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可能是组织

5 评论 4578 浏览 14 收藏 10 分钟

互联网的便捷让关系重构,关系形成组织,组织带来信任,而基于这种信任,可以产生各种商业行为和利润。

PC端到移动端,主要释放的是流量红利。

2010年的时候电脑都不多,上网对大多数人是件奢侈的事情,到现在人手一台手机,几乎全天在线,释放了巨大的流量红利。

在这股红利里,用最快的速度抢占最多的用户才是正经事。融资、烧钱,都为了DAU,风口上猪也能飞,很多公司成功都因为抢占了有力的生态位,砸出了足够多的用户量。

但这股红利在2016年就开始放缓,18年见顶了。象征性事件,是头条系时长增长多少,腾讯系时长就降低多少,曾经的增量终于成了存量池。

在这股浩浩汤汤的潮流里,互联网公司好像迁徙的牧民一样,逐流量而居。线上流量便宜就买线上;线上买不起了就去做线下,共享单车、无人购物架;线下烧不动了就去微信,做小程序。毕竟大多数公司的留存和变现水平都差不多,谁能抢到便宜流量,就成了关键。

可这股红利毕竟吃完了,接下来怎么办?

腾讯倒是指了一条路,产业互联网,不是过去的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而是+互联网,用互联网工具辅助传统行业,提升效率。主角,得是传统行业。不过这条路不太适合大多数公司,都做的太薄了,又不像腾讯家大业大,对各个产业上下游早有布局,资金、资源、认知、经验,都不足以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选择。

还有一个选择,组织。

一、App的红利是流量,组织的红利是关系

这条路其实已经不少先行者在走了,比如:社区电商。但还有很大的红利可挖,这个红利就是关系红利。

比如之前我买电脑可以问问隔壁老李,他比较懂,现在我可以问问发烧友社群里的老王;比如之前我想唱歌,只能跟几个朋友约K,现在可以在全民K歌家族群里发自己的作品;比如之前我买咸鸭蛋只能去超市,现在有种草群给我讲,高邮的鸭蛋是多么好吃。

互联网的便捷让关系重构,关系形成组织,组织带来信任,而基于这种信任,可以产生各种商业行为和利润。

2016年崛起的知识付费,是关系红利的第一波。之前只在报纸、电视、书本上见过的名人,能给我上课了,北大的经济学教授能给我讲东西了,我还不得掏掏钱么?

相比App,组织更难起规模,运营成本更高,但商业价值也更大,这种价值源于信任。

信任的威力,在微信公众号生态里已经显现过。个人理财号一篇文章几千个阅读,却能带来上千万的投资引流,不算什么。但公众号的信任主要源于作者的个人魅力,建立在一篇篇有质量的推文上,但这种信任还不够强,且很难复制。

组织,有机会做出更强的、可复制的信任。最强的组织是宗教,基督教快速发展的关键不是上帝,是传教士,是教会,是社区互助小组。

二、组织的价值模型

PV、App、组织,三者的价值模型完全不同。

PV是流量,模型是价值=流量*转化率。

App时代,更强的桌面入口、随时随地可打开、加上push唤醒用户,让留存成了关键,单个用户价值变为LTV=LTD*Value,留存越好,单个用户价值越高,价值越大。

组织的价值源于信任,单个用户的价值变成了价值=信任领域*信任程度=品类*Arpu值

这和App的价值模型完全不懂。都是100人,高邮鸭蛋群,和北京学区房投资群,价值差几十万倍。

三、组织变现的核心

八个字,基于信任,满足需求。

组织的变现要基于信任,一定要满足用户真实的需求。变现之后信任要加强而非减弱,变强的信任支撑更高的Arpu值,更多的领域。变现和信任好像DNA的双螺旋一样盘旋上升,相互支持,而组织本身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如同两条链中间的碱基。

这是组织自身的商业闭环。

信任有两个维度:

  • 一是领域,你是理财专家,我可能会问你买哪个城市的房子,但不会问你哪儿的鸭蛋好吃。
  • 二是程度,你是珠宝商,我不信你,可能就只会买十几块的手链试试,信你,几万的翡翠也会买。

领域是可突破的,比如槽边往事就既可以卖松茸,又可以推荐电影。因为他已经超脱了单个品类,化身为「美好生活的代表」。

组织的巨大价值,在直播里是最直观的。很多直播里的大R用户,都是三四线的小企业主,这些人玩哪个平台,主要靠朋友推荐。依靠买量,很难洗到他们。所以做直播的都知道,只要抓住几个大家族,业务就能做起来,否则买再多量都很难打平。

四、组织的商业价值来源于哪儿

主要是三个方面:

  • 商品过剩,提供选择。B端收取溢价,为什么妈妈们会在母婴群里买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哪种尿不湿好,哪种感冒药吃了不伤娃的身体,哪种手推车用起来最方便。
  • 服务体验差,提供定制化服务。C端收取溢价,目前线上的各种训练营,线下的各种主题旅游,都是定制化服务的体现。
  • 信息不对称,提供信息。B端收取溢价,前两年赚的金银满钵的金融超市,用各种测评鉴定琳琅满目的线上金融产品,提供各种投资红包。

五、建立组织的关键

社群不是组织。

2014年,罗辑思维大火的时候,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罗友群,大家都在群里呐喊「U盘人生,能力交换」什么的,但这些群都是基于罗振宇的个人影响力产生的,他自己又没时间服务。社群对用户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所以陆陆续续都死掉了。

所以微信群只是组织线上联系方式的一种,QQ群、YY、陌陌,也都行。

  • 组织要能提供稳定的长期价值。
  • 组织要有明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 组织要有清晰的利益、信息、荣誉流转形式。具体表现可能是等级、积分、荣誉体系、勋章系统。但组织的核心不是利益,而是荣誉。基于利益建成的组织,并不牢靠。
  • 组织要有很强的仪式感,周期性的大型线下聚会是比较好的形式。

六、组织能力

建立组织,需要一定的产品设计能力,很强的用户运营能力,较强的品牌营销能力。目前社群运营的能力模型相对接近,但还差不少。

组织的本质是人,所以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话说回来,服务业,哪有不劳动密集型的呢?

#专栏作家#

孙金龙,公众号:金龙聊运营(id:jinlong946),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运营方向,欢迎多多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们是这一块的实践者,可否加个微信向您请教?

    来自天津 回复
  2. 按照作者的说法,那一下步的战场其实是在微信,除非有另一个社交产品能对标

    回复
  3. 个人觉得下一步还是利用互联网去改造社会

    回复
    1. 社会链接的深化,泛中心,多维度~不同维度的社群链接形大分子絮凝,相近似或统一的生活方式,产生共同消费特征或消费行为~~从原来的 单个客户终身价值,社群终身价值,形成几何方式的价值膨胀或红利期望。

      来自江苏 回复
    2.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互联网对商业的升级好比热武器对战争的升级:之前的PC于手机相当于早期单兵步枪时代,随着时代发展,终将发展到后期大集群作战,应运而生的的炮兵部队,海上炮舰、航空母舰等~~对应的就是社群组织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