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粉近600万,抖音“小甜甜”做对了什么?

0 评论 14021 浏览 20 收藏 9 分钟

“能带我吃饭就好”,这一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就引来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狂欢。看似偶然,但整件事反映出来的创作、运营逻辑却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那让整个抖音的男人都躁动的“小甜甜”做对了什么?

“你觉得男人一个月多少工资可以养活你”

“养活我啊?”镜头里的女生看起来有些紧张,她一边摆弄着手里的耳机,一边向周围望了望,回答道:“我觉得…额…能带我吃饭就好了”说完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头轻轻歪向一边,慢镜头下,腼腆乖巧的少女感被她展现得淋漓尽致。背景音乐缓缓响起“想大声告诉你我为你着迷~~~”质朴的歌词、柔美的旋律将整个视频温暖感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视频中的这位女生就是抖音的新晋美女网红——“小甜甜”。一句看似寻常,甚至有点“傻白甜”的回答,让抖音上的男人们躁动了。再加上天时地利的“抖音”效应,各路媒体账号的转发点名,她的一句话引来了一场抖音男性用户的集体狂欢。

全国各地不少男同胞乘坐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前往成都,寻找这位“最好养活”的小姐姐。

据热门视频统计:“成都最街坊”发布的“小甜甜”视频在近7天的时间里,一直位于抖音热门视频TOP100,高峰时位于热门视频TOP10,整个事件前后发酵时间近一周。而就在这短短的一周内,“小甜甜”的粉丝就增长至近600万,堪称抖音的涨粉奇迹。

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就引来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狂欢。看似偶然,但整件事反映出来的创作、运营逻辑却是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创作方面:找准定位,抓住粉丝痛点

粉丝是内容创作的基础,了解粉丝,迎合他们的审美和喜好,才更有可能创作出粉丝喜闻乐见的作品。

“小甜甜”的走红,用用户思维来解释,可以理解为是她击中粉丝痛点、迎合粉丝喜好的结果:

(1)符合很大一部分年轻男性对女性的要求

据统计:“小甜甜”的粉丝中,有9成以上的粉丝都是男性,18-24岁粉丝占比高达50%,这部分人群正是“小甜甜”面对的主要目标群体。

 ▲  数据来源:卡思数据

“小甜甜”用户画像尽管不少男性对独立、有才干的女性表示欣赏,但“小甜甜”符合男性视角下,很大一部分男性对女性的幻想。她长相甜美可人,笑容腼腆,举手投足间透露着顺从、乖巧、依附型的小女人气质。再加上略显紧张的表现,让她马上和外面那些区分了开来,堪称抖音的一股清流。

从她的回答来看,“能带我吃饭就好了”和把很多人压垮的房子、车子比起来,这点要求简直能让人感动到热泪盈眶。年轻漂亮、顺从、依附、好养活,这样的女性满足了很大一部分年轻男性对另一半的幻想。

(2)击中痛点,说出了很多男性的心声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最根本的痛点是什么?

经济压力大。房价、就业、赡养父母等多方经济压力让大家肩上的负担愈加沉重,高压笼罩下,现实因素在一段关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流行的“单身潮”,正是谈恋爱、结婚成本过高的结果。

因此,当“小甜甜”说出“能带我吃饭就好了”这样的话时,受到很多男性的追捧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些人甚至表示:即使她所说的并不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的话所代表的观点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这场狂欢其实是广大男同胞通过追捧“小甜甜”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物质要求较高的女性的不满。

运营方面:趁热打铁,利用群体效应持续发酵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视频热度的上升,抖音上关于“小甜甜”的热门话题,例如:“决战成都决赛圈”,以及粉丝自发创作的寻找“小甜甜”的视频等相关内容越来越多。

各种官方账号也参与到了此次事件的讨论中,这些带话题的原创、二次创作构成了这次狂欢的主要内容,也是导致事件持续发酵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决赛圈”、“集合”、“我来了”这些在二次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关键词,都出现在了“小甜甜”的评论词云中。

 ▲  数据来源:卡思数据

“小甜甜”评论词云看起来“无心插柳”,但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利用群体效应,让粉丝在狂欢中找到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加大二次传播力度的后续运营,值得很多红人孵化机构、创作团队借鉴。

商业化方面:让流量发挥真正的价值

在这次事件中,面对突然走红,“小甜甜”背后的团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说明他们在红人孵化方面已经提前设计好了一套商业化逻辑。

在抖音成功圈粉近600万后,“小甜甜”公布了自己的微博,巧妙地通过社交账号完成流量池的积累和用户沉淀。而微博作为网红营销的主要阵地之一,在红人的宣传曝光、粉丝运营、商业化变现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在红人营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粉丝沉淀在微博上,通过微博进一步深挖粉丝身上的商业价值,是在为后续的商业化铺路。

这种迅速完成流量池积累、沉淀用户的做法,是一个团队在设计商业化逻辑时必须考虑清楚的。走红只是第一步,如何让用户沉淀下来,发挥流量的真正价值,才是迈向商业化的重中之重。

综上来看,“小甜甜”的走红有偶然因素,但绝非完全的偶然事件。作为内容从业者,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运作逻辑,归纳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尽可能提高自己打造出现象级爆款的概率,而非简单的复制。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机会砸到自己头上时,表现出一个专业团队应有的素质。

 

作者: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数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