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Old再火也难逃足记们“昙花一现”的魔咒

0 评论 13681 浏览 0 收藏 12 分钟

一向正经稳重的微软凭借“How old”结结实实的逗了一回逼,病毒式传播让猜年龄的游戏火爆了整个朋友圈,再一次出现了刷屏的趋势,这是继魔漫、脸萌和足记之后又一个风靡朋友圈的全民游戏,只不过这次它不再是一款APP,而是一个网站。

然而在“How old”火爆的背后,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回那个经典的问题,它能火多久?

首先在这里得明确区分一下“How old”与魔漫们的区别。How old与百度识图和阿里刷脸支付其实都是人工智能的范筹,只不过在技术尚不成熟的当下,他们暂时只能用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去让人们所熟知和了解,但是它们的未来肯定不止是逗逼。

病毒式传播背后的老问题

虽然“How old”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筹,而且它也不是一款APP,但是它和魔漫们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娱乐化、全民化和病毒化。它们都拥有一个有趣的功能,然后像病毒一样疯狂的在朋友圈内传播,变成一款全民游戏。撇开“How old”人工智能这方面的未来来说,单从娱乐化的角度看,它最终将走向和魔漫们同样的结局。

突然火爆然后盛极而衰,仿佛一个魔咒,困扰着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过去几年内的其他应用,比如并入腾讯视频的微视,早已被人遗忘的有声图片“啪啪”以及PC互联网时代的轻博等。它们几乎都是一夜之间火遍了整个互联网,然后迅速被人们给遗忘了。

我们完全可以预料最多到这个月底,当我们的朋友圈被“How old”彻底占领之后,很快便会出现衰落的迹象,再往后便不太会有人提起它了。这就跟现在谁有事没事再把“duang”放在嘴上讲会显得很low一样,流行的新鲜感总是保持不了太久,当个性化的东西全民化后就失去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在表面可以看到的原因

我们事后诸葛亮式的来总结下他们失败的几个原因,这些也是我们从表面上可以看到的最直观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频次

“频次”这个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火爆程度不亚于“O2O”和“互联网+”们,只是另外几个词的光环太过耀眼,盖住了它的光辉。但是事实上“频次”才是真正务实的一个东西,而其它几个词则有点形而上的务虚了。魔漫们大热之后迅速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频次太低,它不像打车类、社交类应用那样,会频繁的被用户使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可持续性存疑。

第二个关键词:疲劳

正如现在谁再口口声声“duang duang duang”会被人鄙视一样,流行的独特性只能保持在传播的最开始,再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low了。它们的火爆原因在于给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它们遇冷的原因也很大一部分程度在于随着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了。这就像那个著名的段子一样,当全世界的女人都美爆了的时候,凤姐可能就会成为女神了。

第三个关键:内容

无论是魔漫还是脸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内容太过于单一,没有办法产生可供社交的信息流,这是它们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这也是大量想做社交的APP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方面足记稍微要强一些,它还是拥有故事性的,但是它最终还是很快被人遗忘了,这个原因后面会解释。

第四个关键词:盈利

这种泛娱乐化的应用首先因为频次和疲劳的原因被市场抛弃,然后又会因为盈利性不明的原因而被资本抛弃,最终当他们无以为继的时候,就只能卖给巨头们当干儿子了。好在“How old”亲爹就是土豪,再加上人工智能这个伟大重担,不会出现被抛弃的问题。但是魔漫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虽然拿到了融资,但是不代表他们能拿着钱一直烧下去,如果他们不能给予资本市场回报的话,被抛弃也是早晚的事。

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首先我们得说一说腾讯借着短视频火爆的风口推出的微视,这款APP也曾经被腾讯寄予了厚望,但是最终市场证明了微视不堪大重,被并入了腾讯视频业务。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微视为什么会失败?

