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启全民付费模式,祝你和你名叫“Feed广告”的好友相处愉快

笑天涯
10 评论 22885 浏览 1 收藏 8 分钟
🔗 产品经理的不可取代的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需求转化为产品,并协调资源推动产品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笑天涯说:众所周知,微信对腾讯来说必然是一座巨大的金矿。金矿怎么挖?广告是营收的一大模式,微信信息流广告恐怕即将来临。

即使张小龙一再对外表示“微信不是一个营销平台”,但仍然无法改变腾讯或者马化腾赋予微信的使命,“无论微信是一个什么平台,但它一定是一个可以赚钱的平台。”

就在最近,微信朋友圈将推Feed(信息流)广告的消息不胫而走。所谓朋友圈Feed广告,其实指的就是在朋友圈好友发布的消息之间插入的一种广告形式,Feed广告最早起源于Twitter——2011年7月,Twitter正式推出Promoted Tweets,这种广告形式按粉丝参与度收费,广告将出现在广告主Twitter账户粉丝的信息流中。经过几番演变,Feed广告逐渐成为了Facebook等一些社交网站首选的广告形式,目前国内的微博、QQ空间也都有类似的广告。

Feed广告对于广告商来说,最起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产品向移动端的演化使得广告展示位不断的减少,如果在移动端还通过跟PC端类似的弹窗、悬浮窗等广告形式,会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而Feed广告可以方便的“融于其中”;另一方面,Feed广告同样是根据性别、年龄、爱好、地理位置等一些用户标签进行精准匹配,以此来帮助广告主知道“被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在哪儿”。

但对于用户来说,Feed广告的出现只是换了一个相对温柔的方式来骚扰用户——虽然现在信息流广告号称通过大数据能将对用户的骚扰降为最低,但从目前QQ空间、微博所推荐的广告来看,似乎并没有那么尽如人意。大数据给用户匹配出喜闻乐见的广告还只是停留于概念阶段。

而且先不说现在Feed广告的流氓程度超出你的想象——很多Feed广告被广告主用于App下载,在安卓手机上,几乎用户点击Feed的一瞬间就意味着你已经同意下载并静默安装了这个应用,根本没有任何确认环节。单就从用户为Feed广告所付出的代价来看,似乎成本也异常“昂贵”。

接下来我来算一下微信在开通朋友圈Feed广告之后,微信的收益和用户为此所支付的代价。我们假设一天打开微信朋友圈给我们推荐的Feed广告是4条,内容是App下载推广。如果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跟广点通价格类似并且都按CPM(千人展示成本)方式计费的话,那么意味着:

如果微信日活跃用户是3亿的话,我们按1亿用户会打开朋友圈,在一个ecpm(一千个展示所获得的收益)25元的情况下(25元差不多是广点通的均价),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一天的收益大概是1000万元(1亿*4*25/1000),微信一个季度因朋友圈Feed广告而创造了9亿元的收入——相信这也是近期腾讯股价疯涨的原因。

但具体到用户端,则每个用户每天可以为微信创造0.1元(4*25/1000)的收入,考虑到这是在最为保守的情况下计算,加上一些医疗、美容、教育、汽车之类恐怖到吓人的点击单价微信朋友圈无所匹及的活跃度带来广告主竞争的ecpm提升的综合因素,我们将ecpm的价格提高一倍,那么微信从每天从每个用户那所获得的收益是0.2元。

没错,0.2元,就是2毛钱,仅仅2毛钱!如果说在微信推出朋友圈Feed广告之前,是一个纯免费的平台的话,那么在之后,你在使用微信的代价就是每天会多看4条广告。所幸的是,你多看的这4条广告会有广告主为你买单,价值等于……2毛钱。但是,如果有的选择,换一个玩法,让用户每天花2毛钱,也就是一年75块钱,还给用户一个纯净的微信朋友圈,相信选择付费的用户不在少数。

当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在互联网获得免费的时候,其实用户在享受免费个过程中不知不觉付出了非常“昂贵”的代价。钛媒体作者阑夕曾这样描述:

当用户选择了免费的软件,他们也同时接受了自主权利的匮乏,坐视个人电脑沦为免费软件相互提示对方不兼容的桌面战场;当用户选择了免费的游戏,他们也同时接受了纯粹乐趣的匮乏,让不充值就玩不下去的游戏设计成为主流;当用户选择了免费的内容,他们也同时接受了信息品质的匮乏,并致使信息过载始终困扰自身,疲于付出大量时间甄别和筛选信息。

同理,当你选择了免费的微信,也就意味着自己接受了自己有一个朋友叫“Feed”广告。

不管怎样,纯粹免费的微信时代已经过去,付费的微信时代已经开始——最起码是全民付费模式开启,之前的游戏等一些广告收入取决于用户自愿,而这次用户只能被动接受。虽然我们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对微信说,“给你100块,能不再朋友圈投广告么”,但我们似乎也不应该对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完全放任自流。

在去年9月,Facebook对其Feed流广告进行了调整,通过将用户在关闭广告时做的一些类似于“This ad‘s not relevant to me”,“This ad is spam”,甚至“I keep seeing this ad”这样的客观题加入到了广告展示次数的权重,让用户在决定什么样的广告该出现时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希望一向强调用户体验的张小龙在推出朋友圈Feed广告后不会让我们失望——最起码在“顺奸”的时候,能让用户选择一个舒服的体位。

本文转载自:钛媒体,作者:杨君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人在朋友圈看到过这种广告吗?我没看到过啊

    来自广东 回复
  2. 15年做到季度赚18亿,我把电脑吃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15年透过FEED流广告做到季度赚18亿,我吧电脑吃了

      来自广东 回复
  3. 朋友圈卸载掉呢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13548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以To G领域为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TO G产品设计指南。
专题
1255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案例解析。
专题
1264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通过仪表盘,用户可以查看并分析产品的数据和图表,还可以通过控件来控制数据的显示、过滤等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仪表盘设计指南。
专题
20557人已学习15篇文章
AARRR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增长漏斗模型。本专题的文章针对AARRR模型进行拆解解读。
专题
35611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好的数据分析可以使我们的产品不断优化,而做好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数据埋点。
专题
1950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跨境支付的行业、发展、支付方式和商业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