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的人才趋势

1 评论 10685 浏览 19 收藏 8 分钟

关于互联网人才,未来将有3个演进趋势:技术全栈化,产品技术化,运营数据化。更快的资源配置,更低的沟通成本,更快的迭代速度(PS.试错成本更低)。

技术全栈化

从目前的招聘岗位需求也可以看得出来,技术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sense,产品最好是技术出身,运营需要做数据分析,先且不讲这是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我们就拿10年前的状况来说,以当年的技术,写一个购物车的功能可能就需要30人天。但是如果放到现在,各种开源框架和成熟的技术架构层出不穷,2人天都嫌多。以前,或许QA、SA、DEV的职能都可以分得很开,但现在,DEV兼任SA、QA的更加常见。(PS.很有可能再过若干年,只有QA或SA技能的高端职位很有可能绝迹,我的判断是基于测试驱动开发的模型的主动权将重新回到实际开发人员手中)。

产品技术化

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学习门槛的降低,且技术实现的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都开始比以前低很多,工程师有更多时间去学习,横向扩展自己的技能。随着技术的广义复用性即开源软件崛起(PS.开源运动的崛起在百年后看,绝对是历史性的事件,影响深远),工程师将有更多的精力从苦逼码农状态切换到技术复用的组合者状态。

QQ20150606102518

而产品本身也是讲究严谨性的。在体会到大量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制造的大量损耗、沟通成本后,势必会有大量兼具一定的产品技能的技术人员转到产品经理的行列(PS.产品经理也势必去学习技术)。或许对有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进行训练,培养出一批务实的技术策略型产品经理。这样的产品经理在人才市场上会更受欢迎。

再拿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举例,10年前的产品经理可能能够罗列清楚基本功能点的12345条的逻辑,并且在收发邮件上能够传递清楚意图就好了。如果能够画原型图和把控产品迭代(PS.貌似那个当时是项目经理的事情),那可能就惊为天人了。而今天,如果一个产品只会画一个产品原型图,可能也不过是一个产品助理而已。

由于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对用户体验的更高要求,产品经理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但同样,伴随产品工具的多样化、竞品的丰富性、信息获取成本的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急剧下降。那么对有产品背景的技术进行训练,将培养出一批能够缩短技术和产品人员之间的沟通的无效时间、能最大化提高迭代速度和降低沟通成本的人才。这同样值得期待。

运营数据化

再聊一聊运营数据化。现在很多产品决策是拍脑门决定的,而非数据驱动的,总之而言,可能是不严谨的。

前一阵子,一个创业的朋友问我一个问题:一个app到底是一打开就登录(登录前置)好呢,还是用户使用之后需要登录的时候再登录好呢?

其实本质上这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无论如何,用户的行为沉淀都必须靠在登录后产生的平台用户关系来完成。其实,这里只需要看这两种方式最后带来的用户沉淀的数据。举个例子,同样有100个用户进来,前置登录场景下最后有20个用户注册登录平台,而后置登录则有40个。另外,还要考虑最终符合平台气质的用户,比如登录前置虽然注册少,但这20个都是符合平台调性的用户,后置的可能只有10个。这些数据都是可得的,那么很显然,基于数据的决策比拍脑门或者大家争论一个结果要好得多。这个时候就要从产品技术的角度考虑如何获取可得数据以判断功能的正确性。降低试错成本,这很重要。

大家或许听过Growth Hacker(没听过的自行谷歌),我觉得这个Growth Hacker简直就是为程序猿们量身定制的职位(PS.硅谷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公开招聘Growth Hacker了)。一个人从技术到数据营销的转变,这可能性远远大于营销人员掌握技术。

这里需要提一个未来视角的观点:技术需要和人文结合,才能有科技之美。

科技的美感,是精益实现的最佳载体。既然科技是未来,精益是未来,那么这个更简单更快速更低耗的未来是可期待的,这酷感是显而易见的。(感觉到没有!So coooooool!)

未来的高级互联网人才,至少都是会拥有科技感的,即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技术不代表科技,但技术可以让科技可期),未来的技术形态不一定是代码或者语言,它可能是实现科技美感的任何方式。无论从事技术还是产品,亦或运营,他们都是为了工作,都将具备一定的科技美感。在人才构成上,与今天相比,10年后,沟通成本将急剧降低,迭代节奏会更快速。这就是基于大家对产品、技术、运营的基本面,思维达成一致,在科技协调的节奏上能够保持在一个步调的结果。

技术全栈化,产品技术化,运营数据化一定是可期的,这是未来。我有预感,未来的精益团队,会越来越多只有3、4个人的团队,他们将做出更多惊为天人的事情。

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未可知,欢迎有识之人与我讨论。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王懿Lucien(微信公众号:jishugo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道理,长见识了。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