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再度出事,上演现实版插翅难飞?

8 评论 4683 浏览 5 收藏 11 分钟

早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滴滴就因为乘客遇害而登上了热搜榜。滴滴为了表明自己整改的决心与态度甚至将出问题的服务整整停止了一周。但这次的事情说明或许滴滴这么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出问题的人,产品不改,仅仅是安抚舆论而已。

1. 事件始末

通过网上信息整理了案件发生的整个过程:

时间:下午2点多

  • 女生警觉性很高,在发现汽车驶向无人山路的时候对亲友说:“很害怕,此时在无车山路”;
  • 随后事发,女生发出求救,然后失联;
  • 亲友处理方式妥当,直接报警,但警方表示没有车牌号以及司机电话不予立案;
  • 亲友遵从警方安排马上向滴滴公司索要司机信息;
  • 滴滴公司表示无法告知这些信息,这不合规,需要先立案,我们就会配合;
  • 开始了踢皮球,警方要求滴滴公司的信息,滴滴公司要求警方先立案;
  • 女生遇害,凶手被捕获,事件终了。

整个过程让人感到一种绝望,不管是受害人,还是亲属都做到了最多,时间也是白天。这样也能遇害,那几乎等同于必然遇害,纵有万般方法,依然插翅难飞。

2. 滴滴回应

上图是滴滴的整改措施以及此次的道歉公告,整改措施落款是5月16日,现在看来收效甚微。道歉公告写的确实挺不错,有理有据,一看就是经常写。

吐槽归吐槽,客观来讲这个道歉公告确实是合理的,首先表明事发后积极配合,14小时内就破案,效率很高。其次坦诚表示该司机之前就有问题,但是我们疏忽大意了,这是我们的错,并说我们之所以不提供信息不是消极怠工而是无法辨别真伪。最后表示我们会积极承担责任,只要是我们平台上出事,我们会给予3倍的补偿。

但是其实都是正确的废话,就和成功学一个样子,虽然说得很对也很激情,但是有什么用吗?我把上面的内容翻译一下大概就是以下的意思。

事发后积极配合,14小时内就破案,效率很高。

出事了我们会管的,我们也有能力管,但出事前,我们没有空,等出事了再说。

该司机之前就有问题,但是我们疏忽大意了,这是我们的错。

我都承认了,就不要再扒了,这个事情有,我们认错了都,还攻击我们干啥啊。

我们之所以不提供信息不是消极怠工而是无法辨别真伪。

辨别真伪费时费钱,我们搞不动啊,所以干脆不搞了,反正基本也出不了啥事情。

我们会积极承担责任,只要是我们平台上出事,我们会给予3倍的补偿。

我们算了下,赔人命钱便宜多了,大家放心,你死了钱肯定给到位。

3. 命值几何?

生命无价是相对的,这点仅仅对当事人本身是成立的,随着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生命明码标价已经非常容易。比如以滴滴公司为例,如果滴滴公司出事率为3个月出事一次,一年出事4次。每次赔偿的金额是标准的3倍,假设为200万元。那么滴滴公司一年赔偿的钱数为800万元。互联网公司的薪资水平比较高,假设平均薪资为16万元每年。那么800万元仅能够雇佣50个人。事实上,滴滴公司的薪资肯定不止16万元每年,作为TMD之一怎么可能就这点钱。

那50个人能解决事故发生问题吗?显然没有任何可能,滴滴遍及这么多省份,杜绝事故发生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如果硬件分走一半资金,那就只能够雇佣25人了,大概一个省分不到一个人。靠这个解决事故问题显然没有任何用。

所以简单的计算就得出了3倍赔偿更有利于公司。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滴滴公司,事实上所有的公司以及政府对于很多问题都是这么处理的,比如如果公路上汽车行驶速度上线增加一倍,那么单位时间的客流量就会增加一倍。但是事故会多20%,那么这20%事故的损失能否通过一倍的客流量来弥补呢,如果能,那是可以提速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每年车祸死亡人数非常多,如果我们不使用汽车这些人就不会死了,但是对社会的影响远超过了死亡这个数量的人,所以汽车依然在被使用。

电力的推广也是一样的,起初,很多人反对将这么危险的东西民用化,事实上,电力恐怕确实是生活中最危险的东西了,很容易致命。当初还有人反对说,你这等于给了每个人一把手枪。但现在呢,恐怕除非当地还没有通电,否则电力已经普及了,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电力的安全性。

4. 何以解忧?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肯定已经知道了滴滴之所以频频出事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出事故成本低,防止出事故成本高。所以简单思考后就得到了,赔偿以安抚民心的做法。

喊再多的口号,道歉再多,舆论炒的再热都是没有意义的,该如何还是如何。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让出事故成本升高,另一个就是让预防成本降低。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改善当下的环境。

