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对挑战的唯一出路

0 评论 15137 浏览 0 收藏 5 分钟
  • 技术革新加快,产品迭代加速
  • 移动互联网使个性化需求突出,客户群碎片化严重
  • 竞争边界模糊,竞争加剧

面对全球企业竞争的快速变迁,企业必须加速变革才能适应变化的速度,保持竞争优势,开发新的利润空间。创新,是应对挑战的唯一出路!

创新变革的最大挑战通常来自于企业内部,而大部分中国企业都陷入被动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状态,常常无暇顾及。另有部分企业看到发展趋势,然而面对创新难题,又颇感力所不逮。

植入创新DNA,需要公司:战略与管理引导配合;概念、方法和工具配合

必须改变一种思维,认为“产品创新” 仅局限于产品与服务层面;作为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或者战略决策高度的领袖人物,需要认识到,“产品创新”是一项系统协同工程,涵盖以下五大领域,包括:

  • 组织创新(企业创意DNA及创新架构)
  • 技术创新(未来高新科技前瞻)
  • 产品(包括服务)创新开发及实践
  • 模式创新(包括交付模式,例如 O2O商贸 )
  • 管理创新(跨资源协作、创新风险及IP管理)

创新可以激发与培养

创新首先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其实有律可循。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学院PICC课程讲师,谭国华先生在香港大学商学院任教期间,花费十余年研究后发现,创新有八种途径可循。

这八种途径分别是: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资源创新、交易创新、政商互利(state market symbiosis)、借政府间与市场间的差异盈利( leveraging state market divergence)、借市场力量盈利( leveraging market forces)以及资源重构(resourcesredeployment and reconfiguration)。并且,它们彼此之间可以产生多种组合排列方式,从而产生繁多创新之道。

在消费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毁灭是正常的新陈代谢现象,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企业之淘汰与更新。然而无论如何实践,无论创新之内容如何更迭,创新思维模式及核心竞争力的类型是相似的,创新的规律是存在的。

学习创新规律——鼓励创新尝试——固化创新习惯;通过系统化学习培养,创新的精髓,可以深入根植于个人与企业内部,结出硕果。

谭国华先生的创新观点折射出规模化培养创新人才的可能性,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的培养空间。

香港大学PICM(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课程

课程师资

所有师资均为创新产品开发领域的专业领袖,超半数拥有博士学历。除香港大学的资深教授外,还有来自不同背景的海内外业界精英授课,如英特尔、三星电子、苹果电脑、微软、腾讯;也有产品创新的顾问专家,曾服务于各大知名机构,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泰航空、和记电讯、华为科技、假日酒店、上海世茂房地产。

可选: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教学中心修读

完成“校内工作坊”,十门必修课及“信息战略与企业转型专案”,并通过评核者,可获香港大学颁发“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研究生文凭”,学分国际认可,为研究生级别。

获取课程资料

电话咨询

北京:(010)85185526-8016 曹老师

上海:(021)68411265 周老师

深圳:(0755)36856316 欧阳老师

领取课程资料

https://jinshuju.net/f/7jW68B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