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解读:微软的愿景,我们的未来

0 评论 6328 浏览 3 收藏 19 分钟

从 2009 年开始,每隔 2 年,微软公司都会发布一个概念视频“Future Vision”(未来愿景),里面大部分都是当年微软与其他公司合作思考的未来 10 年会发生的一些事情,而这些在当时看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景”,在如今慢慢实现之后成了人们口中的“黑科技”。

虽说是可以实现,但却没法原样复刻视频中的内容;功能都在,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变了。

今天,笔者就带各位解读 2009 和 2015 来自微软的“未来愿景”。废话不多说,先奉上视频(插一句,2009 年的未来愿景我只能找到的最高清是 720P,2015 年的未来愿景,我可以下载到 2K 版本)。

先看 2009 年的“未来愿景”,再看 2015 年的“未来愿景”,微软在这过去的 6 年里,出现的那么多未来愿景,有哪些实现了:

1、即时翻译

在 2012 年的时候,微软研究院就公开展示了其开发的即时语音识别和即时双语翻译的技术。与传统的语音识别和翻译所用的“机器学习”方法不同,他们使用了一种在当时非常新颖的“深度神经网络”(现在亦称“深度学习”)技术。

微软研究院主席瑞克•拉希德说,该技术模拟人脑行为,通过训练可以提高系统识别能力,语音识别效果比上一代产品更好。通过对比之前的产品,新一代产品的单词识别错误率下降了 30%,也就是说以前的语音识别系统中,没识别 4-5 个单词就有一个错误的单词,现在可以降低到每 7、8 个单词才出现一个错误(大大提高了机器翻译的质量)。

只不过即时翻译所支持的语言种类很少,需要更多的语料资源和计算能力。

2、在线教育

在 2009 年的未来愿景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和印度的小朋友们通过网络将两地的教室连接在一起,两国学生上同一门课,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在即时翻译、云计算等技术帮助下,他们可以远距离无缝地交流。

而在当下,在线教育已经超越了教室的束缚,地球上的所有人,只要有网络和电脑,就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登陆 Coursera、MOOC 等网络课堂学习全球各大名校的课程,成绩优秀者更可以拿到这些大学颁发的网络课程完成证书。在美国和一些国际企业中,来自网络课堂的成绩单已经被视为是正规的教育背景材料。

只不过,同样是受制于语言的限制,绝大多数网络课程都使用英语来教授,学生首先要学会英语才能上课。当然随着学习课程的人越来越多,自发翻译课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笔者强烈要求将 MOOC 的证书计算入学分。

3、云计算

2009 年的时候,微软还没有云计算部门。在此之前,一直推崇“云端计算”的是 Google 公司,随后 Google 与 IBM 合作在大学推广云计算技术,然而真正让云计算走进人们视野的却是亚马逊的网络服务“AWS”,这是全球最著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云计算服务。

然而 2009 年的微软似乎已经知道了他们概念视频中的内容需要云计算的支持。2011 年 2 月份,微软任命“在线服务部门”主管纳德拉成为“服务器和工具部门”主管,专注于发展云计算技术。2014 年 4 月份,微软发布了 Azure 云计算平台,对各种操作系统和工具的支持都非常好,虽然来的比较晚,但是发展势头好,深受企业用户的喜欢。然而最近的一份调查中显示,微软的 Azure 云计算却输给了亚马逊 AWS,原因很简单:Azure 宕机次数太多,还有待改善。

4、Metro 风格

从 2009 年概念片的交互界面、设计风格来看,微软似乎有意推广更高效、更简洁的 Metro 设计风格(虽然微软侵权了不能用 Metro 改叫 Modern,但是人民群众和微软都喜欢叫 Metro),这种模拟地铁、飞机场站牌、路标的设计风格可以大大地提高办公效率。

然而 Metro 风格在 Windows 8 上落户以来似乎并不受欢迎,原因很简单,Metro 开始界面让太多用户无法接受,他们更喜欢传统桌面。中国网站一开始在微软的感召下这尝试过这种风格,不过到最后也只剩下 MSN 在用了。Metro 风格有人喜欢,有人讨厌。

在今年下半年会发布的 Windows 10 中,完整的 Metro 风格只保留在 Metro 界面的应用程序中和 Windows Phone 中,全屏覆盖的 Metro 已经消失。

5、移动风潮

巧得很,这一年微软的 Windows Mobile 手机埋没在 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大潮中。微软在接下来的 6 年里,见证了苹果和 Google 在移动领域的崛起和自己在 Windows Phone 上的作死。在这个 09 年的视频中,我们还能看到手机界面保留着 Windows Mobile 6.5 的影子(右上角的 x)。

只可惜 Windows Mobile 6.5 虽然界面优秀,但在 Android 和 iOS 的竞争之下,优势荡然无存。但起码微软是看到了这么一个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确实引领了一代潮流,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6、大数据分析

视频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带着非常轻便的计算、显示设备,在当时是不可能具备这么强的计算能力的,所以只能求助于云计算。在 2009 年的视频中,我们还看不到大数据分析的影子,但是到了 2015 年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大数据分析的足迹,比如女主简历筛选、海底生物收获模拟计算等,这全部都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依托大数据分析的,则是其背后云计算技术。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数据分析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打开购物网站,网站的系统根据我们的购买记录、浏览记录和浏览器里的其他踪迹计算出我们可能需要的东西,虽然有不少人对此很反感,但的确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比如 09 年视频中出现的这张电子报纸,它可以根据用户兴趣自定义内容,而且可以做到实时更新(视频中点击的这篇文章写着“发布于 2 小时前”)。

