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子弹短信判“死刑”的三个理由
本篇文章分别从时间、功能、团队三方面出发,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了透彻地分析,解析了子弹短信为何只是“昙花一现”。
“你觉得子弹短信怎么样?”
“我觉得子弹短信会死。”
《社交二十年》发表以后,很多对社交感兴趣的朋友都会与我聊到这个话题,而我的观点相对明确:没错,我觉得子弹短信会死。
坦白说,对于这个产品,无论是从时间上、功能上、还是团队对于用户的理解上,我都不看好。或许子弹短信的死亡不会快如子弹,但它可能难逃慢慢消逝的命运。
时间:没有平台颠覆,也没有代际跨越
首先说说大环境。
虽然子弹短信是作为一款效率工具被老罗推出的,但相信大家对它的期望都在于能否颠覆微信,因为它出现在一个微妙的时间点:社交创业寒冬刚过,与此同时,在一些人眼里“天下苦微信久矣”。
但是,我认为它并没有出现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
什么是正确的时间点?本人的粗鄙之见:其一是硬件设施的平台级颠覆,其二是不同年龄段的代际跨越。
因为关系链的存在,熟人社交最大的特性是赢家通吃,原因很简单:我们通常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使用两个及以上的熟人社交产品。(在中国,同时使用微信和QQ已经算极其意外了,不过一般两个平台的主要关系链会有区分,且使用者会明显倾向某个平台。)
所以关系链一但建立在某个平台上,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而平台颠覆能够带来关系链的集体转移,代际跨越则代表着关系链的新生。
微信,就是典型的PC端到移动端的平台颠覆。
如今微信已经成长为一头庞然巨兽,虽然一直以来它都很克制,但对移动互联网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未必没有让它变得傲慢。它接入小程序,带着征服操作系统的野心,它对公众号大刀阔斧地改动,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大多数人无力反抗,他们只能选择在微信的生态里猥琐发育。
但是总有人不安分,他们举着大旗摇曳呐喊:“看呐,朋友圈的活跃度越来越低了,通讯录里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了,群聊充斥着优惠券和小游戏!我们需要逃离微信,我们需要开辟新的世界!”
大洋彼岸Snapchat的上市,更是成为了这群人的精神信仰,于是他们吹响冲锋的号角,无数新的社交产品纷纷现身,奢望着从微信溢出的细流能在他们仓促挖掘的洞里汇聚成新的海洋。
说来惭愧,我们团队也曾经是Snapchat的追逐者之一,也邯郸学步做过一款阅后即焚加story的产品。同样致敬Snapchat的还有最近从微信出走的POP团队。
可惜,我们没有认识到,在熟人社交的领域里,差异化的功能往往只是噱头,而不是底层需求。Snapchat也从来都不是一个关于阅后即焚或是story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PC端到移动端和95后、00后逃离facebook的故事。Snapchat的成功,在于它同时占据了平台颠覆和代际跨越的地利人和。
这一点,是我们没有的,子弹短信也同样没有。
可能会有人质疑,现在确实还没到平台级的颠覆,但是00后已经成长起来了呀,不正是代际跨越的最佳时间吗?
在这里,我奉劝抱着这样想法的创业者们,不要自欺欺人。看看现实吧,迎接Z世代的,正是那个曾经将王权交接给微信的手机QQ。
虽然作为社交创业者很不想承认,但腾讯就是这么变态,平台颠覆被微信拿下了,代际跨越也终究没有逃过QQ。
所以,在当下这个市场和技术环境里,我斗胆下一个结论:想做陌生人社交,随便;想做熟人社交,没戏。
功能:突破关系链,需要十倍的优化体验
接下来说说需求。
我给每个来问我子弹短信的朋友回了相同的问题:
“你邀请朋友一起用了吗?”
遗憾的是,我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NO。事实上,除了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锤子手机的忠实粉丝外(以及嗅觉敏锐的黑产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抱着下载来看看的心理,如果通讯录里恰好有几个朋友在用就顺手加上,几乎少有深度体验过这款产品的。
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也不妨看看,自己在子弹短信上加了几个朋友,发过几条语音,连续使用了多少天。然后扪心自问一下,子弹短信“更快一步”的消息体验,是否让你内心产生了非常想要和某些人一起使用的强烈冲动。
反正我的内心毫无波澜。这种程度的优化体验,几乎无法松动关系链这样根基深厚的城墙。
那么什么程度的优化体验能够成功呢?十倍当然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真正的核心是体验上质的飞跃,我觉得飞信和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飞信最初的功能是移动用户之间可以免费发短信,还可以实现PC端和移动端的互相发送,而微信最初的功能,相当于是所有用户之间可以免费发短信。但是,在2007年飞信的年代,短信是一毛钱一毛钱数着发的,可到了微信的年代,短信早就包月了。
所以在这个功能上,微信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但这个飞跃在talkbox的语音对讲功能上实现了。从文字到语音,米聊和微信正是因为抄袭了这个功能,才实现了第一次用户的大规模增长。而微信的第二次用户大规模增长,则是因为摇一摇、漂流瓶和附近的人。
