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有3.3亿用户了,然后往哪走呢?

2 评论 21014 浏览 18 收藏 14 分钟

小编按:有这样一类应用,获取用户容易,往下商业化就很难。天气类应用就是其中一例。墨迹天气已经有3.3亿用户了,覆盖的人群也相当广泛,不经思考,墨迹除了看天气,还能实现哪些突破呢?

2009 年 5 月墨迹天气塞班版上线,2010 年 推出 Android 版 ,2011 年 IOS 版上线。现在墨迹天气稳坐中国天气应用第一位。2013 年,它继微博、微信、美图秀秀以及高德地图进入亿级用户俱乐部,现在已经有 3.3 亿用户。

“团队近期又增加了 30 多人,现在已经有 100 人多人了。”墨迹天气的 CEO 金犁、VP 姜川一见我就这么说,深秋的阳光穿过背后的窗户照进来,这是墨迹天气的新办公室,老的还在用,就在这层楼另外一边。

我们需要看天气,但还能用天气应用干什么呢?对于我,它无关紧要;对于墨迹天气,它是生存问题。人口红利已经不那么丰厚了,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2014年有可能超过5亿。别忘了,墨迹天气用户已有 3.3 亿,然后往哪儿走呢?

国际化

如果国内市场的用户增速放缓,难以突破,那就去海外吧!这是最容易想到的答案,很多中国公司都这么想。

战绩都不错。两年前,Go 桌面开始在海外试运营,2013年全球用户破2亿;UC 浏览器出海,在 10 个国家都占据超过 10% 的市场份额,2014年季度活跃用户超过5亿人;进军海外市场,仅一年微信海外注册用户过亿,今年 6 月微信海外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亿。

不过国际化很贵,创业公司似乎很难承受。除了推广成本,墨迹天气还要承受国际化的运营和人力成本。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墨迹天气为什么还要计划国际化?

墨迹天气的“进军”更偏向一场巧合的触发。2013 年 7 月,墨迹宣布进军全球市场。墨迹天气 iPhone 负责人要随丈夫去美国工作,也就顺带成立了“墨迹天气美国 office”,工作室一共两人,负责产品和市场。现在,他们想在国际化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老外觉得墨迹的App设计很漂亮。之前有个外国人曾联系我们希望可以提供翻译。可更换多种皮肤、语音播报、支持大量城市、穿衣助手,这些都是与海外同类产品的差异。墨迹具有差异化的价值。——金犁

这些至少能够帮我们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我们计划国际版至少先做到天气类的前10,进一步再做到前5名。我们将会首先全面支持40万海外城市,方便在海外的或者出国的中国用户,全面覆盖中国用户的海外天气查询需求。当然,我们还会做本地化,语言的翻译和支持是最基本的。墨迹将主要服务好东南亚市场,再进一步服务欧美市场。——金犁

从东南亚起步,抢占拉美,攻占莫斯科,进军欧美。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军海外,战略上出奇的统一。现在墨迹加速了国际化速度,这一次他们花 7 位数的价格从日本一家公司买下了 moji.com 的域名(他们原来的域名是 mojichina.com)。而姜川此前也有近 10 年的海外市场经验。

做硬件

互联网公司做硬件也是近两年的趋势,美图秀秀做了手机,360 做了儿童卫士、随身 WiFi 等,“大姨吗”联合PICOOC推智能健康体重仪Latin,趣乐推出了智能乐器。墨迹也是比较早做软硬结合的一家。

2014 年 5 月,墨迹天气在 798 尤伦斯艺术中心发布了其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空气果”,有室内和室外两种设备,能够监测 PM2.5、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四种数值,通过一个 LED 屏幕显示,用户可以通过 app 端查看室内空气的情况,并将其分享到朋友圈等。

“空气果”开放预约的第一天便有 15 万人预订,仅仅7天预约数量破百万。那真实的购买用户有多少呢?墨迹提供的数据是,截至目前,已有逾 8000 台空气果连上 wifi,同时在线已接近 5000 台,云端数据每天还在增加。

100 万到 8000 台,这个差距还挺大?

