体了),依然没腾讯什么事儿。
再一个就是物质。
物质相对比较复杂和笼统。电商算是,O2O也算是。满足人生理和物质上的需求,哪里能更快更好更便宜满足物质需求,哪里就会迅速获客。腾讯在电商领域出售易迅那一刻就已经代表了腾讯放弃了电商这类腾讯模式根本捉摸不透的奇怪玩意儿(我砸钱砸流量做不起来?why? 好奇怪)
二
腾讯引以为豪的流量制霸地位,正在被逐渐蚕食,也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蚕食这点,大家都很清楚了。越来越多的亿级产品,在林立,产品正在多元化,网民也在多元化,下沉市场在蓬勃发展,然而下沉市场里几乎已经看不到腾讯的身影。引用我曾经在公司内网上回复的一个问题:
“问题是:微信是否也逃不过产品的生命周期?”
我的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问两个小问题:
1.现在大家都用微信来干什么?
我先说我的答案:我自己的使用场景频次,给朋友发信息占比80%以上、语音通话5%、朋友圈10%、微信支付公众号等其他功能5%。
2.微信上你最常用的功能在未来5-10年内可能出现替代品么?
不知道。但至少目前没有。
微信的用户量和活跃度短期内应该还是稳坐龙头。因为熟人社交、即时通讯、获取长期固定稳定的关系链都要靠微信,且没有替代品。就算有一天,出了一个新鲜的玩意儿,微信依然不会很快消亡,详情可参照短信、手机电话通讯发展史。
所以,楼主的问题可能是:微信还能不能在各个领域制霸?
不可以。
- 社交分享,朋友圈VS微博
- 内容浏览,公众号VS头条
- 短视频,看一看VS抖音
- 支付, 微信钱包 VS 支付宝
- 金融,理财通 VS 蚂蚁金服
- 小程序,不太知道小程序能解决什么问题,但好像是个突破口
- 生人社交,微信VS陌陌
- 社区,公众号VS豆瓣/知乎
简而言之,微信在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通讯和流量入口后,在抢占移动端使用的各个细分或场景领域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导致了微信注定成为露天广场,所有人都可以在你这儿跳完舞就跑,而广场本人,不知道怎么办,除了收取保护费……
所以我的结论是:
- 微信不会迅速衰退,长盛不衰。
- 但微信已经从移动端的产品生产力变成了移动端各大产品的消耗资源。
如果没办法利用移动入口去切合更多场景做出扎根的业务,结局似乎只能被轮,没办法轮别人。做不了业务闭环,就为人鱼肉了。详情见 :新媒体发家史、淘宝店主奋斗史、微商成长史、拼多多崛起史。
引用这一段就是想让大家从当前腾讯最自豪的产品微信入手去看,微信流量虽大,但已经成为别人的资源,是一个被消耗的资源,而没办法供养自己。一方面流量在被蚕食,另一方面,手上的流量正在成为他人的嫁衣,更严重的是:腾讯在产品上的突破越来越艰难。
无论是外界,还是腾讯内部,这都逐渐成为焦虑的根源。腾讯未必没有梦想,腾讯也许也有非常多美好的愿景,只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所以我说腾讯有没有梦想,我们是无法揣度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腾讯模式不再天下无敌。
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旁观说风凉话的人从来都不缺。与其讨论腾讯有没有梦想,不如整个互联网都重新借此机会重新审视一下自我。
连有钱有人有资源有流量的腾讯都没办法天下无敌,你们可以么?哪来的底气去讨论别人有没有梦想?
你的梦想能实现么?
还在花钱买流量?
还以为有流量有投资就能做好业务?
还以为产品只是做个app么?
三
腾讯其实没什么问题。能发展到今天,至少证明腾讯模式没有错。
我们来换个角度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光是问腾讯,也是问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也可能是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想问也每天在琢磨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产品狗来说,想清楚这个问题,至少知道产品以后想要不失业,除了会写一句话需求和PPT以外,还能掌握些什么才不至于总是被开发被用户骂傻×(经常被骂,难受)。
回到腾讯今天面临的困境,为什么股价连翻受挫,为什么最近腾讯的危机论甚嚣尘上,根源上也就是在于腾讯模式已经不再强大的无懈可击(但依然很强大呀~比大多数公司都强大,所以先别操腾讯的心了)。
为什么别人就可以成功,为什么我们成功不了——头条系在短短几年时间连续创造出现象级产品。
(今日头条字节跳动全球业务分布)
头条、西瓜视频、火山、抖音、内涵段子、悟空问答,无一不成为现象级产品,可谓是高产似母猪。为什么流量不如腾讯,钱没腾讯多的头条,在短短时间内接二连三在内容领域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呢?
