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看问答网站如何“老树发新芽”

0 评论 12702 浏览 4 收藏 13 分钟

导语:科技领域的自我危机意识是非常强的,问答网站亦是如此,在走向“自我救赎”的这条路上,问答网站还是做出了许多创新的,而这些创新正是在改变着问答网站面临的几大问题。

众人利用自己的盈余时间来制造的信息成就了如今的百度知道、360问答、搜狗问问,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连搜索引擎都在成长,问答网站还在原地踏步,是时候要进步和创新了。

我曾在钛媒体发表文章《问答网站总体的态势,已不复当年的英姿》一文中分析过问答网站的问题,一个是信息的臃肿,另一个是信息的真假。科技领域的自我危机意识是非常强的,问答网站亦是如此,在走向“自我救赎”的这条路上,问答网站还是做出了许多创新的,而这些创新现在也成为问答网站面临的几大问题。

创新一:“机器”与人协同参与问答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工具或平台,能够像互联网这样,让众多人开放的向平台提供自己拥有的知识,如“G41的路线是什么”、“北京地区的邮编”、“郭静的互联网圈是谁在运营的”等等,在传统的渠道中,即使能同时笼络几万名专家,将他们的知识贡献出来,相对于全世界60亿人口来说,这几万人所拥有的知识是有限的,互联网的协同作用,让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来提供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詹姆斯·索洛维基在《群众的智慧》中强调,

在某种意义上,一大群人比专家更智慧。

问答网站向所有的用户开放,A用户提问,B、C、D等更多的用户来参与回答,整个过程中,都是用户占据着主角。平台方在做的是,对问答的审核,避免虚假信息和广告乱入。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平台方再也找不到正常的问答信息了。问答网站现有的反作弊机制要比早期的“全面开放”式强大的多,基本上涉及广告就有可能被删除,至于各类包含推广链接、电话、QQ号等信息是无法提交的。

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从百度知道上272664310个问题到344851956个问题,也仅仅只过了5个月而已,问题量却增加了72187646个。数量在一定时候是有用的,而在一定时候是没用的,比如问题的答案,一个正确答案要比十万个用户贡献的无用的答案有效的多。用户对问答网站的需求是什么?是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数十万个无用的答案。

在问答网站的创新过程中,“机器”是参与到了问答结果当中的,甚至说“机器”是知道答案的,是理解答案的,网站后台的技术人员肯定不懂这些问题,他们只能通过算法、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各种技术来理解答案,人工的作用是技术,真正起决定性关键的是“机器”的力量。

举一个例子,以前用户问“昆山哪里有好吃的”,问答网站会给用户推荐一系列相关用户的回答来告诉用户“昆山哪里有好吃的”,而现在机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答案”进行分析,再按照其他用户的推荐以及点赞等,分析出哪些才是真正好吃的。不再仅仅只是用户单纯的将内容贡献出来,“机器”是与人一起协同参与问答过程,让答案更直接,而这个就是用户想要的。

创新二:做“先知”

它们就像“先知”一样,提前知道问题的答案,直接给用户提供答案,机器参与的深层次价值体现出来了。以前的问答网站是“死”的,有人问,有人回答,系统将双方的信息实时展出就可以了。现在不同,系统通过对海量的问答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出“正确”的答案。

如在百度上提问“鸡蛋能生吃吗”?系统会通过对定量的问答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告诉用户有多少人认为能吃,有多少人认为不能吃,问题的答案是基于众多用户共同参与答案的结果,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用户的参与结果。事实上,众人参与的结果,往往准确率要高很多。

内容如果仅仅只是内容,平台的价值就非常有限,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而当内容变成问答网站的产物,这些问答的内容价值将会非常大。问答网站已经开始在向着“先知”的路线走,它们就是答案。

当然,做“先知”的基础是,问答的内容得积累到一定数量,如果数量不够,就很难做到对问题得结果进行分析,就更别提针对特别内容给出相应的支持或反对的人数了。

创新三:制造优质内容

百度知道推出了知道行家和知道日报栏目,搜狗问问也推出了问问专家频道。大部分普通用户拥有的知识数量和质量是有限的,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可能会知道,但是一些专业的问题,他们很难加入进来,互联网并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普通内容,也需要有深度内容、高质量的内容。

