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未来——短视频的江湖真精彩

1 评论 4347 浏览 38 收藏 14 分钟

本文主要分析了短视频软件中快手和抖音的成长发展史,以及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对未来提了一些建议,欢迎各位点评讨论。

快手篇

1.1 对需求的理解

2011年,我记得当时我一个月的流量好像是100m,有时候还用不完,平常也就看看qq,发发消息,视频也很少在手机上看,偶尔看看搞笑的动图就觉得很满足了。快手的创始人程一笑也是这么觉得的,于是创办了gif快手,办的还算挺成功的。

然后随着2013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上也能看视频了,wifi也基本都覆盖了,很多人开始在手机上看点视频集锦啥的,单纯的gif似乎有点淘汰了。程一笑也是这么觉得的,开始尝试下视频播放,思路还是和gif一样,由用户制作,使用推广的ugc,考虑到长视频太难,用户不会花那个心思,于是进入了短视频的行业。

1.2 未来的眼光

刚开始做的时候,也如同98年的腾讯qq一样,没有竞争对手,腾讯的策略是快,快速的迭代,推出不同的功能,吸引足够多的流量。而快手不一样,他选择了慢,稳扎稳打,慢慢的积累用户,腾讯本来就是社交软件,而快手是视频软件,他的最终目标却是通过视频来完成社交。

所以属于曲线社交的道路,怎么体现社交的属性呢?

快手选择了去中心化的视频推送机制,因为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上,用户才会更愿意和更有动力去分享自己,逐渐产生社交的影子,一旦成功的构建了这种人人平等的文化,产品的存活率将会很大,并且借助社交属性,未来的产品矩阵可以更丰富,可塑性更大。

但是,去中心化也导致没有关键的kol,也就意味着刚开始吸引粉丝的力度不会很大,使得的流量增长比较慢,不过没关系,当时平静的市场,给了快手缓慢发育的机会。

1.3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市场经济如果完全不由政府调控,那么可能有大问题,短视频也是如此。

由于快手的去中心化,内容的生产和评估都交由用户,快手只提供了一个平台,于是,慢慢的快手的风格变了。快手的定位是普通人分享的生活,既然是普通人,肯定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想想如果只是和朋友圈一样单纯的分享平淡生活,又能有多少人赞呢。

于是许多普通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目光,开始了各种表演,类似街头卖艺,低俗闹婚等视频层出不穷。不知不觉,快手让人感觉到一种low,普通人的生活是平静的,但是当普通人想要博眼球时,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往往只能向搞怪的方向发展。其实这正是反映了社会百态,所以我觉得快手里面展示的才是最真实的世界。

但是问题是,作为观众,想看的是什么?是残酷的现实,真实的世界吗?

并不是,需要的是看的爽,看美的世界,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事,无论是觉得自己学会了知识(如知乎),还是觉得掌握了潮流(刷微博),都能让人感觉很爽。陌生人市场中,碎片化的时间的目的本来就是用来快速的刺激人们的感觉。而抖音理解的比快手到位一点,抓住了这个爽字,准备后发制人,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抖音篇

2.1 乱世出英雄

抖音是16年10月推出的,而当时快手基本已经奠定了江湖第一的位置,同时也有100多款类似的短视频软件在抢夺市场,这时候抖音想杀进去,一定要有足够的差异化才行。

经过一系列考虑,抖音基本确立两点:

  • 第一是,走中心化道路,迅速的捧红明星,依靠粉丝传播和推广,获取大量流量 。
  • 第二是,视频的定位不再是普通生活,而是美好生活,或者再明确一点,人人都渴望的看的爽

2.2 但行爽事,不问前程

抖音和快手做的完全不一样,是因为所面对的背景不一样,如果抖音还要像快手一样一开始就考虑到未来社交布局,那肯定连开始的机会都没有,通过一系列中心化的运营,迅速的培养了众多kol。这一点可以从点赞数看出,快手点赞数超过10w已经算火爆了,而抖音基本是要百万水平,抖音不断的加大推送优质内容,也完成了前期用户的迅速积累。

如果只靠一些kol来拉高平台的档次,显然无法和快手形成足够的差异化,必须在功能上加强,于是抖音刚开始就制作了各种炫酷功能,同时场景也比快手多了不少,这大大提高了普通用户的制作质量。

通过中心化+功能完善,使得抖音在内容质量上超过了快手。另外一个创新点是沉浸式体验,既然走中心化,就走的彻底些,不给观众选择权,一切的资源都是系统派发的,同时没有时间显示的大屏和切西瓜式的上下滑动交互,用户逐渐上瘾。