7、远程协作办公

从带着走,到随身办公,这是所有上班族最近几年都能体会到的一个变化。09 年的时候,所有人还都是在办公里面办公或者随身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办公,但是到了 2015 年,即便团队成员散落世界各个角落,每个人依旧可以方便地用各种设备通过网络视频、协作平台等方式来进行协同办公。

微软则致力于提供这样的服务,2007 年,微软曾经发布过一款高科技产品 Microsoft Surface 平面电脑,它是一个桌子的造型,能够识别手机、传输文件,具备少量协作办公功能。09 年视频中就有一段类似的场景,不过后来这一产品因为价格过高,销量少而消失在市场上。

然而当年的微软还未考虑到移动办公的巨大前景,因为他们的移动设备除了笔记本和 PC 之外,弱爆了。这还得感谢苹果和 Google,是他们打开了移动办公的大门,不过微软也是迎头赶上,顺利地用“三屏一云”、“移动优先”的策略赶了上来,再加上多平台 Office 办公套件、OneDrive、OneNote、Outlook 的发布,微软快要升天啦!

8、语音助手

语音助手其实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但是下面要讲解的人工智能部分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语音助手需要与其他产品融合才能起效,所以只好单独拿出来讲。

作为一个微软产品忠实用户(软粉),看到 09 年视频中的语音助手时,我表示真的是太熟悉了,这标志,这动画,这文字显示风格,和现在的 Cortana 一模一样。当然外观上可能一样,但“里子”发生了大变化,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语音识别系统背后的系统从机器学习变成了现在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人工智能的智商水平,当然也消耗了更更更更多的计算资源,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提高了效率。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从之前的办公用途变成了现在的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助手。无论是微软还是 Google,这两家的语音助手可以真的称之为是助手,再加上某些政策原因,微软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不小心就驶得万年船”了。不服请看国行 Moto X 和 Siri 帮你找厕所。

9、物联网与智能家庭

关于物联网,微软当年的脑洞已经被现在的产品填上了。09 年视频中可以测水温的水杯,现在已经有了;09 年的智能家庭使用绿色能源,实时监测用电量、太阳出来自动切换太阳能发电、根据需求自动分配储备用电和电网用电、家中设备全部联网,现在也基本上实现了(如果你愿意承受杂乱无章的系统和几十款不同产品的应用程序的话)。

10、纸媒革命

这张报纸上包括了:定制新闻、好有新鲜事、视频订阅和股票价格。可以说,这已经不是一张报纸了,而是一个以报纸为载体的内容平台,再也没有了送报员,再也没有了纸质媒体,甚至连电视都不需要了。

微软的愿景如愿以偿,从 12 年开始,多家国外大型杂志、报纸意识了这种“纸媒消失”的危机,纷纷停刊转作电子媒体,起初被人看不好后来被证明非常成功,国内的澎湃和界面都是纸媒转型的典范。而到了 2015 年的《未来愿景》中,甚至连报纸这种载体都不在了,颤抖了报纸、杂志们。

11、人工智能

有关人工智能,微软可以拿来讲的黑科技实在是太多了:语音识别、物体识别、思维控制物体、手语翻译、手势识别、深度学习等。

最让笔者觉得恐怖的是,微软在中国推出的微软小冰的智能化程度让人咋舌。作为 Cortana 的姐妹,小冰具备相似的人工智能水平。看过《星际穿越》的都知道,里面的机器人是可以设置各项属性的,现在的 Cortana 也是被设置过属性的,同理小冰也是。小冰刚刚发布的时候,它居然会用自己数据库中的脏话来回骂用户,放在以前,人工智能是万万不敢做此事的,很快微软就调低了属性,让她变成了乖乖女。就在几天前,微软为小冰解锁了新的功能,让它可以“顶嘴”,对用户不再百依百顺。这不是《光晕》里士官长和 Cortana 的故事情节吗?

本想深入解读这一条,但想说的太多,想得越多,内心就觉得越可怕,惶惶不安。到此为止吧。

12、现实增强

现实增强或增强现实(AR)是一种与虚拟现实(VR)相对而言对立的技术,前者可以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中叠加虚拟内容,后者则是让用户置身虚拟的世界中。在 09 年的时候,无论是 AR 还是 VR,都是说说而已,完全无法实用。但到了今天,AR 和 VR 技术都已经成熟。

微软在现实增强领域有许多成功的尝试,比如 2012 年微软开发的 Translator(翻译者)应用程序,可以直接翻译图片上的文字,用译文覆盖原语;诺基亚在 Windows Phone 上发布的“城市万花筒”应用程序,可以让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周边的商店。前者的功能并未在视频中出现,但取而代之的是即时翻译;后者则在 09 年飞机场的场景中出现过,通过手机屏幕的指引,用户可以知道附近哪里有商店,哪里可以取到行李。但是说到应用,Android 和 iOS 平台做的要更好一些,许多 AR 的应用程序,既可以用来娱乐,也可以帮助商家进行宣传,比如最近在社交网站很火的小熊病毒应用。只不过,这些只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屏幕上。

转到 2015 年,微软发布了 HoloLens 全息投影眼睛,将显示增强技术带到了我们的身边,增强现实给的虚拟内容,让我们触手可及。

我们不能盲目地说,微软带给我们的就是未来的场景,毕竟还有许多没有实现的功能,但我们可以确信,微软的这些视频可以让改变当下的思维,尝试在思维中融入未来的世界,感受未来的样子。

 

作者:张珑馨

来源:TECH2IPO创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