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之战:美团、嘀嗒对滴滴的威胁

4 评论 9230 浏览 60 收藏 14 分钟

网约车服务包括网约快车、出租车、顺风车、专车等等,是传统用车市场的补充。目前市场上活跃的网约车有滴滴、美团、神州专车、曹操专车、嘀嗒等,尽管滴滴在网约车市场有着龙头老大的地位,但仍然面临着美团和嘀嗒等其他网约车的威胁。

网约车背景

网约车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为乘客提供包括出租车和符合规定条件的私家车出行服务的新商业模式。

截至2017年12月,网约车app市场渗透率为14.0%,市场规模超过1.4亿人,过去一年行业整体处于在轻微的波动中上升的状态。与2016年同期相比,全行业的用户规模增长了16.4%。

以上数据表明:网约车正在成为更多人日常出行的选择。

下图给出了当下活跃度较高的网约车app上线时间轴:

2010年最早的网约车易到上线,2012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上线之后网约车开始逐渐渗透全网,早年的网约车市场由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雄争霸。

随着(前)Uber在2014年2月的入局,网约车市场迎来了一轮爆发式的扩张和洗牌,最终以快的和优步中国先后被滴滴收购而告一段落。

滴滴专车板块、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和曹操专车分别于2014年8月、2015年1月、9月和12月上线,定位专车细分领域,面向中高端客户群。

网约车服务包括网约快车、出租车、顺风车、专车等等,是传统用车市场的补充。现有的主流网约车app也基本都是围绕这几种功能展开,下图给出了活跃度较高的网约车app的功能表,以及2018年4月份对应app的月独立设备数和环比增幅。

可以看出:滴滴出行的用户数远远高于其他网约车app,并且涉及的网约车服务最全面。除了以上四种业务之外还包括代驾、公交、自驾租车、敬老租车、豪华车、单车和二手车等,这些结果都进一步体现了滴滴出行的网约车行业霸主地位。

再仔细观察最后一栏,不难发现:美团打车和嘀嗒出行的环比增幅非常高,并且嘀嗒出行的月独立设备数排名第二,接下来笔者将探讨这两款app给滴滴出行带来的威胁。

美团打车

美团以外卖业务起家,并横向覆盖并做大各种O2O服务,包括了生活服务、酒店、机票、在线旅游、婚纱摄影等等。滴滴专注于出行打车领域,并将其做强、做深、做专。前者将自己的产品做大,后者则是做强。

2018年3月21日,美团先于滴滴拿到了上海的网约车牌照,打车业务正式在上海上线,包括快车与出租车两种服务,美团由此打响了进军网约车行业的第一仗。

对于美团打车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这两点也是对滴滴出行最大的两点威胁。

1. 流量威胁

相关数据显示美团点评app月独立设备数在2.5亿,其中有30%的用户具有出行需求,而滴滴出行app月独立设备数则是8440万。

同时,美团打车和滴滴出行二者的获取流量的方式也明显不同。

  • 滴滴出行前期依靠支付宝和微信的流量入口导流,后期拉新促活主要靠往用户手机上发送短信和优惠券等方式刷存在感。
  • 美团打车则是在美团app的首页添加了一个打车入口,用户不用下载额外的app,可以直接实现流量转化。同时通过该平台订餐、订酒店、订外卖等还可以赠送打车券,比直接往用户手机上发短信的体验感更好。

总体来说美团的用户黏性大、消费属性强、消费惯性大,转化成潜在用车用户可能性极大,所以在用户流量及获客成本这一块相比滴滴具有很大的优势。

2. 场景威胁

同为基于LBS的产品,滴滴专注于出行,而美团几乎覆盖了除出行以外LBS全方位场景。美团进军出行领域,是一种基于美团发展逻辑的自然延伸,也让美团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场景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这是符合美团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布局的。

美团掌握了用户吃喝玩乐的数据,能根据用户通过该平台下单的各类信息,更精确地掌握其打车目的地的位置信息。并且按照生活常识,用户团购完,产生相应的出行需求,是一个非常自然通顺的过程。

下面给出一些特定场景下出行相关的新内容:

  • 外卖+出行:出行平台司机可以直接与外卖商家合作,给一栋写字楼的用户提供餐品专送服务,前期可以先从早餐、盒饭等入手。
  • 旅行+出行:用户在平台上下单相应机票酒店等产品之后,平台直接给具有相同航班、相近酒店位置的用户推荐拼车接送机服务。还可以给用户提供目的地包车、租车业务。
  • 餐厅+出行:在下单了热门餐厅之后,对应的商家与出行平台合作,可以提供专线专送,优先取号业务。

