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大败局:别傻了,00后不需要专属于他们的社交产品
所谓革命,是那些颠覆式的创新,而不是微创新。
15年初,一个大胡子的兄弟本来还坐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办公桌前,带着他标志性的黑色鸭舌帽,用数位板画着各形各色的淘公仔,在他脑海里,有纷乱无数的创意想法。那些画面根本来不及全部记录下来,就一闪而过,总是觉得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在刹那间迸发,又在刹那间消失。
这种感觉很折磨,折磨到一定程度,大胡子终于按耐不住了,约上了已经是一个大投资人的自己从前的老大,十几分钟,假装沉着地讲述着自己的一个好想法,想做一个专属于80后的社交软件,这软件里面没有大胸妹也没有大长腿,只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提问,然后有2个更奇怪的选项。
这个想法充满了艺术家的气质,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泛滥,但是却莫名地让人有很多想象空间,摸不准艺术家给到的故事结局。300万对资本来说不是大钱,给艺术家赌一赌也是成人之美,于是投资很快落定,快得让大胡子也猝不及防,快得让他来不及辞去阿里的工作。
于是,他拉上的球友开始兼职创业,毕竟一个海龟算法技术博士配上阿里品牌设计师的搭配,感觉优势互补,同时无懈可击。于是,他们在阿里附近的梦想之地开始创业。
后来没想到的事情很多,最没想到的是,本来想做一个针对80后的社交产品,结果发现95后最为热衷,APP上线以后全是95的小孩。也罢,那就好好给你们做。
也就是相隔300米的地方,另一个团队就显得更加冷静,这个全是浙大毕业的创业团队,背后罩着世界级高校的光环,拿到了更多的融资,底气好像也更足。他们瞄准了校园市场,毕竟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们尝过很多校园社交的甜头,简简单单搞一个匿名社交软件,一个星期就在浙大拿下近万用户,那几百万用户不就是时间问题了么?再有资本夹持,百万千万只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罢了。
当然,努力不是一个所有创业者都最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吗?
白天在烈日下摆摊,晚上就跑去寝室楼里挨个发传单,虽然好不容易敲门进入房间,“同学你好”。好个屁,根本没人理你,看到的只有一个个打LOL、炉石传说的背影,闻到的只有泡面和臭袜子味交织的酸爽。
即便这样,还是要假装观众无数的样子,亢奋地把台词讲完“我们是咱们学校的一个创业团队,想跟你们推广一下我们新开发的一款校园社交APP,你们下载一个,我们就送一个小挂件。”话音刚落,接上的不是掌声,而是“卧槽,这个射手傻啊,妈的不知道站位靠后一点啊。”“人头狗,只会抢我的人头。”
大概面对过300个背影,会有30个人给点面子下载吧,然后寝室恍惚的灯光下,面对打开APP的页面白屏,几秒就好像几个世纪,“嗯……可能是网不太好,我再帮你试一下。”“算了算了,不装了,什么垃圾APP。”
求爷爷也无非如此,关键是在座的全是爷爷,爷爷生气了扫地出门,回过头在团队的群里抱怨几句能不能把bug修一下,这要我们怎么推广啊。抱怨完还是敲开了下一个寝室的门,好家伙,又是6个爷爷。
这个世界有趣就有趣在很多事情的成败跟你的努力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所有人却都在教育我们不努力就没有机会成功。像这么努力的团队这个市场上没有成千也有上万,他们都在同时演绎着一样的故事和一样的结局:留存做不出来,没有好的增长点,没有流水,没有下一轮融资。
然后全死了。
小团队有主意但是没钱不敢花,大团队有的是钱,就怕没有好主意,一单有了好主意,不管你原来是不是做社交的,都卯足劲儿希望奋力一搏。几乎在同一时间,仿佛是16年初,两家前两年风生水起的拍照APP都生出了一个社交小APP,定位都一模一样,指名道姓地要做95后社交。
但是95后打开APP一看也没看懂这怎么社交,所以那阵子的社交APP都让95后怀疑自己是不是95,让90后相信是自己老了,让80后坚信这就是95后喜欢的东西。
他们对所有人都讲诉着一模一样的故事:95后这一代是很特别的一代,他们从小都是独生子女,眼里只有自我的世界,自私但有个性,而且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就知道怎么玩手机。所以QQ和微信都已经过时了,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社交软件,他们的网络语言你都不懂,所以在QQ和微信里面没办法尽情释放自己。
这个故事我猜在这个时间的中国可能同时有1000个人同时在讲。听的人似懂非懂,却感觉似乎很有道理,没办法反驳。关键是,我又不是95后,我要是说“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在暴露我老我out?