4.1 提升出事故成本

想进入打车行业的企业很多,这个行业的利润是十分丰厚的,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其出事故的成本,这样才能够让公司从心理上重视起来,有网友评价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处罚,虽然够简单粗暴,但是也很有效。即如果出事了,平台停业整顿,罚款数量提升。这样对于平台会有一定的鞭策效应。

只有切身的损害到了平台利益才可能让平台有所重视,至于3倍赔偿,对于滴滴而言,别说3倍,就10倍人家也是不痛不痒,想靠这个让平台有所忌惮,实在太难了。

仰仗平台能够将用户权利重视起来其实也是不现实的,不是说滴滴不好,而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没有人会这么做。不要说国内bat都被骂过,就放在国外,谷歌,苹果哪一个还没有因为利益至上被喷过。人性经不起考验,孙悟空还需要紧箍咒,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不要妄图通过道德约束他人的行为。

4.2 降低事故预防成本

如果只花200万元就可以让滴滴在一年之内不出任何事情,我相信滴滴公司是非常愿意花这些钱的。因此降低事故预防成本也非常关键。

但这个确实太难以做到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补贴。比如国家给研发安全系统的公司一定的补贴,或者给相应的部门投钱以及降低积极相应公司的税收等。这样等于变相让安全研发变的便宜了起来,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还是由不少的企业乐于参与到安全研发之中的。

以上两点可以说是恩威并施,一边加大处罚力度,一边鼓励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治理当中去,虽然不一定能够立竿见影,但长此以往还是有效果的。

5. 总结

本文总体来讲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不因为是滴滴公司出事了就直接口诛笔伐。毕竟好多感性之外还得有理性,虽然人命有价有点黑暗,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计算,我们的社会远远不会发展的这么快。不光是人类,不少动物也会牺牲小部分换来这个族群的延续。

当然也不会给滴滴公司洗白,毕竟滴滴公司整体的做法简单总结就是,我有钱赔,乘客的命不值钱,出了事情给钱就行。而且奉劝别有用心给滴滴洗地的人一句话:也许下一个死的就是你!

#专栏作家#

马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产品设计以及用户体验,力求在技术一定的情况下将产品做到极致,充分发挥技术的潜能。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作者你,这篇文章在开始分析案情那一段“但警方表示没有车牌号以及司机电话不予立案;”感觉有失偏颇,作为信息传播者,本文大部分也是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也有道理,但是作为警察方望你可以在评论补充温州当地警方的声明和亲友关于警方的辟谣,别让我们成为“后真相”的人。感谢你其他的文章;

    来自重庆 回复
    1. 哦哦,感谢指出,其实我也是在网络上看的事情经过。估计是传递了某个错误,抱歉抱歉。

      来自浙江 回复
  2. 作者其他文章写得不错,这篇真的看不下去,大概自己是女的所以同仇敌忾? 角度骂的是真的刁钻

    来自浙江 回复
    1. 我是男同胞啊,其实吧,这个基本还是客观的。滴滴作为一个商人也无可厚非,毕竟包工头也不在意工人的健康,富士康也跳的不少。不过这次滴滴之所以闹这么大,两个主要点,一个是上一个事出了跟这一次有点近啊。第二个是这个司机被举报了,结果还是啥事没有。当然现在很多人矛头又指向了外包客服。

      来自浙江 回复
    2. 这次事情怎么说呢,你就给钱让我洗,我都不知道如何下笔啊,顶多也就是不应该把性侵这个大问题甩给滴滴一家公司来承担等等。从社会层面来做等等。有点拼多多说不应该吧假货让一个3岁的公司承担的意思。到时候会被骂的更惨。

      来自浙江 回复
    3. 作为媒体人,写的文章不够客观,主观解读过度,不要引导读者自己的解读,举例也不合适

      来自浙江 回复
  3. “这样也能遇害,那几乎等同于必然遇害,纵有万般方法,依然插翅难飞。”“事发后积极配合,14小时内就破案,效率很高。

    出事了我们会管的,我们也有能力管,但出事前,我们没有空,等出事了再说。

    该司机之前就有问题,但是我们疏忽大意了,这是我们的错。

    我都承认了,就不要再扒了,这个事情有,我们认错了都,还攻击我们干啥啊。

    我们之所以不提供信息不是消极怠工而是无法辨别真伪。

    辨别真伪费时费钱,我们搞不动啊,所以干脆不搞了,反正基本也出不了啥事情。

    我们会积极承担责任,只要是我们平台上出事,我们会给予3倍的补偿。

    我们算了下,赔人命钱便宜多了,大家放心,你死了钱肯定给到位。”
    在拿滴滴选择赔偿成本的策略和电力,道路推广例子做类比,暗讽一波

    “本文总体来讲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不因为是滴滴公司出事了就直接口诛笔伐。”
    当然也不会给滴滴公司洗白,毕竟滴滴公司整体的做法简单总结就是,我有钱赔,乘客的命不值钱,出了事情给钱就行。而且奉劝别有用心给滴滴洗地的人一句话:也许下一个死的就是你!

    来自浙江 回复
    1. 😀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