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是一件需要各方参与者以及社会全体共同努力与长期耕耘才能完成的大事。
一、互联网医疗的这20年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们经历了PC时代、移动时代以及正在进入的物联时代,互联网医疗1.0也伴随着“大智云物移”行业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开放正式进入到2.0时代。
笔者很荣幸作为一名行业大军中的参与者,一路伴随互联网医疗从萌芽期至今,也亲眼见证了互联网医疗行业从市场参与者、产品形态、社会影响力、政府政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例如:互联网医疗政策方面,从最开始禁止的态度,到现在的鼓励甚至强制要求;市场产品方面,从最开始的挂号预约APP到现在的贯穿诊前、诊中、诊后的互联网医疗应用;社会影响力方面,从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无人不用。
医疗是一个极其特别的行业,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关乎国计民生,它更显学术与严谨,是伴随人类从一颗受精卵到一把灰的特殊行业,因此医疗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本篇文章将会从中国医疗的现状说起,深入讨论互联网与医疗的碰撞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未来。
二、中国医疗的现状与特点
1. 中国的患者、医院与医生
因工作原因,去过全国很多医院,每次走进医院最大的感触就是:诸多行业中还是医院的“生意”好!尽管医生不爱笑,尽管医院很拥挤,不做营销不接受讲价,但大家生了病都会积极的过来聆听医生的“教诲”。
中国的患者中有两类人:一类是“小病百度、大病手术”,病久了直接就得被转去三甲医院。另一类患者是感冒发烧都要跑到三甲医院挂个专家号看看。这两类患者都会导致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医疗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体系、晋升体制等多重原因,导致优秀医学生、优质医生都聚集在大城市大医院,久而久之患者会觉得只有到三甲医院才能找到好医生,而基层医生太“水”容易耽搁病情。这种非良性循环会导致基层只能越来越“基层”。
医院作为“市场”中罕见的“卖方”比“买方”强势的服务机构,一直是高高在上。中国的医院共细分为7个层级,分级的作用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患者的需要。
然而患者的求医心理以及其他多重因素,致使分级反而固化和扩大了这种差距,使得患者都往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大医院走,患者就医导向混乱,最终造成患者流量分布不均,出现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发展极其不均衡的现象。
此外,由于医院科室多、流程多,且很多流程和制度陈旧、效率低,往往是“医生动动嘴、患者跑断腿”,这也是百姓对医院怨声载道主要来由。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几乎所有医院均是“以药养医”,医生的价值体现、收入高低依赖于药品器械的使用量,医生所学多年的医学专业知识的价值被低估。长此以往导致现在很多患者无论看中医还是西医如果医生开的药太少,患者就会没有安全感,会觉得这医生是不是太“水”,这点儿药能不能把病吃好。
2. 中美医疗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为了更客观和具象的认识中国的医疗状况,我们随便感受几组中美医疗的扎心对比(以下数据来源于多方渠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详细信息与数据):
这些看似简单粗暴的数据,每一项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形成原因。表格中数据同时反应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很多方面的巨大差别,包括经济水平、医疗服务质量、标准化的临床水平、医疗科研水平、教育模式、医护收入与社会地位等方面。
之所以拿中美医疗相关数据做对比,因为按照联合国定义,美国属于标准的发达国家,在各方面都领跑世界,而中国是高速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急需改善和提升,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和看齐。
3. 中国医疗当下最根本矛盾
结合中国医疗现状分析以及上面粗暴的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中国医疗目前最根本矛盾,是医疗各种资源总体供给短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通俗点来讲就是各种不足:医生不足、护士不足、医疗资源投入不足、人均可支配医疗费用不足等总体上的不足。
当前的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成正比,这是医疗体制、医患关系中存在的根本矛盾。因为这个最根本矛盾,引发了我们所看到的种种医疗问题和现象。
三、互联网与医疗的极端碰撞
我们都说互联网波及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会被颠覆,已经颠覆的比如金融、零售、餐饮、制造、出行、通信等行业;正在颠覆的比如我们今天所谈的医疗行业。互联网只是一种网络,一种传输信息与数据的载体,最关键的是我们利用这张网来做什么事情。从某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和医疗是两个属性相反的极端行业,互联网是非常前沿、开放、共享、智能、重体验的代表,而医疗则是非常滞后、保守、严谨、封闭、伦理性的传统行业,这两个冰与火的极端行业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 看衰和看好的两拨人
从互联网+医疗的萌芽期到今天,一直都有各种行业专家和资深从业者发表看衰或看好的见解与看法。笔者本人是看好的,但也不否认那些看衰的观点,哲学中讲世间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凡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和背景,不同的认知过程,则看法不同。比如作为大城市的人很难看到现在一些偏远山路地区是如何用大屏视频做党建的,比如身处三甲医院聚集的一线城市很难知道多少农村的医疗条件是有多么的落后。
在观点不同的两派人中,其中看衰派认为:互联网医疗喊了那么多年一直未见起色,泡沫较大,医疗相关参与者的利益链极其复杂很难被撼动,互联网医疗一直在医疗边缘游走无法深入核心地带,服务方、支付方、患者方的商业结构与地位也一直没有变化,所有的高潮呐喊与尝试都将是徒劳,互联网医疗最多只能是大医院扩张的工具。
而看好派认为:受制于多种因素,不同时代发展速度不尽相同,比如不同工业时代所经历的时长并不相同,但不代表它没有在往前发展甚至可能已经悄然而至到下一个时代了。近些年随着“大智云物移”的蓬勃发展与互联网政策的逐渐明朗清晰,互联网医疗不再像以前那样始终只能游走于高墙之外,而是逐渐进入医院、进入体制。传统医疗的诸多诟病相信一定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和改善,尤其当我们清晰的看到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从懵逼到禁止、从观望到鼓励、直到现在很多省市区域已经开始实行强制性医疗互联网化建设考核指标这一现象。
