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盈利模式:基于长尾“服务”的业务延伸

2 评论 9162 浏览 24 收藏 9 分钟

我之前写的几篇业务拓展的方向,基于服务,探索业务的边界。但是也不能忽略了盈利模式,毕竟能盈利才是一个公司健康发展的根基。

目前很多业务的互联网化,只是简单的把线下的业务模式搬到线上来。但是在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下,基于基础业务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盈利来源。更多的是当成一个引流,真正的收益在长尾。但是这个长尾的服务的盈利模式,往往由于被自身的服务框架的自我限制,困住了很多公司。

小米手机的毛利率并不高,他们真正的盈利点在于智能家居生态圈中其他产品的盈利,手机只是一个引流的爆款。不仅仅是基于手机这个硬件或者手机上软件的服务,而是对于家居智能化的服务,这个服务边界就很大了。硬件的互联网化,物联网的想象空间还很大。

以下也简单的具几个不同类型的业务作为例子,可能观点也不是很成熟,欢迎就具体问题分析探讨。

一、电商模式

传统的电商平台,提供卖和买的服务,这样的服务关系就只是连接“展示-售卖-评价-售后”这个服务链。商品卖出后,用户进行评价以及过了商品售后期限,这次下单流程跟用户的关系就断掉了,用户跟平台就没有服务关系了。

利用运营手段不断激活用户再次上来购买,不断重复这个买卖服务流程的关系链。从服务的角度看,其实重复的单次服务。从盈利模式看,也是非常单一的买卖服务。

由于这个单一服务,产品的迭代内容也变成了优化这个服务框架下的内容,提高商品曝光率、优化商品详情展示、提供多种运营活动模式、提高下单购买率等等,围绕着这个框架内的服务在做功能。

我之前在这篇《新零售电商的服务突围》中提到一个方向,除了卖实物之外,还可以通过卖实物卖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长尾服务的业务延伸。买生鲜,用户进行评价和售后之后,跟用户的联系就断了。而基于商城内售卖的商品,还可以通过内容板块营造出一种生活方式,延伸出“营造生活方式-购买商品-打造生活方式”这样的长尾服务。

二、酒店模式

最近无印良品和网易严选都开起了酒店,对于传统的酒店行业来说,也是被突击了一次。用户在使用酒店住宿服务的同时,也是体验了酒店内的物品,可以提供购买这些物品的服务。延伸了“住店-离店”的服务关系,变成了“入住酒店-体验酒店内用品及服务-离开酒店-购买商品”的关系链。

从盈利模式看,也从单一的酒店住房费用,延伸到了购买酒店内商品。其实传统酒店也是可以做的了这项服务的,没有多大的壁垒。

之前的酒店盈利模式,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酒店服务。洗衣、送餐、健身、SPA、游泳、餐饮等,围绕着酒店住宿内的服务,顾客离开酒店之后,这个服务就断掉了。

再次激活这个服务,是由于之前的服务给用户带来了好印象,如果酒店是连锁店,就可以给这个品牌加深印象分,提高品牌认可度。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酒店住宿框架下的服务内容。

三、租房模式

对于租房平台来说,目前的租房平台大部分只是做到了“提供房源-出租房子”的平台服务,连接了房源方和需求的租房方。这个服务也是一次性服务,用户在平台上找到房子租下来之后,就跟平台没关系了。

跟一个PM交流的时候,他提出说,考虑盈利模式的话,可以考虑在租房平台里面引入金融方面的服务。

我的想法出发点是:可以先不考虑做金融业务的门槛和风险。主要是这个金融在租房里面的业务范围和想象空间都比较小。金融服务的引入,还是基于用户下单这一个步骤的一种功能服务,用户在平台上找到房子租下来后,就算使用了金融服务,接下来跟平台的关系也断了。

基于这样简单的业务连接的模式,企业的盈利模式也会比较难寻找,例如:可以提供租房所需的家具,或是基于用户租房的地理位置拓展服务,这些都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而自如等公寓,也是基于这个租房的长尾服务进行发展。除了简单的出租房子之外,还打造了互动空间,提供其他的租房长尾服务。就可以基于租房服务这个面,连接到更多的角色的点,从原来的房源发布者和租客之间,连接了租客与租客、租客与管家、管家与平台方等更多的线。

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形成新的面,把租房平台原来简单的面,打造成一个包含多元素点、线、面共存的体。

通过对长尾服务的延伸,可以包容更多的点(角色属性),通过服务各个角色之间,串联起点跟点关系的这条线,把自己打造成网络协同这个面。这样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及可以探索更多盈利模式。

把业务真正通过数据智能的方式互联网化,而不是简单的把业务内容搬到线上来。这个也是对智能化服务的一种探索。

这个也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基于服务的业务延伸以及真正的互联网化,还会有很多可能的边界在等着我们去拓展。

由于我是从事新零售的电商方向的产品人员,很多角度都会从电商的出发点来思考。但是有意思的是,也发现了很多类型的产品跟电商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例如:知识付费产品,底层逻辑其实是内容电商。租房平台产品,底层逻辑也是电商,售卖一种连接服务。都逃不过产品、流量、转化率的方向的优化,可能是做电商的,看什么都是电商了。

这半年来最大的成长是:在学习更开放的视野和更底层的思考模式,并且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输出文字。居然有人猜我是85后,也有猜是90左右的,只能说非常荣幸了。

欢迎对于具体问题的交流讨论,这一篇也是由于跟产品人员的交流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点。之前在下方的评论实在是太泛了,而且都没有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的,比较失望。

反而是有找过来公众号后台交流的朋友,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双方从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获。

 

作者:万象青年,公众号:万象青年欢乐多(ID:wxqn-helloworld)。早上产品狗,晚上公号狗,时不时会分享一些产品心得和复盘总结。

本文由 @万象青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所以你多大呀

    回复
    1. 到公众号后台留言 可以回复你 😎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