于是你只能不明觉厉地点点头,连声叹息年轻人的世界真是不一样。越是这样,那些讲故事的人就越加坚信这个故事的真理性,更加坚信不是自己,就是那些竞争对手即将拿下95后的社交市场,成为下一个马化腾和他的腾讯。于是除了迫不及待成为新时代社交霸主的激动以外,只剩下如何快速拿下市场超过竞争对手的焦虑。
往后,但凡拍照软件出名了,10个里面有8个都想着要做社交,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传统。大概拍照软件掌握着相机技术,于是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能想象出更多的社交玩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社交论坛信息流之类的东西,发展到顶峰时期,将摄像头的玩法运用到极致,甚至做出了视频聊天的社交产品。
国外社交产品火热总是国内社交创意的风向标,国外Yik Yak火,于是国内产生了一大批匿名社区;国外tinder火,于是国内社交软件绝对不能绝少了左滑右滑;国外Monkey、Houseparty火,于是国内全是视频社交“新潮流”。
即使是陌陌这样的社交小巨头,也按耐不住冲动,上线了一把视频群聊功能,把自己APP中10个用户9个大叔的事实暴露在视频镜头前,摘下了自己最后一块遮羞布。仓皇几个月,匆匆下线以后再也不敢提视频社交,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做直播卖卖X(嘟)吧。
视频社交的败局与狼人杀游戏APP的败局同时上演,最终,这些尴尬让快手和抖音的崛起掩盖了过去,终于国内创业者有了个台阶下,“我就说视频是未来的风口吧。”
是是是,是风口。风口上,抖音最终也要做社交,不给你推荐几个“可能认识的人”,我怎么链接人与人之间的节点?
我也不管你看到认识人在镜头前偷偷拍自己扭屁股娇喘息息,我就是要做社交啊!我就是要吓得腾讯赶紧上线微视,我就是要吓得微视连假评论数量大于点赞数量的策略都能做出来,我就是要吓得微信直接封杀所有其他视频软件还给微视搞一个朋友圈最强推广位。
别说腾讯和今日头条的战争看起来很抢眼,你以为阿里会默不作声么?
来往APP的惨剧还没好好总结反省,新来往的征程早已开始。阿里的社交被世人团结一致地认定永远落后于市场,然后阿里人还不断在例证这个结论。
这世界上最大的谜题就是当团队有一呼百应的领袖,这个团队永远做不出一个一呼百应的社交APP。大概是因为,只有那些真的不会社交的人,才真的知道怎么才能做出一个好的社交软件,至少马云不是。
马云擅长社交,更擅长管理企业,于是钉钉本着帮助企业统治者如何更好地统治企业的使命,拿下了一个亿的用户。可惜这一个亿的用户并不拿钉钉来社交,只拿他来打卡,不仅仅拿它打卡的人们,却对他深恶痛绝,这里面不包括部门的领导们。
钉钉是不是在做社交大家心里有默契,大概钉钉自己也有默契,所以新来往的团队虽小,却一直以一个事业部的方式完全不死地存在着。他们讲述的故事让人很熟悉:95后这一代是很特别的一代,他们需要属于他们的社交APP……停停停。我知道了,下一位。
对了还有个故事忘记说了,那些“属于95后”的社交软件还有一个附加故事:95后因为个性张扬,所以他们喜欢有趣的事情,看到微信这么古板的界面,肯定是不喜欢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趣的功能!这就是我们新社交的机会!
还真别说,创业者里有一半人都是有点创意的人,不然创什么业?
不说人人都有大胡子兄弟那么有趣,多多少少有个创意是不难的。搞投票社交的不多,但搞一起半夜唱歌社交的、搞语音陪聊社交的、搞桌游社交的、搞LBS社交的、搞情侣社交的、搞匹配社交的、搞兴趣社交的、搞模糊照片社交的、搞辩论社交的、搞叫床社交的(我是说叫起床的那种)……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这里面有些是团队真的是有趣的人在做有趣的事情,但是有更多人是一点儿都不有趣还要强装自己有趣做出一个有趣的东西来。
但是你知道吗,有趣从来都不是社交的需求,他最多只是社交的调味剂。但败局中,有一半人以为自己有趣了,就是专属于95后了。再说一遍,有趣,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一个产品做,“有趣”放在网易那是刷屏H5。放在湖南,那是综艺节目,放在其他地方,只是让人会心一笑,笑过无痕。
既然要戳穿真相了,要不咱们就一戳到底。
QQ和微信过时了?