毫无疑问,看起来“空气果”最大的弱势在于其价格。其实我们真不贵。使用相同原理监测空气质量的 Dylos在中国要卖三四千。而空气果都不说一体成型的铝金属外壳的,光是监测传感器就比Dylos更多,特别是昂贵的PM2.5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相比之下,我们真的不贵。——金犁

以空气果一代的成本,我们每卖一台产品都要亏钱,所以我们也在控制销售。只在官网开放限量购买。我们的第二代产品已经在做了,成本和交互体验会进一步优化。——姜川

1

我在墨迹天气的应用里刷了下空气果用户的监测数据。这些数据的空气质量还挺不错。这也解释了不少人困惑的一个问题,“花这么多钱买一个只能看到空气有多糟糕的仪器的人是不是疯了”?可能还真不是。空气果的目标人群,是那些有稳定的工作,优厚的收入,十分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家里往往有 8000 元以上的空气净化器,并不在乎多花一千买一个精巧可爱的空气监测器的人。

那墨迹还会拓展其他硬件产品么?

姜川说:“我们不排除未来自己做其他产品的可能。”

玩电商

互联网用户为王,有的产品就不愁没钱赚。早年的 QQ,如今的微信和陌陌都因为卖表情赚了钱。但表情生意,目前似乎只有社交应用玩得转。其它有了海量用户的应用,往往都去做电商了。

完成C轮融资的蘑菇街转型了,由“导购”转向“垂直电商”概念;10 月荔枝 FM 正式上线社区,欲从电台自媒体转型社区类电商,更不用说大姨吗这些垂直领域的工具类 App 了。

2

墨迹天气也要开始做电商了。

空气果就是墨迹天气的重要尝试。当年不做空气净化器,墨迹天气已经埋下了伏笔。墨迹有 3.3 亿用户,即使转化率只有万分之一,加上后续更换滤芯的服务,估计也有一笔不小的营收。

我们的用户有_3.3_亿,日活跃用户 3000万,我们自己应用内的推广能力也是有的。——金犁

墨迹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希望用空气果联合一批战略合作伙伴,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搭建空气领域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姜川

即将上线的 5.0 版本,已经新增了电商功能,将会在线销售空气和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空气净化器、口罩等。

未来也可以将空气果与这些产品绑定销售,用户买空气净化器的时,向他推荐空气果,用来检测空气净化效果。现在墨迹还租用了仓库,未来如果条件允许,也会考虑自建仓库和物流。

电商也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墨迹天气穿衣助手的萌妹子和萌汉子形象了,从这点切入做应季服装电商,甚至根据近期天气推荐相关产品,应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之前可口可乐等饮品的广告和这个其实还挺类似的。

大数据

为什么空气果要同时推出室内版和室外版呢?

室外版的野心是打造一系列的众包的空气质量检测站,这在策略上和PiMi类似。当有更多的空气果联上网,就可以提供更多的空气数据。这其中的想象空间就要比空气果本身大很多了。

线下商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好的空气环境,也许就是一个亮点。其中需要的数据,如果不找气象单位,那么墨迹和空气果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来看,房地产商对空气数据的需求应该也不低。如何吸引用户买房子呢,墨迹的天气数据,也许就可以做参考了。这些都是要基于墨迹可以拥有足够大的空气数据的假设。

当然啦,这样的策略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即,这样的设备所检测的 PM2.5 数值的公信度怎样?和环保部门布置的动辄数十万的振荡天平法 PM2.5 检测仪比起来,“空气果”室外版的精度有优势吗?姜川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随随便便做个能监测空气数据的小产品的原因。他们从一开始想做的就是一款仪表,而非智能硬件。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的是传感器的廉价与小巧。未来,当空气类传感器可以做的更小的时候,很可能就可以直接植入到移动设备中了。像空气果这样的空气检测设备,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形态。我觉得这对墨迹来说反而是个新机会。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被传感器覆盖的世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将会搜集地球上的各种数据,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这个世界处处可以被量化、实时可以被感知。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很可能带来天气行业大洗牌。如果墨迹能把握这个机会,提前布局,开放接口,积累到足够多的数据,未来也许能做的就更多了。

国外的一款空气质量检测的应用Breezometer,获取空气质量情况后,将其生成空气质量的地图,给予用户相关建议,还向很多公司提供空气质量数据的 API,已经在探索一条 2B2C 的路。

除了 2B,2G(government)也许是另一个可能。气象局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监测设备,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统计。这些未来都很有可能以众包的形式完成。此外,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碳排放交易条例,企业之间可以相互购买碳排放量,现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在筹划类似的环保项目。未来,墨迹这样的公司,就有机会再分一杯羹。

3

聊了这么多有关墨迹未来的无限可能,那墨迹现在在做什么呢?

我们现在在做新版本。5.0新版刚刚上线(安卓/IOS)。我们重新梳理了天气软件的结构,根据用户的海量数据,重新分析需求,架构了现在墨迹5.0大版的结构,包含了天气、空气、社区、电商等元素。上面说的这些你都可以看到了。

来自:36氪,作者: 小石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