答案是——成熟的业务模式,成熟的中后台基础。
这里可能听起来有点玄乎,我也一时找不到非常通俗易懂,一下子就能让人接受的点去讲述什么是业务,什么是中后台。那就再啰嗦一点……
其实大多数人可能看待互联网和分析产品的惯性,都还是停留在,某一个app上。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早期,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先服务好用户做好C侧体验,或者想出一个功能亮点,做点改变和创新,就能获得成功。但是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了,技术上其实没有本质壁垒,你能写的代码,别人也能写,就算别人写不了,也可以挖个能写的人过来。
功能上也没什么壁垒,你有个创新的功能点,好的idea,抄过来大概也就1~2个月时间;交互和设计上同样没壁垒;流量是壁垒,但好像这个壁垒也没那么有用了,微信封杀淘宝,淘宝依然越做越大。
那么互联网的护城河在哪里——产品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也就是上面的那个答案。
- 产品和运营角度来说,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就是藏在产品背后的一整条业务生产线。
- 技术和能力角度来说,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一整套错综复杂的中后台技术和工具能力。
什么是业务?
不是销售、不是货品、不是传销。开门见山,以内容产品为例(我对内容产品比较熟,以内容为例),一个内容型产品,app只是非常小的一个环节,它的背后是一整个内容业务生态。
从角色来看:内容生产者、内容组织者、内容加工者、内容分发者、内容消费者。
从环节来看:内容生产环节、内容引入环节、内容处理环节、内容组织加工环节、内容流转环节、内容分发环节。
这每一个环节和角色又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想要将各个环节和角色耦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运转的机器,又需要很多机制和规则。
从平台机制规则看:创作激励机制、账号扶持机制、内容流转机制、内容分发机制、内容互动机制、账号体系、关注体系、分发体系等等。
对于内容这种强业务的产品来说,所有前端的产品或者功能点,只是各种错综复杂业务线的一个承载的可视化界面而已。
如果没有活跃丰富的内容生产者,没有丰富的内容,那么产品界面做的再漂亮,体验做到极致,对于内容型产品(业务型)产品而言,都是一个空壳。
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容流转机制,没有强大的内容分发体系,有再多大V大号,再多精品内容,也会入不敷出,用户消费不了喜欢的内容,大V获得不到有效的曝光和流量。
所谓业务,所谓生态,就是一个生产消费角色、生产消费链条、生产消费机制缺一不可的东西,任何一个地方玩不转,这个业务型产品就能被人随时打趴下。
这里借用一张(我现在实在懒得画了)我面试网易时的PPT(什么拿这个说事儿,因为面试准备的材料不涉及核心机密,我总不能把阿里的拿出来也不能拿腾讯的呀),一个简单的生态流转图,内容生产者、内容、用户和app之间是相互作用,息息相关的。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业务链条,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app。
(内容生产者、内容、用户和app之间是相互作用)
什么是中后台?
这里先不说艰涩难懂的中后台技术框架和流程,简单易懂的来说就是内容型产品,除了你能看到的app以外,背后还有很多配套的技术能力和工具产品。
从工具来讲:号主平台、审核工具平台、内容处理加工工具、内容管理后台、账号管理后台等等,可能一个简单的app配套的中后台产品和工具可以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例如阿里的生意参谋、千牛、旺信、旺铺等等,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淘宝APP)。
从技术能力讲:内容安全能力、内容特征模型能力、内容推荐算法能力、以视频为例可能还涉及各种转码、存储、清晰度等等处理能力环节。
(内容流转结构升级核心举措)
从硬资源能力讲:机器、带宽、性能等等一些我不太懂的东西。
这些整体都是一个中后台,支撑前端运转的一些列配套产品、配套工具、配套技术能力。
中后台的概念是谁提的——阿里巴巴。淘宝表面上是线上购物app,背后是物流系统、支付系统、供应系统、商家系统等等。
你也会发现阿里巴巴为什么后端的业务非常强大,且不可动摇。比如阿里云、比如蚂蚁金服。其实这些强大的业务,当年就是在淘宝这个前端产品下催生出来的。
阿里一直的理念是:做平台。什么是平台,我记得我入职阿里第一天,阿里老板跟我讲的什么是平台,是强健自身性能,服务好B侧,驱动B侧来服务好C侧,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这和头条又是不一样的玩法,这个以后有兴趣再展开。包括阿里的菜鸟物流等等。