这是加速关系链建立的一次飞跃,经历过QQ的腾讯懂得一个道理,即使是对于即时通讯这样的熟人社交产品来说,早期熟人关系链的价值几乎为0,数量才是王道。而摇一摇和附近的人,让微信上的关系链数量出现了井喷,这也最终决定了微信的胜利。
再回过头来看子弹短信,语音和交互层面的“更快一步”,无疑展现了团队对于“效率”二字的追求。但如果给子弹短信的效率打100分,难道微信还能不及格吗?至少在我看来,80、90分还是绰绰有余的吧。
那么问题来了,有必要为了这十几分的优化体验,去跨越熟人关系链这条又长又宽的护城河吗?这感觉好像下了班非得买张机票到圣地亚哥,只为了吃一顿原汁原味的麦当劳,斟酌再三,我还是跑一趟楼下的金拱门吧。
当然,如果子弹短信依然是作为提高效率的协作办公工具,那么效仿钉钉,借助公司和上级领导的强制力来普及,倒未必不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关于产品定位我就不随意揣度了,但在突破熟人关系这条路上,我给子弹短信的判断依然是:没戏。
团队:是为用户设计产品,还是为利益
最后来看看团队。
说到子弹短信,大家可能首先想到老罗和锤子,然后才会想到快如科技。
老罗这个人还是非常让我佩服的,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气质的英语讲师,摇身变为今天锤子科技的CEO,别的不说,光是他在不懂技术的情况下从手机硬件这个市场生生咬下一块肉,这一点就绝非常人所能及。
但也许是基因里的先天不足,锤子科技如今已是举步维艰,手机市场的竞争压力终究还是让老罗力不从心,疑似效仿小米的生态链战略也走得不算稳当,再结合最近种种资金链断裂的传闻和双十一老罗全力推广行李箱的行为,让我不禁怀疑这个科技界的段子手是不是已经黔驴技穷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坚果Pro2s发布会后喧宾夺主、一夜走红的子弹短信,会不会被老罗视为锤子的救命稻草呢?
虽然发布时,子弹短信是一款提升办公效率的工具,是锤子手机和TNT工作站的一种补充,并且老罗也一再强调:“子弹短信不是为了挑战微信。”
但市场的反馈显然超出了老罗的预期。而上线7天拿下1.5亿元的融资,也表明资本市场并没有把子弹短信当做普通的工具产品,而是将它押在了社交这条钱景广阔赛道上。
但是,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子弹短信火是因为罗永浩。
那么,老罗为子弹短信频频站台的背后,到底有没有一点私心?子弹短信未来的道路,到底是专注于提升效率,还是愿意豪赌跟微信死磕,抑或是沦为老罗为了挽救锤子而拿来向资本吆喝的武器呢?
这,就是我对团队的第一个质疑。
另外,快如团队我知之甚少,不敢妄言。但在这里我想提两个细节。
其一,是子弹短信内置的新闻版块。这个功能我是不敢苟同的,甚至觉得从子弹短信的产品定位上看,有这么一个类似今日头条的功能,让我觉得有些意外和突兀。为此我特地去子弹短信的官微下翻了翻用户评论。
结果是:对于这个功能,用户竟然一边倒地希望快如团队把它砍掉!当时我还不甚在意,心想既然用户反馈如此鲜明,这个功能大概率是会撤掉的吧。结果没过多久,却看到了官方发布的这样一条公告:
没错,子弹短信不仅没有关闭资讯流的功能,还要因为取消其中的腾讯新闻源,向根本不想要这个功能的用户们请求谅解?这是什么操作?
如果说刚开始布置这个功能,是团队对于用户需求的一次误判,但如此固执的行为让我不禁揣测是否别有用心。是寻求腾讯站队未果?还是瞄上了今日头条的香饽饽?抑或是觉得资讯流是变现利器?
总之,这个功能怎么看都不像是为用户设计的。(现在已经改成了探索版块)
其二,是子弹短信的隐私泄露和涉黄问题。具体细节网上都有,我就不再赘述了,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社交创业者向快如团队提出第二个质疑:
在Facebook刚出了事的大背景下,锤子科技这样的大公司扶持的团队,竟然还会做出这种蠢事?以及如此配置齐全的团队,竟然要等用户跳出来之后才去解决涉黄问题?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另外一款端到端加密的即时通讯产品,如今已经成为赌博群聚集地,而官方显然默许这种现象,因为这些在群里用红包赌博的用户可以让它稳坐社交榜前30名。(感兴趣的自己去找吧)
总之,从团队层面,无论是资讯功能还是隐私黄暴的处理,我认为子弹短信对需求的理解以及对产品的规划都有一定的偏差。
至于其他的猜测,也许只是我的阴谋论发作吧!
总结
希望上述内容阐明了我对于子弹短信的看法,也刚好借着这个机会聊了聊对于熟人社交领域的浅陋理解,也算是对当年盲目模仿Snapchat的一次复盘吧。
其实,子弹短信未必会死,如果它能专注于提高效率,并且功能上再做突破的话。与其说是给子弹短信判了“死刑”,不如说是给现在的熟人社交产品判了“死刑”。
当然,也许我说的都是错的,还是那句话:
未来的社交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微信是否会被颠覆,我不知道,但我永远心怀期待。
– End –
作者:Hiro,社交创业者,欢迎大家与我讨论互联网和社交。
本文由 @Hir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作者。
我就是下载了后试了试赶紧卸载了,痛点在哪里?用户场景在哪里?感觉好牵强,下班想吃个麦当劳去圣地亚哥,得了,还是金拱门吧
是的。子弹短信看不到未来的道路,它一时成功是因为和微信不一样,它想一直成功只会变成另一个微信,而熟人社交市场只需要一款微信。
凉了~?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