笔者对看衰派想表达的是,很多事情,因为我们时时刻刻身处在它的变化之中,所以你几乎感受不到它在变化,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变化,推动这么一个古老陈旧的行业往前走实非易事也非一日之功。
2. 互联网如何切入并改善/解决医疗矛盾
过去,车马慢,书信远。现如今,天涯咫尺。
互联网从来不是去真正的“颠覆”医疗行业,它不会改变那些需要发生的关键行为,互联网是作为一种缩小空间与时间、改变方式方法、提升效率的工具出现,比如医生与病人的交流从必须面对面到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发展到远程视频通话与诊断。
互联网医疗方式它使得多年的医疗诟病与根本矛盾得以改善。
图-1是笔者对当下医疗根本矛盾与解决思路的粗浅分析,3种思路简单总结就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增加资源总量、最大化“压榨”现有医疗资源。已经落地的分级诊疗、医联体、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政策,基本就是这样的思路和目标。
图-1
思路1中的分级诊疗策略,其关键点在于强制性和引导性的改变患者就医习惯,就是“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慢病在社区”,合适的资源用到合适的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短期内,在现有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患者对基层的信任度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过渡,确定小病还是大病或者说疑难杂症的判断与筛查,这时候就需要上下级医院之间充分的互动与信息数据共享,上级来协助基层将经验和理论知识下沉到基层,提升和强化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帮扶基层起到真正的分流作用。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除了需要医疗数据、患者病历等信息的共享,其他核心能力比如单方音视频通话、多方音视频通话、远程图文交流、远程彩超、远程心电等一系列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搭建。可以想象,未来如果在家门口的社区诊所或药店就能找到好医生,还有多少人愿意舍近求远去拥挤不堪的大医院呢?
思路2中,加快新晋医学生和年轻医生的成长速度,通过互联网有效、灵活的方式进行被动和主动式学习,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增加可用的医生护士资源,从而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例如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已经有很多三甲医院通过内部视频直播、外部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临床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专家教授的医学讲座与手术示教直播让学生来观摩,建立了有效的经验分享、医学生学习渠道。
中国护理杂志通过制作视频点播内容上传后供相关医生护士进行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互联网的多重渠道与方式,有效的加速了医学知识与临床经验的分享与传播。
思路3, 随着政策对大医院的控制和对基层的扶植日益加强,大医院的虹吸能力受限,但由于基层医院对病人的吸引力并不强,双方此时都到了比较尴尬的境地。医联体的出现就刚好满足了双方的发展需求:大医院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医院作为大医院的“延长触角”,可以在替大医院分流的情况下还能为大医院带来更多的患者流量,可谓一箭双雕、皆大欢喜。
另外,由于互联网医院禁止线上出诊,这对于将医联体做大后大兴医院来说,可以拥有很多联合体内的下级医院对“自己”的患者进行出诊,病人只需要在基层医院挂号初诊后即可合法使用互联网医院服务。
医联体模式中除了需要分级诊疗中那些互联网化的工具与系统,更加核心的需求是协同,它要求上级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管理机构等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探求信息的互联互通、业务紧密协同的智慧医疗服务。
而协同的关键点在于信息数据的实时互通与共享,各医疗系统和流程的对接打通,例如医联体牵头医院通过搭建IM即时通讯与视频服务大平台,对接各兄弟医院的现有账号体系,在满足内部医患护沟通协作、医学交流的同时,进行兄弟医院的跨域互通、学术交流与联合会诊。
在搭建过程中,国内一些云服务厂商例如网易云信,可以直接提供即时通讯能力,大大提高医院间的协同效率。武汉协和医院就是基于网易云信的平台搭建了多方联合会诊系统,进行日常的医疗协作与远程联合会诊,有效推动医联体策略的落地与实施,提升了武汉协和医院的服务效率与影响范围,最大化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
2018年发布的《新规》对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都做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引,在政府政策鼓励、市场大趋势、以及互联网势不可挡的优势下,很多大型医院已经开始建设互联网医院,比如在线挂号预约、诊前咨询、自我诊断、电子报告、电子处方、诊间扫码支付、视频问诊、在院患者线上管理、医患互动、院后随访、患者教育与管理、远程家庭医生服务等等。
互联网医院拥有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患者体验的“基因”,且能有效的减轻医院人工工作量、提升医院工作效率、节省医院运营成本。通过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客户服务体系,放大与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
四、任重道远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与现有市场结构,再加上多年的体制影响下,互联网医疗一定不会是靠着追风口的那三分钟热度与冲动就能做大做好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摸透或者轻易进去捞一笔钱的行业,它需要各方参与者以及社会全体共同努力与长期耕耘才能完成的大事。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很多利益相关者的阻挠与怠慢,但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消极缓慢而停止。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参与者只有从现在开始潜心沉淀,才能在未来的几万亿市场中获得重大的自我突破。
作者:网易云信,微信公众号:网易云信(ID: )
本文由 @网易云信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已经很久的文章了,不过我今年加入大健康行业,才搜到,可惜了!
很棒
感谢作者,刚入行这个行业,了解了不少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