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领域布局:借用户的力打传统厂家
近期小米连续发布了小米Note以及两款智能产品,给本就热的发烫的互联网行业又添了一把火。看似是小米正常的发布新品,但又让人感觉蹊跷。那么,两次发布的背后反映了雷军怎样的思考?
智能手机已进入成熟期,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我们先说说小米手机。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手机出货量4.52亿部,同比下滑21.9%;智能手机出货量3.89亿部,同比下滑8.2%。同时,在过去的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6112万台,完成6000万出货目标,但未达8000万目标上限;MIUI用户8500万,同样未完成1亿的目标。小米2014年营收增长明显低于手机出货增速。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米增速的下降?
有本书叫做《创新者的窘境》。书中分析了一个现象,说一个行业的发展会遵循从初期走向成熟、直至衰落的过程。而处在行业中的大公司会因为经营指标(销售额、市场份额、利润等)的压力,不断做产品、技术方面的微创新,目的是寻找新的亮点,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大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的演进速度会超出用户真正的需求程度。一旦未来没有新的用户需求被挖掘的话,行业将不可避免的红海、饱和,然后慢慢的增速减缓,直至低潮、衰落。(案例可参考历史上的打印机、硬盘等产品)。
目前的智能手机行业正是如此。它正由初期的飞速发展期进入了一个成熟期、红海期。很多厂家发布的新品也不再是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变为了牵强的自称为“亮点”的展示。比如,很多手智能机厂商在屏幕、摄像头等方面大做文章,堆砌概念。但静下来想一下,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真的是用户所需要的吗?2.5D、3D的曲面屏,几个摄像头又能怎么样呢?
小米每款手机都在千万量级,已然十分成功。但不可避免的是,小米也逐渐陷入了大公司的经营性竞争。基于智能手机红海的激烈竞争,小米也在年底紧急发布小米Note。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饱和,海量米粉的热情也在衰减。为了继续小米的强劲增长速度,雷军继续开辟新的疆土,将布局延伸到了更加未来的智能硬件领域。
用小米手机的成功来豪赌智能硬件的未来
雷军认为,传统智能设备有三大痛点:手机连接复杂、每个设备都需要APP、云服务投入大。因此小米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研发通用智能模块,将传统设备转化成可连网的智能设备。
第二步,研发通用的控制中心。使用统一的控制中心,解决用户连接不同设备需要安装不同APP的问题。
第三步,为解决云服务投资大的问题,小米依托金山软件,正在系统地构建云服务平台,小米云将定位于应用云服务层面,为小米生态的用户提供云存储等扩展服务。
其实,与其说是传统智能设备的痛点,不如说是借着手机阶段性成功的平台,小米继续在未来智能领域不得不走的一条路线。小米的模式是将海量的小米手机用户深度绑定在小米手机上,并以小米手机(MIUI系统)为控制中心,去控制其他家居环境中的智能产品。
大家知道,未来的智能硬件交互方式一定会越来越人性化、去中心化。基于手机端的统一控制中心未来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交互方式(试想,我对所有智能设备的控制非要通过手机才可以),而现在语音等其他交互控制方案也已有了雏形。所以说,小米更像是用手机取得的成功去豪赌智能领域的未来几年。而市场也会最终验证小米的“手机控制中心”的赌局是赢是输。
让厂家都来接入考验雷军的战略素养
再说说小米推出的22元智能模块。这个智能模块的发布显然是对商家端讲的,意在告诉传统厂家,如果想一起分享智能硬件的未来,抱着小米的大腿一起飞无疑是最好选择。而且小米与美的的战略合作,也为小米未来在智能领域的发力做足了背书。
但我们翻看小米的发展史会发现,小米是做To C(用户端)产品起家的,它的业务也基本是面向用户端的,它是最了解用户群体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之一。但依据雷军所说的“硬件+软件+服务”的智能开放生态战略,小米需要推动传统厂商安装小米智能模块。同时,用户使用产品所产生的数据会上传到小米的云端进行分析、处理。那么,话说回来,传统厂家是否真的有动力去安装小米智能模块?小米是否真的了解厂家的需求?
从目前智能硬件的阶段来看,很多传统厂家对智能化还没有太深入的理解,一些人仅仅将手机控制产品就视为智能化。其实,这是非常初级的智能化。通过我们的访谈发现,传统厂家并不关心所谓的智能方案、概念,他们最关心就是如果按照你的硬件标准接入智能模块,是否真的能提升产品销量?是否有钱赚?
在雷军的智能领域布局中,推动传统厂家接入智能模块将会是非常核心的一步。传统厂商不接入,后续的软件、服务根本无从谈起。那么,问题就变为小米品牌与传统厂家之间的单纯博弈。小米该如何做?
借力打力,借用户的力量来引导厂家
显然,我们太低估了雷军的战略素养。雷军强调借力打力,顺势而为,而不是和对手表面上硬拼。(大家想想雷军联合美的,与格力竞争的例子)
小米的22元智能模块推出后,雷军在微博上也公布了智能模块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但从雷军这条微博的评论可以看到,广大的小白用户关心的点不在这个智能模块。这也说明,智能领域还处在初期,相关市场、用户同样需要引导和教育。
于是,我们看到在1月18日的极客公园大会上,林斌展示了小米智能家庭套装。套装中东西都是不起眼的小物件儿,且都有实际使用价值(插座、门铃、门窗报警器等)。林斌在会上一再强调东西的免安装性、功耗低、与手机交互方便、可定制,这些智能产品的使用已然已经没有了门槛。据说,这个套装包将在下周开放公测,而预约的人异常火爆,短短半天就达到百万量级。
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小智能产品,会成为未来家居环境的控制节点。如果产品有好的体验,慢慢的,用户在此基础上会对其他家居产品,包括电视、灯、净化器等产生兴趣。而这种海量的兴趣点则会真的推动传统厂家接入智能模块,推动它们进入智能领域,与小米深度合作。传统厂家为卖货,而小米为布局。
总之,小米一方面开放硬件接口,希望传统厂家主动接入智能模块;另一方面,还是从其最擅长的用户端入手,用体验好的、易上手的、简单的智能产品打动海量用户群体,使用户群对小米的智能产品产生依赖,进而对其他智能家居产品也产生需求。而这个巨大的需求则是传统厂家接入小米智能模块的真正源动力,小米这条智能硬件生态链也会真正运转起来。
综上,小米继续在智能领域布局,并不急于传统商家接入,而是通过在用户端发力,用高体验、易上手、简单的智能产品不断教育用户、教育市场,借用户的力来推动传统厂家,倒逼传统厂家主动投入小米怀抱。这一步不可谓不高明,也看出了小米战略之灵活以及它对粉丝用户理解之深入。但智能硬件领域还处在初期,也远未形成寡头。小米能否继续其手机的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谭恩 转载自:钛媒体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