先看看它为什么应该成功吧。按说微视应该是要成功的,因为他具有社交属性和内容属性,天生的社交和内容属性又决定了它的使用频次不会低,同时不断更新的信息流也不会让人有审美疲劳的感觉,你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看的内容来打发时间,而且它亲爹还那么有钱。但是它还是失败了。

其实背后的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即然微博、微信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再注册一个帐号去使用呢?当微博微信推出短视频功能的那一天,就注定了短视频的应用会集体死亡,因为这种应用功能太过单一,很容易就被相关属性的应用给合并掉。

有人可能要拿美拍出来说事,这里艾瑞克要提醒的是,美拍的成功背后是依靠了美图秀秀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源,说白了它也并不是单独而成功的,是寄生在美图这个以打造颜值生态的平台之上的。而短视频最大的使用群体恰恰是自拍爱好者,她们是天生为短视频而生的,短视频也仿佛是为她们量身打造的。在短视频上寄托太多内容平台的情怀,还不如把重心放在颜值之上。

PC互联网时代的腾讯微博失败的原因也是一样,我们实在找不出腾讯微博和空间说说有什么区别,腾讯微博拥有的功能几乎空间说说都有,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去用使用腾讯微博呢?

回说到魔漫类的APP,它们都是借助了社交类应用而火爆起来的,离开了社交平台它们将无路可走,这种泛娱乐化的应用对社交属性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而作为一个新生的应用又注定了它们自己是不具体社交属性的。如果微博微信和QQ在自己的应用上增加与他们类似的功能,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这种泛娱乐化的应用内容实在太过单一化,很容易就被相关具有成熟生态的应给从功能上给合并掉,比如现在微博微信都可以直接拍短视频了,除了美拍有可以依靠的成熟生态外,其他以短视频为主业的应用最终只有等死了。

细分应用必须重度垂直

刚才所有的内容都只是想说明,一个单一功能化的应用是不足以支持一个企业有续经营的,这点艾瑞克在另外一篇文章里也曾提到过。单一化的应用很容易被成熟平台从功能上给合并掉,最终将单一化应用从市场上给挤死。

这里得单独说一说足记。虽然目前暂时还没有相关属性的APP推出类似功能,但在艾瑞克看来,导航类、摄影类和拍照类APP都有机会将足记的功能整合进自己的应用。如果足记不能以现有的业务为中心,建立重度垂直化的平台,形成业务壁垒的话,在功能上被肢解掉是早晚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什么都有的APP最重会被抛弃,移动互联网讲究的是极简主义,是极致。极致这点没错,但是极致决不代表功能单一化。你是喜欢用一个拥有文字、图片、长微博和短视频于一体的APP,还是喜欢把这些全部拆开成一个个的APP使用? 在过去使用APP应用的日子里,你抛弃了多少功能单一化的应用?

而真正的极致其实是用户体验的极致,这也包含了给予用户更多的服务,即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建立独立生态平台,围绕主营业务打造重度垂直平台。

我们反观过去的互联网历史,功能单一化的网站和应用最终都被市场给淘汰掉了,这种现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明显。无论移动互联网还是PC互联网莫不如是,即便是国外也是一样。Facebook为了打造重度社交平台,先后斥重资收购了wahtsapp等公司,又不断在新闻类APP上进行尝试,都充分反应了这一中心思想。

同时这里所指的重度垂直也并不是说希望所有的功能全部集中到一款APP上,而是将具有相同属性的可标配化的功能进行重度整合,比如社交类应用集合文字、图片、短视频等相关功能。

而且事实上我们嫌弃一款APP过于臃肿真的是因为功能过多吗?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手机配置过低造成的运行太慢了,真正的原因其实不在于APP,而在于手机质量,这点上其实我们一直怪错对象了。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本文并不是着重评论How old的商业模式的,而只是做为一个引子来谈一谈单一化功能应用的商业化发展,所以纠结在此上面的朋友只好呵呵了。

#专栏作家#

艾瑞克(微信公众号:阿嘿家:ahey1314),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观察员,个人博客:www.ahey.me。自06年起持续关注互联网行业发展,对互联网各种商业模式和案例有些粗浅认知,愿于网友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希望自己的浅知可以为互联网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