所以,在使用场景上,美团打车比滴滴出行更有优势。

嘀嗒出行

“嘀嗒拼车”上线于2014年,早期它是一个专注于顺路拼车的出行平台,今年1月份改名为“嘀嗒出行”,从“拼车”到“出行”,升级成为了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拼车功能继续应用于出租车和顺风车之上。

与滴滴出行相比,嘀嗒出行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两点,同样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对滴滴出行产生威胁。

1. 社交出行威胁

嘀嗒作为一个以拼车起家的网约车公司,在该业务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与滴滴相比,它的拼车业务是平台的核心,比滴滴出行的拼车模式更加人性化,除了普通的平台分发顺路拼单模式外,它可以由乘客自主发起陌生人结伴。

用户进入结伴频道之后,会发现“周边郊游”、“同城活动”、“一起看世界”、“晒图求脱单”、“结伴跑步健身”、“寻找上下班拼友”六个主题,为用户构建多个出行场景。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发布或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行意向,然后寻找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完成一次志趣相投的出行。

虽然日前嘀嗒的结伴板块已经被嘀嗒官方暂停整改,但我个人认为:未来如果能基于此打造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出行社区,这对竞争对手滴滴来说肯定是不小的威胁。

就像拼多多之于淘宝,网易云音乐之于QQ音乐等等,社交+电商、社交+音乐在特定的模式下都可以成功,社交+出行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从现有的数据我们了解到,社交出行的用户之间具有一些相似的标签,其中交友、电影、旅行、音乐是很多车主和乘客的共同爱好,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社交出行成功的可能性。

未来,只要能充分利用用户的出行习惯、个人标签等信息,就能为用户精确推送主题出行,建立主题出行社群,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为变现带来稳定的流量支撑。

2. 出租车领域威胁

网约车平台的出现对乘客和车主来说,绝对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乘客的出行更加便利,价格更加优惠;车主可以增加额外的收入,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压力,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然而,这一切却成了很多传统出租车司机的“噩梦”,虽然现在出租车司机也可以加入网约车平台,但就滴滴出行来说快车业务与出租车业务及其相似,二者的竞争关系一直找不到一个动态平衡点。

出租车的生存空间日益被挤压,司机群体职业满意度逐步下降,离职潮、市民打出租车体验变差等问题也越来越多。

所以,嘀嗒出行根据这一点发力,顺势引进出租车业务,它采取了零抽成抢单模式,平台上不设置快车业务,使得出租车司机不再担心出租车的订单在嘀嗒平台上被快车分流,出租车司机的利益更容易得到保障。对乘客来说,应答时间、接客速度也就更快了。

嘀嗒出行本着助力出租车行业复兴这一点,是存在一定可取之处的,任何新商业模式价值的实现都不应该建立在破坏性建设之上,网约车的发展也不应挤压出租车群体的生存空间。

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出租车司机营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一改以往同类出行产品压榨出租车司机,蚕食出租车市场的现象,实现网约车和出租车和谐共存良性发展。

依照上述观点,我认为:在出租车领域嘀嗒出行与滴滴出行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约车的行业发展历程和相关市场概况,并根据当前网约车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结果,挑选了滴滴出行的两个竞品美团打车和嘀嗒拼车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这两款竞品的核心竞争力给滴滴出行带来的威胁。

当然,笔者对任何一款产品都没有绝对的褒贬之意,只是客观说明了特定对应竞品的优势,滴滴出行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不在本文讨论的“威胁”范围内,所以没有展开赘述。

之所以我认为美团和嘀嗒的某些核心竞争力会给滴滴这一行业霸主带来威胁,是因为滴滴出行本身太过工具化,它一直致力于解决用户的出行需求,但其实为用户创造出行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美团的场景优势和嘀嗒的社交出行优势其实非常类似,这两种优势下的不同主题场景都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来没有出行需求的用户的需求转化率。

因此,虽然滴滴还在出行的形式上进行扩展,包括共享单车、代驾、租车等内容的加入,旨在打造一个全面的出行平台。但我认为其他平台如果能从娱乐活动或者场景的角度切入,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为用户创造出行需求,未来一定可以在出行领域上有自己的发展。

最后,想法可能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能交流指正,谢谢!

 

本文由 @Ja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出行场景化、社交化,感觉还可以内容化

    来自湖北 回复
  2. 短时间内滴滴是不敢碰社交了,其它体量小的可以尝试一下,搞不好可以异军突起,+社交才有无限的可能性嘛~

    来自上海 回复
  3. 学习啦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