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地结合心理咨询和互联网?

8 评论 25451 浏览 24 收藏 7 分钟

缘起于豆瓣上的一次偶遇,我关注简里里大概一年有余了。那时候她应该还在美国的 Draper University 进修,半夜十二点,她在豆瓣发了一条卖女用振动棒的消息,还颇为神秘地搞了「限时促销」,转播点赞者众多。直到后来看了简里里在 36kr 录的创业视频,我才知道那其实是 Draper U 的一项课后作业。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从2月份注册成立,到后来在单向街图书馆办讲座,再到最近简单心理App上线和简里里的新书预售,我见证了这个创业项目一年来的发展。

李瑜和她的优谈网

其实,上大学时,我就开始关注心理学领域的创业了。2010 年,也是出于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李瑜创办的优谈网的内部测试。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已经汹涌而来,但Web 2.0时代的互联网公司普遍不知道怎么玩,小米公司才刚刚成立呢~李瑜作为盛大游戏的首任CEO,是一位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职业经理人。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加上大公司的高层履历,李瑜对心理学和互联网的结合自然有强烈的愿望。优谈网是她的一次大胆尝试,早期希望做成心理咨询的线上服务平台,来访者可以优谈网上寻找、预约匹配的咨询师,线下完成咨询、付费等过程。在后来的改版和升级中,优谈网还增加了线上聊天室功能(现在听起来很old-fashion~),让用户能在线上更方便地交流。

淘宝成功之后,很多人都看到了线下活动迁移至线上的趋势。优谈网不是第一个将心理咨询师放在线上展示并支持私信交流和预约的网站。早在优谈之前,525 心理网就打着免费咨询的旗号运营许久了。这也是李瑜最反对的一点——心理咨询绝不能免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能引起来访者足够的重视和情感参与。这和邢帅关于在线教育的观点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优谈官网

然而,有了已被证实的心理咨询需求,有了能提供服务的咨询师团队,有了逐年增长的网络带宽,线上支付的难题也不复存在,甚至有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优谈网还是没能成功。事实上,命运多舛的优谈网经历了好几次重大转型:从最初的心理咨询预约服务平台,到生活技能交易平台,再到今天你能看到的两款母婴社区和经期管理 App 产品,优谈心理已经退居到传统的企业 EAP 领域了。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让我归因,我肯定会把优谈网的失败归结于创业时机不对。从历史上看,陈天桥执掌的盛大早在 2005 年就推出了盛大盒子,并视之为战略级产品,企图将互联网的资讯、视频、游戏等内容通过电视输出给用户。这在智能电视、各种盒子满街跑的今天听起来稀松平常,然而在十年前却只有极少人想到。为了这个生不逢时的先见之明,盛大支付了10亿美元学费,还拖累了自身游戏业务的发展。李瑜很可能也有类似的先见之明,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是可以被互联网化的,可惜的是时机依然未到。

看看今天的互联网吧,无论平台电商还是独立电商,都严重依赖套餐优惠、折上折、代金券、抽奖等手段扩大销售,大众消费者依旧对价格高度敏感。我认为,这是经济水平决定的,个人和公司都影响不来。再举个例子,简里里的好友何峰参与创办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在年中经历了流量持续低迷之后,近期才通过闪购特卖、一元公测等运营手段获得了流量和排名的逐步回升。

3613f17072f7780d99a0de207803013d

点名时间近六个月 Alexa 排名

「屌丝用户是中国互联网的主流」这句论断虽然逼格比较低,却抓住了大多数网民的共性。五年前优谈刚刚上线时,网民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咨询师与来访者达成交易的前提是,他们的咨询意愿强大到可以抵挡住来自现实的压力。在五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仍然适用,只不过人们的收入状况更加乐观。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加入汇率因素后的 2013 年中国人均 GDP 达到 6995 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2/3;而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抄袭典范-美国的人均 GDP 是 53101 美元。这种差距在心理咨询等马斯洛高层次需求行业中的感受会更加强烈。以我个人的观点,适合传统心理咨询模式生存的时机和环境依旧万分遥远。

那么如何成功地结合心理咨询和互联网?

改变传统咨询模式。

当你无法凭一己之力迅速提高目标客户的收入水平时,不如试着改变自己的运营模式。兴起于美国的传统心理咨询行业必然是在历史、政策、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后,才成了今天的模样。你怎样确定,这种模式就一定适合中国现代社会,并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结合产品原型谈谈我的构想,目标群体,以及具体如何实现。

作者:DavidZh;via:简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

    来自浙江 回复
  2. 🙄

    来自广东 回复
  3. 我觉得这有点片面,这互联网的时代更加有利于心理学的推广。我们的网站叫爸妈在线心理网,也正打算改版迎接这个全新的时代 。

    来自广东 回复
  4. 我家也是心理类的,叫Q心理,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大家可以搜搜看,觉得作者太片面了,心理学+互联网虽然有些冷门,但是市场前景很大,而且用户需求群体很多,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可能成功的专业领域的产品!!!

    来自广东 回复
  5. 既然楼上这么说,云树也是搞心理类的。你就来分析分析能否是失败的呢 在心理行业里 云树 我认为是很棒的!

    来自海南 回复
  6. 屌丝用户是中国互联网的主流, 相当赞同~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