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WE大会所展示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

1 评论 2780 浏览 0 收藏 8 分钟

史蒂芬说:科技正在以超乎我们想象的步伐在加速迈进,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务,也许几十年,甚至几年后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Nothing but the Future”这是由腾讯主办的以未来科技前瞻为核心的「WE」大会的主题。在昨天刚刚结束的议程中,12 位来自国内外企业或高等院校的前沿学者和企业家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所探究和发现的趋势。从他们的演说当中,我们能够窥见未来数年或数十年间,哪些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的科技将会成为人们生活服务中的一部分?

连接人脑和计算机,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脑机接口和交互无疑是本次 WE 大会最主要的探讨话题,通过机械收集大脑的生物指令并反馈到现实世界是脑机交互的主要途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神经科学副教授 Jose Carmena 带来了机械植入在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目前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设备需要始终植入在人脑当中,如何避免这块设备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是材料工程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如何让大脑能够控制外接设备的动作,比如机械义肢

2

如果说内置设备与人脑之间的兼容还需时日,脑波感应却已经运用到了现实生活当中。生物感知专家 Tomonori Kagaya 创办的 neurowear 公司开发了一款外形像猫耳的产品,它能够感应佩戴者在不同心情下释放的不同脑波信号,来做出竖起、摆动等动作。他们的另一款产品叫做 Mico,可以根据用户的心情来播放与之相符的音乐。最新的 neurocam 则会让手机在用户心情愉悦时自动拍摄当前的场景。

3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人脑被计算机大脑打败了,怎么办?IBM 全球副总裁王阳介绍了 IBM 公司的 Watson 计算机的智慧程度,Watson 内置被称为「神经元芯片」的装置,它模仿的是人脑的构造和机理,并且像人脑一样具备自学习能力。它甚至能够根据人们的喜好来创造新的菜谱,以及运用到医疗领域。

4

超越屏幕,交互发生在身边

虽然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能够进行相当智能化的交互,但仍然是在平面中进行的。人类成长于三维世界,一种合乎自然和人性的人机交互应该也是以全方位方式进行。

来自 MIT 媒体实验室的创新交互界面设计师 Daniel Leithinger 展示了他正在设计研发的 inFORM 装置。通过人的手臂、身体等部位进行操控,inFORM 会以一种类似于计算机三维建模的方式来展现它所收到的反馈。

5

和计算机的新交互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能够和书桌、墙壁等传统家居产生更新颖更立体的连接方式。通过新材料的运用,同一件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形态,手机和手表既能够握在手中,也可戴在手腕上。

游戏向来是人机深度交互的设备之一,Kinect 之类的体感装置已经让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肢体来操控游戏。迪斯尼匹兹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工程师 Rajinder Sodhi 是触觉交互方面的创新者,他所参与研发的 AIREAL 是一种新型空气触觉交互技术,使用者不用穿戴任何装置就可以感受到虚拟的物品。

6

AIREAL 使用六台投影仪在房间内投射出立体的影像,游戏操控界面不再只是电视屏幕,而是延展到了我们所身处的空间内。这样在玩游戏的时候,人们就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智能手机和体感设备只是人机交互踏出的第一步,我们将跳出屏幕的束缚,让原始和天然的身体语言和机器进行对话。

遨游太空,真的没那么难

热气球、飞机、航天飞机……人类从未停止过奔向宇宙的步伐,不过从外太空俯瞰地球似乎是宇航员的专利。World View 公司要做的就是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太空旅游的绝美景致。

World View 把传统的热气球和太空舱结合起来,它可以飞到十三万五千英尺的近地高空,然后旅行者会身着 World View 特制的太空服以跳伞方式回到陆地。,据 World View 公司 CEO Jane Poynter 介绍,目前他们的实验已经成功,正准备在未来数年向普通人推及。

7

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未来学家 Bob Richards 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月球。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不断消耗,月球成为能源补充的绝佳来源。他目前担任 Moon Express 公司的 CEO,主要从事对月球和外太空的探测,他们开发出一种小型机器人,能够在月球上进行探测行动。他还计划在 2016 年登月探测自行研发的太空车。

8

高空探险将成现实,普通人的月球之旅也不会远的。

未来就在眼前

我们在 WE 大会上看到的一切就像多年在《星际迷航》上看到平板电脑的感受一样,科幻离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只要我们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和创新力,这个世界必将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不是吗?

本文作者:诸神之黄昏;转载自:极客公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都是外国人研究的东西,国内都没人研究吗?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