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阶段,你获得了那么多知识为什么还不成功?

7 评论 6432 浏览 20 收藏 13 分钟

为什么在知识付费阶段,你获得很多的知识还没有成功?那么,你就要好好思考你的方向对不对了,停下来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知识付费渐渐成为热点。

  • 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
  • 2015年5月,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
  • 2015年5月知乎上线知乎live。

进入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老总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截止到目前为主,市场上已经拥有不下于100家的知识付费平台。知识付费走过了2个年头,但是知识付费的消费者,对于知识付费的看法,基本上呈现一个极端:知识付费只是贩卖焦虑。

在互联网上搜索知识付费相关文章,随处都可见关于知识收费的吐槽:

我们先不评价知识付费到底有没有作用,我们先通过知识付费和阅读书籍来做对比。花钱买书阅读有没有用?绝大部分人都肯定会说读书有用,为啥有用呢?

我在知乎上找到一篇这样一个答案:你读的书,有可能会改变你想法->改变你的认知->改变你行为->改变你人生。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能让你用最低的成本去培养你的眼界和格局。

读书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么知识付费作为“花点钱读用语言、视频、文字编辑成的短篇精华书籍”(好的付费知识相当于购买了大V在某一方面的人生精华),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没用呢?

原因分析

经过一些分析后,我个人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知识付费门槛太低,导致付费知识参差不齐

很多大V非常有名气,带来了大家的购买冲动和学习充电,但是知识付费,先付钱,然后听完后才能评判。很多时间大V只有名气,没有内容,或者没有用心做内容,因而消费者在海量的付费知识中,频频踩雷,无所适从。

很多学员看到“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免费”、“改变人生”、“21天成长”、“屌丝逆袭”等这些词,就情不自禁的购买。我去年花了1000多元,有良好付费内容的10%左右,绝不部分付费情况都是被这些标题党吸引。

2. 绝大部分付费知识太零碎化,无法形成系统结构性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你真正想要获得非常连贯地系统性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课程。绝大部分情况下,你只能通过阅读相关的系列经典书籍才能达到目前。

付费知识的零碎化,导致你学到的知识是片面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而片面的知识,是很难让你形成正确的系统化的认知的。

加上付费知识往往都是简化了过程,阐述了表面事实,不告诉背后原理,当你长期接受这些碎片化的付费知识,不能拥有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你会很快遗忘。

3. 各种付费知识等放大了大家知识焦虑症状

我们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在《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这篇文章中,讲了刘刚同学的故事:

我朋友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振宇教导。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他又点开了“在行”,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我问刘刚:“你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

刘刚一下说了三个原因:“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别人懂的东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

刘刚的三个担心,其实极具普遍性。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患上了知识焦虑症。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而知识焦虑症状,是你付费购买大量知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因为你可以通过购买知识,在购买的那一瞬间,你感觉你的焦虑消失了。看到一篇好的文章,赶紧收藏,看到一个课程,赶紧购买,就像产品打折促销一样,我们生怕错过每一份知识。

因为是知识,所以我们购买起来比衣服等更加没有负罪感。但正因为是知识,购买多了也会让我们更加迷茫和焦虑。

4. 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成功,渴望自己获得得大量的知识。在知识焦虑症的影响下,你购买了大量的付费知识。本身由于阅读经验、实践经验、人生经验缺乏,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想做什么?我要学习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只是付费,对于如何学习,怎么学习,是模糊的。只会简单的接受知识,不会整理,更不要说去实践了。每个人其实更多的时候,许多学到的东西,我们都需要一再去理解,慢慢去揣摩,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叫真的学到。

如何让付费知识变得更加有效呢?

分析了原因之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知识焦虑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呢?让我们付费知识变得更加有效呢?

1. 明确自己的付费知识方向

不要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很多人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所以,看见别人学什么他就学什么,今天学这,明天学那,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毫无用处。

因而你需要正确的了解自己:我是谁?我想提高什么?我想阅读什么?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只有认准了阅读的方向和目的,我们才能开展具体的阅读工作。

2. 花更多的时间读经典书籍,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付费知识作为补充

基础的知识还是需要从读书开始,选择你专注行业的经典书籍,对书籍进行列表,然后按照次序进行阅读(可以半个月读一本)。因为通过读书,你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认知。

你读完了这些书,你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架构已经建立好了,这时你可以借助碎片化知识(付费阅读)来查漏补缺,丰富自己的认知深度与认知广度。付费知识作为补充,经典书籍作为基础。

3. 挑选自己真正需要的课程去付费,选对老师很重要

专注于某一方面,找这方面最牛的老师,如果你是学文案,就找资深文案老师,专门向他学习,通过他的社群、公众号、love、分答等形式不断地学习。

先通过付费知识学习,如果通过各方面综合,老师的能力非常强,可以成为他的学员,可以加他的微信,可以线下接受他的培训。细心观察,不懂就问,抓住和他有一定接洽的机会。

4. 阅读形成知识,知识整理形成简单认知

通过2和3的步骤我们获得了那么多知识,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果阅读时间是1天,你至少要用半天的时间来思考并记录)。通过写作、演讲、写文章等形式,把我们的读书心得和付费知识心得写下来,定期进行梳理和修改。

大概2年时间你就能有一个非常系统化的知识库,这个时候你就发现,你选择的付费知识都是与你的方向和目标都是相关的,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不会迷茫。

不要囤积知识,行动是形成认知的唯一方法

通过实践+刻意练习,让自己的认知形成沉淀。没有实践的认知就像是没有地基的楼房,看着顺风顺水的起来,一旦遇到一点刮风下雨,轰然倒坍。

我一直坚信,你现在看到的任何高手,都有着不为人知很孤独沉寂的一段日子,在这段时间里,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检验自己的认知,然后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思考。如果你学习的东西是跟你的职业相关的,那么我庆幸你,你有了一非常好的实践渠道。

总结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付费知识不是没有用,而是我们因为焦虑感、迷茫、不会选择、乱学。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你只有通过阅读书籍获取基础知识+付费知识获取碎片知识+思考整理形成简单认知+行动练习成为属于自己的认知,你才能让几年后的你真正成为行业的专家。

最后,笔者告诫各位:

如果你为知识付费了一年时间,除了白头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之外,生活品质没有上升、工作没有加薪。那么,你就要好好思考你的方向对不对了。停下来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由 @缪丽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谢分享,让读者在知识付费方面少走一些弯路!

    来自江苏 回复
  2. 是的,说的很对,思考是最重要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 谢谢支持。

      来自江苏 回复
  3. 就像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成绩不好的学生认真做笔记一样,用一种不思考的方式来解除当下的焦虑,但是焦虑始终存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读书学习和音频视频学习都需要想清楚再学,学完要思考和总结,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来自上海 回复
    1. 就是这个意思。

      来自江苏 回复
  4. 有道理

    回复
    1. 也算是自己对自己的梳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