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丁香园之后,又是一场微信和手Q的竞争

5 评论 18580 浏览 11 收藏 7 分钟

weixinshouq

跑了趟社保局沟通医保的事情,主管负责人是医疗专业研究生背景,对健康方面有着许多从体制内角度出发的观点,开头给我们科普了一下医保,例行宣教完毕之后话锋一转说到,你们昨天不刚刚给丁香园投了7000w么,我就觉得你们境界比马云要高,丁香园那是从我学生时代就天天关注的网站,那是最权威、最准确和最有公信力的医疗健康平台,马云就只盯着电商的搞生意那套,企业的第一目的不是赚钱,是品牌,这点你们马化腾比马云要強。

我心里想:跟阿里无关,看样子又会是一场手Q和微信的友好竞争了。

先看丁香园

说回丁香园,从读研开始便发现很多师兄师姐们经常会上这个网站,是个生命科学领域非学术的分享平台,在鹅厂投了7000w美金之后,我搜索了丁香园的一些关键数据,发现远不止当初的想象,相当震撼人:

1、中国注册医生数量约为260w,丁香园社区拥有约200w医生(未核实);

2、组织过1100多场专家讲座;

3、32+万个病例讨论;

4、80余本中文专业图书;

5、16本英文医学期刊(2 inSCI,8 in Pubmed);

6、4个APP,用户总计1500+万。

这是丁香园14年来专注医疗领域,始终维护这个社区的人气和粘性的成果。知名公众号BLUES前段时间号召的产品经理“众包”写书大家也觉得挺有新意的,但是这个事情丁香园可是更早就干了,号召了社区内不同专业的医生一起众包写了一本医学著作,并且不出版,免费提供给社区内的众多医生参阅。丁香园并没有急于通过这类便利的方式来获利,过早的开启自己的“盈利模式”,而是借助此类既能增加参与人员成就感,又能提升社区内医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方式更好的增加了医生群体对于丁香园社区的粘性,这是种更长远的“商业模式”的积累,可谓漂亮。

了解了各类健康类app(春雨医生、大姨吗、好大夫、美柚和丁香园等)之后,其实可以发现对于传统医疗行业的服务而言,用户最大的痛点就是信息不对称和服务不到位。

丁香园的勤勉运营已经实现了医生-医生之间的强粘性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沉淀了许多有价值的医疗信息,为了进一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必然需要能够打通医生和患者(民众)之间的关系链,至于服务问题,线上的远程医疗服务肯定是下一步的重点。

CEO李天天也说了,鹅厂的出价不是最高的,但最看中鹅厂的社交产品资源,手机QQ和微信积累的强大用户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丁香园实现医生-用户甚至用户-用户的信息对称化连接,在此基础上搭建的线上平台也是实现丁香园商业模式的最佳渠道。

再说微信和手Q那些事儿

借助手机QQ和微信实现移动医疗模式,必须要进行深度、嵌入式的对接。这个情景又同当初要接京东购物入口的感觉是一样的,究竟哪个平台能够更好的发力互联网健康和移动医疗呢?答案或许也会同购物入口的类似,那就是场景的搭建。

微信的京东购物入口给京东流量的贡献不如大家想象般好,貌似出乎意料,实则情理之中。相比淘宝客户端的便捷和良好体验,社交属性的微信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在其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场景(反倒是不厌其烦的朋友圈营销信息造成了大家的反感),加之购物入口上线之初连基本的购物车和前进后退逻辑体验的缺失,更是令人失望。反倒是手机QQ的购物入口上线后很注重营造一种欢乐和购物的感觉(当然也有后发优势了),所以我会更加愿意通过手机QQ购买。

因此,这个前车之鉴值得双方好好思考一番,搭建好场景是事成的基础。从个人策划和参与过的项目而言,我会很推崇一种低门槛互动+任务积分的运营模式,这可以很快的催生大家对于互动健康活动的参与欲望,通过健康运动类运营产品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和粘性,随之通过体征数据(心率、血压等)的运营活动获取体征数据,匹配体征数据和运动数据的结果进行慢病分析,整个在辅助以积分体系的刺激。

这个时候,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健康所需要的那个场景就慢慢的浮现出来了。慢性病的潜在风险人群存在多种多样的咨询、问诊、就医和营养方案需求,如果一个人在看到自己有肥胖的问题时正好能够弹出丁香园的肥胖相关文章、资深减重专家列表和建议以及资深肥胖人士减重成功的案例分享,我相信他怎么都会心动一下去点击的。

又是新一轮微信和手Q的PK了,期待之。

本文为做作者yao(微信公众号:老窖的酒)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下个丁香园App体验下

    来自北京 回复
  2. 这就好比你的左手跟右手打架。

    来自广东 回复
  3. 看好QQ发力,手Q对于场景的搭建更有效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