Sorry,没有,不管从数据上还是从体验上,都没有,甚至也没有趋势要过时。你说QQ不适应长大的年轻人,微信上只有他们的父母和父母的红包,所以他们需要另一个APP,你错了,故事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的:
小五老师最近接学校需求要给一个女孩辅导英语,因为这个小女孩过几天要用英文主持学校的晚会,在QQ上沟通好,约定了一天辅导。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这天小五老师在办公室等学生过来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先是门口领导和几个人在细声说些什么,然后又来跟自己打了一个很刻意的招呼。
随后小姑娘进来,小五老师照常辅导小姑娘英语稿子怎么读比较好,隐约看到门口一直有些男子在守候。小姑娘英语倒是不错,比一般的学生要好一些。辅导结束小姑娘谢过老师,开心一笑,离开了办公室,门口的男子一并离去。
之后同事八卦,跟小五老师一提,她才吓了一大跳,是那种真的从凳子上跳起来的那种跳,原来刚才辅导的小姑娘是某超级无敌巨大互联网公司CEO的女儿,难怪英语不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你不管是哪个大公司大佬家里的小学生,你都得用QQ。哈哈哈哈,这个结论足够牵强扭曲又符合逻辑吧?牵强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告诉你是哪家公司而已。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小学生、中学生、一部分大学生喜欢用QQ吗?
哦不对,不是喜欢,是没有选择,因为选择来自于老师和现在稳固下来的社交格局。小五老师如同其他老师一样,非常讨厌跟家长沟通,也非常讨厌家长占据自己的生活圈子,加上学校办公还在台式机PC时代。因此喜欢用QQ跟家长沟通跟同事沟通,用QQ群建立班级群,建立家长群,是最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于是小朋友首先拥有的社交关系,大多都在QQ上。小学生,QQ好友50上下,无非1个班的人数;初中学生,QQ好友100上下,无非2个班(小学的班级+初中的班级)的人数;高中生,学会找网友了,QQ好友猛涨200人,到了大学,发现学长学姐都是微信,于是在大二上下也开始转移到微信,在那之前,微信都是大人们和红包在的地方。
这中间需要其他社交软件?
Sorry,也许需要,但不必要。
从微信确立霸主地位开始,所有的社交软件,出了认识陌生人的需求以外,都成为了非必要的存在。但是那些社交创业者们从来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们觉得微信会像“人人网”一样高潮几年就退出视野。
所以每一个“专属于90后”、“专属于95后”、“专属于00后”的社交软件,都是学会了自欺欺人,幻想着有一天以获取年轻人社交而获取整个社交市场。当目前为止,这些故事都幻灭了。但是这些幻灭是注定的。
理由有二:
- 其一,伴随着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老师引领使用QQ到微信的过度衔接基本毫无缝隙,有的缝隙都是支线脚本,副本任务,大格局已经基本落定,其他操作都是小挣扎;
- 其二,自90后以降,正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信息的通畅程度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信息的隔阂近乎消失。于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获取的文化洗礼是等同的,你刷到的抖音,00后,10后也在刷;你吃的外卖,00后,10后也在吃;你看的中国有嘻哈,00后,10后也在看。于是代际的隔阂差异越来越小,等你的孩子长大,你跟他的共同语言会更加多,你也许会跟他一起喜欢同一个TFgirls。
所以他们的年轻,只是你的过去,他们的特征,只是你过去的特征。再也不会有专属于某一代人的社交软件,只可能有专属于某一年龄阶段的人的社交软件。
你说难道微信从此屹立不倒?
