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市面主流IM,高潮过后究竟谁在裸泳?

0 评论 14051 浏览 10 收藏 9 分钟

伟大革命导师马斯洛同志曾教导我们“人类的需求当中,社交需求仅排第三位,是继温饱、安全等生理需求之后的一种需求,而这种过渡需求的满足是为了得到后续需求的满足:尊重与认可。”那么此时问题来了,市面上的社交app到底谁在裸泳而谁又在借着大浪裸泳呢??本文将起底市面上主流IM,看看他们到底谁在打着社交的名义搞“约X”而哪些软件是真正围绕社交在做产品,尤其是用户的安全需求

IM类型一 约X型

典型代表:陌陌、微信、世纪佳缘等

制霸功能:媚眼、附近的人、人群标签化、摇一摇等

说到近几年的社交产品的趋势,其实用一个字就能概括——约,现今社会已经不是那个懵懂少年期盼着女神来莅临我的黄钻八级QQ空间的年代了。对于这一点,鹅厂作为IM界的鼻祖早有预判,小龙哥给出了大众一份绝对满意的答卷。

当年的微信,抛开熟人社交不谈,那些“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还是非常抢镜的。紧接而来的便是陌陌,虽然起了个晚但也赶上了末班车火了好一阵子。可事实到底如何呢?

本人在网上下了几张肌肉男和高富帅的皂片配以玛莎拉蒂的车钥匙,微信附近的异性,2公里内四十人挨个搭讪“约么”,至少一半在拒绝之后回复“不约”或者“滚蛋”,另一半则没有任何回复,摇一摇摇了三十次,只有一个妹子通过好友申请,由于距离太远,聊完过后也并没有下文。

同样方法,陌陌附近异性,2公里内100人,挨个打招呼“约么”,一周后仅有两三个显示已读却并没有回复。

测试的结果是:陌陌居然大多都是僵尸用户。微信摇一摇实测下来绝大多数头像模糊,名称也类似随机生成,如果主流的约X平台都如此,其他小炮平台更不用提了。

但话说回来,还是鹅厂醒悟的早,号称俺们是一个生活方式,靠着生活化的场景应用(红包、支付、电商)打了个漂亮翻身仗,看看好基友陌陌还在拜托约X的标签,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用户是用手指投票的。可以见得,基于约X为目的的IM都是昙花一些,至于基于兴趣的IM应用有可能存活但一定不会是以后的主流。

IM类型二 工作狂型

典型代表:脉脉、钉钉

制霸功能:匿名爆料、免费电话、群任务功能

“6000万地铁广告为脉脉App带来260万用户和3亿美金”咋一看还以为哪只基金在A股救市呢,不是别的,正是脉脉市场负责人的豪言。今年上半年脉脉的广告攻势非常之猛烈,看着众大佬拿着爪机说丢了白手起家没啥,可以凭人脉东山再起,众屌丝倍受鼓舞认为人脉TM是第一生产力,笔者也毫不犹豫下了一个,以为会是中国的领英。今日的脉脉匿名区各种吹水,月薪没有20k+就别上了,众神纷纷教你新姿势做人。

在脉脉上,北上广的房价不再高不可攀,女神都是咨询公司、风险投资,男生都是CEO,至少也得是个VP,没这些个头衔就回家玩孩子吧,整个社区充斥着浮夸风。不知道读者怎么想,但在笔者心目中,这并不是真正的社交。

再来看看阿里系,微信这些年的成功大大滴刺激了阿里的心灵,做来往、买微博、投Snapchat,各种IM布局来试图扳回其在社交领域所失去的。今年重拳推出的钉钉似乎有点起色,这款产品推出以后业界反响不一,但总归是阿里一款非常有诚意的IM产品,主打团队办公,服务中小型企业,其中免费电话“钉”功能非常适合需要群通知的行业(导游、警察等)。比起之前和微信高度同质化的来往比,这款产品总算是暗含了阿里自身服务中小企业的基因,但工作当中的社交是否是符合用户期待的,我们还需要给他们更多时间来观察。

IM类型三—安全社交型

典型代表:黑莓BBM、Telegram、安司密信、苹果Imessage

制霸功能:通信加密、阅后即焚、隐私保护

如果把 IM 圈子看作一个江湖,那么很多人在玩咏春,另辟蹊径的玩独孤九剑。人人喊口号革命、创新,也许会把最基本的核心属性给忘了。那么什么样的属性既是基石又是绝杀呢?似乎在约X和工作的渠道越走越远的人们忘了最基本的安全。是的!安全通信无小事。已随风飘去的陈老湿暂且不谈,君不见还热乎的陶吉吉童鞋、毕福剑姥爷隐私也屡遭爆料,虽说都不是啥好事儿,但人家就好这一口你说是不?想象着大热天在家吃着火锅,你的那些小秘密就被人爆在网上,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主打安全的IM产品是不多的,而且这个领域长期被国外厂商占据,除了国外厂商可信度更高以外,简捷高效的传输体验也是俘获用户芳心的因素之一。

该领域基于黑莓手机的BBM和以开源、开放为口号的Telegram在国内都已经有数百万级的粉丝用户。除了有良好的交互体验和强大的信息保护能力之外,国内IM丧失了最基本的“安全”也是丧失用户的原因之一,就笔者而言笔者周边有不少金融界人士开始转向俄罗斯人开发的telegram,对于厂商软件的安全性考验将会是一个大的趋势。

如果说目前的IM市场是春秋战国时代,不论各诸侯都拿出什么武器在拼杀,都不应该以牺牲用户安全需求为代价,毕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但真正理解了这场游戏的厂家却寥寥无几。

写在最后

几乎任何聊天工具发展到后期都无可避免的成为广告的大本营,微信、微博、陌陌、Facebook都“在劫难逃”。

最初的目标是单纯的,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随着商业化需求提上日程,产品功能不可避免地增加,而团队的注意力被新功能所吸引,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微博上各种商业广告和无效信息充斥眼球,各种无效约X信息。总之,在专注通讯这件事儿上,似乎越走越远了。

而专注于通讯体验的好产品,其实并不多,在笔者看来,我所期待的一个社交App就是界面干净、整洁,较为流畅的运行速度和优质流畅的交互体验就够了。在这波约X大潮过后,究竟谁在借着台风裸泳,相信看到这里您心里应该有了答案。

 

本文由 @李大齐 原创投稿,并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