2.3 该来的总会来的

抖音利用了中心化机制获得了流量的大量涌入,获得了早期的胜利,也使得自己在大量产品中突围,成为快手的主要竞争者。但是随着市场逐渐稳定下来,用户流量已经到头,接下来所需要的就是用户留存和商业变现。

但是在用户留存方面,抖音可能会碰到比较大的问题:

  • 第一是,内容就那么几类,基本看腻了,观众满意度逐渐下滑。这个很容易理解,抖音本来就是走的高端,众生百态,他只取一瓢,另外即使有很多内容创新。但是抖音是标准的28理论,只给你呈现最流行的,最热门的,所以很多人总结了抖音一共就8类视频,用户很容易产生厌倦感。
  • 第二是,用户看完后进入了贤者模式,觉得时间被浪费了,而快手这样的用户却比较少,主要原因是抖音真的容易上瘾,抖音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接近快手的1.5倍,特别是上下滑动的交互机制,往往让人沉迷。而内容又是单纯的渴望而不可及的高端生活,看完后心里更不平衡,所以很多人会尝试卸载抖音。

快手VS抖音

前文是把快手和抖音单独列出来分析,下文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

3.1 数值x的比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般抖音点赞量100w的视频我们可以称它为热门,而这些视频制作者的粉丝基本是在10-30w之间徘徊,再看快手,点赞量10w的已经比较少见了,算热门了,但这些制作者的粉丝数量一般再200w左右。

然后我根据一些统计学原理,选取了一些非top级热门人物,统计了在抖音中获得的加权后的总赞数和粉丝数量的比值x,抖音的x在10附近,而快手的x在2左右。

x的数量其实反应了用户关系的事物,x越大,说明用户更多的是关注内容而非视频创造者,x越小,说明用户更关注的是人,也因此这更容易形成社交联系。所以快手的社交关系链已经基本建立完成,快手13年的去中心化在18年发挥了作用,帮他们赢得了社交基础。

不难发现,快手已经开始为视频制作者开设了说说栏目,使得社交环节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开始尝试做游戏,企图形成多个社交模块,而这点,现在的抖音却做不了。

3.2 商业变现的能力

一切产品最后都必须实现商业化,但是似乎所有的产品都在拒绝商业化,因为商业化一定会影响产品的体验。由于用户基数基本已经稳定,所以快手和抖音是时候尝试商业化了,抖音由于酷炫时尚感,许多广告商都想尝试投放,特别是社交类产品,通过以短视频的制作,更容易精确定位到潜在用户,我估计抖音的社交短视频广告应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快手却很尴尬,一开始尝试着做广告,但是后来又没有了,我猜想是一方面,快手的形象比较“土”,很多高端时尚产品肯定去找抖音。另一方面是抖音是强制推送广告,而快手必须依靠用户自己去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快手的广告字样比较小,促使用户不小心点开,可是广告的情景制作又达不到吸引用户的能力,用户也白白感觉到被欺骗了,所以快手通过广告变现这条路很难走。但是好在快手逐渐开始有了社交基础,那么未来的商业变现道路,也还是很广阔的。

3.3 未来的一些建议

(1)给观众评论抢沙发,去发掘尾部流量

对于抖音来说,如何逐渐的去中心化是个问题,而普通用户也沉浸在推送的热门里面,对视频的要求变高了,所以是否可以设置一个最新出品的专栏,向以往论坛一样,给观众一个抢沙发,发评论的机会,如果这个视频火了,那么前期评论的人将会收获一些bonus。

这个一方面可以提高草根创作者的点赞数和关注量,获得更多的创作动力,另一方面对观众来说,也会抱着鉴定的态度去审视每个视频,有点猎奇和寻找的心态,获得一些成就感,也方便推送给朋友,形成社交环节的一部分。

(2)栏目分类,摆脱固有形象

快手一定要摆脱人们心中low的定义,因为品牌是最大流量来源。栏目分类不适合抖音,但我觉得适合快手,本来快手就是瀑布流式的,通过初始画面和标题吸引观众点击,我觉得快手可以打造一些爆款栏目,比如:黑科技、时尚之类,一旦这些高大上的栏目成功,那么快手low的标签也会被撕去,同时由于栏目的分类,广告的投放也将更精确

(3)结合知识流

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刷完之后都会让人觉得空虚,抖音特别如此,那么想想为什么刷完知乎,ted却没有呢,因为他们主打的是知识,即使你在知乎上也是看搞笑故事,但是你潜移默化的认为自己还是在学习,有没有学到没关系,能不能让观众觉得自己学到了才行。如何在短视频中结合一些让观众觉得在学习的视频或者文字,会大大的减小观众的负罪感。

 

本文由 @认真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得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