当然不会,这个世界最大的规律莫过于新陈代谢。总有一天有一个产品会像微信取代短信一样干到微信,他是不是子弹短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个革命的发生,绝对不是因为一些不痛不痒的创意,大许是因为一个技术革命或者一个效率革命引发的连锁反应。
所谓革命,是那些颠覆式的创新,而不是微创新。
大胡子大叔现在不干社交了,但是还有一些创意idea在脑子里纷飞,他想做的,只是他喜欢的东西,跟属于哪一代人没有关系。最近他有了孩子,也许他会做一个跟他的孩子一起用的社交APP。
相亲交友APP越来越多,有人看到这上面的金矿,有人不以为意觉得很low,但他们的存在犹如降级版的世纪佳缘,能成一对是一对,善莫大焉。
小程序社交倒是风生水起,尽无奈处无非是在微信帝国里建个小镇,再崛起也莫非王土。图片软件还在社交困局中无法自拔,困住他们的不一定是社交梦想,还有工具产品的天生弊病。
浙大团队不再干社交了,务实一些多干一些电商、零售的事情,于是做的风生水起,大概当年早点开始做零售、电商今天会更好吧。
这个败局的亲历者大多转行,大多放弃社交梦想,重新脚踏实地,审视商业逻辑。
#专栏作家#
光羽,微信公众号:光羽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某独角兽公司运营总监。曾全面负责图片社交产品 in APP的社交业务,长期研究社交、视频、知识付费等方向的产品与运营。多年社交、知识付费、视频领域创业经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有意思哈哈哈
很欣赏作者的观点以及阐述,在提倡万众创新的市场下,即使资本不给力,仍然有数量非常多的创业者投入社交领域,把伪需求包装成痛点,讲故事给投资人和市场听,然而在资本的推动下似乎真的有用,但是在经过市场验证之后终会显露出它的本质。
喜欢
说了很多实在话;第一部分读出了预测失败而被证明这个预测是对的的小骄傲;
我只是觉得,无论多成功的新app,都逃不过被收购被控股的命运。所以无论95后的社交在哪里,他都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业问题,而不是一个需求问题。
看到推校园的场景,莫名的感同身受哈哈,同校园社交出生,目前做游戏社交。
+1
虽然很有趣,但是本质并不是微创新不能做社交产品。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圈子,他们需要新的社交产品去认识小众的圈内人,你听得懂“扩列”吗?问题是,当从新朋友转向熟人关系后,最终都要流失到QQ和微信,因为QQ和微信是屹立不倒的维系熟人关系的app。
哈哈 你咋知道我听不懂扩列 我还听得懂KK呢
哈哈,这波很秀~~
你说的是社群
你懂BC吗?
哈哈哈嗝
都错了,抱歉,我们95后,是最没有个性的一代,是最成熟最聪明最务实最不叛逆的一代。苦闷的环境才能唤醒叛逆的基因,而我们,从小就被指明了庄康大道,而且绝大多数挺顺利。
现实生活太疲惫匆忙,我们需要能在最短时间带来快乐激素分泌的产品,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带来的温暖来得太慢,投入太多,性价比太低,大人才懒得和陌生人社交懒得投入感情呢。00后在模仿大人的世界,况且现实够疲惫了,谁还有精力在网上认真塑造另一个世界,所以QQ宠物小鸡们赶紧饿死吧,我们需要付出最少,快乐最多的东西。而和人的社交需要用心思耗心血去灌溉的。
所以下一个社交革命性的产品是什么呢?是用算法单独为你打造的一个世界,是让每个人都待的最舒服的一个区域。和你聊天的是QQ小冰而不是人,人都是有脾气要哄的,而机器人可以只为你付出只照顾你的情绪。所以最值钱的是用户信息,以此画出的用户画像。想法很多,技术不够。QQ小冰,阿里旺旺,你们准备好了吗?
这不就是电影Her吗
美剧 西部世界
同意耶,我无聊了就会和小冰聊天。
95后这一代是很特别的一代,他们从小都是独生子女,眼里只有自我的世界,自私但有个性,而且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就知道怎么玩手机。所以QQ和微信都已经过时了,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社交软件,他们的网络语言你都不懂,所以在QQ和微信里面没办法尽情释放自己。
知道了,下一位
哈哈哈哈哈哈
电商也差不多
“只有那些真的不会社交的人,才真的知道怎么才能做出一个好的社交软件”。果断关注
很会抓住重点嘛!
浙大团队的那个社交 是十一点十一分么?
你猜。。哈哈哈
你说对了,我去年用过11点11分,大胡子应该是他们的老板,杨泱
杨泱并不算大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