知道日报集结了一些优质的内容答案,并结合PC端和移动端进行呈现,内容开始进入新的时期。知道日报这样做,既保证了大量用户的普通问答内容,又保证优质内容能够实时进入到平台上来。

众人协同的作用创造了百度知道、搜狗问问等,但是这些内容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现在问答网站开始往问答质量方向走,并不仅仅停留在数量上面,这是一种质的提升。

创新四:跳出问答网站之外

关于APP这一形态的生死问题,各方的看法不一,但是从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形态来看,APP是最好的形态,微网站无法承载产品的诸多功能和用户需求。

百度知道、搜狗问问、360问答目前都推出了APP产品,当然,走的最快的当属百度知道,其APP版本已经达到了5.0,更是喊出了“不止于知识”的口号,目前安卓和IOS版本都有。搜狗问答的移动端产品叫“问问”,安卓和IOS版本都有。360问答的APP叫做“360问答”,目前仅有安卓版本。

移动端的产品形态和PC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在这方面几大问答网站的APP是做出了很大创新的。纵观其APP的几种形态,都是跳出了问答网站之外来做,并不仅仅只是问答网站,还有更多的内容,这在用户粘性方面有很大作用。下面,看一下几大APP所做的创新:

1.匿名问答。答网站的APP在这方面结合了匿名社交应用的特性,用户可以在APP上匿名进行各种提问,APP专门开发出这一特殊专区,将所有的匿名问答都集中在一起,这个和匿名社交应用是非常非常类似的。用户可对匿名问答进行回答或者点击红心,社交元素的加入,让问答网站的APP并不仅仅只是限于问答知识了。

2.日报。和微信公众号相似的是,问答网站的移动端也推出了含有媒体属性的内容,“问问”上叫“问问日刊”,百度知道上叫“知道日报”。通过每天向用户推送一定量的高质量内容,让用户并不仅仅限于停留在问答这一层面上,还能通过它们获取一定量的知识。

3.优化问答质量。智能手机让各个PC端的互联网产品有“红利”的契机,语音这一介质不仅仅推动了移动社交工具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问答APP的发展。PC端用户所能提问的介质仅仅为文字和图片,而移动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来提问。

当前的问答APP在语音介质的功能上还是很初级的,仅仅只限制于对语音的识别,其回答结果还是文字功能。其中360问答直接是语音录入,系统将录入的内容进行识别,而“问问”则是直接对语音内容进行确认,其搜索结果并不仅仅只是搜狗问答的内容,“问问”的语音搜索结果包含了整个搜狗搜索的结果,在结果的精准性上好的多,因为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对于问题的答案来说,要精准的多。

4.问答内容的延伸。问答内容其实是很单一的,比如“哪里好吃”、“哪里好玩”等等,问答APP如果只是提供问答内容,其产品属性是很单一的,用户的活跃度非常有限。问答APP问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纷纷“加重”了其产品属性百度知道APP增加了投票功能,这一包含问答和属性的内容是非常有趣的,而“问问”增加的功能则是“舞文弄墨”。

可能很多人觉得问答APP的这些功能是鸡肋,但是我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问答APP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当前的功能还是非常单一的,今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功能加入进来,而衡量的标准则是各个产品线的长度,更多的内容和问答APP融合,形成更有意思的产物。

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落后,比如曾经琳琅满目的门户网站,比如问答网站,比如团购网站等,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用户在改变,就由不得它们不发生改变。问答网站如果不做出一些创新,最终也只会像一个老兵一样,慢慢凋零下去。现有的创新是否能支持其在新环境下生存,还需要依赖更长时间的发展和观察。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用户离“产品”更近,如何让用户将自己的知识通过协同作用贡献出来,众人集体知识的展现,想必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个人的知识量终究是有限的。

#专栏作家#

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自媒体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体成员,钛媒体专栏作者,网易科技专栏作者。同时为多家杂志长期供稿。关注互联网,关注TMT。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