你会发现:阿里就是在做一个超级庞大的中后端业务和技术能力的帝国,藏在水面之下,却无可动摇。中国会有无数个拼多多,但只有一个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15年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思想,我对业务和中台思想的启蒙也是源于阿里巴巴的战略设想。阿里巴巴要打造强大的中台和后台业务能力,通俗说就是物流、支付、云计算等等,这些能力是通用的,这样再这些基础服务之上。
前台业务,不管怎么变,中后台都有能力支持,前台机动灵活,想做天猫想做淘宝想做新APP,就是个流量的事儿了。商家、物流、支付、云计算以及配套的商家端工具、系统、平台都是现成的。
回到头条,这也就是为什么头条能在短期内孵化这么多现象级产品头条系的产品。
曾经和战略咨询部同事一起采访了抖音、头条的运营人员,抖音、西瓜、火山等整个头条系产品,运用的都是同一套审核系统,同一套算法能力,甚至共享所有用户数据。
整个底层、业务生态、技术能力都是同一套,都是共通的,想做几个就做几个,甚至运营经验、市场经验积累下来的套路打法,都是可以复用的。只要有一个产品能成功,就能有千千万万个产品能成功,时间和资源问题而已。
四
这又回到腾讯模式上,摸着石头过河,快速迭代,不断模仿,靠流量堆积,在这些强大的基础能力面前脆弱不堪。只是抄个壳,然后用金钱和流量砸,已经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已经不是互联网初期,很多产品其实在还没做之前,就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就应该定好清晰的节奏和玩法,一步一步的往目标迈进,而不是看着C侧数据倒推,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永远被用户牵着走,要知道用户数据和用户行为是多变的!需要抓到后面的本质。
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早就沉淀了很清晰的模式和套路。再靠C侧体验慢慢倒推,赶鸭子上架,你会发现,根本来不及,也做不起来,整个C侧背后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凡是业务型产品,腾讯无一不是碰了一鼻子灰,腾讯微博、易迅、快报。讲句实话,支付宝淘宝的产品体验渣到不行,但依然强大;头条没有爹没有妈,没有微信流量大腿,依然层出不穷的现象级产品。这也是今天每一个创业团队需要深思的。
连腾讯都碰灰了,你觉得你们能做的更好么?从这里面,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需要改变的思维和方式在哪里?
没有配套的铁轨,没有路基。花天价造了动车,造了跑车,也跑不了多远。把车卖给有跑道的人,是唯一的结局。
有根的树,即使枝叶折断,还能再生长。健全发达的根基,能够长出无数枝叶来——头条系便是如此。
基于以上,无论你现在在做什么行业,我建议重新理解一下这几个词:
- 创新:创新不是发明新功能
- 业务:业务不是搞销售
- 产品:产品不是只有前端
- 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模式已经不再仅仅是打造极致体验
没有健全业务链条和生态的创新,就像概念汽车,只是概念,不能量产。
真正的创新不是发明,一个世纪能出一两个伟大的发明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所以不要对创新有太多美好的误解,也不要因为这种误解而放弃追求创新。
很多时候创新或者创造性思维提出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大家都不知道,而是恰恰大家都知道,却从来没想过可以这么去运用这么去做,在当下环境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没有健全业务链条和生态支撑的产品,就像手机模型,按键齐全,就是打不了电话。
作者:苏青阳,公众号:姑婆那些事儿(ID:gupo520)
本文由 @gupo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分析的内容挺宝贵的,
放在更大的环境看,
阿里本质是做大量商品分发的分发商,每个淘宝app是个渠道,以前渠道以省为颗粒度,现在以人。
字节跳动也是内容分发商。
腾讯的主营业务是通讯,重要资产之一是关系链,所以一直在探索用社交分发。
腾讯的产品能力弱了,给他补齐中后台,还是不行。你看新出的业务c端都做成什么样了。 这几年产品方法论都普及了,有经验的pm也跳出来做了。
楼主这个过程很宝贵,结论对于已经有一个大c端的成熟公司有用。
对于新的业务部或者公司,太强调搭后台能力,
不知道心里啥滋味
中后台,长知识了
企鹅家一直都倡导内部竞争的,君不见微信都不通QQ登录了。
有所得必有所失,业务链的产品拿不下,那就拿垂直单一线的,行业壁垒目前看不到可突破的趋势
至于生态,垄断前景不明朗,融合是大趋势。何况还有一把斧子。
大大 导语下面第一段是“突如其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